高校就业工作标准化的意义与内涵

2014-07-25 08:49文/张爱芹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标准化大学生

文/张爱芹

摘 要:高校就业工作不仅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更需要建立一套标准化的工作机制。高校学生就业工作标准化的建立有利于为学生提供更充分的就业环境,形成高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促进就业工作的集约化增长。

关键词:高校就业标准化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也迅速发展,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高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高校毕业生随之不断增多。高校在给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的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教育部就业工作视频会上指出,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727万人,比2013年增加28万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是国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推动下,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在各行各业引起了足够的重视,进行了广泛探讨,尤其是对产品或者工作质量要求严格的行业,工作的标准化建设受到更多关注,提出了不同的层级标准。而就业指导与服务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工作却较少受到关注,一些社会人才服务机构或者政府部门提到过就业工作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但多是以行政发文的形式提出要求或者进行评估,很少提出具体的做法和成果总结。而高校就业工作对标准化方面的建设更是鲜有提及,仅仅在就业市场的规范化方面开展了少量探讨。

高校就业工作标准化的重要意义

高校的就业工作部门作为一个服务性部门,不仅包括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还涉及众多日常管理的事务性工作,如何高效地完成事务性工作,从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中跳脱出来,并从中发现问题,启发思考,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开展就业工作标准化建设。将学生众多看似杂乱而具体个性化的问题加以概括,就能从中发现同质性;将忙乱而难以处理的问题进行梳理就能发现问题的症结;由此可见,事务性工作有助于研究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而研究工作也促进了事务性工作中问题的解决,将两方面进行合理结合的前提就是工作的规范和标准化。同样,将就业的流程合理规范化,分门别类提供解决方法,在为学生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减少事务工作的重复和繁杂程度,提高效率。将高校就业工作进行标准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就业工作标准化是实现一流的就业服务、提高就业质量的前提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鼓励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把学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的就业与创业工作既面临发展的机遇,又必须接受新的挑战。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就业。因此,将就业工作标准化是实现高水平的就业服务、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前提基础。

(二)就业工作标准化是扩大就业服务覆盖面、拓宽就业服务渠道的有效途径

很多高校专职从事就业工作的教师相对较少,而就业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每项内容都庞杂而具体,服务的对象既有在校学生,又有已经毕业的校友,既有学生又有用人单位。要提高就业工作的效率,在人员少、服务对象多的状况下,尽可能提升整体水平,就需要将问题进行系统化梳理,将常见问题进行整理分类,形成规范的解答,如将就业流程清晰明确、服务指导分门别类予以说明,并将这些内容通过网络、宣传册、展板、海报、手机短信等告知学生,学生自助就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同时通过网络化的途径,解决学生需要的就业服务覆盖,加上面对面的个性化指导,就能确保就业指导面与点的结合。

(三)就业工作标准化是确保就业工作有效延续和管理一致的重要保证

相比较高校其他工作人员,就业工作队伍流动性较大,同时就业工作制度性和政策性又比较强,因此必须将就业工作涉及的制度标准规范化,日常业务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这样才能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延续和交接畅通,不因为人员的变动影响工作正常开展,也不至于出现咨询不同人员解答不一致的情况。

综上所述,就业工作的标准化建设是提高就业工作服务水平、促进就业质量提高、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是贯彻落实十八大报告精神的有力举措。

高校就业工作标准化的基本内涵

本文所谈及的高校就业工作标准化是指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一套机制,包括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两方面。内部机制指就业指导工作系统内部的建设,即就业工作职能分工、制度规范等方面的内容。外部机制指面向高校学生的就业服务举措,即每项职能分工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就业生涯咨询、就业市场开拓和就业信息网站建设等。

(一)高校就业工作标准化的内部机制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是高校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学生的学习及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如何将大学的知识学习、素质提高与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以实现社会价值,如何通过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提升整体就业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如何落实就业政策为社会输送急需人才,不仅决定大学生的职业走向,而且影响社会人才机制的运转。因此,形成标准化的就业工作机制,搭建好就业工作的组织架构,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制定适合本校特点和就业内容的规章制度、办事流程,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分工明确的高校就业指导队伍非常重要。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标准化需要就业指导岗位分工细致、责任明确。各个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责分工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工作。据调查了解,当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职能一般分为对内服务、对外开拓两大部分。例如,北京大学的就业指导中心按照职能划分为就业管理办公室和职业指导办公室(对内服务)、市场信息办公室(对外开拓);清华大学的就业指导中心有职业辅导部、就业管理部、办公室(对内服务),以及对外联络部和网络信息部(对外开拓);北京师范大学的就业指导中心有教育咨询部、综合办公室(对内服务)和市场信息部(对外开拓)。

