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中的城市污染、失业与经济发展政策的效应

2014-07-29 05:40孙淑琴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年7期
关键词:最低工资效用失业

孙淑琴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城镇化的发展受到了密切的关注。实际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在推进城市化、工业化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显示出了令人瞩目的“生态问题”,因此,环境保护、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发展经济学中的哈里斯-托达罗(HarrisTodaro)模型解析了城镇化中的劳动力移动等问题,该模型认为城乡劳动力移动的动因是劳动者的收入差别,其中还未考虑到环境问题,如今中国的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深刻,尤其近两年在中国境内大面积出现雾霾天气,大气污染程度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因为环境的恶化,使得一些人迁出大城市甚至移民国外,即所谓的“环境移民”,考虑到城市污染会影响消费者的效用,从城乡效用的差别角度分析劳动力移动则是对哈里斯-托达罗模型的一个新的扩展方向。本文拟在哈里斯-托达罗模型框架内导入环境污染并考虑环境污染对劳动者的负效应,利用一般均衡分析法分析城镇化中的环境保护政策、最低工资制度和关税保护政策的经济效应,比较静态学的计算结果表明:①保护环境的政策虽然会使城市失业增加但对全民的福利增加是积极的;②利用关税保护重污染行业虽然可能减少失业但却会恶化环境,对全社会福利的提高是消极的;③提高城市最低工资水平有利于社会福利的改善。因此本文认为,城镇化中政府的宏观调控应该以增加全民福利为目标,污染削减技术的改善和城市最低工资水平的提高是积极的绿色发展政策。

关键词城镇化;环境; 失业;HarrisTodaro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04(2014)07-0059-06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4.07.010

众所周知,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另一方面,其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当今,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发展的共识,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要求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与环境,要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一直保持年均9%的高速增长态势,但是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与经济增长持续性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国,环境约束是影响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环境保护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HarrisTodaro[1]模型是分析二元经济中城镇化问题的典型代表,“城镇化”也是“十八大”后的热点问题,鉴于我国的国民经济具有明显的二元经济特征,本研究将在HarrisTodaro 模型的框架内导入环境问题,分析环境保护政策、最低工资制度和关税保护政策的效应。传统的一般均衡模型中,生产要素在各部门被视为自由移动的,移动的结果是要素价格在各部门均等化。但是,在许多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各种原因,城市部门的高工资和农村部门的低工资并存,因此农村劳动者在城市高工资的诱惑下会有往城市移动的欲望。另一方面,由于城市的高工资具有刚性,使城市劳动力市场出现了失业,在城市的高工资和失业并存的现实情况下,劳动者的移动机制是如何发生作用的呢? Harris Todaro建立了两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这一问题,假设劳动者是风险中性的话,劳动者在农村和城市移动的裁定条件,或者说在均衡状态下,农村的工资等于城市的期待工资。该模型自1970年被提出以后,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扩展,分析了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的许多问题。代表作如,CordenFindlay[2]考虑了资本在部门之间的流动性,分析了许多发展经济政策的效果。Neary[3]在CordenFindlay基础上,考虑了均衡的稳定性,从动态的角度做了进一步的分析。Chandra 以及 Khan[4]以及 Gupta[5]等在模型中导入了城市非正式部门,使其成为一个三部门模型,分析了经济政策的效果。随着环境问题渐渐地被关注,一些学者把环境问题导入到HarrisTodaro模型中,例如 Dean and Gangopadhyay[6], Daitoh[7-8],Papanos[9]等,他们都是在传统HarrisTodaro模型中考虑了环境税的政策效果。本研究也是把环境问题导入HarrisTodaro框架中,但不同之处是考虑城市污染对消费者的负外部效应,劳动者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移动不仅受工资收入差异的影响,还受到自然环境好坏的影响,即两部门效用的差异是城乡劳动者移动的动因,本文的依托框架是Tawada and Sun[10],但不同之处是在假设资本可以自由移动的场合下分析了环保措施和要素禀赋变化的经济效应, 本文考虑资本特定要素场合, 并着重考虑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政策的效应。

