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学习途径

2014-08-07 13:39郑永松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练习题新课标教材

郑永松

教师工资大都与学生的升学率挂钩,因而教师过分看重考试成绩的高低,以教为主,大多不愿花时间和学生一起探讨生活中数学问题,致使许多学生只是了解固定解题模型、被动学习知识点,对于数学原理、为什么这样解题还不太清楚。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培养出的学生前景堪忧,针对这一现状,新课标提出有效教学这一理念。

一、新课标对有效学习的要求

数学有效学习是指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作用,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并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过程。《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宗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动手实践能力,并把综合与实践纳入学生学习内容中,它要求学生既要掌握生活和学习中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还要具备科学推理能力。新课标还针对不同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一到三年级的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引下,发现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掌握一些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树立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四到六年级学生要掌握运算技能,能用数和图表描述生活中问题,初步形成数感、空间观念,并能有条理思考和解决问题。总之,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完全依赖老师、死记硬背,必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及交流合作。

二、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学习途径思考

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情感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数学多与数字、符号和公式打交道,内容枯燥,如果教师不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情感,只是呆板地讲授知识点,极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成为学生的负担,反之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则会产生连锁反应,越学越有趣越喜欢学,极大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而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在调动学生情感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创设良好的情境:模拟真实生活场景,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比如让学生表演买卖东西的片段,通过给商家钱和商家找零的过程,引入数学计算;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展示图片和播放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为真实可感物体,帮学生扫除思维障碍,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适合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教学;课堂有效提问,教师在课上可以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在答问中引出知识点,勾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2、钻研文本,确保知识传授有效性

教师教书包括“教什么”和“如何教”两个主要过程,而“教什么”又决定了“如何教”,因此教学内容的选取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今教师普遍重视抓纲依本,按照考试大纲、课本和教学资料内容备课,缺乏“教什么”意识。新课标已经确切指出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根据教学对象设计教学内容,不能照搬课本内容、教死书,而要有深度的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钻研教材是指教师熟读课本内容,参考教材题解,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提纲,正确把握课本的主要内容、主要思想、解题方法等,体会教学理念,即做到腹中有书。然后教师再针对小学生自身特点和生活环境,对教材内容进行改进及补充,把教学带到实际,也就是基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把教材用活,把教材和学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确保知识传授的有效性。

3、设计练习,对课堂教学有效延伸

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容易走神,因而在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教师要适当地布置一些练习。设计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练习题不能太难,要有趣味性,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趣味性练习能激起学生做题兴趣,营造欢快的学习氛围。其次练习题要有层次性,先从简单的基础练习题开始,逐渐增加练习难度,有一个知识巩固和思维提升的过程。再者课堂练习要延伸到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和分析实际问题。最后练习题最好有多种解法,表扬那些用多种方法解题的学生,树立学生多角度思考和探索数学问题的意识。教师还可以设计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提升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4、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

数学教学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数学有其学科的独特性,即抽象性和逻辑性,许多学生认为数学枯燥难学,对其产生畏惧心理。对此教师可将数学放到生活中去,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比如在设计汽油罐时运用平面和立体几何知识点,在讲授立体的三种视图时借助生活中的实物,使学生的感性和理性、具体和抽象认知恰当地融合。通过与实际的联系,推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5、注重反思,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正如先辈提到的那样,教无定法。时代在变,学生性格在变,一些数学原理和数学公式在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变,教学环境和教学理念在变,面对这些事物不断变化,教学模式也要随之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同样在变化的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一些优秀的教学方式都是经过长期课堂实践积累而来的,因此教师要定时总结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效果,教师对课堂的调控情况,反思教学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表述和学生参与回答问题情况等,得出教学心得,保留好的方面,积极改善不足之处,以提高教学质量。

结语

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在于学生主动学,而不是老师教,教只是达到学的一个踏板,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树立学生是主体的意识。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喜好、价值观乃至思维方式,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以他们的角度设计教学内容,运用情境创设、设计练习、联系实际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作者单位:无为县无城镇三河小学安徽】

猜你喜欢
练习题新课标教材
精讲精练习题 提升二轮复习效果
教材精读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教材精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