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某土质滑坡实例分析

2014-07-31 06:42韩应龙
山西建筑 2014年19期
关键词:垣曲县冲沟滑体

韩应龙

(山西省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山西运城 044004)

1 工程概况

研究的滑坡位于垣曲县南部川沟村东侧,该滑坡平面形状呈酒瓶状,上窄下宽,主轴线长度326 m,宽50 m~140 m,平均厚度9 m,滑坡区面积6.27×104m2,体积约 56.43 ×104m3为中型滑坡,主滑方向WS7°。该滑坡主要威胁中部和下部的22户共95人的生命财产,以及滑坡上部农田的安全。

2 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

2.1 地形地貌

研究区位于垣曲县南部川沟村,南侧距离黄河小浪底水库约1 km。项目区总体地貌单元为黄土丘陵地貌。研究区域总体地势北高南低,最高点位于滑坡后缘北侧,高程381.9 m,最低点位于滑坡前缘,高程330 m,相对高差51.9 m。滑坡总体坡度为21°。滑坡东南部有一冲沟,冲沟东侧多为裸露基岩。

2.2 地层岩性

滑坡区地层主要为第四系(Q)和下第三系渐新统(E)。

1)第四系(Q)。

③强风化泥岩:紫红色~红褐色,泥质结构,局部夹少量灰绿色和灰白色砂岩,岩芯多为短柱状,局部节理裂隙发育,节理面呈黑色,遇水易崩解,平均自由膨胀率13.18%。产状120°~138°∠15°~22°。为滑床组成部分。

④强风化砂岩:灰绿色~灰褐色,钙质胶结,胶结程度一般,岩芯多为短柱状,颗粒为细砂,矿物成分为石英和长石,局部夹少量紫红色泥岩,锤击声哑易碎,遇水易崩解。为滑床组成部分。

⑤全风化砂岩:灰白色,局部为灰褐色,钙质胶结,胶结程度差,极易破碎,岩芯多为粉末状~碎块状,颗粒为细砂,矿物成分多为石英和长石,遇水易崩解。该层岩芯采取率低。为滑床组成部分。

2.3 地质构造

垣曲县位于新华夏系和纬向构造的复合联合部位,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相应形成了多种复杂的构造群,如褶皱断裂、区域变质等。滑坡位于垣曲县川沟村东侧,距离上述构造较远,区内地质构造简单,未见断层,褶皱分布。垣曲县位于华北地质块体的西南边缘,地震活动比较强烈和频繁,该区境内地震具有震级小、频率大的特点。根据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垣曲县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2.4 水文地质

滑坡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主要以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为主,主要靠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补给,沿土层及冲沟排泄。滑坡区地处黄土高原属缺水地区,根据钻探成果,滑坡区内未见地下水。

3 滑坡的基本特征

3.1 滑坡形态特征

滑坡整体呈酒瓶状,上窄下宽,长度较长,主滑方向NW187°。该滑坡前缘高程379 m,后缘高程343 m,长约326 m,宽50 m~140 m,滑体厚度 4.4 m ~15.0 m,平均厚度 9 m,滑坡区面积6.27×104m2,滑动方量约 56.43 ×104m3,该滑坡属于中型土质滑坡,目前处于蠕动状态。该滑坡上部为一“U”字形冲沟,冲沟宽约30 m~50 m,滑坡东侧边界为冲沟;下部为黄土梁峁,前缘以东西向的冲沟为界。根据调查,该滑坡中部平台发育有数条裂缝,宽约10 cm~20 cm,长约20 m,走向近东西向,已被人工改造,无法识别。该滑坡中部及前部房屋均有不同程度的裂缝及变形,同时前缘有马刀树痕迹。

3.2 滑体特征

滑体厚度4.4 m~15.0 m,属于浅层滑坡。滑体主要物质组成为粉质黏土,灰黄色~黄褐色,可塑~硬塑状,干强度和韧性中等偏高,上部含植物根系和碎石,下部含白色菌丝、白色钙化物和钙质结核。

3.3 滑动面特征

根据钻孔资料,滑坡未形成连贯的滑动面。滑带土主要为紫红色强风化泥岩,原岩结构已被破坏,部分接触面为卵石,含少量粉质黏土,局部可见擦痕。滑面总体形态为折线型。

3.4 滑床特征

滑床为下第三系渐新统高庙组泥岩和砂岩,一般为强风化~全风化,局部节理裂隙发育,节理面呈黑色~黑褐色,垂击声哑易碎,属软质岩石,遇水易崩解,产状 120°~138°∠15°~22°,工程地质性质较差。