1模型

假定开放的小国经济中有两个部门,一个是城市工业部门,另一个是农村农业部门。城市部门生产工业制品,是本国的出口产品,农业部门生产农产品是本国的进口产品。两个部门都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进行生产,劳动在部门之间可以自由移动;资本是部门特定要素,在部门间不能自由移动。农村部门的工资不固定,城市工业部门由于最低工资制度的存在,其工资水平固定在高于完全竞争均衡水平之上,因此城市中会出现失业;相比之下,资本要素是完全使用的。

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的生产函数分别表示为:

假定在城市工业部门每生产一个单位的工业品排放出的污染量为λ,那么工业品生产中的排污量可以表示如下:

Z=λM(6)

Z是排污量。

自然环境的状态,E(E>0),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其调整方程表示为:

E·=g(E-E)-Z(7)

其中,E表示自然环境的最佳状态,g是正参数表示自然环境的恢复率。均衡稳定时,E·=0,我们再利用(1)和(6),可以得到以下数式:

E=E-λFM(LM,KM)g(8)

现在我们把注意力转向消费者。本研究中的消费者包括工人和资本家,工人是指劳动力的提供者并由此获得工资收入(wM,wA)的消费者,资本家是资本的所有者并靠提供资本而获利(rM,rA)的消费者。考虑到资本是部门特定要素,我们假定城市资本家住在城市,农村资本家住在农村。假设生产的所得全部分配给消费者,那么社会福利实际上是工人的福利和两类资本家的福利的总和。

代表的在农村劳动的劳动者要最大化其效用函数:

UA=UA(DAM,DAA)(9)

其中DAM和DAA分别代表农村劳动者在农村对工业品和农产品的需求量。其预算制约方程为:

pDAM+DAA=wA(10)

解效用最大化问题我们可推导出以下间接效用函数:

UA=VA(p,wA)(11)

其中VAp≡VA/p<0,VAw≡VA/wA>0。

同样,代表的城市劳动者要最大化以下效用:

UM=UM(DMM,DMA,E)(12)

其中DMM和DMA分别代表工人在城市对工业品和农产品的需求量。在此应该注意的是,在城市地区工人的效用不仅受工资收入也受环境状态的影响,其影响具有以下特征,即UM/E>0。 工人在城市消费的预算制约方程是:

pDMM+DMA=wLMLM+LU(13)

方程的右边是城市的期待工资,假设劳动者是风险中性者,城市的环境状态对工人是具有外部性的。城市工人在其预算制约下最大化其效用UM,可推导出其间接效用函数为:

UM=VM(p,wM,E)(14)

其中wM≡wLM/(LM+LU),

VMp≡VM/p<0,

VMw≡VM/wM>0,

VME≡VM/E>0。

那么工人是选择在农村工作和生活呢还是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在此,劳动者移动的裁定条件不再是传统的HarrisTodaro模型中农村和城市间的工资收入的差异,而是效用的差异,即工人会从效用水平低的地区移动到效用水平高的地区,在均衡的时候,工人在城市的期待效用等于在农村的效用,即我们有以下方程式成立:

VA(p,wA)=VM(p,wM,E)(15)

至于资本家的消费行为,我们分别考察城市资本家的效用和农村资本家的效用即可。代表的城市资本家要在其预算pDCMM+DCMA=rM

下最大化其效用UCM=UCM(DCMM,DCMA,E),DCMM ,DCMA,rM分别代表资本家在城市地区对工业品和农产品的消费量和资本的利率。代表的农村资本家在其预算

下最大化其效用UCA=UCA(DCAM,DCAA),DCAM,DCAA,rA分别是农村资本家在农村对工业品和农业品的需求量和利率所得。由效用最大化问题同样可以推出城市资本家和农村资本家的间接效用函数分别是:

至此,我们的基本模型已经构建完成,方程式 (3),(4),(5),(8)和(15)在稳定状态下决定5个内生变量(LM,LA ,LU,wA,E)的值。

2均衡的稳定性分析

在进行比较静态学分析之前,我们先考察一下上面建立的一般均衡模型是否具有稳定性。本研究中城市部门自然环境的动态调整方程如(8)式所示,工业部门的劳动投入量可由(3)式解出,表示为LM=LM(p,KM,w),再联立(1)和(6)式,自然环境的动态调整方程可以表示为:

E·=g(E-E)-λFM(LM(p,KM,w),KM)(8)′

由上式很容易得知dE·/dE=-g<0,表明均衡具有全域稳定性。

3比较静态学分析

模型的均衡稳定性得到保证之后,我们在此分析环境保护、最低工资制和关税保护的经济效应。对式(3),(4),(5),(8)和(15)全微分后,整理为以下矩阵方程

总结结果(17-1)-(17-5),得到如下结论:

结论1:污染削减技术的提高,(I)对城市工业部门的雇佣量没有影响;(II)使城市失业增加;(III)使农村农业部门的雇佣量减少;(IV)会提高农业部门的工资率;(V)使自然环境的状态得到改善

结论1(II)表明了污染削减技术的提高却会使城市失业增加的矛盾后果,也就是我们要环保却要以失业增加为代价。我们分析命题1的经济原理,由(3)式可知,城市工业部门的雇佣量LM由KM,w,p决定,因为资本是部门特定要素,KM固定不变,在给定的国际市场价格下,LM是恒定的,所以λ的变化不会影响LM。

既然削减污染的技术得到了改进,那么环境状态会得到改善,(17-5)也显示了这一直观的结果。自然环境变好了,通过 (14)式可知,劳动者对城市的期待效用增加了,所以导致从农村往城市的劳动力移动,LA则减少,但由于城市部门的雇佣量是恒定的,所以增加的劳动力导致了失业的增加。农村部门由于劳动力的减少,结果如(17-4)所示,工资会得到提升。

我们再来分析城市部门最低工资的变化会产生哪些经济效应,同样根据克莱姆法则,我们可得到如下结果:

以上结果归纳为结论3:工业部门关税率的提高,(I)使工业部门的雇佣量增加; 如果污染排放率很大的话,(II)趋向于增加农业部门的雇佣量;(III)减少城市失业;(IV)降低农业部门的工资率;(V)会使环境恶化。

关税保护的结果是使工业部门产品的国内价格升高,使其变得有利可图,企业会扩大生产,增加用工量,所以LM增加,如结果(20-1)。工业制品生产的增加则会导致污染排放的增加,进而恶化自然环境,如结果(20-5)所示。分析结果(20-2),我们发现其前三项表示在自然环境状态一定的条件下关税的提高可能增加失业也可能减少失业,最后一项表示如果增加关税使环境恶化的话,则会减少失业,而且被保护部门的排污率越大的话,减少失业的效果越明显。结果(20-3)的前两项结果在环境一定时或正或负,但最后一项表示因为提高关税,环境变得恶劣的话,则倾向于增加农业部门的雇佣量,而且λ越大,该项的结果越趋于正值,因为城市环境的恶化,使劳动者对城市的期待效用降低,所以导致劳动力往农村移动。同样可知关税提高,对农村工资率的影响也趋于正值。

4经济政策的国民福利效应

由上一节的比较静态学的分析可知,发展中国家保护环境的目标会与减少城市失业的目标相冲突,提高最低工资有利于环境的改善但却会增加失业,关税保护在一定条件下会减少失业但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的政策选择到底应该何去何从?本文认为这有必要考察经济政策对全民福利的效应。

