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园林专业竞赛教学模式探讨

2014-07-31 05:16李天舒
高等建筑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园林专业独立学院

李天舒

摘要:在分析独立学院园林专业特点的基础上,文章理论联系教学实践,探索竞赛教学模式在园林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建立实施流程及知识反馈体系,以发挥该教学模式在独立学院特色型人才培养及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方面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独立学院;园林专业;竞赛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7;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4)03003903

一、高等院校独立学院园林专业特点

园林专业是专业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随着社会对城市环境的日益关注和重视,城市景观建设如火如荼。园林专业已从过去的冷门专业转变为较热门的专业。自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以来,风景园林专业招生的学校

从过去仅有的几个传统农林院校和工科院校,发展为许多综合性院校也相继招收园林专业学生。有的尽管名称不同,但其教学内容、培养方向实际上相差不大。2013年,全国高考园林专业招生的各类高校达197余所。在此社会大背景下,园林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也大不如前。开设园林专业的独立学院其所依托的本部高校大多开设有较长历史的园林专业,这是独立学院园林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有利条件。但在依托本部的同时,如何结合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和学生素质特点,突出自身的特色型人才教育,使独立学院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是值得各独立学院思考的问题。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独立学院许多学生的学习基础并不差,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因为高考失利、学习偏科等与一本二本学校失之交臂,这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勤奋,具有很大的潜力。因此,学校应该在突出基础理论教育的基础上,以兴趣培养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着力点,使独立学院园林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独树一帜。

二、竞赛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园林专业教学特点

在园林专业教学中,一个设计作品的完成需要多学科知识的支撑,既要有扎

实的专业知识,也要有过硬的动手能力。因此,园林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至关重要。为此,园林专业大部分专业课程都安排了实践教学环节。例如,园林设计基础、园林建筑设计、城市公园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等等。通过实践课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设计项目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课程的主要形式有:(1)对现实景观进行实地调查(测量)分析、改造设计;(2)虚拟设计课题,由教师设定场地大小、地形、周边环境等虚拟课题要求;(3)社会上的真实项目,让学生参与设计或作为作业来完成;(4)学生根据兴趣自拟课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设计成果一般由教师批改,写评语反馈给学生,或者教师现场指导、更正等。但这样的传统模式不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不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引入竞赛教学模式,将其作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载体,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竞赛教学模式的实践

1.竞赛教学模式

笔者在课程教学中多次运用竞赛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索性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竞赛教学模式实施流程见图1。

图1竞赛教学模式实施流程图

2.竞赛课题的选择

在选择竞赛课题时,紧密结合教学大纲中的教学主题,以竞赛促进教学,而不是为了竞赛而竞赛。例如,在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中,选择与园林专业密切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即使用状况评价为竞赛主题,以“长沙市×××POE”为竞赛题目,学生可以自行根据改造设计情况添加副标题。

3.竞赛的组织

由任课教师发布竞赛主题及参赛规则,学生自由组成参赛组,每个参赛组的成员数有限定。自由分组的好处是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特长寻找互补的合作伙伴,而志趣相投者的组合则可能碰撞出创作的火花。

4.作品提交

提交作品的程序,参照现实中园林设计项目投标的模式,严格限定作品的规格和提交时间。对迟交作品的参赛组不论其有何原因,均不接纳其作品参赛,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

5.评审过程

安排2学时的时间,由各参赛组对各自的作品进行汇报演讲,阐述主要设计思想、方案的形成、创新点等等。对园林设计方案的介绍对方案能否被接受至关重要。在这个环节应重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充满自信的精彩讲解常常能使方案锦上添花。在笔者的课程实践中,有的参赛组的汇报演讲颇具创新性,将传统的表演艺术——相声应用到方案的汇报演讲中。由此可见,学生思维的活跃和对竞赛的积极投入。

评审采用大众评审的方式。各组学生都有权利和义务对汇报组提问、建议和评分(也可以采取两班互评的形式,评审结果更客观)。学生全程参与评审的环节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性,也迫使学生主动思考评判其他参赛组的作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评审标准由教师根据各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制定,教师对大众评审结果进行统筹总结。例如,在“长沙市×××POE”课题竞赛中,总分100分,其中参与观察5分,根据调查场地现实景观绘制平面图10分,对场地进行区位分析并绘制区位图10分,功能分区分析10分,从管理部门获取信息分析10分,活动注记分析10分,访谈及调查问卷5分,行为痕迹分析10分,改造设计30分。

