崭露头角的率性武生

2014-07-31 06:42九儿
北京纪事 2014年8期
关键词:院团蜈蚣武松

九儿

“倒仓”——这个名词在戏曲界是人人能详,因为几乎每个演员都有“倒仓”的体会。每个人从幼年到青春期,身体迅速成长,各个器官、各种机能也随之发育。喉部是人体发声器官,它的发育变化尤为明显,戏曲界把这个生理发育变化过程叫作“倒仓”,医学上叫作变声。在变声期间,正值豆蔻的学员会感到自己失去了控制嗓音的能力,找不准音调。嗓音也不稳定、不持久,而且声音变劈、沙、沉闷,有时隔夜突然变得嘶哑。勉强发高音时会出现怪音,或者在同一时间内谈话就会发出几个音调。男孩子大约降低一个八度,声音逐渐变得低沉、粗厚,同时带有宽阔的胸音。女孩子脱掉了柔嫩脆弱的童声,降低一至三个音度,逐渐变为成年女子的清脆嗓音。在变声期,男孩嗓音变化较大,女孩嗓音变化较小,因为每个人的生理条件不同,声音恢复的时间也不同,一般的要经过三到六个月的时间甚至更久,声音才能逐渐恢复。

当然也不乏倒仓之后嗓音一去不复返的人,但这些人并没有因此放弃这碗戏饭。他们改行成了作曲家、琴师、鼓师等,在各自领域颇有建树;或者弃文从武,继续站在舞台中心,感受镁光灯的璀璨。今天我要说的青年京剧演员闫帅便是如此,倒仓给他关上了一道门,同时又为他打开了一扇光亮的窗户。

由文改武,武进名校

闫帅的姥爷酷爱京剧,抱憾未成梨园子弟,就把这个梦想交在了闫帅的手里。儿时的闫帅对京剧一无所知,从未看过。十岁那年他就被姥爷送进戏校,只感觉在戏校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练功、一起生活,十分有意思,并不觉得苦。那时候闫帅嗓子清亮、腰腿灵活,就被分进了丑行。可学了一段时间后,他的嗓子开始倒仓。原来能唱的都唱不了了,心情一落千丈,跌进谷底。老师和姥爷都劝他:很多人倒仓嗓子都不行了,但没有放弃,你千万不能把武扔了,一定得坚持练功。由此闫帅走上了学武之路,他没得选择,一切都得从头再来。

“从基本功开始,印象最深的是练腿。因为腿是最难练的,天天都得坚持练,三天不练,拉开的筋就往回抽。但你每天都练,并不一定每天都长,筋长得慢,这需要毅力。”闫帅接着说,“还有毯子功的飞脚、旋子、扫腿等,这也是武戏演员每天必练的内容。”

坐科毕业后,闫帅被分在老家锦州的剧院工作,长期无戏可唱让他几乎放弃这门艺术。闫帅有个朋友,考进了戏曲最高学府——中国戏曲学院,就请闫帅过来玩。闫帅来了以后,感叹学校实在太好了,朋友就建议他也来考。闫帅有点信心不足,毕竟三年没怎么唱了,家里人就鼓励他说:“你就权当去玩一趟。”这么一想,闫帅反而身上没了包袱,考试时表演的《夜奔》一段,得到考官的肯定,就这样被录取了。

由于老家京剧市场不景气,闫帅暌离京剧将近三年,因而刚进“中戏”,他感觉比别人的水平都差上一块。有着好胜心的他为了不被落下只有加倍付出,每天除了上课,早中晚各练一次功。日复一日,天天如此。有耕耘的季节就有收获的季节,四年的积累让闫帅毕业时有底气选择北京京剧院这样的全国著名院团来应聘。“我喜欢北京京剧院,我就想考北京京剧院,没有考虑别的院团。我觉得那里最适合我,有很多武生前辈,管理方式也很棒,年轻人有很多机会。”闫帅说。当然选择是双向的,经过京剧院的层层考核,闫帅终于来到了他寤思寐想的院团。

擂台赛场显锋芒

“一开始从龙套演起,这是演员的必经之路。”闫帅说道,“第一出配演的戏是《狮子楼》,我演西门庆。”之后,闫帅接手配演的活儿越来越多。

2014年,参加魅力春天擂台邀请赛,闫帅第一次做了主演。参赛的剧目是《蜈蚣岭》。其主要讲述武松面对歹徒行凶作恶而见义勇为的故事。那是在武松血溅鸳鸯楼之后,中途巧遇张青、孙二娘夫妇。张青问明情由,将武松改扮成头陀模样,并写了一封介绍信给二龙山鲁智深等人,推荐武松前去入伙。武松辞别张青,日夜兼程行至蜈蚣岭,遇张志善之女凤琴被三清观蜈蚣道人黄飞天劫上山去。武松勃然大怒,决定上山搭救,并约好放火为号,但见火光一起,便可前来接人。

剧中武松的扮相很有特点,他蓬头披发,身穿僧坎儿,持云帚、挎腰刀、系大带。出场后“走边”,即通过一组舞蹈程式,来表现人物蹑足潜踪行进的情形。最大的难点是每个动作都要注意到身上的“零碎儿”,无论是唱、念、做、舞,还是“翻身儿”亮相,都不能有丝毫缠绕,同时还有载歌载舞的曲牌演唱,表现出武松在崎岖的山路上疾走的急切心情。

在此之前,闫帅并不会《蜈蚣岭》这出戏,也正因如此,他报了这出戏参赛。为了准备这出戏,闫帅特意请来恩师——杨少春。杨老师很重视爱徒的这次演出,一有时间就来做指点,三个月准备时间一直如此。闫帅学得也十分卖力,甚至过年都没有回家。

比赛之后,谈到评委的评价时,闫帅首先说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评委们觉得我的文戏还可以再提高,表演的节奏可以再把握一下。”当然,评委对闫帅的武戏表演也做了一番肯定,但显然闫帅更看重他的那些不足,他希望自己的表演更加完美。

经过这次比赛,闫帅最后说:“我觉得自己更自信了,也明白了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提高。今后我会更加努力,争取把戏演得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院团蜈蚣武松
2022年昆曲院团调查报告
武松历史原型卞元亨
由“蜈蚣”引发的思考
一种聚焦: 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
国家优秀院团丑角专场演出暨丑角表演艺术学术研讨会综述
武松:喝酒好赚钱
小蜈蚣穿鞋
武松的醉与不醉
Combien de pattes a donc cette chose ?
对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