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乡妇女参与政治情况研究
——以埠村为例

2014-08-02 01:46赵胜男
关键词:村民代表参政妇女

赵胜男,郑 淼

(云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妇女参与政治活动是妇女政治地位提高的重要标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妇女的参与,特别是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的加快,广大农村妇女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依靠群体。我国是农业大国,全国8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至关重要。农村妇女参政议政的能力是建设农村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参与政治的积极性是国家政治发展的重要表现。农村妇女在农村物质文明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家庭和社会稳定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传统观念与现实发展条件的局限,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实现自身全面发展仍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只有了解影响农村妇女参与政治的因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妇女对政治关心程度较低的问题,提高她们的参政积极性。面对新形势,研究如何提升农村妇女参政能力及意识问题势在必行。本文以山东省费县城北乡埠村为例,就城北乡妇女参与政治情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一、妇女参与政治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指标,是实现男女平等、保障妇女政治权利的重要内容。国家制定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婚姻法》、《老年人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保障妇女的权利,各级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提高女性公民参政的比例,加大对女性干部的培养力度,各地区还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保障女性参与政治的法律条文,最大限度地保障妇女的基本权利,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当前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多数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多数男性村民不在村中居住,没有参政的条件;老人关心的是子女和自身养老问题对参与政治没有太高的积极性,受年龄条件的影响,没有精力参与政治;儿童受自身的条件限制,没有能力参与政治。在参政主体变成妇女的情况下,妇女参与政治就显得越发重要起来。本文选取的调查地点埠村,位于山东省费县城北乡北部,总人口956人,其中妇女438人,党员28名,女性党员1名,民族以汉族为主。设4个村民小组,村民收入以男性劳务输出为主,全村有200余人外出务工。

二、妇女参与政治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农村妇女在参与政治方面已经不再像以前封建社会那么保守,由于国家大力发展教育,妇女的受教育情况得到很大改善。她们利用生活的闲暇时间,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介了解发生在国家和自己身边的政治大事。妇女已经不再是将自己关在家里,除了参加农事活动,忙家务,带孩子什么也不做的群体。最近几年,妇女参政议政的比例稳步上升,党代会女代表、市人大女代表、市政协女委员的比例和以前相比都有所提高,各级政府积极选送女干部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为妇女提供各种途径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妇女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在全国大批年富力强、有着较高学识和丰富管理经验的妇女干部在政治生活的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农村妇女的参政意识相对较低。她们意识到选举权是每个公民享有的权利,参与农村村民代表会议选举是行使自己的权利,但是当具体到选举这件事情的时候,由于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她们往往会选择放弃自己的选举权利,去忙家务、赚钱等与自身密切相关的事情。很多妇女将选举视为额外的负担,宁可放弃自己的权利,置身于政治之外。只有少部分妇女村民会积极参加选举等政治活动主动行使自己的权利。

三、妇女参与政治的现状

影响埠村妇女参与政治的因素有很多,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影响埠村妇女参与政治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受教育程度、年龄和传统文化几个方面,与城市中的妇女相比农村的妇女比较关心政治中和她们的生活相关的事情。90%的妇女在受调查中表示她们只关心村务公开栏中与她们有关的事情;有85%的妇女表示她们比较关心村务公开栏里的宅基地划分、计划生育指标、村中修路等方面的内容。本部分主要从影响埠村妇女参与政治的这几个因素介绍埠村妇女参与政治的现状。

(一)埠村村民代表会议及现任村干部的基本情况

埠村的第一届村民代表会议是在1982选举产生的,现在的村民委员会是2013年换届的第十届村民委员会,到2016年又将迎来新的换届选举,每换届一次就要选举新的村民议事会,从每10~15户选一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民代表会议每季度(3个月)要开一次会,讨论村里的发展及村民关心的大事,有专人(村会计)做好记录备查。埠村的村民议事会开会比较经常正规,凡是村里的大事,如:修路、计划生育、宅基规划、土地承包、新乡村建设、吃水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大事都要由村民代表会议开会讨论商议,然后宣传下去,由村党支部、村委会组织实施。现任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没有妇女参加,村里的女干部及女党员只有计划生育查访员1人。

