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怀感恩之心

2014-08-07 05:09吴香芬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张驰常怀操场

吴香芬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行业,所以教育也是一种特殊的服务,不仅满足学生的受教育权,更要满足学生的生存权以及完善人格的需要。学生的健康成长依赖的不仅仅是知识塑造,而更多的是以来情感的传承。只有教师以自己的真情对待自己的学生,才会使学生们也能以同样的胸襟对待别人、对待生活,这就是教师情感对学生态度的渗透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会感到教育是外部强加的约束,而是在自然轻松的气氛中接受文化、陶冶情操。

同时,我们的学校教育完全也可以发展学生的感恩心、同情心、责任心等情感品质,提高学生的成长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我们的教师才会真正进入了一个极高的教育艺术境界。

【案例】

操场上正在举行大型公益讲座活动——“感恩母校,放飞梦想”,全校师生和部分家长参加本次活动。

我在操场上安排好以后又到教学楼看看有没有学生留在教室里没出来。当走到五(2)班教室时,看见一个身子矮小的男生站在栏杆旁望着操场,是张驰吗?我走近他,不错,正是张驰。“张驰,我背你下去吧。”看着他向往又无奈的神态,一股怜爱之情油然而生,我蹲下身子,让张驰上来。但张驰不肯,说:“吴老师,我不想下去,就在这儿看。”哦,限于特殊性,我也不勉强,我转身到教室搬了个凳子说:“张驰,你坐着看,不然会累的。”张驰忙说了声:“谢谢吴老师。”

我因为有事便又嘱咐他几句离开了,但张驰那大而空洞的眼神,由于营养不良而导致苍白的脸色在我眼前挥之不去。周驰从小得小儿麻痹症,平时走路十分不稳,上下学都是爷爷背的,大小便是同学帮忙的。对这个特殊的孩子,我很同情;只要有机会,我便照顾他。我为今天实在腾不出时间来多陪他而苦恼。巡视一周后,我又回到五(2)班,想陪张驰一起看操场上的活动。

当再次走近张驰时,他对我说:“吴老师,我要到操场上去。”“好啊,我背你下去。”我又蹲下身子让张驰爬上来,但张驰要求我扶着他下去。于是,我扶着张驰一步步往楼下挪。我不时提醒他走慢一点,当心踩空。走下楼梯后,张驰想一个人走到操场。我尊重他放开他,但我绝不离开他。他走一步我也走一步,待他走到操场找到自己班级时,我才离开。我离开时,张驰满含热泪说:“谢谢您,吴老师!”“不谢,你坐好!”

离去时,其实我也流泪了,我为张驰的执着、懂事流泪,也为他对我的微小行为感恩而流泪。

【分析】

以上的案例也许再普通莫过了,类似的事件在我们的生活里有很多,它们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很近,但不一定能够被学生,甚至被老师所感觉,但却是我们最真实的生活,也是教育作为一种服务的最显著的差异特征。因此,教育服务的对象、内容和方式应有它极其显著的独特性,需要我们作新的认识。

我们觉得教育服务的前提是需要,社会的需要,家长的需要,特别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教育服务的本质是满足需要,满足学生的生存权、受教育权、人格健全发展权等满足社会、家长的需要。教育服务的原则是尊重需要、关爱需要、引导需要。要做到天天感动学生就要超前研究学生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猫族需要,教育还需要引导需要,引导社会、家长、嘘声对教育的需要,发挥教育的主动性。

(一)常怀感恩之心是一种责任。

这种责任表现在具体的教育行动中,作为教师能真正做到面向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而具个性的发展。

作为班主任时刻将学生的冷暖放在心上,班上哪位同学今天缺课了,务必同家长联系,了解该学生缺课的原因,因为这是班主任的责任。作为任课老师,你时刻将“传业解惑”放置工作首位,哪一个学生成绩不好,你必须放弃休息时间替他补习;哪一名学生学习习惯差了,你必须每时每刻帮他纠正,因为这是任课老师的责任。就是后勤职工,也要时刻考虑:怎样使每一顿饭菜烧得可口、温暖,让学生喜欢吃;怎样保证学校的每一项活动器材都是那样的牢固,让学生们有安全感。

其实,这一切都是我们应该做好但是还没有完全做好的。

(二)常怀感恩之心是一种信念。

我们一定要真正确立为孩子的未来服务的信念。天天感动学生是为了感动学生一辈子。

我们学校有一位临近退休的老师,她说她教了三十五年书,没有做过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但是为学生准备一杯白开水准备了三十五年。三十五年里,她在每一个工作日,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一个专用杯子洗干净,然后倒上一杯新开水。杯子换了无数个,喝水的孩子也无数个,有的祖孙三代喝过这杯水。一杯白开水成了这位普通教师一辈子的教育信念,教育文化。

还有一位教师,在他的课堂里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好的。”哪怕学生回答错了,他也总要说一句好话。他的这种做法曾一度在教师中引起争议,老师们认为:对学生要严格,爱憎分明,该好就好,不好绝不能说好。但这位老师坚持毫不吝惜表扬孩子。

欣赏、鼓励、表扬、包容已成为了这位教师的一种教育文化,乃至于孩子们都喜欢上他的课。试想,在这样一种教育文化影响下的学生一定充满学习的兴趣、做事的信心、战胜困难的自信。让学生天天、时时得到积极地鼓励和肯定应该成为我们的信念,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应有的教育文化。

(三)常怀感恩之心是一种追求。

有了这种追求,老师们就会主动地自我更新,自求发展,不断创新,就会产生许多新的思考与灵感,每天就会有许多新的东西带进课堂,给学生以惊喜,以新的收获。

从这个学期开始,学校要求老师上课提早5分钟进课堂,与学生一起做课前准备,或聊天或做游戏或背经典。课前准备好了,孩子们会提前投入学习。此举一开始老师们都不太赞同,认为没有必要提前进教室,只要踏着铃声进教室就可以了。但尝试下来,老师们感到效果不一样,原来上课铃声响后,总有学生还在外面匆匆赶来,现在这种现象没有了;原来起码上课五分钟后,教室里才安静下来,现在一上课就安静了。其实,这不是普通的五分钟,恰恰就是这五分钟,让孩子们感觉到老师走进自己的心灵,融入自己的世界。

岁月在流逝,孩子们在渐渐长大,当他们终有一天长大时,他们会忘却许多我们说过的话,上过的课,但老师用“爱心”播下的“感恩种子”总有一天会像岁月久埋的琥珀,随着岁月的流逝,变得永恒。常怀感恩之心,是要引起孩子心灵的震撼,铭刻在心中的,留下灿烂、夺目的一笔!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梅堰实验小学江苏】

猜你喜欢
张驰常怀操场
Structural origin for composition-dependent nearest atomic distance in Cu–Zr metallic glass
Fast and perfect state transfer in superconducting circuit with tunable coupler
蒋鹏举:常怀报国志 建功在中吴
我们的操场
我们的操场
学校操场
下课了
常怀感恩之心 肩担代表责任
常怀“愧对”之意——怀的是无为而愧的操守良心
张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