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

2014-08-07 05:48秦桂良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教育网络行为习惯家庭

秦桂良

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对个人今后发展将产生长远性影响。因此,关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教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重点探讨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以期提升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水平。

少年儿童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仅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形成好的习惯后,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终身受益。因此,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必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下大力气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制定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目标

学校需要根据小学各个年级的实际情况,创建分阶段的行为习惯培养目标,细分出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内容,需要在对小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调研后,制定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教育内容。一般来讲,小学生对道德的认知还处在感性阶段,呈现出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对一些行为并不能完全理解,只是知道父母或者教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做么做,只是听从长辈的话。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逐渐提升,理解事物的能力会大大提升,渐渐走向独立。所以,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教育需要从不同阶段特点出发,在创建行为规范时,需要根据小学生年级特点来逐渐提出要求,让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呈现出序列化特点。在制定培养目标后,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对目标进行正确的理解,督促学生根据养成教育的习惯去做,实现知行合一。

二、营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氛围,鼓励学生开展自我反省

首先,营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氛围。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良好的氛围,因此,要全面发挥好校园内宣传工具的重要作用,比如利用好宣传报、校园广播等形式,开展道德品质、校风校纪以及校园礼仪等方面的教育,营造校园行为习惯养成的良好氛围,逐渐在校园内打造良好的行为风气。

其次,鼓励学生开展自我反省。对于小学生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家长之间展开通力合作,通过开展训练,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采取反复训练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是最基本的方式,在家长、教师的全面监督下,让学生做到有耐心、有决心。所以,家长、教师需要训练学生的毅力、耐心,并积极鼓励学生展开自我反省。当学生在真正明白到底哪个地方做错了之后,就会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通过积极的反馈,让学生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三、构建学校、社会与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朝夕间的事情,需要在多因素一起促进下才能实现。根据小学生行为养成习惯教育的需要,多创造一些积极因素,规避消极因素,因此,构建学校、社会与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显得非常有必要。通过接受学校教育的基础教导,再加上家庭日常生活教育的熏陶,然后让小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全面调动各种教育机会,逐渐产生养成教育的最佳效果。

从三者各自分担任务的情况来看,学校是开展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主要阵地,主要负责小学生道德认知,承担小学生道德规范、日常行为等方面的教育与训练,与此同时,也是评价学生日常行为的重要阵地。通过家长会,多和家长展开沟通,并向家长解释学校的一些有关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方针,要求家长与学校密切配合,为了实现孩子今后更好地发展。而家庭养成方面的教育,主要是注重环境方面的熏陶,强调父母用自身的行为去积极影响儿童并教化儿童,按照养成教育的基本要求去全面督导孩子,并对日常生活行为开展评估监测。家庭是孩子接触到的最早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学校可以邀请社会上的知名儿童教育专家为学生讲解教育方案,针对孩子存在的问题,多和家长展开全面的探讨,帮助学生改正一些不良行为。学校与家庭在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要做到志同道合,从同一原则出发,在教育目标、教育手段等多个方面达成一致。而对社会养成中的教育,需要为孩子营造好的氛围,为小学生在学校教育以及家庭行为熏陶方面,构建好的社会氛围。比如可以让小学生到敬老院内,做一些义务劳动,帮助学生确立尊老的观念。还可以开展“小鬼当家”等方面的评比活动,激发孩子能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孩子在认知理念上实现新突破实现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效性。因此,构建学校、社会与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能够将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与社会资源,实现紧密结合,形成教育发展的一股合力,提升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水平。

总之,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可以从制定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目标,营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氛围,鼓励学生开展自我反省,构建学校、社会与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等三个方面出发,提升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效能。

【作者单位:灵川县潭下镇中心校广西】

猜你喜欢
教育网络行为习惯家庭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家庭“煮”夫
2015年度教育网络舆情概述及特点分析
新常态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融合模式
教育网络舆情议题演变分析
教育网络舆情监测评估指标体系权重量化研究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