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源化利用瘠性尾矿生产建筑材料的进展

2014-08-08 02:13李明东张志峰朱丽萍田安国
金属矿山 2014年12期
关键词:尾矿试验研究

李明东 张志峰 朱丽萍 万 峰 田安国

(1.淮海工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2.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3.连云港市城乡建设局,江苏 连云港 222000;4.连云港市墙体材料改革办公室,江苏 连云港 222000)

·综合利用·

我国资源化利用瘠性尾矿生产建筑材料的进展

李明东1,2张志峰3朱丽萍1万 峰4田安国1

(1.淮海工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2.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3.连云港市城乡建设局,江苏 连云港 222000;4.连云港市墙体材料改革办公室,江苏 连云港 222000)

采矿业产生了大量尾矿,尾矿库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有时还存在安全隐患。建筑材料用料量巨大,日渐面临资源匮乏的困境,利用矿渣生产建筑材料可以同时解决上述2个问题。利用活性尾矿生产建筑材料的应用很成功,但瘠性尾矿应用难度更大,成功案例也少得多。介绍了瘠性矿渣用于烧结砖和蒸压砖、混凝土骨料、加气混凝土的成功应用,对瘠性尾矿资源化生产建筑材料进行了总结和展望。瘠性尾矿既能烧结或蒸压MU7.5-MU20的砖,能作为砖材添加料改善砖的性能,能用作细集料生产最高C100的混凝土;也能生产3~6 MPa强度的蒸压加气混凝土。为推动发展,尚需改变传统的“废物生产的东西不好”的错误观念,尚需各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可供瘠性尾矿资源化利用、矿山环境保护和尾矿库安全隐患治理参考。

尾矿 资源化利用 建筑材料 环境保护 安全治理

矿产资源是工业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矿产资源用量与日俱增,我国90%以上的能源和80%左右的工业原料都来源于矿产资源[1]。在矿产资源开发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尾矿,在工业化初始阶段,经济实力不足,环境保护意识淡薄,许多矿渣未经任何处理便被运往郊外露天堆放,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环境。截止2011年,我国有8 000多座矿山,累计产生尾矿70亿t,占地2万km2以上,每年仍以5亿t的速度在增长[2]。

目前,我国非常重视环保和安全,尾矿资源化利用既能减少尾矿本身对环境的破坏,又能减少开采天然砂对环境的破坏,还能减少尾矿库安全隐患[3-4]。此外,部分矿山矿石品位逐年降低,矿山企业生存日渐艰辛,尾矿的资源化利用,对于维持企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我国非常重视也正在努力推进尾矿的资源化利用,如财税字[1994]44号、[1996]20号、国经贸字[1996]809号文规定:对企业生产原料中掺有不少于30%的煤矸石、石煤、粉煤灰及其他工业废渣生产的建材产品,免征增值税,用实际政策鼓励尾矿的资源化利用。

尾矿资源化利用的途径主要是从尾矿中回收金属与非金属元素[5]、制作建筑材料、磁化尾矿作土壤改良剂以及尾矿整体利用回填采空区等几个方面[1]。其中,由于我国土木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建筑材料用量大,用尾矿生产建筑材料消耗矿渣的数量最大[1]。在建筑材料中应用的矿渣以活性矿渣为主,或者是通过煅烧等方法激活矿渣再用作胶凝材料,这些技术消耗了大量的矿渣[6]。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矿渣是瘠性材料,没有活性或者活性很小。鉴于我国人均土地少,山石、矿砂匮乏的问题,这些瘠性矿渣可用作建筑材料的填充料,既能减少固体废弃物,又能节约山石矿砂,实现“废物资源化”。

本研究对我国应用资源化利用瘠性尾矿生产建筑材料的研究和成功应用进行总结和展望,主要包括制砖、用作混凝土骨料、生产加气混凝土几个方面。可供尾矿管理与安全保障、矿山环境保护、建材生产等行业人员参考。

1 利用尾矿制砖

“秦砖汉瓦”在我国延续了2000年的历史,但是砖在生产过程中大量消耗耕地资源,在人均耕地不足的我国可利用的地表黏土资源越来越少,部分省份已经明确不得生产和使用黏土砖,行业生存危机越来越明显,急需寻求替代原料,大量赋存的各类尾矿成为首选替代资源。

李国昌等[7]将黄金尾矿用于烧制透水砖,所用黄金尾矿矿物成分主要是石英、斜长石和钾长石,掺加30%以下的煤矸石、膨润土或黏土,采用压制和挤出2种成型工艺。在50 MPa压力下压制成型后,在1 250 ℃下进行烧制,烧结砖抗压强度均在60 MPa以上,抗折强度均在10 MPa以上,完全符合建材规范要求。通过配方研究发现压制成型工艺适宜原料配比为尾矿82%、煤矸石10%、膨润土8%、高分子聚合物0.1%;挤出成型工艺适宜原料配比为尾矿75%、煤矸石10%、黏土15%、高分子聚合物0.1%。尹洪峰等[8]将邯邢铁矿的尾矿用于烧结建筑砖,其主要矿物为方解石、透辉石和绿泥石,压制成型后在1 000~1 150 ℃下烧结,烧结砖体积密度与一般黏土砖相近,抗压强度均在20 MPa以上,试样泛霜试验合格,抗冷冻性好,颜色为淡黄色,一致性好,完全可以用作MU10以上标号的建筑砖。研究还发现,采用挤出成型法,利用全尾矿完全可以制备出MU7.5和MU10建筑砖。

除了烧结砖,蒸压砖也可以资源化利用尾矿渣,柯昌君等[9]利用主要矿物为石英砂的硫铁尾矿,添加少量的石灰和钢渣,在185 ℃下蒸养,制备出强度大于10 MPa的蒸压砖,发现185 ℃饱和蒸汽压下,硫铁尾矿不具有水热水化的能力,但能够与石灰形成具有胶凝性能的水化产物。朱敏聪[10]、Zhao Fengqing等[11]利用SiO2含量相对较高(>45%)的尾矿砂成功制作了蒸压砖。方永浩等[12]则用SiO2含量小于35%的南京九华山铜尾矿,通过掺加35%以下的河砂粉,在 175~190 ℃下蒸压,制备各项性能符合标准规定 MU15级铜尾矿蒸压灰砂标准砖。

此外,还有研究者将矿渣用作烧结砖的辅料,顾炳伟[13]发现在海淤烧结砖中添加15%左右的磷矿渣,既能提高烧结砖的强度,还能缩短干燥时间,减少炸坯。田安国等[14]研究发现在砌块中添加15%左右的磷矿渣,砌块强度能提高10%。

这些成功案例的主要成果汇总如表1所示。

表1 尾矿砂砖成功案例汇总

(1)资源化利用尾矿砂生产砖完全可行,既可以用作主料,也可以用作辅料改善性能,既可以生产烧结砖,也可以生产蒸压砖。

(2)抗压强度达到60 MPa的尾矿砖的成功研制表明尾矿砂砖的性能能够达到甚至超过普通黏土砖。

(3)硅含量较高的尾矿砂适宜于生产蒸压砖。

(4)尾矿砂的黏性对制砖有很大影响。若用做主料,在黏性适合时直接烧结,在黏性偏弱时应添加黏土、膨润土等,在黏性太强时应添加河砂粉、煤矸石等。若用作掺加料,当黏性偏弱时可用作砂性土、煤矸石等的掺加料,当黏性太强时可用做黏土、膨润土等的掺加料。

