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预期理性修正模型与居民消费约束检验

2014-07-31 00:02肖红叶白东杰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居民消费支配季度

肖红叶+白东杰

摘要:目前扩大国内消费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着力点。借鉴FRB/Global模型的通胀预期理性修正技术,构建我国消费测度的通胀预期理性修正模型,分析影响居民消费因素可知,基于2000—2011年季度数据的预期修正模型可较好地解释我国消费现实。通过收入对消费影响程度增加,通胀预期上升,但居民仍然出现储蓄意愿增强和消费下降,以及居民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例与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率表现出的负相关的信息,对居民消费约束进行检验。

关键词:通胀;消费模型;适应性预期;理性预期;居民消费;产能过剩;投资与驱动;美联储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4)04-0014-04

一、引言

目前我国面临经济下行,产能过剩的困局。增长的长期投资驱动,是造成投资与消费失衡的重要原因。因此经济结构调整的着力点是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相关研究文献表明,受制于社会保障、教育、住房、人口结构、可支配收入、消费信贷等一系列与消费相关因素的直接约束及其预期影响,是消费增长难以实现期望目标的主要因素(余永定、李军2000、刘建民、欧阳俊和靳云汇2003、刘晓越2004、何新华2005、李武2007、高铁梅2007)。上述结论基本是基于经验数据,采用适应性预期计量模型得到的,其面临消费收入关系检验独立于环境变动的卢卡斯批判质疑(Lucas 1976①)。因此有些文献通过提出理性预期框架不能完全解释中国居民消费行为(刘建民、欧阳俊和靳云汇2003);以及假定我国通货膨胀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等价(余永定、李军2000)方式规避卢卡斯批判。其表明在我国采用理性预期理论方法的消费研究仍需要进一步探索。特别是近年来,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各国经济严重失衡,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风险性巨增,背景环境的陡变,导致经验信息作用弱化,需要进一步强调理性预期信息作用。

问题在于如何刻画居民消费行为中的理性预期。预期概念出自对就业与通胀关系的宏观研究。包括1967年费尔普斯(Phelps 1967②)借鉴卡甘(Cagan 1956③)提出行为人根据以往经验教训对未来预期调整的思想,提出的适应性预期概念,以及1972年卢卡斯(Lucas④)在穆斯(Muth 1961⑤)提出的理性预期概念基础上形成的理性预期理论体系。明福特(Minford 1992⑥)给出的理性预期定义为:在可获信息条件下,行为人对未来结果预期的主观概率分布与实际概率分布是一致的。若将理性预期概念应用于居民消费研究,其关键是居民未来的主观预期如何测度,以及其与实际分布的一致性又怎样识别。美联储在其公布的FRB/Global(1997)相关通胀测度模型中,给出利用经验信息矫正居民长期通货膨胀率主观预期的处理技术。本文将其应用于中国实际,提出具体操作方法,并将该处理方法称为预期理性修正。本文基于这一概念构建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混合模型,测度通胀以及分析影响我国消费的因素作用。研究发现基于季度数据的理性预期修正模型可较好地解释我国消费现实。其中,收入对消费影响程度增加的信息,表明近年社保相关改革,已降低了居民的风险预期,增强了其消费意愿。但另一方面从通胀预期上升,但居民仍然出现储蓄意愿增强和消费下降,以及居民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例与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率表现出的负相关信息中,也得到目前社会保障体制的完善程度不足与住房支出压力没有出现根本性改变,其仍然是约束消费增长重要因素的结论。

二、模型设定

本文借鉴FRB/Global(1997)相关模型,建立可支配收入、实际利率、消费占收入比例、劳动力供给占人口比例4个因素决定居民消费机制模型。其中FRB/Global将实际利率需要剔除的通胀因素界定为预期长期通胀率。

1. 预期长期通胀率形成机理。FRB/Global将时期定义为季度,其以年度表示长期。因居民预期是基于经验信息的,为适应性预期。FRB/Global采用在这一适应性预期中逐步加入理性预期修正信息,以递归线性混合模型给予测度。第一层次模型为:dpexp=?籽1dpexp.r+(1-?籽1)dpexp.a。式中的dpexp表示预期长期通胀率,其通过理性预期长期通胀率dpexp.r与dpexp.a适应性预期长期通胀率的加权平均机制得到。权重为0<?籽1<1,其反映理性长期预期通胀率的边际通胀份额。第二层次是对理性预期长期通胀率与适应性预期长期通胀率测度的线性模型:dpexp.r=?籽2dpc1+(1-?籽2)dpexp+1与dpexp.a=?籽3dpc1+(1-?籽3)dpexp-1。式中dpc1是以本期t前四期(季度)实际环比通胀率?仔t-1~?仔t-4计算得到的长期(年度)实际通胀率;dpexp-1和dpexp+1分别是本期t前和后四期(季度)预期环比通胀率?仔et-1~?仔et-4和?仔et+1~?仔et+4计算得到的预期长期(年度)通胀率,其中?仔e均为居民的主观预期值。这样理性预期长期通胀率是通过权重0<?籽2<1参数对dpc1和dpexp+1信息加权的均值;适应性预期长期通胀率是通过权重0<?籽3<1参数对dpc1和dpexp-1信息加权的均值。显然通过建立实际数据信息矫正居民主观预期信息的机制,可以修正居民主观预期概率分布与实际概率分布的偏离。对上述两个层次线性模型合并整理可得:dpexp=[(1-?籽1)?籽2+?籽1?籽3]dpc1+(1-?籽1)(1-?籽2)dpexp+1+?籽1(1-?籽3)dpexp-1。其中若设?籽1=?籽2=?籽3=0.5,则有:

