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桃花初绽风采,一枝独秀歌坛筑梦

2014-07-31 06:47高原
艺术评鉴 2014年8期
关键词:中国音乐学院音乐会桃花

高原

初秋,微凉,一处别致的咖啡馆里,马潇涵在馨香的咖啡中与我们畅聊,褪去了舞台上的华服,眼前的她更像一个邻家小妹妹般,好笑时放声大笑,严肃时认真思考。她自嘲是个神经大条的人,但对自己的音乐却是力求止于至善。她与我们分享自己的音乐故事,虽然话不多,但对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执着而笃定,让我不禁想,当所有的话语倾注笔端,短短的几千字,能否为大家展示一个最真实的马潇涵。

音乐会《一首桃花》圆满落幕国音堂

2013年6月14日,中国音乐学院应届毕业生马潇涵的个人音乐会《一首桃花》在学校国音堂音乐厅举行,为盛夏的中国音乐学院增添了一份热烈的气氛。此次音乐会得到了中国歌舞剧院的大力支持,中国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全程担任伴奏,为观众奉上一场视听盛宴,在毕业音乐会扎堆的季节,这一举动着实吸引人的目光。音乐会以歌曲《一首桃花》拉开帷幕,歌曲选自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是由林徽因作词、周雪石作曲的经典名曲,属于小咏叹调,词句略显晦涩,对演唱者的要求十分严格。选择如此高难度的歌曲作为开场曲,甚至将音乐会的名字也命名为《一首桃花》,可见马潇涵对这首歌曲的喜爱,她说:“这首歌对我来说有很重大的意义,《一首桃花》是徐志摩飞机失事后,林徽因对着桃花想起他而唱的,从开始单纯的演唱到慢慢理解,我对这首歌的感触特别深,好几次都唱流泪了,因此这是我不能放弃的一首歌。”演唱中,马潇涵寄情于声,丝丝入扣,在唯美灵动之中,将词作者对生命的惊喜与惊叹完美的表现了出来。除这首作品外,马潇涵还演唱了《映山红》、《长鼓敲起来》、《想亲亲》等经典作品,甜美的声音,浓郁的民族风格,让现场观众都陶醉在动人的乐曲声中。更加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歌剧舞剧院歌剧团团长田彦、著名原生态歌王高保利、中国歌剧舞剧院青年歌唱家王志昕这样重量级的嘉宾特邀到场献唱,为马潇涵加油打气,三位歌坛前辈纷纷将自己的经典曲目奉献给现场观众,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也将音乐会的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

刚刚大学毕业的马潇涵,2008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师从郭祥义教授学习声乐。国音堂音乐会前,作为地道山东人的她已经在家乡山东师范大学开了首场独唱音乐会,演唱了12首歌曲。那边刚刚落幕,她便马不停蹄的开始备战北京的音乐会,虽然她用“一时兴起”来形容自己开音乐会的想法,但在准备上却丝毫不马虎,“一开始觉得钢琴伴奏、在阶梯教室就行了,可后来觉得从来没有尝试过交响乐伴奏的我,一定要与交响乐合作”。下定决心后,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两场音乐会间隔时间仅一个月,北京音乐会只保留了山东音乐会中的两首歌曲,其余都要现背。第一次尝试与交响乐和伴奏,完全不得要领,所有人都很着急,她自己看着别人演出的录像去揣摩,“以前用钢琴伴奏时,都是钢琴跟着我,但与交响乐合作,一定要严丝合缝”。音乐会现场,马潇涵与乐队完美配合,为观众奉献了一场视听盛宴,但所有人都想不到,排练和伴奏的时间仅有短短的两个半天。

作为本科毕业生,选择在研究生毕业音乐会扎堆的时候开音乐会,马潇涵也觉得“压力山大”,老师郭祥义虽然对爱徒的演唱水平百分百的肯定,也不禁为她捏一把汗。可当马潇涵站上舞台,看到上下两层的观众席坐满了观众时,她一下子放下了所有的紧张与担心,甚至轻松的与台下的观众互动,气氛十分热烈,不少观众形容她是“唯一把音乐会开成了演唱会的人。”如今音乐会已结束了一段时间,追求完美的她开始总结自己的经验与不足,她表示自己对音乐会仍有不满意的地方,对歌曲的处理不够细腻,但也通过这两场音乐会学到了很多。对马潇涵来说,这是一场里程碑式的音乐会,收获的不仅是掌声,更多的是满满的感动和前进的动力。

历甘苦璞玉成器 结硕果饮水思源

坚持是什么?也许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都不同,有些人说,坚持是努力加上一点点的好运气;有些人说,坚持是一分耕耘总会有一分收获。对于马潇涵来说,坚持是对音乐的笃定,是一直走下去的信念。

