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染花语 文传清香

2014-07-25 18:27吴琪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花语薰衣草水墨

吴琪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我国面对外籍学生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就应立足于课堂,聚焦中国传统文化。于是,在一堂中国水墨校本课的课堂上,学生在水墨的挥洒中开始了一段品绘、理解文化的旅程。

课前,教师用水墨绘本的形式制作了故事动画。上课时,先配合动画讲述元代著名画家王冕刻苦求学、淡泊名利的成长故事,然后出示《墨梅图》,引导学生读一读题写的诗句,看一看晕染的笔墨,感受画家借这枝梅花想要表达的意思。带着这种理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画梅,最后,每位学生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语来为自己的作品题词。学生有的题了“梅花香自苦寒来”,有的题了“俏不争春”,还有人绘声绘色地吟诵了一首描写梅花的古诗。此时此刻,若不是他们有着金发碧眼的外表,我真难以相信他们竟是来自不同国家的外籍学生。

就在我陶醉其中的时候,突然间教室里传来了一个不一样的声音:“老师,其实除了梅花,还有很多花也会说话!”“哦?你来说一说。”“教师节送康乃馨,表达对师长的问候……”一个美国女孩说道。来自荷兰的小伙子也站了起来:“在我们荷兰,郁金香最有名,而且有很多种颜色,不同的颜色有着不同的花语。”这时,班里唯一的一名爱尔兰学生说道:“在爱尔兰,人们会将薰衣草绑在桥上,祈求好运到来。”这样的回答还有很多,一时间我似乎已经看到了玫瑰的艳丽,闻到了郁金香的清新,甚至仿佛漫步在薰衣草的花海中。

“是啊!同学们,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但我们都喜爱用花来寄托表达情感。只是西方人的表达更加奔放直接,而东方人会更加含蓄地把情感藏匿在艺术的画作中。”教师的小结像是在为这节课的学习揭开一个最终的谜底,同时也敞开了一扇理解之窗。

作为一节校本课,每个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就像是课堂主流的分支,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将学生的思想汇集到中国传统文化这条主干流中来,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汲取知识、融会贯通。而聪明可爱的孩子们在最后又能够带着自己汲取的知识与文化各自分散开来,将课堂拓展得更宽,让文化流淌得更远。

我想,这样一节国际理解教育下的美术校本课,它不仅是一节传授技能的美术课,也是一节传播文化的人文课;它不仅回望着历史与传统,也在展望着当代与未来;它不仅在理解着中国,更在包容着世界。墨染花语,让所有美丽的句子涵养学生们的心性,也让文化的清香滋养幼小的心灵茁壮成长。

endprint

猜你喜欢
花语薰衣草水墨
“花语壶”自然美的追求
水墨
薰衣草,都可以用在护肤品中?
花语知多少
南京地区薰衣草育苗技术
Лаванда в Или Синьцзяна
当代水墨邀请展
春·花语
水墨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