4 滑坡成因分析

1)地形地貌:滑坡体所在山体斜坡陡峻,且前部有较大的临空面,这种地形地貌条件有利于滑坡的形成。

2)地层条件:滑坡体上部为第四系风积黄土,土体结构松散,垂直节理发育,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下伏基岩为第三系泥岩和砂岩,易风化,由其构成的岩体完整性差,岩层产状120°~138°∠15°~22°,整体倾角平缓,且倾向坡外,即构成了倾向坡外的顺坡向边坡,且泥岩是较好的隔水层,当遇到连续降雨天气时,易于在堆积物与泥岩的接触面形成一薄弱层,在松散土体本身自重的作用下,有利于滑坡的形成。

3)水文地质条件:垣曲县降雨较丰富,春秋季节时有暴雨出现。暴雨会使上部土体重量增加,且在土岩接触面形成软弱带,同时在沟内易形成洪水,从而冲刷坡脚,有利于滑坡的形成。

4)人类工程活动:研究区内人类工程活动主要为农业种植、修路和建房。根据现场走访调查,川沟村民曾将滑坡前缘部分土体挖除,用于修路和建房,滑坡前缘一般为抗滑段,前缘土体被挖除后,不利于滑坡的稳定,从而造成下滑。

综上所述,该滑坡形成的主要原因为不利的地质条件及降雨。

5 滑坡稳定性分析

5.1 定性分析

根据滑坡工程地质测绘、勘探和宏观稳定性的分析表明,该滑坡目前处于稳定的状态。若遇极端工况,如暴雨、地震等,暴雨将使滑坡岩土体处于饱和状态,降低滑带土的抗剪强度,又由于降雨作用在滑坡体上的动静水压力,使滑坡的稳定性降低;如叠加地震等不利工况,更容易导致滑坡失稳,滑坡的破坏也将会进一步扩大。

5.2 定量分析

1)计算公式。根据滑动面的形态,滑坡稳定性计算采用传递系数法,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Fs为稳定系数;Wi为第i块的重量,kN/m;αi为第 i块段滑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φi为第i块段土的内摩擦角,(°);Ci为第i块段土的粘聚力,kPa;Li为第i块段滑动面长度,m;Tn为作用于第i块段滑动面上的滑动分力,kN/m;Rn为作用于第i块段的抗滑力,kN/m;ψi为第i块段的剩余下滑动力的传递至i+1块段时的传递系数(j=i)。

2)计算工况及荷载组合。工况一:天然状态。荷载考虑为滑体岩土体自重;工况二:天然+暴雨。荷载考虑为降雨导致土体重度的增加;工况三:天然+地震。该工况考虑除天然荷载外还包括地震引起的水平推力;工况四:天然+暴雨+地震。该工况考虑为工况二、三的叠加。

3)计算剖面见图1。

图1 滑坡计算剖面图

4)参数选取。计算参数是参照工程勘察的成果,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综合确定,见表1。

表1 滑坡计算参数

5)计算结果及评价。

表2 稳定性计算结果

表2表明,该滑坡在天然工况和地震工况下为稳定,暴雨工况为基本稳定,暴雨加地震工况为不稳定。

6 结语

1)垣曲县川沟村东侧滑坡属典型的黄土质滑坡,该滑坡形态特征明显,边界清晰,滑坡要素齐全。滑坡的稳定性分析表明,该滑坡目前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和地震等不利因素作用下,滑坡有整体或局部滑动的可能,考虑该滑坡在极端工况下的发展趋势及其危害程度,需采取搬迁避让和相应的工程治理措施。

2)结合滑坡区所处的地理环境及对村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程度,可在滑坡前缘和中部布设一定深度的抗滑桩进行支挡,并在滑坡后缘和周围边界布置截水沟;也可在滑坡中上部进行削方,减少滑体的重量,减小下滑力,提高滑坡稳定性。

[1]苏银华.山区工程建设诱发的土质滑坡分析[J].四川建筑,2011,31(2):104-106.

[2]DZ/T-0208-2006,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规范[S]

[3]GB 50021-2009,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

猜你喜欢
垣曲县冲沟滑体
山西省垣曲县:科技服务进果园
以茶富民 以茶兴县——山西省垣曲县立足山区优势打造农民增收新引擎
风机基础设计在冲沟发育地区的应用
滑坡碎屑流颗粒分选效应的数值模拟
山西垣曲县科协联合专业协会送技术到地头
立式旋压机纵向进给机构液压配重设计
万梁高速某滑坡降雨入渗稳定性及处治技术研究*
露天矿反铲挖掘机处理滑体的方式
垣曲县:成立机关党委 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
冲沟不同部位土壤机械组成及抗冲性差异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