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4-08-07 14:57杨守双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故事情节句型文本

杨守双

故事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所讲授的内容穿插些相关的简明、短小故事, 以说明、注解、强调所讲内容, 或者干脆就用故事内容代替讲课内容,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启发学生思考、直接从故事中悟到蕴涵的道理、掌握其中的知识技术等的一种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

一、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故事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在学习故事的过程中,许多单词的重复都表现得非常自然,而且令人印象深刻,语言方面的困难可以随之迎刃而解。通过对故事的深入学习,不仅能够掌握语言,同时能够学习故事的深刻意义,了解世界各国文化差异,拓展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我们故事教学的现状常常是这样的:

现状一,传统的故事讲授法;教师在教学故事前先带领学生学习故事中出现的生词和新句型,反复操练后只把故事作为一种复习巩固的手段,听一听,读一读即可。

现状二,故事教学中教师更关注的是注重教师的讲述,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没有充分利用故事的特点引导学生更多地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现状三,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于英语的理解掌握远不及汉语的水平,要求他们在故事教学中进行语言综合运用和逻辑记忆有一定难度。他们在故事表演中脉络不清晰的占多数,即便是能完整表演故事的也大多靠死记硬背。故事教学的难度还体现在词汇与句型的教授上,一个完整的故事可能涉及若干词法、句法和时态。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毕竟有限,对于一些语法现象尚不能很好地理解,从而影响对整个故事的理解程度。

三、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应采取的对策

(一)教学前,重视文本解读:突出题材本身,弱化句型结构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之所以能让学生喜欢,它的原因就在于孩子们爱听故事。将英文单词、词组、短语、句子等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故事的形式,教授给学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故事的教学内容,往往会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其中又穿插重要句型结构,教师需要通过故事教学让学生掌握故事情节和重要句型。笔者从一次市级优质课的六位优秀教师“同课异构”的过程发现:教师采取以故事题材为主线进行教学,更受学生欢迎。因此,一线教师需要突出故事本身,弱化句型结构。

1.呈现故事,显示句型

学生在学习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落实故事的情境呈现、情境模仿、情境训练、情境运用等重要环节。在呈现故事的时候,可以为句型教学铺路。

2.讲述故事,重复句型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习惯,英语课堂教学还要对语言材料进行反复操练,以解决复用和语用的功能。在故事教学时,教师需要避免对句型进行脱离故事的多次重复机械操练,笔者建议可以将句型的重复操练放在故事的讲述过程中,让学生有兴趣地去“重复”。显然,全部舍弃句型处理,不进行操练肯定是不行的,所以,一线教师需要在故事背景下,巧妙地让学生感知这句话运用的必要性。

3.拓展故事,运用句型

要想巩固、灵活运用课本知识,并以课本内容为主题拓展学习面,扩大词汇量、句型等,以提高听说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交际能力和创造能力,拓展故事部分的学习效果是关键。

(二)教学中,悦纳故事情节:重视整体呈现,结合分段解读

一线教师对故事文本的处理有两种明显的分歧:有些教师是先将故事中出现的难点进行处理,然后呈现整个文本,故事文本通过听、带着问题读、表演等方式来巩固;有些教师是将故事分成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情节,随着故事的发展,一段一段地解读文本,处理知识点,让学生从始至终沉浸在故事情节中。笔者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多次听课感到:故事教学中,还是应突出整体故事的呈现,故事情节的展开与操练需要适时分段解读。

1.听力与欣赏先开道

学生只有在大致理解了故事情节,发现了某些“兴奋点”后才会有欲望学下去,所以一线教师在尝试教学故事内容时,可以采用先整体感知、然后细化分解的方法来进行,即“听说领先”,让学生先听。只有牢牢抓住学生的“耳朵”,才能紧紧抓住学生的“胃口”。

2.提问与表演来深化

无论是整体呈现还是分段解读,教师都要注意在处理过程中关注细节。我们不得不承认故事是不能被分割的,因此,笔者认为,故事教学需要从课堂开始就一直让学生处于故事情境中,在整体感知故事前通过warm up 或free talking 对一些新词新句进行针对性的或者是润物无声式的渗透,然后呈现整个故事,通过整体感知、一个比一个深入的提问。逐渐递进的要求,让学生在不断强化的故事情境下,理解内容,深化情感。

(三)教学后,细琢最佳反馈:活化角色扮演,淡化文本阅读

拿到一个故事文本,教师会主要思考我最终需要学生如何语言输出,是让学生复述故事,还是读故事,亦或是表演,或是改编、续编,应该偏重于哪个?笔者认为,表演故事是帮助学生内化产生新内容的过程。中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与表现欲望,他们会在教师的带动下,发挥自己的语言技能,展示自己的能力。

1.丰富与重复的取舍

许多故事文本不是很滑稽,就是很有趣,学生最终呈现的语言应该是饱含他对这个故事的理解的,是有情感的,可以有笑声,可以有为难的语气,可以是断断续续,也可以是高声呐喊,但绝不是平铺直叙,淡如清茶。

2.控制与开放相结合

故事教学后的语言输出或是中间片断都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特别是像在三四年级,学生很活泼,很有表现欲,教师就要满足他们,哪怕让他们表演着说一两句话,学生都会在不断的表演中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情感,从而真正发自内心地阅读。

总而言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采用故事教学,有助于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可使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由被动或消极接受转变为自发和主动参与,真正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目的,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参与意识和语言能力。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策略,故事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大村中心小学江苏】

endprint

猜你喜欢
故事情节句型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典型句型大聚会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高中英语表示比较和对照关系的句型
翻译误区逐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