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验中积累素材

2014-08-07 17:31沈两平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材料

沈两平

有些学生提笔要写作,脑子里觉得空荡荡的,不知要选择什么素材来写,究其“症结”就是缺乏生活体验,因而没有材料积累。一般来说,作文材料积累包括语言材料与习作内容等两方面。而创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融学生知识储备、生活积累、文字表达、创造加工、教师的写法技巧指导等为一体,教师只有引领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自然,去观察,去思考,去体验,运用自己积累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内容及其结构规律文从字顺地写出一篇好文章。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通过哪种渠道来积累作文材料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来指导。

一、阅读中体验,以积累语言材料

多读多看不仅能丰富语言材料,更能提高认识水平,学习与借鉴别人的写作方法,正所谓 “作文功夫在文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以说,阅读是吸收,作文是倾吐。而这吸收的过程便是学生体验故事情节的过程,是学生内化文本涵义的过程,在体验中直接积累文本的遣词造句、表达方法等精华。何况我们的小学生不可能什么都要去经历体验一下,可以说阅读是小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学习观察、表达的重要渠道。它是纯粹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拓展。读写结合是学生积累习作素材的过渡,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文本所表达情感产生共鸣,感受和理解文本的多元价值,在实际中可这样来指导学生:

①背诵佳作或片段,便于仿写。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是文质优美的,可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让学生体验人物的言行举止,体验词语表达的意境,在记忆中积累优美词句。

②摘录课文中的佳句,便于致用。在阅读体验中,要指导学生像蜜蜂“采蜜”般体验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独运。语文课本中的“读读背背”、“日积月累”等等便是积累材料的最佳训练场,可积极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运用,在研读中内化成自己的情感体验,以便在习作时好好地运用。

③建好“作文材料仓库”,便于储材。多读可增强记忆,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还要求学生从小养成这样的好习惯:身边备一本笔记,作为自己的“作文材料仓库”。分门别类地归档,或是“校园”篇、“家庭”篇、“社会”篇,凡平时阅读,或是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以日记的形式“储藏”在这本“作文材料仓库”里去。日积月累,聚沙成塔,到时候,你就不愁“没啥可写”了。

通过深化阅读,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又获得大量的语言词汇、生活素材,从阅读间接体验中不断跨向虚拟情境体验,进而把体验所得运用于创作之中。

二、训练中体验,提炼习作素材

文学创作是一个历经由语言积累到组织表达成篇的过程。而这过程,要有“材料”为“支架”,从而托起整片文章的中心内容。所以在指导学生实际训练过程中,还应注意训练学生积累材料的方法,获得生活积累的途径,提炼出有价值的习作素材。一般可从以下三方面来训练学生体验材料:

(1)亲身体验型材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如我引导学生自主命题了《我的一家》、《童年趣事》、《我的快乐与忧愁》等作文题。这些作文命题直接以学生体验主体的生活材料来收集,最容易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他们主动去回顾生活经历,在总结中提炼习作素材,从而克服浮泛空洞,无话可写、胡乱编造的毛病。(2)间接体验型材料。可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社会,观察自然,关注生活,留心身边熟悉的人和事,体验他人之体验。习作训练时,可从身边熟悉的人和事中提炼素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如话题作文《她真逗》、《XX的快乐/烦恼》等文题让学生搜集材料,培养了学生走进别人的生活和心灵深处的独特观察作文的能力,打开了学生搜集作文材料,观察广阔生活的视野。(3)“人与自然”体验型材料。人与自然对于学生而言,并不是空泛的概念,自然界中如天空和大地、花草、树木、石头、风、飞禽走兽等都是一切活生生的景物和事物,都可以启发学生很好地利用一切资源。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有意识、有主题地搜集作文材料的能力,让作文选材真正取之于生活,保持材料的鲜活感和浓烈的生活气息,克服了当下学生话题作文概念游戏阐释的“新八股”写作。

学生亲历生活,旁察周边的人和物,直接或间接的获得情感的体验,截取有价值的习作素材,历经一个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的过程。

三、实践中体验,促使表达真实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千古名言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这就要求学生获得新的素材,千万不可闭门造车,要引导他们亲历现实生活,参加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参观、旅游、劳动、科技活动等,在活动中要细心体验生活,活动后注意反观心路历程,将体验中所见、所闻、所感与习作训练有机联系起来,升华体验的意义,提升情感体验的学习价值。促使学生语言表达的具体化和真实性,真正落实新课标说的在习作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如组织学生参加义务打扫社区活动室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完成任务,互帮互助,体现了他们那纯真而友爱的心灵。教师抓住时机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活动时同学们的活动过程,以及引导他们认识活动的意义,过后以《记一次义务劳动》为题写一篇作文,学生不会无话可说,有的描述同学如何擦玻璃的辛劳表现并想象劳动甘甜的滋味,有的则写自己劳动的过程和认识的意义。这样的一次活动对习作即起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活动是儿童的天性,学生在活动中克服了怕写作文的心理。活动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体验中创作,写出了真情实感的文章。

实践证明,勤加阅读使我们的积累在“无限的增长”。经常参与实践活动,让我们体验到写作文要做到真情实感 ……总之,拓展学生素材的搜集途径是广阔的,值得我们认真加以探索与实践。

【作者单位:诏安县实验小学 福建】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材料
最美材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