(二)埠村妇女参与政治的基本情况

1.经济状况及影响原因分析

在调查中,被调查者的全年收入状况见表1。

表1 妇女家庭经济状况与其参与政治积极程度示意表

调查中了解到,经济状况对妇女参与政治的热情有很大影响,如表1所示。家庭收入较低的妇女对政治的参与热情较低。家庭收入高的妇女愿意参加村民代表会议的原因主要有:第一,由于她们的家庭收入较高,在村民中的威信就会相对较高,对政治权利的要求也就比较大,希望在做出政治决策中为个人、家庭及家族谋取利益,在公共权利中争取有利的地位。第二,家庭收入较高的妇女一般受教育程度也相对较高,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比较了解,能够有效地利用公共权利维护自己的政治利益,参与村民代表会议的积极性较高。第三,家庭收入较高,不用为生计发愁,有足够的时间参与政治。

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们参与政治需要有经济的支撑,经济因素在妇女参与政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由于受经济状况的影响,家庭收入较低的妇女在政治上的地位较低,处于相对的弱势地位,即使她们要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她们的观点也由于政治上的地位低而不被重视,与其如此,她们更愿意去寻找赚钱的途径。家庭经济收入较高的妇女参与政治的热情远远高于家庭收入较低的妇女,她们认为参与政治对她们的家庭发展有较大的帮助,她们利用公共权利来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的同时还会尽可能地使公共权利的天平向自己倾斜,使自己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有利的地位,为自己的进一步发展争取政治上的保护。西方学者维巴和尼指出,在社会中富人比穷人更为积极地参与政治,之所以如此,有两个原因:一是社会经济地位比较高的人有较强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功效感;二是因为他们有较为健全的知识和技巧[1]。家庭收入较高的妇女参与政治可以得到更多的好处,对政治的参与可以促使她们拥有更多的财富。另一方面,经济地位较高,她们拥有更加健全的知识和技巧,能够娴熟的运用自己的知识来为自己服务。在参与政治的时候,也能够更加充分地行使自己的权利,表达自身的政治诉求。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他将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2]。家庭收入较低的妇女首先要满足其生活中最基本的需要之后,才会有精力去实现更高层次的需要,而参与政治的需要属于较高层次的需要,这种需要是要在满足了自身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之后的自我实现的需求。在满足了自身最基本的需求以后,人们才会选择满足自己更高层次的需求。首先要有良好的经济条件作为支撑后,妇女才会有资本有精力去行使自己参政的权利。所以经济状况在妇女参与政治的积极程度中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2.受教育程度调查

调查中发现被调查对象的受教育程度情况如下:文化程度小学或小学以下的被调查对象占总调查人数的21.70%,文化程度初中的被调查对象占总调查人数的48.3%,文化程度高中的被调查对象占总调查人数的23.3%,文化程度高中以上的被调查对象占总调查人数的6.7%;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小学或小学以下和初中两个阶段,占总样本的70.0%,文化程度总体水平较低。受教育程度对农村妇女参与村民代表会议的积极程度有一定的影响,由于受教育程度不同,对参政的看法也不同。受教育程度高的妇女普遍认为妇女应该积极参政议政,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妇女觉得政治与自己没有关系。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导致了她们的政治义务感也不同。政治义务感强的公民会积极地参与政治,政治义务感不强的公民,则会把政治参与视为一种额外的负担,只有当政治与个人利益发生直接关系时才会对政治参与有兴趣,否则宁可置身于政治之外[1]。受教育程度高的妇女的政治义务感与受教育程度低的妇女相比更强。

列宁说:“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必须先教他们识字。不识字就不能有政治,不识字只能有流言蜚语、传闻偏见,而没有政治。”[3]受教育程度低的妇女由于受到自身素质的局限,基本是被排除在政治之外的。由于自身素质的影响,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妇女对于政治没有成熟的见解,不可能对事情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她们习惯听从其他人的指挥,习惯于服从已经制定好的规章制度,即使给她们创造平台,她们也会受到自身素质不高的局限,无法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由此可见,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是妇女参与政治的关键因素。