2. 我国消费预期理性修正模型。构造以实际居民消费支出cc为被解释变量;以实际利率,即扣除预期长期通胀率dpexp的长期利率rl,实际可支配收入ypd,劳动力供给lf占人口pop.x比例lf/pop.x,消费cc占收入ypd比例cc/ypd为解释变量的我国消费预期理性修正模型如下:

3. 经验研究变量数据定义。(1)实际居民消费支出cc由价格指数调整名义居民消费支出c?淄=c?淄ch×pech+c?淄nc×penc得到。式中c?淄ch和pech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城镇人口,c?淄nc和penc为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和乡村人口。其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相关人均消费支出数据源于《中国经济景气月报》;相关人口数据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年度数据的季度调整。(2)预期长期通胀率dpexp采用(1)式。其中季度实际通胀率由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计算得到;两个预期长期通胀率,是通过搜集并综合2011和2012年度,各机构对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预测数据得到的。(3)实际可支配收入变量ypd由价格指数调整名义可支配收入yp=ypch×pech+ypnc×penc得到。式中ypch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ypnc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相关数据也源于《中国经济景气月报》。

三、计量分析

1. 样本数据说明。季度数据样本区间为2000—2011年。其中对存在季节性变化变量进行了季节调整。

2. 平稳性分析与估计。其中表1为ADF单位根检验结果;表2和(4)式为估计结果。

方程各变量的回归系数有正有负,说明各因素对实际个人消费支出变动的作用方向交互影响。从影响程度来看,长期预期通胀率变动一个单位,使得实际个人消费支出的短期波动负向变动0.012 9;实际个人可支配收入短期波动变动1%,使得实际个人消费支出的短期波动正向变动0.618 7%;个人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变动1%,使得实际个人消费支出的短期波动负向变动1.197 7%,各变量的影响均是显著的。

3. 消费分类计量分析。为了解释个人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与实际个人消费支出增长率呈负向变动关系,本文基于《中国经济景气月报》的消费分类,通过居民消费分类支出信息,分析消费构成的影响。其包括,居民居住消费支出cc2、居民交通与通讯消费支出cc3,居民娱乐与教育消费支出cc4以及扣除上述4项以外的居民消费支出cc1。因实际通胀率在消费支出分类后的统计检验不显著,因此分类消费模型设定为:

相关经验估计工作包括:(1)数据定义。季度数据样本区间为2000—2011年。各变量采用名义季度价格数据⑦。(2)平稳性分析与估计。表3为ADF单位根检验结果。表4和(6)式为估计结果。其中注意到四个分类消费与可支配收入比变量系数和为0.968 0,这是与可支配收入系数0.963 2极为接近的信息。一个解释是相比可支配收入,分类消费变量较小,可支配收入仍然是决定消费的重要因素。

四、主要结论与政策空间

其一,美联储在其公布的FRB/Global(1997)相关消费模型中给出利用经验信息矫正居民长期通货膨胀率主观预期的处理技术。本文将其应用于中国实际,提出具体操作方法,构建了通胀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混合模型,并通过2000—2011年季度经验数据测度通胀,以及分析影响我国消费的因素作用。本文研究所设定消费函数通过统计检验,结论与中国消费事实基本一致,其表明基于季度数据的通胀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混合模型可以较好测度中国的通胀,对相关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其二,在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的因素中,存在三方面并不一致的信息,一是可支配收入仍是主要影响因素。与国内前期研究比对,我国收入对消费的影响程度表现出增加趋势。二是通胀预期上升,但居民仍然出现储蓄意愿增强和消费下降。三是居民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例与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率表现出的负相关。综合其信息可以得到,一方面虽然近年来我国在教育、医疗和养老等领域的改革相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风险预期,但目前社会保障体制的完善程度没有出现根本性提高,其仍然是约束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因购置住房相关支出没有包括在消费统计范围之内,其是消费增长低于收入增长的重要原因,也为消费增长的重要约束。

注释:

①参见Lucas Robert E. ,Jr. 1976. Econometric policy evaluation:a critique. In The Phillips Curve and Labor Markets, Ed. K. Brunner and A. H. Meltzer,19-46. Amsterdam: North-Holland,1976.

②参见Phelps,Edmund(1967),Phillips Curves, Expectations of Inflation and Optimal Unemployment over Time, Economica, 34, 254-281.

