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幸福感与心理弹性积极情绪的关系

2014-08-07 06:29张仲元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积极情绪幸福感弹性

张仲元

中小学教师的幸福感与教师的生活和事业息息相关,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师若感到幸福,既能增强自身的教学活动,又能应对学生的情绪情感,给予学生良好的社会支持。因此,重视教师幸福感的研究,增强教师的幸福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教师幸福感的实证研究开始兴起,在一篇综述中, Diener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作了回顾。他总结了气质、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也回顾了高主观幸福感的人口统计学的相关特征。此外,Diener通过对跨文化研究的回顾,提出了宏观条件与幸福感存在着联系。他指出,幸福感的关键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和目标如何在外部事件与生活质量之间进行协调(Diener E.,2000)。但是,国内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口学变量对教师幸福感的影响上,对教师幸福感的内涵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刚刚起步,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各种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都还需要深入的研究。

在与幸福有关的因素的研究方面,有学者发现,幸福感、心理韧性和积极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王永,王振宏,2013)。心理弹性(Resilience),也叫心理韧性、复原力、抗逆力,是个体应对压力、挫折、创伤等消极生活事件的能力或特质(Werner,1995)。国内有关心理弹性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综述性介绍(曾守锤,李其维,2003;于肖楠,张建新,2005;李海垒,张文新,2006;雷鸣,2009);少数研究者根据各自对心理弹性的理解和参照国外相关研究方法,对一些特殊群体进行了实证研究(席居哲,2006)。心理弹性被认为是一种涉及一个人的健康与幸福生活等的重要心理素质(Utsey,Hook,Fisher,&Belvet,2008; Ahangar,2010)。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人们开始关注人类的积极情绪和积极品质,对积极情绪的研究也日益增多,积极情绪影响着人们的主观幸福体验和心理弹性。孟昭兰(1989)认为“积极情绪是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有学者发现,在个体处于压力状态时,积极情绪能够缓解个体的压力,进而导致个体保持了健康水平。积极情绪对于压力的缓冲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积极情绪水平高的个体很少感受到压力,使个体不容易被卷入到社会冲突中;其次,有研究者认为,积极情绪能够减轻压力反应,并且增加个体的心理弹性(Ong,2006)。

综观以往研究,对于中小学教师的幸福感、心理弹性和积极情绪三者之间的关系还尚未有过探讨,本研究选取108名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探究教师幸福感、心理弹性和积极情绪的关系,以期为提升教师幸福感的策略研究提供依据。

性别在幸福感上的差异并不显著,可能是随着社会发展,教师地位提高,男女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不同性别的教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所承担的工作较为平等而造成的。而男性教师得分较高,可能是由于教师群体中男性较少,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关注,在学校中得到重用的机会也较多,女教师一方面要承担工作量,另一方面又要照顾家庭,因此受到的压力也较大,可能影响了幸福的体验。

教师幸福感与心理弹性、积极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幸福感与心理弹性呈正相关,表明心理弹性的能力越强,幸福感也越高。以往的研究表明,心理弹性具有压力缓冲效应(stress-buffering effects),能使个体对生活乐观热情充满活力有好奇心并对经验开放( Fredrickson et al.,2003),有助于个体保持心理健康,从而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此外,心理弹性还有钢化和敏化效应,即过去曾经与压力对抗过的经验,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当下生活的困难。幸福感与生活事件是息息相关的,心理弹性对于个体应对生活事件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能够影响到幸福感的体验。积极心理学理论也指出,心理弹性是每个人都有的促使人们寻求自我实现利他智慧以及与某种精神力量源泉相和谐的能量(Richardson,2002)。

此外,幸福感与积极情绪显著相关,表明积极情绪的体验越多,幸福感越高。研究中发现,学科与积极情绪相关,表明主课老师容易产生更多的积极情绪体验。前人研究(谭贤政,卢家楣,张敏,王忠玲,秦雪联,2009)发现教师幸福感与职业活动有密切联系,主课老师在教学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这可能会帮助老师产生较多的积极情绪,积极心理学中关于积极情绪的研究指出,个人的积极品质、积极情绪,不仅在逆境中发挥作用,在顺境中同样能够促进个体的发展,幸福感也属于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因此二者有着明显的联系。

心理弹性与教师的性别呈显著的负相关,表明女性教师的心理弹性显著高于男性教师。这个结果可能是由于女性老师更加善于从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中获取资源,心理弹性能够帮助个体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应对压力(Waugh,Thompson,&Gotlib,2011),另外也有可能是由于调查对象女性教师所占比例较高,而造成了统计结果的偏差。

积极情绪与心理弹性显著相关,表明积极情绪对心理弹性的形成有一定促进作用。积极情绪能够扩展个体的认知,Fredrickson提出“拓延—建构(Broaden—and—build)”理论,认为积极情绪可以使个体采用更多的积极应对方式,更好地解决认知冲突。如果个体能够体验到积极情绪,他们在问题解决或是处理复杂信息中就能够有更好的表现。此外,在前人的研究中,积极情绪帮助被试从压力任务中更快恢复到正常的生理水平。教师在应对压力时若能增强积极情绪,即能对压力产生相应的“撤销效应”,更好地适应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情境,由此也能提高自身的心理弹性水平。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江苏】

endprint

猜你喜欢
积极情绪幸福感弹性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