3.传统文化对妇女参与政治的影响情况

传统社会中的男尊女卑思想,三纲五常的封建残余使妇女很少参与政治,她们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家族意识和乡土观念,服从自己的丈夫和家族做的决定。她们重礼俗轻法制,主要任务是在家相夫教子,打理家务,为家人的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至于政治,在妇女看来,那是男人们的事情,与她们无关,在封建社会中妇女也是极少被允许参与政治的。参与政治的妇女都是家庭情况较好,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即使参政,也是在自己家里男性不能参与情况下的一种被迫行为,普通百姓家的妇女是极少接触政治的。埠村位于儒家思想发源地的山东省,人们的思想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更大。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国家提倡男女平等,妇女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并且还规定在国家的各级部门中都要有一定数额的女干部,因此,妇女们参与政治的积极性较以前来说有所提高。然而,乡村中的妇女由于受到教育情况、文化氛围的影响仍然不关心政治的问题。有些妇女认为村民代表会议就是男人们的事情,他们说是什么就是什么,制度的制定与她们无关。村落是一个半熟人社会,人们之间相对比较了解,每个人的生活圈子也比较固定,人们每天过着相似的生活,在固定的熟人圈子里交往。如果村子里的大部分同龄人都不去参与村民代表会议,那些积极参与村民代表会议的妇女会受到同龄的其他同伴的取笑。这时候从众心理就会使她们宁愿选择与其他人一样放弃自己的权利,也不愿意为了参加村民代表会议去影响她们在村里交往圈子里的位置。

4.年龄与政治参与积极程度关系

在调查中被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状况为:18~24岁的妇女占调查总数的15.4%;24~30岁的妇女占调查总数的38.5%;30~40岁的妇女占调查总数的19.2%;40~50岁的妇女占调查总数的15.4%;50岁以上的妇女占被调查总数的11.5%。调查中18~24岁的妇女认为:只要被推选,她们就愿意去当村民代表,她们愿意为了村庄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由于她们受教育程度相对其他年龄阶段的被调查者来说较高,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比较明晰,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相对较小,没有家庭和生活的羁绊等,这些原因使她们更有时间和精力来关心政治,履行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24~50岁的妇女更关心赚钱、家务和孩子等事务,受生活状态的影响,这个年龄段的女性要抚养自己的子女,关心自己的家庭生活,由于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较深,她们普遍认为参政是男人的事情,妇女就应该在家相夫教子,为家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50岁以后的被调查者由于受年龄和身体状况的影响,基本不关心村民代表会议的实施情况,她们更关注自己的子女生活状况和自己的养老问题。

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影响,年轻的妇女要外出赚钱,即使自己受教育程度较高,也要顾及家庭,外出打工,没有时间在家参与政治。30岁左右的妇女在家,要忙着照顾孩子、帮老人做家务,没有时间参与政治。参与政治对她们来讲没有意义,不会给她们带来直接利益,她们选择放弃自己的权利。

四、结论与建议

当今社会,我国的综合国力快速提升,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离不开农民素质的提高,国家在方针和政策上都提出要提高农民的文化和民主意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自身政治素质的不断提高,妇女参与政治的比例在逐渐提高。妇女作为农村中对参与政治相对冷漠的群体,提高这一群体的参政意识对提高农民总体的民主意识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受到经济条件、教育条件、传统因素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妇女在参与政治方面一直处在相对被动、孤立和不利的位置。

