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抗战胜利号外

2014-08-07 16:00陈桂香
红岩春秋 2014年7期
关键词:朱总司令新华日报蒋介石

陈桂香

笔者在重庆图书馆民国文献库房工作,几乎每天都要接触民国报纸,天长日久,对有关抗战胜利的报纸号外也就格外关注,尤其是1945年8月19日下午4点出版的《新华日报》抗战胜利号外。据统计,《新华日报》抗战胜利号外目前在全国存量不超过10张,每张市场价值5万元左右。

重庆图书馆幸运地典藏了一张《新华日报》抗战胜利号外,这份号外已经保存了69年,呈土黄色,有些起毛,纸张酸化严重,尤其是报头处已部分缺损,致使无法全面显示该报发行日期,但仍难掩其重要的文献和史料价值。重庆市收藏协会副会长唐肇新称:“目前建川博物馆收藏了一张太岳版《新华日报》日本投降号外,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而这张重庆图书馆典藏的《新华日报》抗战胜利号外的价值远远超过前者。”

在国共两党的日本受降权交锋中出版

1945年8月9日,日军还在上演“最后的疯狂”。8月10日,日本突然发出投降之意。日本的突然投降,使受降权问题成为国共两党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8月11日,中国共产党从延安连发6道命令,要求中共掌握的抗日部队积极进攻,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同一天,蒋介石以最高统帅部的名义向朱德、彭德怀发出紧急命令,要求第十八集团军“原地驻防待命”。8月13日,朱德、彭德怀电蒋委员长,驳斥了这一荒唐命令。

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公开广播《停战诏书》,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所规定的各项条件,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同日,朱德总司令直接命令冈村宁次停止一切军事行动,还致说牒一份分送美英苏三国,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日本投降的态度和立场。《朱总司令电冈村宁次令其听候命令向我方投降》和《朱总司令致美英苏大使说牒》,均刊登在1945年8月16日延安《解放日报》上,后又刊登在1945年8月19日重庆《新华日报》抗战胜利号外第二版上。

抗战胜利后,摆在全中国人民和各政党面前的共同问题是,中国向何处去,中国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年,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的内忧外患,饱受战争和战乱之苦的中国人民急切地盼望和平。当时,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是中国最大的两个党派。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率先公开邀请毛泽东来重庆谈判,并把邀请电刊登在《中央日报》上。8月16日,《大公报》发表社论,“忠贞爱国的中国人,都在翘待毛先生的惠然肯来了!”

蒋介石邀请毛泽东来渝,立即得到渴望和平的各方积极响应。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是:如果毛泽东拒绝来重庆谈判,就把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如果毛泽东来重庆谈判,国民党利用谈判争取时间,部署内战。面对蒋介石的棋先一着,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如何回应?这就是《新华日报》抗战胜利号外出版的主要源头。

一份号外的两个主题

与一般的报纸相比,号外的特色是:特殊、迅速、稀少、专一。所谓“专一”,指报纸号外一般是专门刊登一个主题,集中笔墨描述,不牵扯其他内容。然而,《新华日报》抗战胜利号外浓墨重彩地刊登了两个主题:日本投降和重庆谈判。

《新华日报》抗战胜利号外和普通《新华日报》一般大小,正反两面,共两版。第一版主题是:针对蒋介石邀请毛泽东来渝谈判,中国共产党的态度;第二版主题是:抗战进入尾声阶段,中国共产党表明对日本投降的态度和立场。

号外核心内容在第一版。第一版右上方除印有“新华日报”四个醒目大字及“号外”外,在下面还有“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十九日下午四点出版”一排小字。该版头版头条是《朱总司令致电蒋委员长提出六项严正要求》,由毛泽东手拟,以朱德名义发出,主要内容有:中国解放区、沦陷区一切抗日人民武装力量,有权接受所包围的日伪军投降,收缴其武器资财;解放区军队所包围的敌伪,由解放区军队接受投降,国民党军队所包围的敌伪,由国民党军队接受投降;成立民主的联合政府,实行一切政治、经济等民主改革等。这封电报锋芒毕露,并且将电报中的六项要求,作为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前提条件。该版右下方是《主席毛泽东回覆蒋委员长》,附件《蒋主席电邀毛泽东来渝》。该版左下方是《朱彭总副司令电蒋委员长》,附件《最高统帅部电各战区将士》《蒋委员长电十八集团军》。