6.奖级设置及竞赛结果的展览与汇编

竞赛设一、二、三等奖(获奖率10%~15%),也可增设专项奖、优胜奖[2]。对获奖组颁发证书和奖品,以资鼓励。

各等级获奖作品在学院专业展室进行展览,供该专业各年级学生及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参考。

对竞赛中的优秀设计作品进行汇编,作为学生赛前培训的参考,并存入案例库,在条件成熟时可编辑出版为教学参考书[3]。

三、结语

笔者所在学校园林专业教学引入竞赛教学模式后,学生在学习方面更积极主动,与教师的沟通也明显增多,学生的表达能力、团队意识等综合素质有了大幅提高。有的竞赛组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还参加全国乃至国际风景园林设计竞赛,有的小组自己开设景观设计工作室等等。竞赛教学模式在园林专业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成效显著,对独立学院特色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参考文献:

[1]张海英.设计竞赛在设计教育中的影响[J].科技文汇,2010(11):196-197.

[2]王振林,陈惠玲,周建伟,奚德昌.《包装设计》课程的“竞赛激励”教学法的探索[J].包装工程,2002,23(5):165-167.

[3]王瑛,陈朝晖.从开展“西方经济学”案例设计竞赛谈课程教学改革[J].高教论坛,2007,6(3):116-118.

摘要:在分析独立学院园林专业特点的基础上,文章理论联系教学实践,探索竞赛教学模式在园林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建立实施流程及知识反馈体系,以发挥该教学模式在独立学院特色型人才培养及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方面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独立学院;园林专业;竞赛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7;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4)03003903

一、高等院校独立学院园林专业特点

园林专业是专业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随着社会对城市环境的日益关注和重视,城市景观建设如火如荼。园林专业已从过去的冷门专业转变为较热门的专业。自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以来,风景园林专业招生的学校

从过去仅有的几个传统农林院校和工科院校,发展为许多综合性院校也相继招收园林专业学生。有的尽管名称不同,但其教学内容、培养方向实际上相差不大。2013年,全国高考园林专业招生的各类高校达197余所。在此社会大背景下,园林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也大不如前。开设园林专业的独立学院其所依托的本部高校大多开设有较长历史的园林专业,这是独立学院园林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有利条件。但在依托本部的同时,如何结合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和学生素质特点,突出自身的特色型人才教育,使独立学院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是值得各独立学院思考的问题。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独立学院许多学生的学习基础并不差,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因为高考失利、学习偏科等与一本二本学校失之交臂,这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勤奋,具有很大的潜力。因此,学校应该在突出基础理论教育的基础上,以兴趣培养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着力点,使独立学院园林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独树一帜。

二、竞赛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园林专业教学特点

在园林专业教学中,一个设计作品的完成需要多学科知识的支撑,既要有扎

实的专业知识,也要有过硬的动手能力。因此,园林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至关重要。为此,园林专业大部分专业课程都安排了实践教学环节。例如,园林设计基础、园林建筑设计、城市公园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等等。通过实践课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设计项目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课程的主要形式有:(1)对现实景观进行实地调查(测量)分析、改造设计;(2)虚拟设计课题,由教师设定场地大小、地形、周边环境等虚拟课题要求;(3)社会上的真实项目,让学生参与设计或作为作业来完成;(4)学生根据兴趣自拟课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设计成果一般由教师批改,写评语反馈给学生,或者教师现场指导、更正等。但这样的传统模式不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不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引入竞赛教学模式,将其作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载体,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竞赛教学模式的实践

1.竞赛教学模式

笔者在课程教学中多次运用竞赛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索性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竞赛教学模式实施流程见图1。

图1竞赛教学模式实施流程图

2.竞赛课题的选择

在选择竞赛课题时,紧密结合教学大纲中的教学主题,以竞赛促进教学,而不是为了竞赛而竞赛。例如,在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中,选择与园林专业密切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即使用状况评价为竞赛主题,以“长沙市×××POE”为竞赛题目,学生可以自行根据改造设计情况添加副标题。