经过调查与分析,埠村妇女的政治参与程度总体较低,影响埠村妇女参与政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妇女参与政治的积极程度受家庭经济情况和个人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受教育程度高的妇女无论是在自身对于政治的要求方面还是在表达自身的政治思想方面都优于受教育程度低的妇女;第二,妇女参与政治的积极程度受传统文化及社会环境的影响。由于受传统文化中的“男主外,女主内”思想的影响,妇女参与政治不积极,参与政治决策会受到村中人们的排斥;第三,妇女参与政治的积极程度受年龄因素影响。妇女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年龄对她们参与政治也有影响,再加上现代社会生活的压力,导致她们在自身年轻的时候必须离开家庭,外出打工赚钱,无暇顾及政治。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在增强妇女参与政治的积极程度方面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从家庭、社会和国家多个层面共同努力,提高妇女参与政治的积极性:第一,提高经济收入,为村民寻找增收途径。在调查中笔者了解到,很多妇女觉得村民代表认为村民代表会议对她们的家庭收入没有帮助,去参加村民代表会议不如赚钱补贴家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良好的经济基础会让农村的妇女有更多的精力去参加村民代表会议,当村民的家庭经济状况变好时,他们会主动要求参与政治,来获得更高层次的个人需求。多发展妇女经济带头人,把有能力、有智慧的妇女组织起来,为村庄的发展做贡献,提高她们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在村民代表会议选举的时候可以优先考虑将这些为村庄发展做出贡献,在村庄中有威信、有能力,有号召力的妇女,将她们吸收到领导班子中来。第二,提高农村妇女的文化程度。妇女不愿意参与村民代表会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们的知识面狭窄,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不太了解,也不了解村民代表会议的实施方法、实施目的等。而且由于她们知识水平低,导致她们在村里的政治地位不高。提高妇女们的受教育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妇女们接受新的思想,提高她们参与村民代表会议的积极性。第三,社会要为妇女创造良好宽松的参政环境和参政氛围。由于妇女长期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认为参与村民代表会议是与他们无关的事情。这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为妇女们创造一个良好宽松参政环境。当妇女们在村民代表会议中提出自己的想法时,大家应该尊重和鼓励。妇女们在村民面前的被认可也能提高她们参与政治的自信心。第四,政府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为妇女参政解决后顾之忧。让人们过上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的生活,让妇女不必为赡养老人和抚养孩子担忧,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提高自身的素质,为其参与政治提供更好的条件。第五,国家要大力提高广大妇女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在入党、就业、晋级、提拔、技术培训等方面制定有利于妇女发展的政策。关注培养、提拔使用妇女干部,为妇女干部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各级党委和组织要多支持、关心农村妇女参政议政,充分发挥党员、党支部的作用,让女党员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让她们参与到决策中来,为她们的群体说话,表达自己的想法。

解决妇女参与政治的问题不单是从某一个方面和某一段时间就可以完成的,需要从家庭、社会和国家多个方面长时间的努力来解决。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妇女文化程度,进而增强她们参与政治的积极性;提供宽松的参政环境,营造良好的参政氛围,尊重和鼓励妇女参与政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将妇女从相夫教子、照顾全家的传统束缚中解脱出来,解除妇女参与政治的后顾之忧;在入党、晋级、提拔等方面制定有利于妇女发展的政策等途径,提高妇女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政治地位。随着妇女自身、家庭、社会和国家多方面的长期努力,我们期待看到更多自强、自信的当代女性农民活跃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展现她们鲜为人知的另一种风采,为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尽她们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陶东明,陈明明.当代中国政治参与[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43-45,59-61.

[2]亚伯罕·马斯洛.人类激励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43.

[3]列宁,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全集,37[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59.

[4]柯武钢.新制度经济学之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5]李慧英,田晓红.制约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相关因素的分析——村委会直选与妇女参政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3(2):6-11.

[6]高银玲,齐卫,马荣娟.影响妇女参政的女性自身因素及对策[J].前沿,2011(10):139-141.

[7]于芳.中国妇女参政:问题、成因及对策[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0(5):17-22.

猜你喜欢
村民代表参政妇女
颜回之乐
前置七条红线 选优村民代表瑞安市全面建立村民代表退出机制
当代妇女的工作
绍兴后期高宗对中枢体制的调整——以汤思退再次“兼权”参政为中心的考察
让村民代表助推换届选举工作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为谁参政?
——参政妇女的社会性别意识分析
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 确保村民代表的代表性
论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对妇女参政的扶持
强奸罪立法和执法中对妇女的性别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