③参见Cagan, Phillip (1956),The Monetary Dynamics of Hyperinflation. In Friedman, Milton (ed.). Studies in the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ISBN 0-226-26406-8.

④参见Lucas, R. (1972), Expectations and the Neutrality of Money,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vol. 4, pp. 103-124.

⑤参见Muth, J.(1961),Rational expectations and the theory of price movements, Econometrica, 29(3): 315-335.

⑥参见Patrick Minford. (1992), Rational expectations macroeconomics: an introductory handbook. Oxford, UK: Blackwell.

⑦缺失的农村数据采用的补全方法为:2001年第X季度/(2002年第X季度/2001年第X季度),X=1,2,3,4(其中,居住、交通与通讯只取X=3,4)。

参考文献:

[1]Levin,A.,J.H.Rogers and R.W.Tryon. A Guide to FRB/GLOBAl,International Finance Discussion Series 588,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1997.

[2]Qin, D1.. Aggregate Consumption and Income in China [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1991,(15):132-141.

[3]Yu,Yongding.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 in the Chinese Economy[R]. Working Paper Circulated by the University of the West of England,1993.

[4]帕特里克·明福德.理性预期宏观经济学[M].方福前,王小波,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5]余永定,李军.中国居民消费函数的理论与验证[J].中国社会科学,2000,(1):123-133.

[6]朱信,凯骆晨.消费函数的理论逻辑与中国化: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2011,(1):140-153.

[7]刘建民,欧阳俊,靳云汇.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的理性预期检验[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11):55-59.

[8]万广华,张茵,牛建高.流动性约束、不确定性与中国居民消费[J].经济研究,2001,(11):35-44.

[9]李武.基于凯恩斯消费函数的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7,(6):67-69.

[10]喻胜华.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比较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2).

[11]黄赜琳,傅冬绵.居民消费演变特征事实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2,(2).

[12]高铁梅.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11):3-14.

责任编辑、校对:张增强

⑦缺失的农村数据采用的补全方法为:2001年第X季度/(2002年第X季度/2001年第X季度),X=1,2,3,4(其中,居住、交通与通讯只取X=3,4)。

参考文献:

[1]Levin,A.,J.H.Rogers and R.W.Tryon. A Guide to FRB/GLOBAl,International Finance Discussion Series 588,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1997.

[2]Qin, D1.. Aggregate Consumption and Income in China [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1991,(15):132-141.

[3]Yu,Yongding.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 in the Chinese Economy[R]. Working Paper Circulated by the University of the West of England,1993.

[4]帕特里克·明福德.理性预期宏观经济学[M].方福前,王小波,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5]余永定,李军.中国居民消费函数的理论与验证[J].中国社会科学,2000,(1):123-133.

[6]朱信,凯骆晨.消费函数的理论逻辑与中国化: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2011,(1):140-153.

[7]刘建民,欧阳俊,靳云汇.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的理性预期检验[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11):55-59.

[8]万广华,张茵,牛建高.流动性约束、不确定性与中国居民消费[J].经济研究,2001,(11):35-44.

[9]李武.基于凯恩斯消费函数的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7,(6):67-69.

[10]喻胜华.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比较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2).

[11]黄赜琳,傅冬绵.居民消费演变特征事实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2,(2).

[12]高铁梅.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11):3-14.

责任编辑、校对:张增强

⑦缺失的农村数据采用的补全方法为:2001年第X季度/(2002年第X季度/2001年第X季度),X=1,2,3,4(其中,居住、交通与通讯只取X=3,4)。

参考文献:

[1]Levin,A.,J.H.Rogers and R.W.Tryon. A Guide to FRB/GLOBAl,International Finance Discussion Series 588,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1997.

[2]Qin, D1.. Aggregate Consumption and Income in China [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1991,(15):132-141.

[3]Yu,Yongding.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 in the Chinese Economy[R]. Working Paper Circulated by the University of the West of England,1993.

[4]帕特里克·明福德.理性预期宏观经济学[M].方福前,王小波,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5]余永定,李军.中国居民消费函数的理论与验证[J].中国社会科学,2000,(1):123-133.

[6]朱信,凯骆晨.消费函数的理论逻辑与中国化: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2011,(1):140-153.

[7]刘建民,欧阳俊,靳云汇.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的理性预期检验[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11):55-59.

[8]万广华,张茵,牛建高.流动性约束、不确定性与中国居民消费[J].经济研究,2001,(11):35-44.

[9]李武.基于凯恩斯消费函数的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7,(6):67-69.

[10]喻胜华.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比较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2).

[11]黄赜琳,傅冬绵.居民消费演变特征事实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2,(2).

[12]高铁梅.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11):3-14.

责任编辑、校对:张增强

猜你喜欢
居民消费支配季度
2021年第4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2021年第3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2021年第2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被贫穷生活支配的恐惧
跟踪导练(四)4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翻番的1季度与疯狂的3月
基于决策空间变换最近邻方法的Pareto支配性预测
随心支配的清迈美食探店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