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物流人才需求与高专院校培养模式改革

2014-07-31 22:57张燕
现代企业 2014年6期
关键词:镇江实训室校企

张燕

地方高专院校有一项重要职能即服务地方经济。在地方区域经济出现新的变化时,如何在教学上进行相应改变,改革原有落后人才培养模式是每一个地方高专院校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镇江转型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江苏省镇江市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是全国主枢纽港口城市。2010年,镇江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成为江苏省第6个、全国第22个亿吨大港。据镇江海关部门统计,2011年镇江市年度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美元大关,达到100.7亿美元,同比增长23.4%。港口业的蓬勃发展催生了镇江对港口物流人才的可持续需求。

2013年,镇江成为《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所定的五个示范区之一,面临着重要的历史机遇,即依靠创新驱动推进转型发展、成为区域物流基地。2013年,北汽华东产业基地项目落户镇江,产生大量对生产物流、汽配物流人才的需求。而镇江转型中确定发展通用航空基地,又带动了航空物流的发展。

据统计,我国物流行业每年新增就业人员中有85%是一线操作岗位,这正是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人才层次。面对镇江转型发展,改变原有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

二、目前镇江高专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是镇江的市属高校,承担为镇江地区输送物流操作型人才的重任。镇江高专物流专业于2007年开始招生,现有专职教师9人,兼职教师4人。校内实训室4个,校外实训基地有16个。目前其物流人才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1.物流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指明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向。在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时,由于没有对区域特色、社会需求等进行调研,使得目前的培养模式缺乏明确的方向性。支撑培养模式的课程在设置时基本按照物流要素划分,延用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培养的人才面对岗位极其宽泛,没有针对性。课程使用的教材由任课教师自行选用,由于教师之间缺乏必要沟通,使得在不同课程中出现了重复的内容。教师传授的还是以知识为主,技能为辅。

2.校企合作的力度远远不够。虽然校外实训基地有16个之多,但真正发挥着作用的并不多。物流专业在和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时具有天然的难度。如目前合作的国际货代企业,由于本身就是小型的公司,岗位有限,很难接纳一个物流班人数学生的“厂中校”的学习。带学生进入仓库学习,也只能请有经验的企业人员进行讲解,对于一些物流设备的操作由于种种原因很难开展。另外,和某些企业的合作还流于表面,只是请熟悉的企业签字、敲章,签署一纸协议即算合作。这种合作没有真正给学生带来任何益处,这种质量的校企合作也是属于低层次的合作。

3.师资队伍建设缺乏。目前专职教师中物流科班出生、专门从事物流方面研究的教师很少。很多教师从管理、经济、计算机等其他学科中转行过来。教师授课教什么,备课时备什么,由于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涉及到专业内容时,很难将知识点说透,更谈不上传授综合应用知识的技能。真正的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双师”很少。

4.校内实训基地利用率不高。物流实训室投资巨大,但建成后使用率却不高,实训项目目前是分散到物流的各个课程中。学生对物流实训室的应用还停留在认知阶段,深入地学习物流实训室的设备操作比较难。因为多数设备因为价格昂贵,只有一个工位,面对一个班级的学生,有限的工位很难使得每个学生的技能都得到充分训练。

三、镇江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法

1.根据镇江地区物流需求明确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自己的服务职能,有针对性地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建立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在更加细致的人才需求预测基础上,按照职业岗位要求进行。通过分析,应主要面向镇江及周边地区培养能在生产制造和商品流通领域从事仓管、生产物流、货运代理、采购供应等工作,具有仓储管理、采购供应、国际货代、生产调度等职业岗位所需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并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能胜岗、能转岗”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进行深度校企合作。探索物流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在校企合作时,需要尝试多种目前已有的模式,如“订单式”、“工学交替”、“2+1”人才培养模式。但同时也必须看到,这些模式在应用到物流专业时有其局限性,如订单式,在物流专业使用时,常常使得学生的技能局限于某一个方面。与企业合作时,需要深度合作。深度校企合作时可以考虑共建资源共享平台,企业可以在高校直接借阅到专业书籍,校企人员可以共同研究课题。企业的工作场地、学校的实训室都可以作为共享的资源。企业的人员可以进入学校授课,高校里的教师可以走进企业去挂职。

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引进物流专业毕业的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培养有梯度的师资。教师要加强自身各方面的素养。学校应每年分批定期将教师送到企业去进行挂职,对挂职回来的教师进行多方面的考核,使得挂职不要成为一种形式。同时号召教师积极参加国内、省内的师资培训、参加学术研讨。

4.提高校内实训基地利用率。探索提高校内实训基地利用率的方法。以实训室为单位,开发综合实训课程,不再采用以前分散在各个课程的小实训项目方式。对整个实训室进行重新设计,设计一个大的综合的实训项目。在实训时间内,不再是一个学生轮流操作某一个设备,而是每个学生有自己的岗位,在岗位上操作着各自的设备,几个学生共同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另外,校内实训基地还可以作为培训企业人员的场地。[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镇江市社科联研究科研课题:面向镇江地区物流人才需求的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SKYB-07)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镇江实训室校企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实训室安全管理规范可操作性的探索与实践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镇江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实训室设计与实现
镇江是这样调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