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经济发展质量的区域差异时空分析

2014-08-02 01:46
关键词:云南省差异经济

何 娇

(楚雄师范学院 地理科学与旅游管理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但快速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以高投资、高消耗、高浪费、高污染和低效率为代价的。合理的产业结构是经济得以发展的前提,资源和环境提供经济发展的物质需求,而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解决生活质量问题。在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应注重如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保证经济发展质和量的协调发展。经济发展质量是衡量区域内经济发展速度是否合理,经济发展是否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反映的是经济内部及其与社会之间的协调状态。

从国内相关研究看,对经济发展质量的研究尚处于早期阶段,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经济发展质量内涵的界定。李永友认为经济发展质量实际上是经济发展满足使用者需要的能力或程度,即经济发展对人的适用性[1]。冷崇总[2]、罗序斌[3]把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优劣程度,即经济内部以及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协调状态作为对经济发展质量的理解。魏博通认为各类生产要素的配置关系有它们共同作用的一切结果的总和就是经济发展质量[4]。二是对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李永友从经济增长和社会经济结构两个层面对江苏省的经济发展质量进行了经验分析和比较研究[5];冷崇总依据对经济发展质量内涵的理解,从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创新性、稳定性和分享性出发,选取了21个相关指标构建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2];田钊平从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结构的优化以及居民生活质量三个方面共10个指标来评价恩施州经济发展质量水平[6];魏博通、王圣云利用层次分析法从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技术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环保发展水平五个方面对2010年中部6省的经济发展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4];梁东黎把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作为判断经济发展质量是否提高及经济发展方式是否转变的依据[7]。总体而言,虽然各个学者对经济发展质量的理解不同,但从指标的构建来看,对经济发展质量的评价主要从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经济结构的转变与升级等阐述对经济发展质量的理解。《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教育现代化为抓手,以加快产业发展为重点,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点和落脚点,加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的指导思想。为此,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差异系数等方法,对云南省的经济发展质量进行系统分析,探讨经济发展质量差异的演变过程和空间分异特征,这对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促进经济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方法

(一)经济发展质量测度

1.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在冷崇总[2]对构建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遵循指标选取的系统性、完整性、有效性和可量比性的原则,分别从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协调性、持续性、创新性、稳定性和分享性六个方面,选取了19个指标,尽可能涵盖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构建出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表1),力求较为全面准确地反映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反映的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投入与产出关系;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强调经济结构的协调程度;经济发展的持续性指的是如何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发展的创新性体现了创新力量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经济发展的稳定性突出稳定对经济健康发展的影响;经济发展的分享性解释为经济发展的作用应该是减少贫困、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2.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决策方法,这种方法将决策者的思维过程数量化,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再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成若干组,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构造两两比较矩阵、计算各要素的权重、计算当前一层元素关于总的目标的排序权重等步骤。本方旨在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准则层和子准则层的权重,权重越大,该指标的重要性越大,以此来得出经济发展质量的综合得分。

(二)经济发展质量的区域差异测度

依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本文采用加权差异系数(CVW)和泰尔指标(T)两种方法,测算云南省经济发展质量差异的演变趋势,以期相互验证。它们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μ为云南省各市州经济发展质量综合得分的平均值,Pi为i市州的人口,P为云南省总人口数,yi为i市州的经济发展质量综合得分。

表1 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注:经济增长率、城市化率、人均GDP等基础数据来源于2003—2012年云南省统计公报;2004—2013年《云南省统计年鉴》以及2003—2012年各市州的统计公报;2004—2013年各市州的统计年鉴。其余数据如投资产出率则根据基础数据运用公式计算得到。

二、实证分析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首先,构建经济发展质量的递阶层次结构,第1层:目标层只有一个元素,即经济发展质量;第2层:准则层包括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包括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协调性、持续性、创新性、稳定性和分享性六个方面。第3层:子准则层,准则层中的每个因素包含的评价标准又构成子准则,它受准则层的支配,共包含19个指标。其中有效性由劳动生产率、投资产出率和耕地产出率构成见表1。