(5)尾矿砂成分性能各异,使用前应在分析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试验,找到适宜的生产配方和工艺参数。

2 尾矿用作砂浆或混凝土骨料

混凝土是现代建筑中的主要材料,砂浆是墙体和构筑物砌筑、抹灰的主要材料,它们都需要大量的细集料——砂子。由于砂子在混凝土和砂浆中仅起填充替代作用,利用瘠性尾矿替代传统的砂子作为细集料,完全可行。

马钢姑山铁矿是我国较早利用尾矿作建筑材料的矿山,该矿每年排出强磁尾矿,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其中粗粒级尾矿质均、洁净,不含云母、硫酸盐和硫化物等有害杂质,结构致密坚硬,用作砂浆和混凝土细集料后,砂浆和混凝土的抗折、抗压强度均得到提高[15]。

陈家珑等用三河矿和凤山矿的尾矿砂配制了C30~C60混凝土。2002年11月,首钢迁安矿在一个挡土墙工程中完全使用尾矿人工砂石科学配制了泵送混凝土,每方混凝土节省2 t外购天然砂石、150 kg水泥,节约成本40元。这次成功应用后,尾矿人工砂石混凝土成为该矿基本建设工程主要材料[16]。蔡基伟等[17]利用尾矿石和尾矿砂分别作粗细集料可以配制C70以下的泵送混凝土,由于铁尾矿砂颗粒粗糙、棱角多,尾矿砂混凝土流动性差,易于离析、泌水,使用了活性掺合料优化后可以解决。邓初首等[18]发现用42.5级水泥,内掺20%矿渣微粉,外掺15% Ⅱ级粉煤灰和1%高效减水剂,水胶比分别为0.52和0.42,砂率分别为41%和39%,在铁尾矿砂以20%、40%、60%、80%和100%的比率取代天然砂时,均能配制出和易性与强度都能满足要求的C30、C40大流动性混凝土。郑永超等[19]将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斜长石、角闪石和赤铁矿的铁尾矿磨细后生产高强混凝土,尾矿用量70%,水胶比0.15~0.17,添加少量减水剂,试块抗压强度达到100 MPa以上,完全达到高强混凝土的要求。

这些成功案例的主要成果汇总如表2所示。

表2 尾矿砂混凝土砖成功案例汇总

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资源化利用尾矿砂生产混凝土完全可行,通常用作细骨料,大颗粒的也可用作粗骨料。

(2)抗压强度等级达到C100的尾矿砂混凝土的成功研制表明尾矿砂混凝土的性能能够达到甚至超过混凝土。

(3)尾矿砂多为棱角状颗粒,有利于混凝土的强度,但不利于混凝土的保水性,使用时应加以注意。

(4)尾矿砂成分、粒度各异,使用前应进行分析,并开展配方试验,找到适宜的生产配方、工艺参数和产品混凝土的最佳性能。

3 尾矿用于生产加气混凝土

加气混凝土是一种保温隔热的新型墙体材料,密度仅有黏土砖的1/3、混凝土的1/5,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耐火性,目前框架结构填充墙常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加气混凝土是利用硅基材料和以石灰为主的钙基材料在180 ℃左右的温度下反应生成胶结物,从而具有需要的强度。因此,含硅量较高的尾矿砂即可代替目前常用的河沙生产加气混凝土,含钙量较高的尾矿砂有时能代替石灰生产加气混凝土,实现尾矿渣资源化利用。

李方贤等[20]利用SiO2含量62%、Al3O2含量14%的铅锌尾矿制备了加气混凝土,水泥∶混灰∶铅锌尾矿∶铝粉∶外加剂为1∶1.5∶3∶0.005∶0.005,掺量2%的膨润土,自然养护后密度为600 kg/m3左右,强度达到3 MPa,在工业生产中经蒸压养护强度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杜辉[21]利用高硫石油焦脱硫渣作为钙质材料,采用磨细天然砂作为硅质材料生产出了B07级加气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 5.88 MPa;采用粉煤灰作为硅质材料生产出了B06级加气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 4.98 MPa。李杰[22]利用65%的磷尾矿、26.4%的生石灰、6%的水泥、2.6%的石膏、0.14%的铝粉、0.64的水料比制作了大掺量磷尾矿加气混凝土,强度达到3 MPa。通过微观分析发现其主要水化产物是水化硅酸钙、托贝莫来石和水化石榴石。磷尾矿加气混凝土孔壁结构均匀密实,结构体系优良,是一种合格的加气混凝土产品。

综上,尾矿砂加气混凝土研究时间比较短,与在砖和混凝土中的应用相比成果相对较少,虽然合格的产品已经基本达到,但优质品的研制尚需努力。在配方设计时钙基和硅基的比例至关重要。

4 结 论

(1)对资源化利用瘠性尾矿生产建筑材料的实例进行归纳可以发现,“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瘠性的矿渣也能够很好地用于建筑材料生产,包括烧结砖、蒸压砖、混凝土、加气混凝土等。只要在尾矿基本性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研讨适宜的资源化利用方式,尾矿就能变成生产建筑材料的好资源。

(2)很多人存在一个误解,“废物再生生产的东西不好”,这是制约尾矿再生利用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各成功案例的分析可见,只要用得合适,废物生产出的建筑材料完全能达到,甚至超过普通建筑材料。改变观念,至关重要。

(3)利用尾矿生产建筑材料,既能资源化利用固体废弃物,保护矿山环境,消除尾矿库安全隐患,又能节约宝贵的耕地和沙石资源,意义重大。同时,推动尾矿的资源化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管理部门、科研单位、生产单位、使用单位和宣传系统应共同努力推进做好这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致 谢

本研究受到江苏省墙体材料改革办公室和连云港市建设局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1] 张淑会,薛向欣,刘 然,等.尾矿综合利用现状及其展望[J].矿冶工程,2005,25(3):44-47. Zhang Shuhui,Xue Xiangxin,Liu Ran,et al.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mining tailings[J].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2005,25(3):44-47.

[2] 杨国华,郭建文,王建华.尾矿综合利用现状调查及其意义[J].矿业工程,2010(1):55-57. Yang Guohua,Guo Jianwen,Wang Jianhua.Recent status and importance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tailings[J].Mining Engineering,2010(1):55-57.

[3] 魏发正.金马铅锌矿细粒尾矿库的加固实践[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8(4):47-48. Wei Fazheng.Practice of consolidating fine tailings bank in Jinma Lead-zinc Mine[J].Mining Safety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008(4):47-48.

[4] 孙国文,余 果,尹光志.影响细粒尾矿坝安全稳定性因素及对策[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6(1):63-65. Sun Guowen,Yu Guo,Yin Guangzhi.Analysis on factors influencing stability of fine grained tailings dam and measures for improving dams stability[J].Mining Safety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006(1):63-65.

[5] 洪德贵,夏水炉.含磁硫铁矿尾矿回收铁精粉的研究与实践[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7(3):26-27. Hong Degui,Xia Shuilu.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Containing magnetic pyrite tailings recycling iron essence pink[J].Mining Safety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07(3):26-27.

