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式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

2014-08-03 07:17王丽玲
中国优生优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病理性黄疸蓝光

王丽玲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人民医院,张掖 734000)

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出现以皮肤、黏膜、巩膜黄疸为主要特征的病症称为新生儿黄疸,有资料报道,约有50%足月儿以及超过80%的早产儿发生新生儿黄疸[1]。目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病率为新生儿疾病的首位[2],主要由新生儿肝炎、败血症、溶血、肝胆闭锁等多种病因导致[3],其临床表现各异,严重者胆红素会透过血脑屏障出现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损害,致死率高,存活者也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不可逆的后遗症[4]。临床上常用蓝光光照,换血,含有茵陈、栀子等中成药治疗等多种方法[5]。本研究从2011年6月至2013年7月期间,对我院儿科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采用间歇式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注射液进行治疗,旨在探讨不同光照方式在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儿科于2011年6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68例,均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6-7]。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3),两组患儿在出生体质量、胎龄、日龄、性别、病因等多项临床基础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保温、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基础治疗,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溶血症者给予人血丙种球蛋白及清蛋白,红细胞增多症者给予换血等治疗;在进行蓝光照射治疗时,所有患儿均裸体置于治疗箱内,将双眼和外生殖器分别使用黑眼罩和纸尿布进行保护,距离皮肤50 cm。观察组采用间歇式蓝光照射,照射时间为8 h/d,间歇时间为16 h,按照1~2 ml/kg体质量静脉给予茵栀黄注射液10 ml/支,1次/d;对照组采用24 h持续蓝光照射进行治疗,茵栀黄注射液的给药剂量、方式等与观察组相同;两组疗程均为72 h。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估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后第24、48、72 h时的经皮胆红素(transcutaneous bilirubin,TCB)和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和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的水平;观察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 疗效评估:根据治疗后临床症状和TBIL水平进行分析并评估临床疗效。显效:面目、周身皮肤黏膜黄染消退,伴随症状消失,TBIL水平至正常;有效:面目、周身皮肤黏膜黄染部分消退,伴随症状好转,TBIL水平下降但未至正常;无效:患儿病情未发生变化甚至出现恶化现象,临床症状未出现好转,TBIL水平没有下降。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后第24、48、72 h时的TCB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后黄染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两组在治疗后24 h时,TCB水平已有大幅度下降,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48、72 h时,观察组TC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后第24、48、72 h时的TCB比较 (μmol/L)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TBIL和DBIL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的TBIL和D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TBIL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TBIL和DBIL水平比较 (μmol/L)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15/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n(%)]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中共有5例不良反应,其中腹泻2例,发热2例,皮疹1例;对照组中出现12例不良反应,其中腹泻4例,发热4例,皮疹4例;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新生儿黄疸作为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可能是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生理现象,也可能是细菌、病毒感染等引起的败血症、肺炎等疾病以及溶血性黄疸、胆道闭锁、遗传性疾病的严重表现,早期新生儿的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对神经系统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使致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9]。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常用治疗手段是蓝光照射治疗,其通过光氧化及异构化作用使患儿体内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双吡咯经过胆汁和尿液更快排出,减少胆红素引起的黄疸症状[10],但有资料报道,持续照射蓝光会损伤新生儿染色体并且会影响新生儿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7]。血清胆红素在光照4 h后,各异构体达到稳定水平,当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至100 μmol/L后蓝光照射无法进一步降低其水平[11],因此,目前很多临床医师在保证疗效的同时,为了避免蓝光照射时间过长,常采用间歇式蓝光照射治疗,光照8~12 h后,胆红素经过代谢由深部转移至体表而分解,反复循环最终使胆红素水平降低至安全限度。另外,患儿在治疗时的腹泻、过敏、发热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也与照射时间过长具有很大关系。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湿热胎毒或湿毒侵淫肝胆至胆汁溢出静脉造成全身发黄,而茵栀黄注射液中药物主要有茵陈、栀子、黄芩、金银花等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功效的药物,有资料显示,其不仅可以增加肝对胆红素的提取、结合和排出的能力,还可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有效减少未结合胆红素重吸收,有效降低体内胆红素达到治疗黄疸的作用[12]。

本研究中,采用间歇式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注射液的方法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后患儿血清TBIL和D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总有效率可以达到91.43%,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远远低于蓝光持续照射的患儿。因此,采用间歇式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注射液的方法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具有临床疗效好、黄疸消退时间短、不良反应小等优点,更易于被广大临床医师和患者家属所接受。

参考文献

[1]吴水梅,张春兰.茵栀黄口服液结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49例及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2):130-131.

[2]卢慧娜,苏 琼.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调查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7):2286-2287.

[3]杨立春,刘冬洁,于 泉,等.间断性蓝光照射联合药物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0,29(28):23.

[4]董丽滨.茵栀黄注射液加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观察[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0,31(2):50-51.

[5]唐 骏.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14):68-69.

[6]金汉珍,主编.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05-307.

[7]宋志芳.间断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7):767-768.

[8]朱汉斌,王兰芬.不同方式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9):1315-1316.

[9]余小红.新生儿黄疸315例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医学,2014,34(1):96-97.

[10]简秋萍.新生儿黄疸病的治疗进展简述[J].内蒙古中医药,2014,32(30):65-66.

[11]张 扬.间歇蓝光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病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2):116-117.

[12]孙 浩.不同剂型茵栀黄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比较[J].中国医药前沿,2010,5(11):46-47.

猜你喜欢
病理性黄疸蓝光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中顽固性低血压1例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病理性醉酒的病人在发病期间杀人,构成犯罪吗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