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动态 凸显生成

2014-08-07 11:55董美玉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周长预设建构

董美玉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叶澜语)因此,新课程倡导的一个最要核心理念——动态与生成,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生成的观点把课堂教学视为不可重复的激情和与智慧的和谐构建过程。

“生成”对应于“预设”,教师与学生都应是课程内容的开发者和实施者。教学不应是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执行的过程,而是持续生成教学内容的过程。它应该突破“预设”的樊笼,变“预设”为“生成与建构”,积极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的“再创造”过程,让学生在“生成”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真正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在预设基础上根据教学中的这些不确定因素,随时捕捉在课堂中即时突发的新信息,合理取舍,选择有效的信息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调整预设的教学环节,凸显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与主动建构”。

一、激活“亮点”资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每个学生由于生活阅历、知识、背景等不同,对文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因而在课堂上,时时会有不同的声音响起,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就要求我们“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习过程中允许并尊重、激励并赞赏学生基于自己实际的发现,超越文本。

同时,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生成的亮点,调整自己设计的预案,顺水推舟,推波助澜,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识,而且还弥补了教师教学中的漏洞和不足,教学也因此闪现出了锦上添花的魅力。

二、活用“尴尬”资源——“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真实的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课堂,常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插曲”,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对学生精彩的生成性答案是惊喜的,但是对那些尴尬的答案,是视而不见或是简单处理,还是追随儿童的兴趣意识,抓住教学中的“机遇”灵活调控教学?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其实一些课堂的“尴尬”,也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资源,如果教师细心体会,艺术地处理,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某教师遇到 “尴尬”事,她是这样处理的:

教师略带兴奋地说:“请知道周长与直径关系的同学举一下手。”结果全班竟有半数学生举起了手!是啊,学生有书,他们已经预习了。接着教师问学生:“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从书上看来的?”“那么你知道书上的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吗?”“不知道。”这时这位教师即时肯定:“大家说的结论是正确的,你们能提前预习,这种主动学习的精神值得肯定,可是大家却不知道这个规律是怎么得出的,没经过我们自己的验证,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设计几个方案,来验证结论?”“想!”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今天老师就请你们自己当一回老师,你能用手中的这些圆片,以及刚才讨论的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来证明你们刚才说的这个规律吗?”“能!”“好!下面就开始,可以几个人组成学习小组合作验证,看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学具最先证明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教师适时地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验证,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逐步概括出圆周长计算公式与方法。

教师随机应变,以及改变预设的程序,临时生成新的学习过程,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既是对学生发现的肯定,更是尊重学生的表现,不失为做到课堂的动态生成的一种好策略。这样的教学真正反映了课堂教学的真实自然,闪现出了人性的魅力。

三、呈现“错误”资源——“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会有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和错误,教师必须充分理解他们的处境,并从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明白学生的知识缺陷,沿着他们的缺陷点,突破原来设计的过程的限制,即时生成的教学过程,弥补学生的缺陷,课堂便会呈现出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神采!

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学生判断时的一个错误,有效的组织学生对本课的难点进行讨论。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得到结论,学生也学得轻松自在。学生不是一个容器,而是一枝需要点燃的火把,我们就应该找到这个着火点。

四、引发“辩论”资源——“一石激起千层浪,大珠小珠落玉盘。”

在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分歧时,老师应巧妙地采用让学生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既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正确引导价值观,还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非常有效地落实新课程的先进理念。这样的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处理,关注了学生的心理现实性和儿童认知兴趣,真是教学艺术。教师的辅助语言只起到渲染气氛、推波助澜的作用!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大珠小珠落玉盘啊!真是让人佩服至极啊!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堂中处处都蕴含着动态因素:在奇思妙想,甚至是胡思乱想中;在顺水推舟,甚至是逆水行舟中;在锦上添花,甚至是画蛇添足中……在生成与建构的理念下,以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凸显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实现师生生命在课堂中的真正涌动与成长。这是教育的理想,也是理想的教育,是课堂教学理念对传统的超越,更是课堂教学理念新的追求!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江苏】

endprint

猜你喜欢
周长预设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巧算周长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周长小诊所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