[6] 仪桂兰,史永林.矿渣胶凝材料生产建材应用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1(6):34-36. Yi Guilan,Shi Yonglin.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slag binder used in building materials[J].New Building Materials,2011(6):34-36.

[7] 李国昌,王 萍.黄金尾矿透水砖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金属矿山,2006(6):78-82. Li Guochang,Wang Ping.Study on preparation of permeable bricks with gold tailings and their performances[J].Metal Mine,2006(6):78-82.

[8] 尹洪峰,夏丽红,任 耘,等.利用邯邢铁矿尾矿制备建筑用砖的研究[J].金属矿山,2006(2):79-81. Yin Hongfeng,Xia Lihong,Ren Yun,et al.Investigation on making building bricks with tailings of Hanxing Iron Mine[J].Metal Mine,2006(6):79-81.

[9] 柯昌君.硫铁尾矿对低碱度钢渣蒸压制品强度的影响[J].建筑材料学报,2006,9(2):234-238. Ke Changjun.Effect of pyrite tailing on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autoclaved products with lower alkalinity steel slag[J].Journal of Building Materials, 2006,9(2):234-238.

[10] 朱敏聪,朱申红,夏荣华,等.利用矿山尾矿制作蒸压砖的试验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7(11):30-32. Zhu Mincong,Zhu Shenhong,Xia Ronghua,et al.Experimental study on making autoclaved brick using mill tailings[J].New Building Materials,2007(11):30-32.

[11] Zhao Fengqing,Zhao Jing,Liu Hongjie.Autoclaved brick from low-silicon tailings[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09,23(1):538-541.

[12] 方永浩,庞二波,王 锐,等.用低硅铜尾矿制备蒸压灰砂砖[J].硅酸盐学报,2010,38(4):559-563. Fang Yonghao,Pang Erbo,Wang Rui,et al.Autoclaved sand-lime bricks from copper mine tailing with low SiO2content[J].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2010,38(4):559-563.

[13] 顾炳伟,田安国,胡 杰.海淤制砖工艺中若干技术问题探讨[J].新型建筑材料,2008(11):26-28. Gu Bingwei,Tian Anguo,Hu Jie.Discussion on some technological problems for brick making process with ooze[J].New Building Materials,2008(11):26-28.

[14] 田安国,等.磷尾矿渣在新墙材产品中的开发应用[R].连云港:淮海工学院,2009. Tian Anguo,et al.Phosphorus tail slag in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ew wall materials[R].Lianyungang: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9.

[15] 施正伦,骆仲泱,林细光,等.尾矿作水泥矿化剂和铁质原料的试验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42(3):506-510. Shi Zhenglun,Luo Zhongyang,Lin Xiguang,et al.Experimental study on utilization of metallic tailings as cement mineralizer and iron raw material[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Engineering Science,2009,42(3):506-510.

[16] 陈家珑.尾矿利用与建筑用砂[J].金属矿山,2005(1):71-75. Chen Jialong.Tailings utilization and construction-use sands[J].Metal Mine,2005(1):71-75.

[17] 蔡基伟,张少波,侯桂香,等.铁尾矿砂对混凝土工作性和强度的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31(7):104-107. Cai Jiwei,Zhang Shaobo,Hou Guixiang,et al.Effects of ferrous mill tailings as aggregate on workability and strength of concrete[J].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9,31(7):104-107.

[18] 邓初首,夏 勇.尾矿砂在大流动性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J].矿冶工程,2010,30(1):9-12. Deng Chushou,Xia Yong.The experiment study of ore tailings sand in high-flow concrete[J].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2010,30(1):9-12.

[19] 郑永超,倪 文,路国忠.高硅铁尾矿制备高强混凝土的实验研究[J].建筑技术,2011(4):369-371. Zheng Yongchao,Ni Wen,Lu Guozhong.Study on high-strength concrete produced by high-silicon iron tailings[J].Architecture Technology,2011(4):369-371.

[20] 李方贤,陈友治,龙世宗.用铅锌尾矿生产加气混凝土的试验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8,43(6):810-815. Li Fangxian,Chen Youzhi,Long Shizong.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aerated concrete with addition of lead-zinc tailings[J].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2008,43(6):810-815.

[21] 杜 辉.利用沂南金矿尾矿制作加气混凝土的试验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09. Du Hui.Experimental Study on Autoclaved Aerated Concrete by Using Yiyan Gold Mine Tailings[D].Qingdao: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2009.

[22] 李 杰.磷尾矿加气混凝土的制备及其性能分析[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1. Li Jie.The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for Aerated Concrete with Phosphate Tailings[D].Wuhan: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1.

(责任编辑 石海林)

·附录·

《金属矿山》2014年总目录

·专题综述·

(期·页)

开启矿业信息化的大幕 演绎矿业现代化的未来——矿业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委员会成立会上的发言

中国工程院院士 古德生 (12.1)

中国萤石资源及产业发展现状

王文利 白志民 (3.1)

·采矿工程·

(期·页)

不稳定矿岩上向进路充填不接顶采矿方法试验

李占金 李 力 杨立刚 等 (1.1)

上向分层充填法采矿的数值模拟研究

胡丽珍 李云安 雷 银 等 (1.5)

深部岩巷穿越“煤-石灰岩”岩层钻爆技术研究

李达昌 杨双锁 孙龙华 等 (1.9)

简约高效深孔拉底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李伟明 (1.13)

改进采矿工艺降低损失贫化

张绍周 陈玉明 张鲲华 (1.16)

露天矿山生产计划三维可视化编制技术

许利生 代碧波 江鹏飞 (1.20)

杏山铁矿露天转地下覆盖层形成方法

卢宏建 甘德清 陈 超 (1.25)

旧采区复采采场围岩应力分布研究

刘 畅 李颂奇 樊秀志 (1.29)

大断层下盘采动对上盘煤层影响的相似材料模拟

刘江波 王亚博 王怀远 等 (1.34)

爆破对上游式尾矿库初期坝影响的模拟研究

余德运 吕淑然 秦 花 (1.38)

金堆城钼矿小孔径减震爆破试验研究

叶海旺 何成斌 王 亮 等 (1.43)

“S”型裂隙岩体锚固效果及应力场分布规律

康志强 张雪岩 赵景民 等 (1.46)

地下转露天矿山复杂采空区探测工程实践

谭卓英 钟 文 胡天寿 等 (2.1)

金属矿床开采地表破坏机理及防控方法

郭进平 刘晓飞 王小林 等 (2.6)

缓倾斜中厚矿体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下盘残留矿石合理回采工艺研究

孙文勇 陈星明 王 伟 等 (2.12)

焦家金矿破碎矿体采场进路的跨度优化研究

刘 冬 金长宇 夏自锋 等 (2.18)

佛子矿间柱回收与空区稳定性数值模拟

马雄忠 王文杰 马生徽 (2.22)

巨厚煤层全煤巷道破坏机理及注浆效果数值模拟

乔卫国 程少北 林登阁 等 (2.26)

全尾砂胶结充填体弹塑性本构模型实验研究

吴 姗 宋卫东 张兴才 等 (2.30)

港里铁矿水下开采流固耦合数值模拟与风险分析

马海涛 李迎佳 王云海 (2.36)

深井长距离大倍线高浓度自流充填技术研究

刘丰韬 丁剑锋 陈国平 等 (2.40)

超细水泥防治孤岛工作面煤壁片帮

黄 辉 郝兵元 魏 红 (2.45)