假设该国的生产活动所得全部分配给消费者,那么消费者的总效用之和则代表该国的国民福利。在模型中我们已经知道,在均衡的时候,代表的工人的效用为UA=VA(p,wA),代表的资本家的效用为UCM=VCM(p,rM,E)和UCA=VCA(p,rA)。我们首先看环境保护的国民福利效应,第四节中的结果(17)显示,λ降低,会使wA升高,所以可知UA会增加。因为λ降低,自然环境的状态会得到改善,因此UCM会增加,UCA保持不变。可见,环境保护措施会提高全民的福利。接下来我们分析城市最低工资水平的提高,会如何影响全民的福利。由结果(18)可知,最低工资水平的升高在使自然环境得到改善的条件下,趋于提高农村部门的工资wA,因此代表的工人和城市资本家的效用水平会上升,农村的资本家的效用保持不变,所以全民的福利水平趋于提高。最后,我们考察关税保护的全民福利效果,由结果(20)可知,提高关税,会使自然环境恶化,而且被保护部门的排污率越高,越倾向于减少农村部门的工资率,另外,关税的提高,使国内产品的相对价格提高,因此,代表的工人的效用和城市资本家的效用以及农村资本家效用都趋于降低,所以关税保护不利于全民福利的提高,尤其被保护的部门是重污染行业的话,虽然会减轻城市失业,但是其导致的环境恶化效果会大于城市失业减轻的效果,进而对全民福利的改善是消极的。

由此看来,在环境保护、提高城市最低工资水平和关税保护政策中,环境保护和提高城市最低工资的社会福利效应是积极的,而关税保护的社会福利效应是消极的。

5结论与建议

考虑到当今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工业化和环境恶化等现实问题,本文在发展经济学中的HarrisTodao理论模型框架内,将环境问题导入其中,从环境对劳动者的负外部性入手,从消费者效用的角度分析了环境保护政策、城市最低工资制政策和关税保护政策的经济效果,具体考察了以上政策对城市和农村两部门的就业,城市失业,农村部门的工资率以及自然环境状态的影响,并综合考察了以上三类政策的社会福利效应。得到的结论是,提高污染削减的技术却会增加城市失业的矛盾,提高城市最低工资有利于改善自然环境却会招致更多的失业,关税保护虽然会减轻失业但却会导致环境恶化。当进一步考察经济政策的全民福利效果时,我们发现,污染削减技术的提高和城市最低工资水平的提高对全民福利的改善是积极的,关税保护尤其是重污染行业的关税保护效应则是消极的。

中国城镇化正在高速推进,城镇人口日益增加,城镇化率逐步上升,城镇化日益成为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但与此同时,当人口高速向城镇大规模聚集时,会增加“三废”的排放,降低环境自我恢复能力,增加城镇的环境压力。我国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而且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过程。新型城镇化是突出以‘人为核心,这会涉及到人口的迁徙,人类的健康。本文认为,考虑到当今的环境污染问题,和随之而来的“环境移民”问题,城镇化发展要注重质量和可持续性,政府的宏观调控应该以增加全社会的福利为目标,污染削减技术的改善和城市最低工资水平的提高是积极的经济发展政策。

污染削减技术的提高要求科技上的创新,关键技术的顺利攻克和共用技术的广泛应用。政府要引导加强环保技术基础性研究工作,由于我国环保技术总体上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如果完全依赖于企业改善环保技术,并实施环保投入,要导致极高的成本,力不从心的企业会被打垮。因此,政府需要发挥协调作用,运用高校和科研机构等社会力量,加强对环境科学和环保技术的研究,结合我国国情和工业发展阶段,选择最适合我国企业运行的环保技术。集中力量组织攻关,力争在污水深度处理、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洁净煤、汽车尾气净化等环保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重点难点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减少企业自我摸索环保技术的时间。加快高新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积极开展技术示范和成果推广,切实提高我国环境保护的科技含量。另外我们要重视国外技术的引进,加强与国外企业的交流,以节约自己企业研究开发的成本。

政府在城市最低工资制度方面的作为是提升最低工资的水平,这会使城市企业的成本上升,雇佣减少,工业品的产出受到抑制,环境污染的压力得到释放。工资水平的上升又会促使企业进行削减成本的技术创新,会淘汰那些具有比较劣势的边际产业,进而使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城镇工业化进程中许多国家运用关税保护工业品的生产,对工业制品的关税保护尤其是重污染行业的保护虽然能提高产品的竞争压力和减轻城镇失业的压力,但是却以环境恶化为代价,从长远来看,这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所以新型的城镇化要求政府下决心摘掉关税保护伞,并给企业设置较高的环保门槛,促进产业结构和外贸结构的优化。

(编辑:于杰)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Harris J R, Todaro M P. Migration, Unemployment, and Development: a Two Sector Analysis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0, 60: 126-142.