3.竞赛的组织

由任课教师发布竞赛主题及参赛规则,学生自由组成参赛组,每个参赛组的成员数有限定。自由分组的好处是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特长寻找互补的合作伙伴,而志趣相投者的组合则可能碰撞出创作的火花。

4.作品提交

提交作品的程序,参照现实中园林设计项目投标的模式,严格限定作品的规格和提交时间。对迟交作品的参赛组不论其有何原因,均不接纳其作品参赛,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

5.评审过程

安排2学时的时间,由各参赛组对各自的作品进行汇报演讲,阐述主要设计思想、方案的形成、创新点等等。对园林设计方案的介绍对方案能否被接受至关重要。在这个环节应重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充满自信的精彩讲解常常能使方案锦上添花。在笔者的课程实践中,有的参赛组的汇报演讲颇具创新性,将传统的表演艺术——相声应用到方案的汇报演讲中。由此可见,学生思维的活跃和对竞赛的积极投入。

评审采用大众评审的方式。各组学生都有权利和义务对汇报组提问、建议和评分(也可以采取两班互评的形式,评审结果更客观)。学生全程参与评审的环节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性,也迫使学生主动思考评判其他参赛组的作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评审标准由教师根据各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制定,教师对大众评审结果进行统筹总结。例如,在“长沙市×××POE”课题竞赛中,总分100分,其中参与观察5分,根据调查场地现实景观绘制平面图10分,对场地进行区位分析并绘制区位图10分,功能分区分析10分,从管理部门获取信息分析10分,活动注记分析10分,访谈及调查问卷5分,行为痕迹分析10分,改造设计30分。

6.奖级设置及竞赛结果的展览与汇编

竞赛设一、二、三等奖(获奖率10%~15%),也可增设专项奖、优胜奖[2]。对获奖组颁发证书和奖品,以资鼓励。

各等级获奖作品在学院专业展室进行展览,供该专业各年级学生及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参考。

对竞赛中的优秀设计作品进行汇编,作为学生赛前培训的参考,并存入案例库,在条件成熟时可编辑出版为教学参考书[3]。

三、结语

笔者所在学校园林专业教学引入竞赛教学模式后,学生在学习方面更积极主动,与教师的沟通也明显增多,学生的表达能力、团队意识等综合素质有了大幅提高。有的竞赛组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还参加全国乃至国际风景园林设计竞赛,有的小组自己开设景观设计工作室等等。竞赛教学模式在园林专业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成效显著,对独立学院特色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参考文献:

[1]张海英.设计竞赛在设计教育中的影响[J].科技文汇,2010(11):196-197.

[2]王振林,陈惠玲,周建伟,奚德昌.《包装设计》课程的“竞赛激励”教学法的探索[J].包装工程,2002,23(5):165-167.

[3]王瑛,陈朝晖.从开展“西方经济学”案例设计竞赛谈课程教学改革[J].高教论坛,2007,6(3):116-118.

摘要:在分析独立学院园林专业特点的基础上,文章理论联系教学实践,探索竞赛教学模式在园林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建立实施流程及知识反馈体系,以发挥该教学模式在独立学院特色型人才培养及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方面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独立学院;园林专业;竞赛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7;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4)03003903

一、高等院校独立学院园林专业特点

园林专业是专业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随着社会对城市环境的日益关注和重视,城市景观建设如火如荼。园林专业已从过去的冷门专业转变为较热门的专业。自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以来,风景园林专业招生的学校

从过去仅有的几个传统农林院校和工科院校,发展为许多综合性院校也相继招收园林专业学生。有的尽管名称不同,但其教学内容、培养方向实际上相差不大。2013年,全国高考园林专业招生的各类高校达197余所。在此社会大背景下,园林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也大不如前。开设园林专业的独立学院其所依托的本部高校大多开设有较长历史的园林专业,这是独立学院园林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有利条件。但在依托本部的同时,如何结合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和学生素质特点,突出自身的特色型人才教育,使独立学院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是值得各独立学院思考的问题。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独立学院许多学生的学习基础并不差,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因为高考失利、学习偏科等与一本二本学校失之交臂,这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勤奋,具有很大的潜力。因此,学校应该在突出基础理论教育的基础上,以兴趣培养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着力点,使独立学院园林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独树一帜。