挂帮矿崩落法开采顶板破坏规律及地表岩移数值模拟

丁艳伟 王 宁 卢 萍 等 (2.49)

人工再生顶板大跨度切眼联合支护技术

叶定阳 刘长武 刘 洋 等 (2.55)

不同地应力条件下巷道围岩松动圈演化研究

平 雯 周传波 夏志强 等 (2.59)

矿渣胶结材料充填体强度确定及配比优化

谷 岩 南世卿 李富平 (3.10)

采场上覆整体移动带坚硬岩层破断规律研究

王启庆 李文平 李小琴 等 (3.15)

破碎难采矿体的下向膏体充填法

玛旦江 王贻明 吴爱祥 等 (3.21)

广西合山煤田浅埋煤层采空区塌陷机理数值分析

李远耀 唐朝晖 陈仁全 (3.26)

露天地下联合开采空区残留矿石

张海磊 孙 嘉 王成财 等 (3.31)

玻璃钢锚杆锚固质量声波检测技术

刘 涛 叶义成 王文杰 等 (3.36)

露天矿层状岩体爆破抛掷方向及参数优化

夏岸雄 张建华 张 鹏 等 (3.40)

新型双阶段膨胀封孔注浆材料研究

陈学习 常忠乾 毕瑞卿 等 (3.44)

露天矿排土场堆置参数优化

周亚博 李克民 肖双双 等 (3.48)

基于小波变换的爆破振动信号不同频带能量分析

王 涛 夏岸雄 廖新旭 (3.52)

某水库水位的下降对坝体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张 春 黄礼富 代永新 (3.56)

特大型地下充填采矿示范矿山的建设

岳润芳 (4.1)

预裂爆破中节理走向角度对预裂缝贯通性的影响

刘际飞 璩世杰 (4.6)

高变分段低贫化放矿及其参数优化试验研究

陆玉根 章 林 孙国权 等 (4.12)

胶结充填体裂缝探地雷达探测与识别研究

赵 奎 高 忠 何 文 等 (4.17)

多重赋权模糊综合评价在采场结构参数优化中的应用

彭 超 郭奇峰 冀 东 等 (4.22)

瓦房子锰矿雹神庙矿区地压活动规律及控制方法

李延伟 王景林 何荣兴 等 (4.28)

急倾斜厚大矿体采矿方法的选择

魏晓明 李长洪 张立新 (4.31)

金川矿区深部巷道喷锚网支护参数研究

赵小平 白本祥 高创州 等 (4.35)

老厂矿田14#-5矿体胶结充填采矿法接顶问题的探讨

张春芳 (4.39)

长壁胶结充填覆岩移动变化规律初探

王树军 (4.44)

岩体裂隙网络的小世界特性

李泽荃 白玉奇 张瑞新 等 (4.49)

不同含水状态下花岗岩岩爆模拟声发射实验研究

李 健 张艳博 刘祥鑫 等 (4.53)

单一巷道进路式回采上覆充填体力学行为及稳定性研究

郭忠平 冯 帆 黄瑞峰 等 (4.60)

露天煤矿抛掷爆破有效抛掷率预测

刘 干 李克民 肖双双 等 (4.65)

倾斜煤层沿空掘进巷道不对称支护技术

王鹏举 周 钢 邹长磊 等 (4.70)

深井巷道围岩体声波特性及其规律

文 磊 杨仕教 刘 超 等 (4.74)

岩体蠕变对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任月龙 才庆祥 张永华 等 (5.1)

高水材料充填开采工作面顶底板岩层活动规律分析

谢 辉 刘长武 何 涛 (5.5)

多煤层采空区注浆加固设计与施工

陈利生 (5.10)

深井巷道断层涌水探查与封堵治理

张 立 惠 冰 张庆松 等 (5.15)

小汪沟铁矿露天转地下分区高效开采技术

李 楠 常 帅 任凤玉 (5.21)

隔离矿柱回采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正交试验分析

党 洁 张晨洁 郭生茂 等 (5.24)

露天边坡大型滑坡稳定性分析与治理方案

贾住平 郑禄璟 郑禄林 (5.27)

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南端帮边坡角度优化

吕 粲 李克民 马 力 等 (5.32)

露天边坡滑体冲击下围岩变形特性分析

王 鹏 周传波 蒋 楠 (5.36)

高效减水剂对全尾砂充填料性能的影响

范作鹏 任少峰 张忠辉 等 (5.40)

松树南沟矿区边坡岩体质量评价与边坡稳定性分析

王 伟 胡 斌 甘 露 等 (5.45)

露天矿破碎站部分下坑时布置水平优化

郭 强 才庆祥 陈树召 (5.50)

任意形状工作面沉陷预计计算方法

许 冬 王临清 吴 侃 (5.55)

竖井开挖过程的FLAC3D数值模拟

姚亚辉 张玉洁 万 龙 等 (5.60)

含水煤岩损伤破坏过程中声发射特征的研究

夏 冬 杨天鸿 常 宏 (6.1)

微差爆破试验及爆破振动能量的小波包分析

何 理 钟冬望 刘建程 等 (6.10)

大直径深孔崩矿嗣后充填采矿法应用研究

韩 斌 吴建勋 王 鹏 等 (6.16)

金属矿山嗣后充填采场顶板合理跨度参数研究及建议

张海波 李示波 张 扬 等 (6.21)

类综合指数法在采矿方法选择中的应用

周升平 王贻明 吴爱祥 等 (6.25)

白象山铁矿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及支护对策研究

齐 彪 韩立军 陈 轲 等 (6.31)

露天矿爆破荷载等效施加方式的探究

胡 军 钟 龙 (6.37)

含水露天矿加强水封塞爆破技术研究

谢亮波 黄凯和 杨海涛 (6.42)

大冶铁矿采空区稳定性模拟分析

申超霞 宋园园 王如坤 等 (6.46)

下伏采空区拟建水库的FLAC3D稳定性分析

吴 冰 何 文 高 忠 等 (6.50)

红庙矿护巷煤柱合理留设宽度及支护结构研究与应用

宋 洋 张向东 祝百茹 等 (6.55)

急倾斜薄矿脉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优化

李坤蒙 李元辉 徐 帅 等 (7.1)

典型残矿回采结构模型及稳定性分析

姜立春 赵东利 (7.7)

铁矿床滞留采空区充填治理顺序优化方法

卢宏建 赵永双 高 锋 等 (7.12)

哈尔乌素露天矿内排期间下部开拓运输系统优化

钮景付 杨 飞 周 伟 等 (7.17)

地表塌陷区膏体回填控制颗粒流数值模拟

张友志 吴爱祥 王洪江 等 (7.22)

胶结剂性质对全尾砂胶结充填材料抗压强度的影响

郑娟荣 王素伟 (7.27)

浅孔房柱嗣后充填采矿法AHP-Fuzzy参数优化

陈 畅 谭卓英 陈首学 等 (7.32)

湿喷混凝土可泵性、强度和回弹率的关键影响因素

韩 斌 姚 松 于少峰 等 (7.37)

易滑端帮掏槽式开采方案及端帮稳定性

宋景辉 侯娇龙 毛永祥 (7.42)

露天矿首采区以及拉沟位置选择的评价

孙宇霆 才庆祥 (7.46)