第二版右上方大标题是《朱总司令致美英苏大使说牒》。左上方是《朱总司令电冈村宁次令其听候命令向我方投降》。该版其余内容为延安总部命令第二号至第七号。

表明中共的态度和立场

《新华日报》抗战胜利号外见证日本投降和重庆谈判两件大事,在当时最能紧揪人心。

日本投降和重庆谈判,都是决定中国命运的转折点。日本投降,是中华民族同心协力、坚持抗战的结果,是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重庆谈判,是抗战胜利后中国向何处去的探讨。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来重庆谈判,该号外刊登的是起关键作用的第一次。

《新华日报》抗战胜利号外向广大公众,尤其是重庆地区的公众,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日本投降和重庆谈判的立场和态度。抗战胜利后,历经14年战乱、饱受战争创伤的中国人民急切盼望和平。蒋介石率先公开邀请毛泽东来重庆谈判,让延安方面有些始料不及。蒋介石此举,无异于挟持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必须迅速作出反应。

1945年8月17日,毛泽东复电蒋介石:“未寒电悉。朱德总司令本日午有一电给你,陈述敝方意见,待你表示意见后,我将考虑和你会见的问题。”并由毛泽东手拟,以朱德名义提出六项严正要求。此复电和六项严正要求,皆登在《新华日报》抗战胜利号外的头版头条,向广大公众,尤其是国统区的公众,表明中国共产党对重庆谈判的立场和态度。同时,中国共产党还将8月16日延安《解放日报》上刊登的《朱总司令电冈村宁次令其听候命令向我方投降》和《朱总司令致美英苏大使说牒》,重刊在《新华日报》抗战胜利号外第二版,向国统区公众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处理日本投降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

《新华日报》抗战胜利号外,运用大手笔、全镜头,把中国共产党对重庆谈判和日本投降的立场和态度完全展现在国统区大众面前,令真相大白于天下。

存量稀少具有较高商业价值

新中国成立前,号外多是随机赠送。我们在电影电视剧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报童在大街上一边小跑一边高喊“号外!号外!”然后朝行人递上号外……相对于正报,号外的发行量非常少。再经过几十年的沉淀,真正能保存下来的就更少。《新华日报》抗战胜利号外亦是如此。

重庆是《新华日报》抗战胜利号外的发行地。2006年,首届巴渝藏宝大赛上曾出现一张《新华日报》抗战胜利号外,现已不知所踪。目前,重庆地区仅重庆图书馆典藏一张《新华日报》抗战胜利号外。

《新华日报》抗战胜利号外与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众多重要历史人物有关,因此,对于现代图书馆来说,它具有特别的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作为战时首都重庆的图书馆来说,我们更应重视《新华日报》抗战胜利号外的开发与利用,以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方式展示重庆谈判和抗战胜利等重要历史信息,带领读者感知历史的动脉。让历史风云在眼前缭绕,让时代呼唤于胸怀,在阅读中感知、思考,使思想与信念得到进一步升华。

(作者单位:重庆图书馆。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范小冬)

猜你喜欢
朱总司令新华日报蒋介石
朱德曾给哪部电影配过音
蒋介石:我敬佩一人、畏惧两人
《新华日报》首报 “敢死队”英勇事迹
左中右三报抗战时期想象的共同体建构
宋美龄弄错蒋介石的秘密替身
蒋介石要兼职怎么办
蒋介石要兼职怎么办
朱照林和他的领袖雕塑
朱老总给自己配音
朱总司令在球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