其次构建判断矩阵,进行权重计算,这里用和法计算其权重,然后进行一致性检验。依据以上阐述,得到判断矩阵,并计算权重及一致性检验见表2。

表2 权重及一致性计算结果

(一)云南经济发展质量的区域差异演变过程

1.经济发展质量差异的综合分析

运用加权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对2003—2012年云南省各地州经济发展质量综合得分的测算得出:云南省各地州之间的差异总体在不断缩小(表3)。加权变异系数在2003—2007年间呈现波动扩大的趋势,2007—2008年则急剧缩小,2008—2012年间则不断扩大的趋势,而泰尔指数在2003—2009年波动扩大,2009—2012年间则不断缩小,两种指数总体上呈不断缩小的趋势。2003—2012年,云南省经济发展质量的加权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分别由 0.176 4 和 0.021 4 下降到 0.173 2 和 0.012 9,其中加权变异系数在2007年达到最大值 0.194 0,泰尔指数在2009年达到最大值 0.022 5。在研究期间中,云南省各地州的经济发展质量差异在不断缩小。

2.经济发展质量差异的系统分析

以云南省各地州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协调性、持续性、创新性、稳定性和分享性等6个子系统的得分为变量,分别测度2003—2012年云南省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协调性、持续性、创新性、稳定性和分享性的区域差异变化状况(表3),结果发现两种差异系数测得相应数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同时,各子系数处于不断波动的状态,差异总体呈现缩小的趋势。其中,有效性和分享性的变化趋势一致,协调性和持续性的变化趋势一致,创新性和稳定性的变化趋势一致。

对比各个年份的差异数值,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差异最大,其次是创新性,然后是协调性、有效性和分享性的差异,而持续性的差异最小。表明在考察期内,云南省的经济增长仍处于波动变化的不稳定状态,同时,经济的发展仍以粗放型经济为主,科技与创新能力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仍不够,经济发展质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稳定性和创新性方面。

表3 云南省经济发展质量的差异系数测度(2003—2012年)

(二)云南经济发展质量的区域差异演变格局

1.整体质量不断提升,滇中、滇西优势明显

将云南省16个市州经济发展质量综合得分按时间顺序构建变化趋势图(如图1、2、3),可以看出:昆明、玉溪两地的经济发展质量一直远远高于其他地区,是云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地区优势明显;楚雄、大理、曲靖等9个州市的经济发展质量平衡向上增长,变化趋势不大,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德宏、普洱这两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的综合得分呈现上下波动,表明该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欠佳,有待进一步提高;而文山、昭通的经济发展质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12年的经济发展质量得分相对于2003有所下降,造成这一原因是由于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在考察期内呈现出较大波动。总体来讲,云南省经济发展质量呈现出滇中和滇西地区优于其他区域。

2.经济发展质量的空间极化不断增强

根据对云南省经济发展质量的加权变异系数测算过程中体现的变化特征,分别选取2003年、2007年、2008年、2012年4个年份16个州市经济发展质量的综合得分,对其经济发展质量差异的演变格局进行空间分析(表4,图4、5、6、7)。结果发现:从2003年的经济发展质量超过0.25的11个地州到2012年均超过0.25,表明整体质量是在不断提高。但是,经济发展质量综合得分超过全省平均得分的县市分别由2003年的8个减少到2012年的5个,同时,16个州市之间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额由2003年 0.185 3 增加到2012年0.25。表明云南省经济发展质量的空间极化不断增强,并逐步由滇中、滇西、滇东南地区向滇中和滇西地区极化。到2012年,超过云南省平均水平的主要集中于滇中西地区。昆明、玉溪、楚雄和大理是云南省经济发展质量领先地区,是云南省经济发展质量的增长极。

