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柳柳儿”的故事

2014-07-25 12:37李建茹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梅花桩春柳放学

李建茹

他叫张春柳,同学们和我都亲切地称他“柳柳儿”,是从四年级留级到我们班的,由于大脑积水,他的脑袋比同龄人大得多,同时也造成了他的视力严重下降,面对面看人都看不清楚,更别提看黑板了,所以他的数学和语文成绩一直都是不及格。2012年暑假,父母带他做了检测,定为随班就读生。

张春柳来到我们班后,我首先让他在同学们面前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并向同学们提出一个要求,谁也不许欺负他,也不许给他起绰号。我把他安排在第一排,并且告诉他如果上课时我写的字他看不清楚,他可以随时到讲台上去看,我也尽量把字写大些,并靠近他的位置写。

在接下来的几天,我发现哪怕极其简单的一个问题他也不肯主动回答,就算是点名让他回答声音也特别小,根本听不清楚。放学后,我把他单独留下来耐心地询问,他双手拽着衣角怯生生地回答:“我怕回答错了,同学们嘲笑我。”我拉过他的手亲切地对他说:“放心吧,同学们不会嘲笑你的,老师期待你大声回答问题。”他半信半疑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早上,我把班干部叫到办公室,对他们说了“柳柳儿”的情况,并且让他们偷偷地告诉其他同学上课不要着急回答问题,要耐心等,给他足够的时间,他回答错了也不许嘲笑。一次课上,我特意提了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我把目光落在了“柳柳儿”的身上,他抬头看了看我,手似举非举,从他的眼神里我看出了不自信,我期待着他,终于他慢慢地举起了小手,我立刻大声地叫他的名字:“你来回答这个问题。”他慢腾腾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用非常小的声音回答后,又迅速地坐下了,小脸通红,头深深地低了下去,当时如果不是我站在他的旁边根本听不清楚他说的是什么,我马上向同学们大声说:“回答得多好呀,快给他掌声。”教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时我注意到他抬起了头,当我俩的目光相遇时,他又迅速地把头低了下去,从他的眼神里我读到了他对我的一丝谢意。之后,每一堂课上我都给他创造回答问题的机会,慢慢地,他变得爱举手回答问题了,下课也能和同学一起玩了,不再自卑了。

爱孩子不等于纵容孩子的错误,孩子出现错误时该批评就得批评,我对“柳柳儿”也不例外。他来到我们班不久,我发现他不爱完成作业,一开始我以为是他没有听懂我留的作业,就让一名同学每天把我留的作业给他记在本子上,可是第二天他还是没有写。我把他叫到了一边询问,他低下了头不说话。“如果作业不会写可以不写,但是会写就必须完成,去教室里把昨天的抄词作业完成。”在我的要求下,他利用课间休息完成了作业并在放学之前交给了我。为了能让他按时完成作业,我与他的家长取得了联系,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同时我也对他降低了要求,留了和其他同学不一样的作业,背诵课文允许他分自然段来背诵,数学只给他留一些基本题,对于那些中等题我另外找时间单独给他讲解。

一次课间,他主动找到我要求背诵,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虽然他背得磕磕绊绊,不是很流利,但是我看出了他的自豪。为了鼓励他,我让他当上了升旗手,并且当着全校同学的面介绍了他的事迹,这再一次激起了他学习的热情,此后他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班集体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这家庭中的一员,同学们对“柳柳儿”的帮助也让他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2012年10月,学校组织去生存岛拓展训练,“柳柳儿”知道后非常想去,我把他分在了有力气的男生一组。训练中有一项是踩梅花桩,人一踩上去就会晃晃悠悠,脚底下是十多米深的山沟,虽说下面有安全网,但也让人心惊胆战。“‘柳柳儿,你走吗?要不然你走旁边的平路。”“老师,我想走。”“老师,我们在前面走,让他在后面走。”另一名同学说。开始踩梅花桩了,当时我的手心全是汗生怕他出现意外,走在前面的同学边走边叮嘱,就这样一步一步挪到了“山顶”。接下来的路更不好走,同学们在他两边搀扶着前进,还不停地叮嘱,当时虽说是十月份,但“柳柳儿”和同学还是出了很多汗。终于他们爬上了“山顶”,“柳柳儿”的脸上洋溢出胜利的喜悦。

“母亲节”那天,“柳柳儿”一早跑来送了我一支红油笔,对我来说这比任何礼物都贵重,那天我就用这支油笔给学生批作业。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柳柳儿”在期末考试中,数学考了65分,英语考了70多分,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进步。从“柳柳儿”的身上我深刻地体会到“爱就是教育”。班主任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 编辑吴君 ■

猜你喜欢
梅花桩春柳放学
梅花桩拳的历史发展与社会文化价值探究
放学
梅花桩功
春柳
Analysis on the innovation principle of operating system development history
快放学了!
梅花桩不调皮了
放学歌
武术梅花桩研究综述及展望
篱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