基于边坡特征的矿山台阶边坡破坏类型及规模分析

谷飞宏 (7.51)

基于市场结构与市场势力视角的铁矿石市场研究

石秀华 万 瑒 (7.56)

冲击荷载作用下磁铁石英岩破碎能耗分析

郭连军 杨跃辉 张大宁 等 (8.1)

爆破震动信号频带能量分布特征

石长岩 赵兴柱 姜洪波 等 (8.6)

大型深埋硬岩矿山回采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祝方才 刘丙肖 杨承祥 (8.11)

新型无砂仓尾砂胶结充填工艺技术

刘晓俊 马毅敏 (8.15)

基于FLAC3D的矿柱回收稳定性分析

赵迎贵 游 勋 岳国均 等 (8.19)

丹银金矿采场落矿距离的优化

蔺 甲 赵维浩 张凤鹏 (8.24)

特厚煤层大断面巷道支护设计及分析

张向东 吕金伟 周新勍 等 (8.29)

组合式崩落法在铜坑矿92#矿体中的应用研究

石富文 李 明 罗先伟 等 (8.33)

瓦厂坪铝土矿1102工作面综采试验相关影响参数的分

析与探讨

徐晓乾 向 龙 邵国君 等 (8.37)

某“湿型”红土镍矿床开采实践

位 哲 梁 嘉 李兴家 (8.41)

深埋隧道围岩变形预测的非线性组合模型

高 宁 潘传姣 李建刚 (8.45)

孤岛煤柱沿空掘巷围岩稳定与控制技术研究

张有乾 周 健 王 琦 等 (8.49)

似膏体充填系统管网参数及泵送压力选择

肖力波 (8.53)

低品位硫矿石利用扩建项目增量内部收益率问题及分析

王祥林 金 胜 (8.57)

矿山排土场稳定性主动调控机制研究

米子军 (9.1)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露天矿山边坡失稳预警方法

谢振华 梁莎莎 张雪冬 (9.7)

降雨对厚冲积层边坡稳定性影响

周靖人 杨天鸿 于庆磊 等 (9.11)

金川矿山混合充填材料配比试验

王永定 (9.16)

桑园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方法的选择

徐兴华 (9.21)

复杂富水环境下帷幕注浆工程布设及工艺优化

王泽群 章 林 (9.26)

千米深盲竖井下行前进式注浆堵水施工技术

李文光 冀 东 孙英安 (9.30)

桃山矿胶结充填管道输送系统充填试验

聂文波 李凤义 陈 雷 (9.35)

弓长岭铁矿高落差端部矿体安全开采技术研究

任凤玉 宋德林 李海英 等(10.1)

新城金矿V#矿体-680 m中段踏步式回采研究

刘溪鸽 孙 星 朱万成 等 (10.5)

南非Dilokong铬矿采场结构参数优化

邱景平 王 振 邢 军 等 (10.9)

复杂多空区破坏矿体的采矿方法

常 帅 任凤玉 李 楠 (10.13)

何家采区爆破振动波传播规律的研究

陈庆凯 孙运峰 李桂臣 等 (10.18)

基于倾斜管道实验的矿山充填膏体流变特性研究

张 兵 刘晓辉 王贻明 (10.22)

上向水平分层充填体的强度模型及应用

陈玉宾 乔登攀 孙宏生 等 (10.27)

地下采空区充填密闭墙受力计算与优化分析

黄建君 乔登攀 孙宏生 等 (10.32)

顶板崩落变形破坏过程的数值分析

王 良 唐 飞 (10.37)

大跨度破碎煤层巷道围岩控制及支护技术

景康飞 张召千 仝 峰 等 (10.42)

大型铁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方案优化

卢宏建 南世卿 甘德清 等 (11.1)

露天转地下过渡期协同开采方法研究

任凤玉 李海英 周胜利 等 (11.7)

深埋厚大矿体采场结构参数优化

邬 金 李元辉 司呈斌 等 (11.11)

分层多次高压注浆预应力锚固试验与数值模拟

谢振华 杨 栋 范冰冰 (11.16)

泵送剂对膏体料浆管道输送的影响

杨柳华 王洪江 吴爱祥 等 (11.22)

人工矿柱置换缓倾斜薄富矿体矿柱

郭 旺 童阳春 (11.27)

分层鱼群优化支持向量机预测巷道围岩松动圈厚度

胡 军 王凯凯 夏治国 (11.31)

加固破碎矿岩注浆强度GIN值的控制方法

王 恒 吴爱祥 王贻明 等 (11.35)

单轴压缩下某弱胶结砂岩声发射特征及破坏形式

——以陕西小纪汗煤矿砂岩为例

汪 泓 杨天鸿 徐 涛 等 (11.39)

拉么锌矿尾矿处理方案研究

张开盛 王 春 程露萍 等 (11.46)

基于蠕变强度折减法的滑坡稳定性分析

马 冲 胡 斌 詹红兵 等 (11.50)

白象山铁矿河床下开采地表沉降数值模拟分析

刘彦超 陈 轲 蔡嗣经 等 (11.54)

关于我国页岩气产业的思考

游声刚 郭 茜 耿小烬 等 (12.3)

锚杆锚固质量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孙 冰 郭闪闪 曾 晟 等 (12.8)

全尾膏体制备过程中尾矿颗粒运移行为研究进展与趋势

阮竹恩 李翠平 钟 媛 (12.13)

混凝土早强剂的作用机理及应用现状

吴 蓬 吕宪俊 梁志强 等 (12.20)

宏大铁矿露天采场开拓运输优化研究与设计

母传伟 张国胜 范志国 等 (12.26)

基于岩体等效模型的高陡边坡稳定性研究

李 刚 杨志强 高 谦 等 (12.30)

胶结充填体下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

李龙福 江东平 (12.35)

挂帮矿开采低段高无底柱留矿嗣后充填采矿法

刘艳章 张 群 叶义成 等 (12.40)

强富水灰岩区下矿体绿色开采理念与实践

刘培正 孙向远 周 伟 等 (12.45)

拉铲倒堆工艺采掘带宽度优化研究

白润才 孙 磊 吴东海 等 (12.49)

浅埋近距离煤层群房柱采空区下支架合理支护强度确定

张孝福 (12.53)

常村煤矿掘锚机快速成巷技术研究

崔旭芳 (12.57)

·矿物工程·

(期·页)

巴西赤铁精矿成球性能试验

王代军 (1.50)

用CH-CXJ63型淘洗磁选机优化某选铁工艺试验

范素月 张铜川 邓包磊 (1.56)

贵州某高铝硅赤铁矿石选矿试验

刘安荣 聂登攀 赵伟毅 等 (1.60)

某钨钼多金属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梁冬云 洪秋阳 张莉莉 等 (1.65)

江西某铅锌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温德新 周晓文 (1.69)

辉钼精矿加压湿法冶金技术研究进展

谢 铿 王海北 张邦胜 (1.74)

钾盐浮选药剂研究进展

甘顺鹏 季 荣 汤建良 (1.80)

赤铁矿石深度还原熟料高效分选工艺试验

李艳军 袁 帅 (2.64)

矿山酸性水中浸矿细菌的筛选及除铁效果

陆洪省 刘月月 赵晓舒 等 (2.69)

福建某石英脉型钼矿选矿试验

晏全香 蒋丰明 (2.73)