人员和职能的标准化、合理分工能够有效地协调体系中各方面的力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计划、组织、领导、监测,将这一体系中的人力、财力、物力和知识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使之既和谐均衡,又高效运行,达到充分就业指导的目的。这有利于提升就业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推进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进程,将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素养与积极态度应用于就业指导服务中,为学生们提供专业化指导。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标准化内部机制的建立,还涉及建立规范、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办事流程体系。就业工作政策性强,项目类型繁多,而且涉及的学生问题具体而个性化,因此在办理日常业务时,要为学生提供专业、恰当、适宜的指导,就需要从事就业工作的教师全面掌握相关政策和就业项目的具体要求,熟悉每种类型的处理方法和办事流程,没有清晰的规章制度和问题处理流程,初始从事相关工作的教师则很难上手。如果将就业工作的常见问题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制定标准的常见问题处理制度,既便于教师尽快掌握,也可以介绍给学生,避免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走弯路,同时也避免不同教师处理意见的不一致,让学生无所适从,保证工作的顺利延续和高效运转。

(二)高校就业工作标准化的外部机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高校就业外部机制标准化,有利于搭建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三方关系的桥梁,实现充分就业。通过多种渠道的服务,让用人单位选聘到满意的人才,让学生明确自身条件和要求,充分了解社会和职业,学习求职就业的技能,提升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同时以更加积极的行动和主动的态度面对求职就业,找到适合自己施展潜力的舞台。就业工作标准化外部机制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教育课程

2007年,教育部下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该课程要明确列入教学计划,逐步实现从公共选修课过渡到必须课;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要求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保障经费到位。

2012年,教育部出台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要求高校应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把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有机衔接。授课主题涉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大学生创业指导”三大主题,包括:探索自我和职场认知、生涯决策、生涯目标的确立与实施;掌握简历写作方法、学习面试成功经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初入职场的心态调整、角色定位;大学生创业的基本知识、大学生创业政策、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等方面。

通过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课程,启发大学生思考未来的方向,开展充分的自我探索,了解社会职业,制定适合自我发展的目标定位,充实丰富地度过学校生活,帮助他们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本课程面向全体在校大学生,从不同的层次开设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相关课程,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需求与特点,有侧重地进行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与训练,既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又教给大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的方法与技能,通过合理规划大学生活与成功求职的实战锻炼,最终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

2.个性化的生涯咨询与就业指导

通过团体活动或者大班授课的形式,可以提高就业指导的覆盖面和受益群体,除了这种面上的就业指导普及之外,学生也有很多针对自己的更个性化的问题,希望得到进一步面对面的、深入的咨询与指导,因此,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标准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将个性化的一对一指导纳入就业指导体系中,通过建立规范、专业的咨询原则、咨询流程、接诊要求等制度,为学生提供一流、专业的生涯咨询与指导。

同时,对接待个性化咨询的教师提高从业门槛,请心理学、教育学、临床咨询等领域专家定期进行督导与培训,加强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的提升,探讨实践中疑难问题的处理方法,将督导、培训、反思等制度化,将相关咨询与活动进行标准化操作。

3.各类宣讲招聘会与就业讲座活动

帮助用人单位在学校组织召开宣讲会或者各种规模的招聘会,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就业讲座,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是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沟通桥梁的重要途径,后者是帮助学生了解政策、学习求职技巧,提高就业能力的有效举措。要提供高效、规范、高质量的活动组织,需要一套明确、清晰的组织流程和协调机制,如用人单位合法性审核程序、招聘信息真实性鉴定程序、活动场地的使用、安全保卫工作以及宣传材料的发放、摆挂等事项的申请和协调流程、会场展位的搭建原则和注意事项都需要有相关流程说明,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调整。而这些制度和流程的规范化是高校就业工作标准化的重要体现,也是提高工作水平的重要切入点。

4.调查研究工作

高校就业工作的标准化不仅能帮助就业工作教师提高事务性工作的处理效率,规范办事流程,便于工作交接,提高工作延续性,同时也能将就业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层面,将调查研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予以确定,每年针对不同对象开展相应的调研,有助于从历年的数据中发现变化规律,寻找发展趋势,对未来的工作计划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动态运行的系统工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标准化的建立,通过外部机制做好各群体的指导、服务工作,把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多项因素综合起来,并进行动态的分析和运作;通过内部机制,加强就业指导各项工作在制度、章程、分工等方面的规范化,确保人员的合理分配和配合承接,提高工作效率。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学生、学校、用人单位之间形成相互密切配合的三方,相互促进,共同为充分就业的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于 洋]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标准化大学生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国家标准委与非洲标准化组织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大学生就业趋势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一带一路”离不开标准化人才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