[2]Corden W M, Findlay R. Urban Unemployment, International Capital Mobility and Development Policy [J]. Economica, 1975, (2): 59-78.

[3]Neary J P. On the HarrisTodao Model with Intersectoral Capital Mobility [J]. Economica, 1981,(8): 221-234.

[4]Chandra V, Khan M A.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Presence of an Informal Sector [J]. Economica , 1993, 60: 79-103.

[5]Gupta, Manash R. RuralUrban Migration, Informal Sector and Development Policie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3, 41: 137-151.

[6]Dean J M, Gangopadhyay S. Export Ban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Unemployment [J].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7, (1): 324-336.

[7]Daitoh 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 Environmental Policy Reform in a Polluted Dualistic Economy [J].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3, (7):496-509.

[8]Daitoh 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rade Liberalization in a Small Open Dual Economy [J].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8, (12): 728-736.

[9]Papanos V T. Environmental Taxation in a Dualistic Economy [J].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7, (12): 73-89.

[10]Tawada M, Sun Shuqin. Urban Pollution, Unemployment and National Welfare in a Dualistic Economy [J].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10, 14 (2): 311-322.

[3]Neary J P. On the HarrisTodao Model with Intersectoral Capital Mobility [J]. Economica, 1981,(8): 221-234.

[4]Chandra V, Khan M A.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Presence of an Informal Sector [J]. Economica , 1993, 60: 79-103.

[5]Gupta, Manash R. RuralUrban Migration, Informal Sector and Development Policie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3, 41: 137-151.

[6]Dean J M, Gangopadhyay S. Export Ban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Unemployment [J].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7, (1): 324-336.

[7]Daitoh 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 Environmental Policy Reform in a Polluted Dualistic Economy [J].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3, (7):496-509.

[8]Daitoh 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rade Liberalization in a Small Open Dual Economy [J].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8, (12): 728-736.

[9]Papanos V T. Environmental Taxation in a Dualistic Economy [J].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7, (12): 73-89.

[10]Tawada M, Sun Shuqin. Urban Pollution, Unemployment and National Welfare in a Dualistic Economy [J].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10, 14 (2): 311-322.

[3]Neary J P. On the HarrisTodao Model with Intersectoral Capital Mobility [J]. Economica, 1981,(8): 221-234.

[4]Chandra V, Khan M A.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Presence of an Informal Sector [J]. Economica , 1993, 60: 79-103.

[5]Gupta, Manash R. RuralUrban Migration, Informal Sector and Development Policie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3, 41: 137-151.

[6]Dean J M, Gangopadhyay S. Export Ban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Unemployment [J].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7, (1): 324-336.

[7]Daitoh 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 Environmental Policy Reform in a Polluted Dualistic Economy [J].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3, (7):496-509.

[8]Daitoh 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rade Liberalization in a Small Open Dual Economy [J].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8, (12): 728-736.

[9]Papanos V T. Environmental Taxation in a Dualistic Economy [J].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7, (12): 73-89.

[10]Tawada M, Sun Shuqin. Urban Pollution, Unemployment and National Welfare in a Dualistic Economy [J].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10, 14 (2): 311-322.

猜你喜欢
最低工资效用失业
多地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锐词宝典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用观察
两类失业人员可申领6个月失业补助金
博弈论在环境问题中的应用
失业预警
五问失业保险
最低工资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失业了
自由小议(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