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即应是原生态的

2014-08-07 12:42张通晓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原生态教育教师

张通晓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036-01原生态,是指没有被特殊雕琢并散发着乡土气息的表现形态,它呈现出来的是一种自然美。而教育的原生态也不例外,它体现的是一种自然规律,人们必须遵守,并不可违背和逆转。否则,其结果往往事与原违,甚至走向预期的反面。多少年来的教育改革,反来复去,其实就是要还原其本质,即实施其原生态的教育,从而实现教育教学效果上的最大值。有人说,好的教育是让教育适合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合教育,那就是现已达成共识并逐一推行组织实施的"适合教育"。

什么是适合教育?有专家诠释:适合教育,就是适合青少年儿童的的行为和教育机制,尊重与顺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规律。就现实情况而言,笔者认为,推行实施多年的素质教育就具有这样的属性和风格。由此说来,教育的原生态与适合教育的精神品质是相一致的。同时,依据客观实际,尊重与把握客观规律,理应成为我们日常执教工作中的一条原则性措施。

"适合"的对立面即是"不适合",更与教育的原生态相违背。联系现实生活或教育工作实际,勿需置疑,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由人为雕琢的一些"不适合"的教育现象还依然存在,甚至在一些地方还比较突出和盛行,其主要表现:

1.揠苗助长

学生本来不具备接受的条件或能力(原生态的),施教者怀着一颗促进步与助成长的"美好"愿望,按着牛头喝水式的"灌"知识,如幼儿教育小学化、初中四年的课程三年结束、高中三年的课程两年读完等。这样以来,在人为"拔高"教育的体制下,学生已成为知识的容器,其结果让年幼的孩子过早地失去快乐有趣的童年生活;让青少年学生为"分"而天疲于奔命,让基础教育段出现层层拔高、层层拔高与学生自主活动受阻、实践机会上不足的尴尬的境地。

2.加班加点

常言说,会休息,才会工作,劳逸结合才是最佳作息状态。但在有些地区、有些地方或学校,虽然主管部门三令五审,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行我素,人为加重课业负担的现象还依然存在,学生变成不会休息的机器,成天超负荷地运转。突出表现,每一天学生的各科作业,就象潮水般地涌来,晚上作业一直到深夜。故此有人说,现在最苦最累的是上学的孩子。

3.智育第一

适合教育的理想状态,学生愿学、乐学,德知体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可在应试教育氛围依然存在的情况下,体育课被挤占挪用,"实践课"呈课程表中的虚设等等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是成绩与分数的奴役者,自由、自主活动受到羁绊。由此,而大大干扰了适合教育的正常进行。教育同行们熟知,当学生得知下一节是体育课或音乐、美术课时,全班学生即会欢呼雀跃,那种高兴劲儿溢于言表。由此足可表明,学生们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等原生态的本质特征,在"不适合"的状态下,已经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压抑。

4.施教行为的强制性

教育同行们熟知,由于遗传、原有基础等诸方面原因促成,在一班学生中智力条件、个人爱好与学业成绩是不一样的。而这种原生态式的分布规律要求我们,不能去要求标准上的一刀切,如所有作业要求所有学生都完成,单元测试所有学生都要过关等。教育行业有句有益格言叫"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意思是说,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试之以情感。这种情感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中被称之为"底线",那就是爱学生,其目的就是通过教育的功能还原与抚平其原生态的心理。如果缺了这一点,其它方面都将一事无成。"理",即我们在教育学生时,要讲道理,以理服人,使之"晓",学生才能服你。古人曰:"传道、授业、解惑",内中就饱含这样的内容和体现这样的精神。而在现实生活中,部分教师对所谓的"后进生"或者说"差生""狠铁不成钢"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也无可厚非,可殊不知,这样的做法,让学生正常的心理受到扭曲,具有的个性受到不程度上的抑制。

教师与学生从一定程度和意义上讲,是个互动关系。只有你去用真情实感去教育他们,并用言简意赅、充满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道理去教育引导,并使之晓,才能使他们的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当一次主题班会或一次跟学生个别谈话后,你就会发现,在学生中间出现的可喜变化就是很好的例证,证明了这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与学生原生态心理相吻合。

适合教育,是一个总体概念,教师在施教某一门课程或某一课节时,不一定是每一个学生都"适合",如在现实生活当中,有的学生喜欢体育,有的则爱好音乐、有的学生则擅长理科,有的则相反……。我们说,正是学生的这种差异性,才决定了我们教育手段和方法上的多元化和多样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差异教育或者说叫因材施教。究其素质教育的内涵,原国家总督学柳斌地解释是,让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要求,最理想的状态,是让学生选择适合他的教育,而不是让教育选择适合的学生。

按照这样的教育理念,对施教者而言,笔者认为:

(1)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加强薄弱环节教育。课程,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和载体,它承载的是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的愿望。按照有关规定和大纲精神,去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标准。同时,彻底扭转施教行为的搞一刀切,其包括课堂授课、课下作业及其它方面都要分出距离,拉开档次,以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加强和改进学生的学习档案制度。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记载体系,为学生的快乐成长留下宝贵的记录,为指导和教育管理学生提供可靠的参照依据。

(3)要建立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的师资队伍。只有高素质的老师,才能对学生学习与成长规律认识得更深刻,并遵循规律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创造出并实施较为科学与臻密的教育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智力得以最大程度上的开发。

(4)要建立适合教育的课程体系。教材是知识的载体,也是教育教学的依据。脱离了它,教育教学即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适合教育的教材,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乐学并易于接受的教材。再次,要建立健全较为科学而又臻为完善的评价机制,使之有利于适合教育的开展,有利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

(5)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人的行动和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说来,都受一定思想认识制约或支配。因此,要还原教育的原生态,大力推进"适合教育",除了上述认识上的更新与措施上的跟进之外,笔者认为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是推进适合教育的基础性环节。

endprint

猜你喜欢
原生态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原生态静宁苹果
“原生态”土榨油存安全隐患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