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教育师生乐 教学相长两相和

2014-08-07 14:33孙高峰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师生交流情感

孙高峰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从知识能力、思维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教师和学生都要通过互相交流,做到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实现教学目的。从而,彼此相长,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一、积极营造学习氛围,构建和谐教育的空间

氛围环境是所有学习的基础,营造和谐、温暖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一重要元素。在平等、宽松、活泼的情形之下,在教师的关怀与鼓励中,学生从学习活动中不断获得人格上的体验与尊重,品尝到学习的快乐,从而获得自信,享受成功乐趣。

1、现代媒体步入课堂展身手。

课堂上视频动画的播放与精美画面的投影,一下就能扣住学生的眼球,让他们沉醉在有声有色的世界里面,激发兴趣,转移注意力,营造出良好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也有效增进师生情感,为下师生互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2、声情并茂诵读文本练基础。

课堂是师生互动,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诵读文本是最常用的一种形式。美文如海,篇篇精彩,声情并茂的语言形式才能更好地诠释它的形象。朗朗上口的语文儿歌和歌谣等趣味性强,变化多,具有较强的朗读韵味和生活韵味。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复述也是不断地回味文本的乐趣。

3、实践活动推波助澜乐表现。

小学生好奇心强,好胜心也强。定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如课本剧表演、经典阅读比赛等活动,对语文学习有着 “推波助澜”的作用。组织活动时,适当进行分组对抗赛,一朵小花、一颗红五星等等都对小学生极具吸引力,有效增加了师生个人和集体语言交流的机会,更能帮助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发展合作精神。

二、自由开放平等交流,铺设和谐教育的大道

现代社会需要技术好、水平高的人才,也更需要能有团队精神、具有较好合作能力的开放性人才。只有这些人才,才能在学习与工作中和谐相处、齐心协力完成各种任务。课堂学习也必须构建自由开放的关系,师生平等交流,铺设和谐教育的大道。

1、师生关系平等建立。

我的“开学第一课”就是第一次见面师生间的互相介绍,明确告诉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生生的关系也是平等的。人与人只有学习知识上的多少、学习快慢等等区别,没有学习人格上的高低之分。无论最终学习考核的成绩优异或是及格,都是学习的一种体现,而不能充斥名利的追逐和高高在上式的鄙视。

2、倡导学习自主合作。

自主合作教学更有利于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参与意识,发扬学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自主学习成为现实,而且使自主学习成为一种学习习惯,成为学生发展的转角石,把教学与学生发展紧密结合,找到生长点和突破口。

3、开放课堂博采众长。

语文的源头在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知识在闪烁,从一个店名到宣传口语,从一处名胜到一副楹联,基于生活,语文教学天地广阔,既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教学资源,也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

三、思维交汇情感交融,体验和谐教育的幸福

无论从工具性还是从人文性角度考虑,语文教学中都离不开思维与情感教育。体验是一种把外求与内求有机结合的内外交融的形态,它在重视外部自然界和人际之间信息交流的同时,强调在内外交融的形态下由体验者进行内外全息感悟,给主体的自觉性和内生性以应有的地位。大量事实也证明,思维的火花交汇,情感的河流交融,才会带来直接而深刻的和谐教育,带来幸福的学习生活体验。

1、思维“火花”碰撞引思考。

让每个学生都要有幸福成就感,一定要有思维“火花”碰撞出的一个个亮点,不在大小,而要时时有。词句重点和难点,以及对课堂教学点晴之处的妙笔,有效生成课堂资源,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讨论。

2、情感“三点”把握显波涛。

语文教科书是由一篇篇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构成,无论是以抒发情感为主的散文,还是侧重观点的阐述或知识的说明,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感因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结晶。教学中要准确把握“三点”——生情点、入情点、动情点。其中,生情点是方向,入情点是核心,动情点是效果。

3、赏识“花开”激励心美好。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表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入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这种心灵的接触主要是通过情感交流实现的。”为了学生的成长,作为语文老师,和学生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时刻关注学生的每一点细微的进步,每一个小小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夸奖和鼓励,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在快乐中接受知识。

一位教师在执教《掌声》一课结束时,伴随着舒缓的音乐,教师问道:“在歌声中,在音乐里,此时此刻,同学们,你最想把掌声送给谁呢?”学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教师融评价与激励、概括一起,真诚地鼓励着学生。学生创造性的发自于内心真挚的语言令在场所有的听课教师为其鼓掌喝彩。教师富有激励的评价,不仅有效地激发和陶冶了学生的情感,而且对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对情感的深化起到了事半功倍的结果。

教育是一门学问,和谐教育引领“教”“学”自然相长的理论与实践通过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让教与学彼此有机结合,旨在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缩短学生与教材的距离,激活学生思维,激活教学,比“翼”双飞,在塑造学生同时也塑造教师自己。让学生高效获取知识、思维得训练与提高的同时,也使学生的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情感领域都得到同步发展和提高,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让孩子课堂学习有更多的幸福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江苏】

endprint

猜你喜欢
师生交流情感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