二、竞赛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园林专业教学特点

在园林专业教学中,一个设计作品的完成需要多学科知识的支撑,既要有扎

实的专业知识,也要有过硬的动手能力。因此,园林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至关重要。为此,园林专业大部分专业课程都安排了实践教学环节。例如,园林设计基础、园林建筑设计、城市公园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等等。通过实践课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设计项目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课程的主要形式有:(1)对现实景观进行实地调查(测量)分析、改造设计;(2)虚拟设计课题,由教师设定场地大小、地形、周边环境等虚拟课题要求;(3)社会上的真实项目,让学生参与设计或作为作业来完成;(4)学生根据兴趣自拟课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设计成果一般由教师批改,写评语反馈给学生,或者教师现场指导、更正等。但这样的传统模式不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不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引入竞赛教学模式,将其作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载体,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竞赛教学模式的实践

1.竞赛教学模式

笔者在课程教学中多次运用竞赛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索性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竞赛教学模式实施流程见图1。

图1竞赛教学模式实施流程图

2.竞赛课题的选择

在选择竞赛课题时,紧密结合教学大纲中的教学主题,以竞赛促进教学,而不是为了竞赛而竞赛。例如,在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中,选择与园林专业密切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即使用状况评价为竞赛主题,以“长沙市×××POE”为竞赛题目,学生可以自行根据改造设计情况添加副标题。

3.竞赛的组织

由任课教师发布竞赛主题及参赛规则,学生自由组成参赛组,每个参赛组的成员数有限定。自由分组的好处是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特长寻找互补的合作伙伴,而志趣相投者的组合则可能碰撞出创作的火花。

4.作品提交

提交作品的程序,参照现实中园林设计项目投标的模式,严格限定作品的规格和提交时间。对迟交作品的参赛组不论其有何原因,均不接纳其作品参赛,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

5.评审过程

安排2学时的时间,由各参赛组对各自的作品进行汇报演讲,阐述主要设计思想、方案的形成、创新点等等。对园林设计方案的介绍对方案能否被接受至关重要。在这个环节应重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充满自信的精彩讲解常常能使方案锦上添花。在笔者的课程实践中,有的参赛组的汇报演讲颇具创新性,将传统的表演艺术——相声应用到方案的汇报演讲中。由此可见,学生思维的活跃和对竞赛的积极投入。

评审采用大众评审的方式。各组学生都有权利和义务对汇报组提问、建议和评分(也可以采取两班互评的形式,评审结果更客观)。学生全程参与评审的环节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性,也迫使学生主动思考评判其他参赛组的作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评审标准由教师根据各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制定,教师对大众评审结果进行统筹总结。例如,在“长沙市×××POE”课题竞赛中,总分100分,其中参与观察5分,根据调查场地现实景观绘制平面图10分,对场地进行区位分析并绘制区位图10分,功能分区分析10分,从管理部门获取信息分析10分,活动注记分析10分,访谈及调查问卷5分,行为痕迹分析10分,改造设计30分。

6.奖级设置及竞赛结果的展览与汇编

竞赛设一、二、三等奖(获奖率10%~15%),也可增设专项奖、优胜奖[2]。对获奖组颁发证书和奖品,以资鼓励。

各等级获奖作品在学院专业展室进行展览,供该专业各年级学生及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参考。

对竞赛中的优秀设计作品进行汇编,作为学生赛前培训的参考,并存入案例库,在条件成熟时可编辑出版为教学参考书[3]。

三、结语

笔者所在学校园林专业教学引入竞赛教学模式后,学生在学习方面更积极主动,与教师的沟通也明显增多,学生的表达能力、团队意识等综合素质有了大幅提高。有的竞赛组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还参加全国乃至国际风景园林设计竞赛,有的小组自己开设景观设计工作室等等。竞赛教学模式在园林专业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成效显著,对独立学院特色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参考文献:

[1]张海英.设计竞赛在设计教育中的影响[J].科技文汇,2010(11):196-197.

[2]王振林,陈惠玲,周建伟,奚德昌.《包装设计》课程的“竞赛激励”教学法的探索[J].包装工程,2002,23(5):165-167.

[3]王瑛,陈朝晖.从开展“西方经济学”案例设计竞赛谈课程教学改革[J].高教论坛,2007,6(3):116-118.

猜你喜欢
园林专业独立学院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后勤资源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研究
关于新时期独立学院基层共青团组织引领青年工作的思考
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园林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典型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