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间传统仪式音声研究

2014-07-31 19:12黄东阳张快彩
艺术评鉴 2014年8期
关键词:客家

黄东阳 张快彩

摘要:五华“扮古事”, 是广东梅州客家人为纪念宗族始祖诞辰的民间传统仪式活动,是客家人的古老礼俗之一。本文对其研究意义进行阐述,并对其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希望对研究五华“扮古事”的学者有所作用。

关键词:客家 仪式音乐 办古事

五华“扮古事”,亦有人称“扮景”,亦有人称“飘色”,是广东梅州客家人为纪念宗族始祖诞辰的民间传统仪式活动,是客家人的古老礼俗之一。五华“扮古事”活动,主要活跃在安流镇、水寨镇、梅林镇、棉洋镇等地,至今在这些乡镇都普遍盛行。在这些山区农村,村民们以同姓氏族为单位,由乡绅或长老牵头,每年都要举行一次以上纪念“仙师”、“法师”等诞辰的“扮古事”活动。据学术界调研,扮古事是由客家先民在明朝期间从中原迁徒传入五华县,已有六百多年历史。

一、客家民间传统仪式音声研究的意义

在人类发展历史上,仪式活动是最为古老和最为普遍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有自己的特定场合、特定时间,并按它自己特定程序、由特定人员执行,是一种传统的民俗活动。客家地区历来有“尚鬼信巫”的传统,其源头来自古代百越民族的共同传统。从本质上讲,客家传统民间仪式活动是维系其民系文化传统的一种方式,也是其传承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研究客家传统民间仪式行为,对我们探究这一地区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客家传统民俗活动、仪式活动的进行过程中,始终伴随着、贯穿着音声。音声在这些传统民俗活动中是不可或缺的,它不仅可以表达、增强参与者的共同意愿和信仰,同时还可以在仪式中起到渲染仪式氛围和与仙神“通灵”的作用,把在场参与者、信仰者引入到另一个灵性空间。因此,研究传统仪式时,对其音声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二、客家民间传统仪式音声研究的研究现状

客家民系形成发展历史久远,客家文化带有鲜明的迁徙文化特征,蕴涵着极其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客家文化的研究约始于明朝嘉靖年间,比较重要的研究成果有:明代徐旭曾的《和平氏族谱·旭曾丰湖杂记》,清代温仲和的《嘉应州志》,黄遵宪的《书林太仆客说后》等,其间还有国外的学者艾特尔(EJ.Eitel)的《客家人种志略》(1867年)、《客家历史纲要》,皮顿(Ch·Peton)的《客家源流与历史》(1873年)等等。近现代以来,客家文化的研究主要从罗香林的《客家研究导论》、《客家源流考》开始,包括罗常培著的《从客家迁移的踪迹论客赣方言》、巫秋玉、黄静著的《客家史话》、王东著的《客家学导论》、房学嘉的《客家源流探奥》、丘权政著的《客家的源流与文化研究》、陈之平著的《客家源流新论》、谢佐芝编著的《客家渊源》、罗可群的《客家文学史》、胡希张、莫日芬等的《客家风华》、谢重光的《舍族与客家福佬关系史略》、房学嘉的《客家民俗》与《粤东客家生态与民俗研究》等专著。这些著作主要从论证客家民系的形成及源流开始,至今已与人类学、民族學、民俗学、社会学等学科互相交叉渗透,对近千年的客家历史进行了文献上的梳理和归纳,对客家文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系统研究。然而在这些成果颇丰的研究中,有关客家“扮古事”仪式的记载并不多,据现有的资料表明,有关客家“扮古事”仪式主要的研究成果仅有:肖艳平的《“妆古史”仪式探析》、冷剑波的《客家民俗“扮古事”初探——以五华安流为中心》及雷聪的《福建连城民俗“走古事”的客家文化内涵分析》,而且这几篇论文,学者们是从历史学、民俗学等角度出发,考察仪式的内容、结构、过程、功能、变迁等问题,对于不可或缺的音乐,却无人问津。

作为客家文化艺术典范和代表的客家音乐,近几十年来也出现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如胡希张、余耀南的《客家山歌大全》,胡希张、莫日芬、董励、张维耿的《客家风华》,温萍的《客家山歌探胜》,冯光钮的《客家音乐传播》,王耀华老师的《客家文化艺能》,周青青的《中国民歌》,苗晶、乔建中的《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胡希张的《山歌大师汤明哲传》、《山歌大师周天和传》、《山歌大师陈贤英传》、《山歌大师余耀民传》等。时至今日,音乐界对客家音乐的研究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成果,这不仅为传统文化的保存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客观的说,在客家研究全面展开的大潮中,音乐研究是极为薄弱的环节,尤其是在客家传统民间仪式音乐研究方面,更显其苍白。据现有的资料表明,有关公开出版发行的粤东客家传统民间仪式音乐研究方面的成果非常薄弱,有关“扮古事”仪式音乐研究方面的成果更是尚无一例。

当然,如果不局限于客家仪式音乐的研究,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中国仪式音乐研究的丰富硕果。例如,曹本冶的《中国民间仪式音乐研究》、沈恰的《贝壳歌—基诺族血缘婚恋古歌实录及相关人文叙事》、杨民康的《贝叶礼赞—傣族南传佛教节庆仪式音乐研究》、薛艺兵的《神圣的娱乐—中国民间祭祀仪式及其音乐的人类学研究》、张振涛的《冀中乡村礼俗中的鼓吹乐社—音乐会》等等。他们给我们的仪式音乐研究指明了方向,给了我们重要的指导。

基金项目: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省市共建重点研究基地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招标课题:《客家民间传统仪式音乐研究:以五华“办古事”为研究对象》,项目编号:13KYKT02。

参考文献:

[1]曹本冶主编.中国传统民间仪式音乐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2]肖艳平.“妆古史”仪式探析[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9,(03).

[3]冷剑波.客家民俗“扮古事”初探——以五华安流为中心[J].嘉应学院学报,2010,(09).

猜你喜欢
客家
客家传统女装结构设计初探
赣南客家传统器具设计的文化语境
论闽西钢琴音乐创作与客家民歌的融合
客属地区图书馆客家专题文献资源建设
客家婚礼习俗和古今变化浅析
新时期客家民间信仰的特点与趋势分析
生态史视野下的赣南客家风水文化探讨
张九龄与粤北采茶戏
客家优秀文化传统与未成年人教育整合的探究
发展休闲经济 打造梅州特色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