表4 2003、2007、2008、2012年云南省州市经济发展质量综合得分及其与全省平均值之比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差异系数对云南省的经济发展质量的区域时空差异进行量化分析,可以看出:云南省经济发展质量在不断提升,区域间差异不断缩小,形成以昆明、玉溪、楚雄、大理为增长极,滇东、滇西南地区经济发展质量较落后的状态。同时,通过进行经济发展质量的内部分析,云南省经济发展质量的稳定性和创新性差异较大,表明云南省的经济发展质量仍是以粗放型经济为主,经济增长波动较大,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质量的贡献力还不够。基于以上分析,针对云南省的区域特征,为促进经济发展质量提出以下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走特色产业发展道路

合理的产业结构是保证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基础。云南省依托丰富的气候类型和独特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类型。然而,就其产业结构来看,产业集中度低,规模经济效益差是目前的主要问题。因此,发展以烟草、畜牧、果蔬、茶叶和花卉等为主的特色农业,推进食品工业、重工业等优势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传统旅游的转变,走云南特色产业发展道路,提升产业竞争力。

(二)加快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云南省16个市州经济发展质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稳定性和创新性两个方面,而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很大程度是受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云南省16个市州的投资产出率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表明云南省仍处于“高投入、高资源消耗”的粗放型经济增长状态。而改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最主要的出路就是科技创新。因此,通过科技创新,一方面提高了经济发展的创新性,另一方面改变了经济发展的方式,向质量型发展方式的转变。云南省应加快建立以企业创新为基础的科技创新体系,通过现有的烟草、冶金、生物和医药等优势企业建立创新中心,形成区域创新格局。

(三)协调发展区域经济,缩小地区差异

依据近十年云南省经济发展质量的趋势变化及现状特征,提出优化云南省经济发展质量的“一核四心”的空间发展战略:以昆明、玉溪、楚雄和大理为核心,强化滇中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以昆明为中心,引领滇东地区的发展;以玉溪和西双版纳为中心,促进滇东南和滇南地区的发展;以保山为中心,依托保山的发展势头,带动滇西南偏远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以大理和楚雄为中心,结合两地稳定的发展优势,提高滇西北地区的发展实力。通过“一核四心”的空间发展战略,缩小地区差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永友.基于江苏个案的经济发展质量实证研究——兼与浙江、上海的比较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6):138-147.

[2]冷崇总.构建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J].宏观经济管理,2008(4):43-45.

[3]罗序斌.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评价[J].当代经济,2009(7上):82-83.

[4]魏博通,王圣云.中部六省经济发展质量的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2(12):52-55.

[5]李永友.经济发展质量的实证研究:江苏的经验——基于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8(8):113-118.

[6]田钊平.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基于恩施州与湖北省的对比分析[J].三峡论坛,2011(5):47-52.

[7]梁东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新研究——以居民收入占比为标准的考察[J].探索与争鸣,2012(4):59-64.

[8]徐学敏.经济发展质量的内涵[J].经济研究参考,1999(15):14.

[9]韩士元.城市经济发展质量探析[J].天津社会科学,2005(5):83-85.

[10]刘阳.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94-96.

[11]许永兵.河北省经济发展质量评价——基于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的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34(1):58-65.

[12]张齐.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评价的天津经济发展质量实证分析[J].天津经济,2012(10):11-13.

[13]武友德,吴映梅,张学波,等.云南省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与竞争力比较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9(5):123-130.

[14]和瑞芳,潘玉君,徐艳飞.云南省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及其演化[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0,22(4):46-51.

[15]经壮,高玉梅,曾爱民.云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原因分析[J].云南科技管理,2008,21(6):88-92.

[16]欧向军,甄峰,叶磊,等.江苏省城市化质量的区域差异时空分析[J].人文地理,2012(5):76-82.

[17]徐源,薛惠锋,崔剑.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价值工程,2013,32(1):244-247.

[18]王君磊,王兆凯,杨晓明.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模型[J].统计与决策,2007(12):49-51.

[19]钞小静,任保平.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J].经济研究,2011(4):26-40.

[20]方创琳,王德利.中国城市化发展质量的综合测度与提升路径[J].地理研究,2011(11):1931-1946.

猜你喜欢
云南省差异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相似与差异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