单颗粒褐铁矿气基磁化焙烧过程的还原模型

代 涛 李保卫 武文斐 (2.79)

辽宁某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王伟之 李学军 陈丽平 (2.83)

胺醇组合捕收剂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刘文刚 刘文宝 魏德洲 等 (2.87)

山西某低品位铁矿石选矿试验

岳紫龙 陈斌瓒 刘 军 (3.60)

新型常温捕收剂DMP-1反浮选研山混磁精

骆斌斌 朱一民 李艳军 等 (3.66)

镜铁山5~15 mm粒级镜铁矿石磁化焙烧—弱磁选试验

丁春江 陈铁军 胡佩伟 等 (3.71)

某复杂难选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选矿试验

王伟之 陈丽平 孟庆磊 (3.75)

云南某低品位铜镍硫化矿浮选试验

刘 豹 孙乾予 刘 淼 等 (3.80)

丹寨县某铅锌矿选矿试验

陈丽荣 张周位 杨国彬 (3.84)

某泥质难选氧化金矿选矿试验

高艳艳 邱克辉 邱彧冲 等 (3.88)

新型捕收剂CL-07+CJ常温浮选某中低品位磷矿石

王祖旭 李 楠 (3.93)

峨口铁精矿提铁降硅选矿试验

虞 力 胡义明 刘 军 等 (4.78)

四川某赤铁矿石选矿试验

裴晓东 钱有军 (4.82)

羟肟酸(钠)体系中微细粒赤铁矿的浮选行为

周 亮 张 芹 王永龙 等 (4.87)

广西某低品位铜镍矿石选矿工艺研究

阙绍娟 黄荣强 卢 琳 (4.91)

分步浮选提高甘肃某铜矿石选矿指标

邹丽萍 罗仙平 马鹏飞 等 (4.95)

江西某铜硫矿石浮选工艺研究

周晓文 张志辉 温德新 (4.99)

新疆滴水铜矿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熊 堃 左可胜 郑贵山 (4.104)

新疆某低品位细粒磁铁矿选矿工艺研究

刘兴华 陈 雯 (5.64)

澳大利亚某赤铁矿石深度还原试验

李艳军 袁 帅 陈 波 等 (5.70)

云南某褐铁矿直接还原—弱磁选试验

王传龙 杨慧芬 蒋蓓萍 等 (5.74)

贵州某褐铁矿磁化焙烧—磁选试验

丁宝成 杨大兵 宛士军 等 (5.78)

新型阴离子捕收剂DL-1反浮选齐大山铁矿混磁精

朱一民 李 伟 赵宁宁 等 (5.82)

某磁选铁精矿浮选柱阳离子反浮选试验

王伟之 赵礼兵 陈丽平 等 (5.87)

华北某低品位铜钼矿石选矿试验

李彩琴 孙春宝 李绍英 等 (5.91)

某浮选金精矿微波低温预处理助浸试验

康金星 孙春宝 龚道振 等 (5.95)

臭氧助浸提高石煤中钒浸出率

何东升 李巧双 张 刚 等 (5.100)

黑龙江萝北某石墨矿石选矿试验

刘 新 张凌燕 李向益 (5.105)

Design-Expert在磨矿试验设计及参数优化中的应用

王泽红 孔令斌 程 旭 (5.110)

四川某微细嵌布铁矿石选矿试验

张超达 吴城材 钟森林 等 (6.60)

内蒙古大坝沟超贫磁铁矿石选矿试验

马艺闻 (6.65)

从河口铜矿石中回收铜铁硫的选矿试验

肖军辉 施 哲 孙红娟 等 (6.69)

石煤直接酸浸提钒富液铵盐沉钒工艺研究

郝文彬 戴子林 郭秋松 等 (6.75)

高钙高磷钒渣提钒工艺研究进展

王 俊 孙朝晖 余晓春 等 (6.79)

新型捕收剂DTX-1常温分步浮选东鞍山铁矿混磁精

朱一民 陈金鑫 任建蕾 等 (7.61)

河北某铁矿混磁精反浮选工艺优化

赵 义 彭会清 秦 磊 等 (7.65)

江西某铜选矿厂选铜工艺优化

廖 祥 彭会清 邵 辉 等 (7.69)

赤峰某低品位铜钼矿选矿试验

张文军 程福超 陈营营 等 (7.74)

络合剂-抑制剂联合抑镁浮铜镍试验

黄俊玮 张亚辉 张成强 等 (7.79)

广西某难选铅锌矿铅锌分离试验

吴 迪 彭会清 邵 辉 等 (7.84)

用新型螯合捕收剂分选云南某氧化铅锌矿石

王祖旭 (7.89)

从湖南某高钙钨矿中常温浮选白钨矿与萤石

谢光彩 廖德华 陈 向 (7.94)

Al3+对浸铀混合菌活性的影响

韩文艳 郭 勤 孙占学 等 (7.98)

含钒石煤硫酸化焙烧—超声浸出试验

杨德芹 梁晓峰 郭 学 等 (7.101)

提高梅山铁矿磨矿产品粒度均匀性的试验研究

严刘学 (8.61)

一种新型增效剂协同下铝土矿的油酸浮选

曹学锋 高建德 刘润清 等 (8.65)

陕西五洲矿业石煤提钒降耗减排工艺研究

危 青 李桂英 戴子林 等 (8.69)

山东某长石矿石除铁增白选矿试验

张 鑫 张凌燕 洪 微 等 (8.74)

某海滨铁砂矿流态化气基还原—高温熔分试验

刘 瑛 郭汉杰 郭 磊 等 (9.43)

某高铁铝土矿石铝铁分离试验

李丽匣 方 萍 袁致涛 等 (9.48)

DDY3与硫化钠分离某铜钼混合精矿效果比较

王 鑫 杨洪英 陈国宝 等 (9.52)

某铜钨矿中白钨矿的低温浮选效果优化

李 静 孙晓林 张大勇 等 (9.56)

西北某难选铅锌矿石浮选试验

姜永智 李国栋 (9.60)

某云母型含钒石煤氧压与常压酸浸提钒比较

薛楠楠 张一敏 刘 涛 等 (9.64)

新疆某铍精矿浸出工艺研究

王清良 李 中 李 乾 等 (9.69)

哈密某膨润土的性能表征与提纯

李志娟 王晓飞 周岐雄 等 (9.72)

宜昌某高岭土剥片试验

白丽丽 张凌燕 管俊芳 等 (9.77)

碱酸法提纯某微晶石墨

姜 芳 涂文懋 (9.82)

落重试验测定矿石粉碎特性参数

王泽红 楚文城 孔令斌 等 (9.85)

印度尼西亚HARITA铁矿石选矿试验

张宏斌 赵 华 潘敬松 等 (10.46)

十二胺聚氧乙烯醚对石英的捕收性能

刘 安 樊民强 (10.51)

河北某难选锌铁矿石选矿试验

唐平宇 葛 敏 庞雪敏 等 (10.56)

一种组合抑制剂在光卤石正浮选中的使用效果

刘海刚 (10.61)

吉林临江低品位硅藻土反浮选提纯研究

高 莹 韩跃新 陈晓龙 等 (10.65)

江西某白钨矿选矿工艺研究

郭玉武 魏党生 叶从新 等 (10.69)

细粒锡石选矿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刘 杰 韩跃新 朱一民 等 (10.76)