儿时与音乐结缘,对于马潇涵来说好像是一件意料之外却又是情理之中的事儿。小时候的她喜欢唱歌,但就是单纯的喜欢,没想过系统的去学习。小学的时候妈妈为了让女儿有展示自己的机会,给她报名参加了一次歌唱比赛,正式比赛的时候小潇涵没有发挥好,高音没唱上去,还哭的很伤心,可就是这个比赛,让马潇涵被少年宫的老师看中,开始了她的音乐之旅。跟着少年宫的老师学了几年后,让她真正的爱上了音乐,也想在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因此妈妈带着她来到山东艺术学院,打算正式拜师学艺。可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在眼前,山艺的老师说,因为唱童声太久,改不过来,不能收她为徒。虽然老师的话给了马潇涵很大的打击,但她和父母都没有想过放弃,2007年几经辗转她来到北京找到了郭祥义教授,一个星期的等待,充满了忐忑与期待,最终郭老师听了她的声音后说“慢慢改吧。”简单的四个字,让马潇涵和父母都放下心来。2008年,为了更加深入系统的学习音乐,马潇涵准备报考中国音乐学院,为了考试,她从山东来到北京学习,自己一个人租房子,上课复习,终于她成功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成为郭祥义教授的学生,当梦想成真的那一刻,马潇涵觉得一切的付出与努力都是值得的。

从2007年开始,马潇涵一直跟随郭祥义教授学习,每每谈到自己的恩师,她都滔滔不绝:“能跟郭老师学习我觉得很幸运,老师有很多优秀的学生,对我的要求特别严格,骂的最多的也是我。但是上课的时候郭老师的脾气特别好,跟随老师学习6年的时间,每次上课老师都很有耐心,唱不好就一遍一遍的给我们纠正。而在生活中我把老师当成自己家人一样,有什么事情都去老师家里跟老师唠叨。”这一次的音乐会,郭教授给予了马潇涵大力的支持,亲自抓曲目,一些小细节也不放过。都说严师出高徒,马潇涵果然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能够十分到位地用声音呈现作品,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马潇涵却十分到位地做到了,并得到了众多同行艺术家的认可。郭祥义教授谈到自己的爱徒时,言语间也毫不吝啬的透漏出对马潇涵的褒奖与疼爱:“执教30年来,像马萧涵这种悟性和接受能力如此强的学生,并不多见。这些与生俱来的天分让她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难度较大的作品。因为她天资聪慧,接受能力又很强,我对她的要求也就更多一些,总是希望她能够再用功一些、更用功一些,再扎实一些,更扎实一些。”

谈未来 任重而道远

四年的学习与思考,让年轻的马潇涵对歌唱、对未来的想法有着超乎同龄人的成熟。面对如今的比赛热潮,她冷静看待,“我觉得再过几年,等时机成熟,在我自己的专业更加扎实的时候,我会选择性的参加一些比赛,锻炼自己,也可以通过比赛看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现在很多歌唱演员都出了自己的作品,有没有这样的打算?她说,现在作品很多,但不一定都适合自己,好的作品可遇不可求,她一直在期待着能够遇到适合自己的那首歌。若不是马潇涵就坐在眼前,也许我不会相信这样的回答是出自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之口,严谨的态度,清晰的思路,让我们对这个小姑娘不得不刮目相看。

对未来,马潇涵也早有自己的打算:“通过两次的音乐会,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觉得平时还是要多读书,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更好的演唱,在演唱上,要提高的就更多了,目前我打算考研究生,继续深造,我想继续唱歌,一直唱下去!”而对自己更长远的打算,她也似乎有了自己的坚持,她说自己大二时,曾经教过小朋友唱歌,那时她发现自己平时上课时不注意的东西,在教别人的时候都能够运用得到,这敦促她在课堂上更加注意老师一言一行,然后在自己的教学中得到运用。马潇涵说教学相长,那段时间是自己进步最多的,因此将来她希望能够成为一名老师,“自己站在舞台上固然好,但我觉得这没有看着自己的学生站在舞台上成就感那么多。”

如果说最初走上音乐之路是一场意外之旅,那时的马潇涵还不懂得“终生”这两个字的含义,而时至今日她已不再有怀疑。山东与北京的距离近500公里,见证了一个年轻女孩对音乐的执着和为了梦想而拼搏的历程。坚持,睿智,是一个对音乐充满梦想的年轻姑娘对自己未来的思索,我们想将马潇涵的经历描述成为“破茧成蝶”,可她坚定说,还没有“成蝶”,“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而我一直在准备着!”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会桃花
搞砸的音乐会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失败的音乐会
桃花琐话
海底音乐会
清明,又见桃花红
春天的音乐会
敖丽芳 达斡尔的歌声在中国音乐学院唱响
研究生层次传统音乐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其构想——以中国音乐学院为例(发言提纲)
桃花纷飞,曾许你一眼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