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文化改革发展

2014-07-31 17:49丁津
现代企业 2014年6期
关键词:全面性人学马克思主义

丁津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切问题,最终是关于人的问题或人的问题的一部分。因而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人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在的、本质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学的出现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深化和发展。就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进行研究,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概述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研究人的存在、人的本质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它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人与客体关系中研究分析人本质力量的发展和解放,以此指导人与自然、社会、文化发展实践,促进社会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在把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作为自己研究主题的同时,就已经把人的问题作为自己研究的主题。人在改造社会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化认识的主体和客体,进而形成规律的总结,不仅以此探寻自身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力量和作用,同时也指导自身本质力量得以解放。马克思认为,人类的发展是矛盾不断得以解决的过程,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的需要和使之满足的客观可能性之间的矛盾。从原始社会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到达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由此,我们可以将马克思主义人学拆解为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与需求和人自由全面的发展三个部分。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现实的,活生生的,人是自然的存在物,是鲜活的生命存在,并且是具有思维和意识的特殊生命,同时,人又是社会的存在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人的本质,就其现实性来讲,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人的本质既要从自然的存在去理解,又要从社会的存在去领悟。

马克思认为,人的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人的存在、发展对自我具有价值意义,人作为自我主体的对象性客体,存在着自我利益的实现。同时,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还存在社会利益的实现,其存在发展要对社会产生作用和意义。并且,人作为自然和社会的主体,存在很多需求,这些需求是人实践活动的内在动力,正是人的需求和满足需求的实践活动促进了人的主体性的发展,逐步实现生存需求、享受需求和活动发展需求。

马克思认为,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是人在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的盲目奴役下解放出来,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达到生存发展自我完善的崭新境界。人的本质是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的统一,既要受自然的制约又要受社会的支配,人只有通过认识自然和社会规律,并自觉利用这些规律为自身发展服务,才能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决定自身的生存、发展和自我完善,从而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和自身的解放。在这个社会历史过程中,人的解放和发展还要受到现实的制约。社会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和整个社会制度的变革状况,最终都会在各自领域制约人类自由全面发展和解放的实际程度。就人自身而言,自由全面发展包括智力、体力,也包括道德、意志,并且还有理智与情感,只有各个部分充分和谐发展,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而,马克思认为,只有在未来的,消灭了私有制异化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最终达到,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一切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条件” 。

二、马克思主义人学与人自由全面发展实践

马克思认为,“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它具有改造世界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人学同样如此,其研究视域中的人,是现实社会中的现实的人,它以人的现实存在为出发点,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的,推动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实践的展开。马克思主义人学特别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为现实实践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理论价值。我们可以说,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不仅是经济社会文化等的建设发展,同样是人自身的进步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改革实践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的改革实践,其改革主体是人,改革实践的载体和目标也是人。人的发展如何,都直接作用、影响甚至决定着改革的状况和前途。因而,随着人的素质及人的需求在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人学研究逐渐成为反映时代发展状况和探索社会历史发展目的的必经之路,人的作用、价值、发展,人的创造力、推动力和人的自由解放,亦成为时代发展必须解决的最迫切和根本的问题。

依照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观点,人的全面性取决于社会关系的全面性。而人的发展是同人生产、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变化发展相一致的,人创造社会关系的活动是向着全面性的方向发展的,同时人在创造全面的社会关系的历史实践进程中也使自身达到了全面性。我们可以说,只有当社会的发展达到某种程度的全面性,人才能够在全面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全面的实践活动而获得全面的发展,达成自身的全面性。社会关系的全面性是历史的产物,人自身的全面性也依托其所存在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达到。人对自身本质力量的全面占有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及所创造的社会关系来实现。人的全面性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社会的、历史的、实践的产物。

三、人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在文化改革发展中的现实意义

文化产生于人类的发展进程和社会实践中,是人类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来说,是指人类的知识、智力、情感、艺术、教育、科技等内容,它涵盖了一个民族全部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力量,最直接反映人的价值、需求和自由解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最终标志。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束缚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和深层次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实现文化的科学发展,实现文化领域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研究马克思主义人学特别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从文化创造者和文化享有者的角度解析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发展内涵,对文化改革实践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1.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必须体现为个人需求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个人的需求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整体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国家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又具体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进步发展。任何一方面的缺少匮乏都会影响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将人的发展水平限制在较低的层次上,使人的现实存在处于一种“扁平”状态,甚至变为“单向度的”、“异化的”人,而非“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正是在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发展中,人的各种需求和能力得以不断发展,离开具体的社会环境和国家环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成为遥不可及的理论。

2.人是推动文化发展最深厚的力量源泉。一是人的生产实践活动是文化发展的唯一源泉。物质决定精神,社会生活是精神文化发展的源头,离开人的生产生活,离开人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权益,文化就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需求,为人在历史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提供了新的动力;二是人是文化的建设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文化的表现主体,同时,人民群众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力量主体,既是文化的享有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三是人的需求是检验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文化发展离不开人的需求,需求的不断扩大又引导和促进文化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维护好、保障好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为了谁”、“依靠谁”是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决定着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也是现阶段人在文化领域自由全面发展的努力方向。只有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树立人民视野、立足人民需求,才能使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使人民真正获得文化发展的自由权。文化体制改革,正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改变阻碍文化健康发展的不合理因素,改革创新推进文化繁荣发展的模式,把发展的目的落实在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实现人民文化权益、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水平,最终实现人民自由全面发展上。只有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增强文化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和质量水平,切实解决束缚文化发展的一系列问题,才能够扭转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适应的现状,确保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不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信息中心)

猜你喜欢
全面性人学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游戏治疗在全面性发育迟缓儿童语言康复中的应用
《借东西的小人》:跟小小人学“说”法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北人学没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家园忧思与人性之殇——“生态学”与“人学”视野下的“山珍三部”
信号全面性对雷达系统的影响
中国梦的人学新境及其希望价值
儿童癫癎发作后全面性脑电抑制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