影响因子量化加权法优选选矿厂厂址和运输方案

母传伟 亢建民 (10.82)

用煤泥为还原剂制备海滨砂矿含碳球团

崔 强 孙体昌 余 文 等 (10.86)

除尘灰润磨预处理对其所制球团质量的影响

黄柱成 翁兴洋 李志霖 等 (10.91)

安徽某低铜高硫磁铁矿石选矿试验

邱廷省 黄 雄 尹艳芬 等 (11.58)

豫西某高硫低铜铁矿石铜硫回收试验

吕 良 马 驰 郭珍旭 等 (11.62)

含易浮钙镁矿物的某黄铜矿的浮选试验

穆迎迎 孙 伟 耿志强 等 (11.67)

新疆某铜镍硫化矿铜镍回收试验

李福兰 刘斯佳 柏亚林 (11.71)

陕西某钼铅多金属矿选矿试验

武俊杰 孙 阳 缑明亮 等 (11.75)

以石灰为调整剂浮选贵州某卡林型金矿石

陈水波 赖伟强 林鸿汉 等 (11.80)

辽宁某硫化钼矿选矿试验

邵 坤 周 南 (11.84)

某高镁低品位软锰矿锰镁分离试验

周宇照 冯雅丽 朱宝华 等 (11.88)

15~5 mm酒钢镜铁矿石回转窑焙烧结圈可能性研究

马 浩 陈铁军 黄献宝 等 (11.92)

还原剂组分对高磷鲕状赤铁矿直接还原效果的影响

徐承焱 孙体昌 寇 珏 等 (12.61)

酒钢-1 mm镜铁矿粉矿微波磁化焙烧—弱磁选试验

马 浩 陈铁军 刘 伟 等 (12.66)

GYX高频振动细筛在河南某铁矿选厂的应用

张超达 吴城材 钟森林 等 (12.70)

甘肃大滩某低品位钛铁矿石选矿试验

刘 星 李成秀 刘飞燕 等 (12.75)

辽宁某深部铁矿石工艺矿物学特性研究

刘 杰 王 越 韩跃新 等 (12.79)

微细粒铁矿物絮凝分选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牛福生 张晋霞 白丽梅 等 (12.85)

提高广西某铅锌矿选厂选铅指标研究

卢 琳 刘沛军 吴福初 (12.90)

提高某铜锌硫化矿石选别指标的试验研究

张文军 钟洪皓 (12.95)

澳大利亚某富含自然铜硫化铜矿石选矿工艺

胡根华 (12.99)

某硫化-氧化复合型铜钴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李 波 梁冬云 张莉莉 等 (12.103)

辽宁某难选钼矿石浮选试验

王鑫阳 刘文刚 魏德洲 等 (12.108)

孔雀石表面丁基黄药吸附和解吸特性研究

任阳光 熊 堃 (12.112)

选矿数值试验研究发展现状及趋势

高淑玲 黄秀挺 魏徳洲 等 (12.116)

生物浸出技术的发展及其电化学研究现状

张 琛 郑红艾 周笑绿 等 (12.122)

·稀土工程(与江西理工大学稀土学院合办栏目)·

(期·页)

离子型稀土矿开发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罗仙平 翁存建 徐 晶 等 (6.83)

离子型稀土矿山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方法

罗才贵 罗仙平 苏 佳 等 (6.91)

从白云鄂博尾矿中浮选回收稀土

姚志明 宋传兵 张 齐 (9.39)

离子型稀土矿无氨浸出研究

赖兰萍 欧阳红 伍 莺 等 (10.95)

大陆槽稀土矿石磁浮联合选矿工艺研究

张发明 林日孝 管则皋 等 (10.98)

离子型稀土矿区土壤生态恢复

周 丹 罗才贵 苏 佳 等 (10.103)

用离子型稀土尾矿制备多孔免烧陶粒

徐 晶 严义云 严 群 等 (12.129)

·地质与测量·

基于MRAS的鞍山—本溪地区铁矿资源潜力分析

姚志宏 孙鹏慧 刘长纯 等 (1.84)

车盘向斜南东翼铝土矿钪特征及综合利用前景

凌小明 赵晓东 李军敏 等 (1.88)

西藏邦铺钼多金属矿床碳氧同位素组成及意义

周 雄 温春齐 费光春 等 (1.92)

云南者桑金矿构造控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吴赞华 李忠权 时燕华 等 (1.96)

南山钨锡多金属矿区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陈乐柱 肖惠良 鲍晓明 等 (1.100)

扎西康锌多金属矿床外围遥感找矿预测

徐云峰 唐菊兴 郑文宝 等 (2.91)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做法及启示

姚 震 李 虹 杨贝贝 (2.96)

全国矿产勘查新进展与未来找矿部署建议

陕 亮 张万益 陆春宇 等 (2.100)

川西坳陷雷口坡组常量元素特征及其意义

李 政 徐争启 张成江 (2.105)

喇嘛苏铜矿区中酸性岩体微量元素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毛政利 (2.108)

GRNN神经网络在矿区地表变形预测中的应用

高彩云 崔希民 高 宁 等 (3.97)

373铀矿床有机质与铀成矿关系

王朋冲 徐争启 李 萍 等 (3.101)

地勘行业管理政策实施效果对比分析法评价

王永生 张志敏 (3.105)

广东庞西垌银金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吕文超 刘小雨 陈 庆 等 (3.108)

新疆卡拉麦里带石英脉型金矿化形成的构造背景

聂晓勇 苏大勇 杨向东 (3.111)

粤桂边境煌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余素萍 马占武 卢文姬 等 (4.108)

综合物探在寻找斑岩型钼多金属矿床中的应用

李 冰 刘清泉 程光贵 等 (4.112)

相山铀多金属矿田赋矿围岩及成矿硫源特征

杨庆坤 孟祥金 姜勇彪 等 (4.116)

BP神经网络方法在α粒子能谱分析中的应用

王 旭 庹先国 石 睿 等 (4.121)

粤西天堂铜多金属矿床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梁 锦 李强强 周永章 等 (4.125)

河南姚冲钼矿床S、Pb同位素组成及地质意义

刘清泉 陈昕梦 李 冰 等 (5.114)

矿山一体化空间信息测量仪的研制

余乐文 张元生 陆得盛 等 (5.118)

基于测距技术的边坡角测定误差及敏感性分析

崔 清 陈 曦 贾旭光 等 (5.121)

FastICA算法在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检测中的应用

刘 斌 郭 思 魏友华 等 (5.125)

二连盆地砂岩型铀矿找矿中的地球物理标识

曾建纲 聂逢君 封志兵 等 (5.130)

西藏隆子县扎西康矿床地层围岩元素分布特征

卿成实 丁 俊 李光明 等 (6.97)

扎兰屯地区白音高老组火山岩特征及成因

张亚明 杜玉春 崔天日 等 (6.101)

东昆仑马尔争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常 鑫 王权锋 童海奎 等 (6.105)

班公错—怒江缝合带西段纳屋错蛇绿岩特征

吴小双 陶 专 万永文 等 (6.109)

电阻率测深法在防治矿井水患中的应用

任建伟 谢雄刚 朱云仓 等 (6.114)

贵州戈塘金矿滑脱构造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吴松洋 丁 俊 陈 明 等 (7.106)

攀枝花白马地区钒钛磁铁矿床磁异常特征

汪楷洋 庹先国 谢一峰 等 (7.110)

西藏拉屋矿床元素组合异常分析及找矿方向

兰双双 郭秀梅 李光明 等 (7.114)

高精度磁法在齐大山铁矿床勘查中的应用

王海龙 贾三石 张建明 (7.118)

河南省经山寺铁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罗正传 曹廷坤 刘清泉 等 (7.122)

豫西青岗坪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刘清泉 张 宇 李 冰 等 (8.79)

丹巴地区多金属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意义

常 鑫 王权锋 李 程 等 (8.83)

基于地质调查评价的矿产资源保障程度——以藏中地区

铜矿为例

柳炳利 王建伟 郭 科 等 (8.87)

西藏山南比马组安山岩形成时代及意义

闫国强 丁 俊 黄 勇 等 (8.91)

粤北麻布岗矿田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孙 宁 罗 卫 孔凡乾 等 (8.95)

东升庙硫多金属矿床有机质与成矿关系

胡 乖 曹建劲 (9.90)

西藏雄村矿区Ⅲ#矿体成矿流体特征

郎兴海 唐菊兴 胡正华 等 (9.95)

东昆仑东西大滩成矿规律及靶区预测

张海峰 张孝攀 惠 洁 等 (9.99)

梵净山地区燕山期流纹斑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宋 炯 覃小锋 张晓华 等 (9.103)

内蒙古金矿床成矿系统及找矿方向

王继春 李海龙 王競繁 等 (9.108)

内蒙古东升庙矿区深部矿石成分分析

李映葵 曹建劲 吴政权 等 (10.110)

西藏弄如日金矿南矿段最新勘探成果及意义

游 钦 黄 勇 秦建华 等 (10.114)

波龙铜矿区成矿斑岩同位素对岩浆源区的限制

周 玉 多 吉 温春齐 等 (10.117)

黔西南台地相区金矿构造蚀变体稀土元素特征

郑禄林 王兰香 王甘露 (10.122)

努日铜钼钨矿床黄铜矿Re-Os定年及意义

王欣欣 郑荣才 闫国强 等 (10.126)

基于远距离场景影像的露天矿边坡三维重建技术

吴庆深 衣 瑛 (10.130)

土壤化探在漠河盆地南缘找矿实践中的应用

杨元江 沈 龙 (11.96)

西藏驱龙矿区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启示

陈陵康 徐 狮 张 恋 等 (11.100)

西藏改则县木如地区岩屑地球化学分析

刘 洪 李光明 张智林 等 (11.105)

陕西双王金矿床钠长石化与钠长石角砾岩特征

范玉须 方维萱 付于真 (11.109)

马扎拉金锑矿元素组合异常及找矿方向

卿成实 丁 俊 李应栩 等 (12.134)

北塔山牧场一带金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叶征宇 匡爱兵 廖洪明 等 (12.138)

宽方位角在煤田三维地震勘探中的研究与应用

饶河清 李萍军 黄 河 等 (12.143)

毛乌素沙漠区煤层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

郭庆彪 郭广礼 陈龙浩 等 (12.147)

北斗非差数据MW/TECR组合周跳探测与修复

王 浩 王 坚 鲍 国 (12.152)

·机电与自动化·

(期·页)

基于排队模型的工矿企业生产调度研究

欧阳浩 黄镇谨 戎陆庆 等 (1.104)

矿用自卸车牵引梁结构分析及改进设计

李继伟 唐开林 唐春喜 等 (1.108)

露天采矿机受损因素分析

昌 珺 尚 涛 房 健 等 (1.112)

SIMBA H1354潜孔钻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

王士鑫 缪志农 任小花 (1.116)

煤矿井下复合定向钻进技术优势探讨

许 超 (2.112)

刘塘坊铁矿副井提升机制动系统原理分析及压力整定

宋德轩 毛春雷 (2.117)

SSS-Ⅱ水平磁场高梯度磁选机及其在密地选钛厂的应用

王丰雨 谭世国 赵 明 等 (2.122)

牙轮钻机钻孔能耗分析

张云鹏 马志伟 武 旭 (2.127)

金属矿井无线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

何学文 孙 汗 曹清梅 (3.116)

分体式履带钻机的研制与应用

邬 迪 (3.120)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运输提升限制因素权重分析

薛振林 吴爱祥 王贻明 等 (3.124)

采煤工作面支护测试平台设计

彭 瑞 赵光明 孟祥瑞 (3.128)

磁性螺旋溜槽回收细粒钛铁矿试验

陈晓鸣 严 鹏 陈力行 (3.132)

黏性矿物中刀盘扭矩及掘进总推力建模与试验研究

刘飞飞 张满军 刘宗来 (4.129)

基于LabVIEW的煤矿巷道顶板监测系统设计

刘 杰 刘志刚 刘明清 等 (4.134)

金属矿山地下开采工程三维推演系统架构研究

刘亚静 王建佳 (4.139)

球磨机自动加球模糊控制系统设计

宋代广 包其仕 庞科旺 (4.143)

矿用车载型锂离子电源管理系统设计

李 博 (5.134)

复杂采空区群精密探测及多软件耦合建模

樊忠华 许振华 王 进 (5.138)

OpenGL在矿井巷道可视化研究中的应用

张思卿 周天宏 谭同德 等 (6.118)

金属矿山井下VOD智能通风技术研究

伍海亮 王 鹏 潘军义 等 (6.123)

VoIP技术在矿山通信联络系统中的应用

李小军 苏 军 张乾明 (6.128)

西部矿区深立井临时改绞方案优化

高树明 (6.132)

3种环形拼接磁系磁场特性的Magnet仿真分析

史长亮 尤培海 张义顺 等 (6.135)

地下智能铲运机的转角实时测量技术

李建国 战 凯 顾洪枢 等 (7.126)

井巷三维人员定位系统关键技术

邱银国 张振国 王小兵 (7.130)

数字矿山信息集成概念模型

马 兄 连民杰 卢才武 等 (7.135)

高碱度铜精矿滤布的再生清洗

谭 蔚 孟令冰 杨世亮 等 (7.141)

基于多视窗的一体化煤矿安全与监测系统

贺致芬 孙久运 邱银国 (8.99)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矿山滑坡变形趋势评价方法

韩 亚 王卫星 李 双 等 (8.103)

双向长距离水、铁精矿管道输送及尾矿干堆技术

宁辉栋 孟丽芳 (8.108)

基于LCL滤波的三电平有源滤波器研制

王瑞海 (8.111)

混合尾砂胶结充填及其浓度控制自动控制系统

李志阳 刘 冲 (9.112)

露天矿爆破设计三维可视化系统

白润才 邓 超 刘光伟 (9.116)

塔式矿井提升机围包角对摩擦轮应力的影响

徐永福 王卫锋 邹声勇 等 (9.121)

金属矿山巷道围岩安全监测诊断预警体系

曹 野 (9.126)

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应用于深井降温

陈 柳 (10.133)

高浓度全尾砂料浆管道输送数值模拟研究

甘德清 高 锋 陈 超 等 (10.138)

金属矿山深部掘进巷道热交换模拟测试平台设计

贾敏涛 陈宜华 吴冷峻 等 (11.113)

基于WiFi传感器网络的矿井通风监测系统

任 渊 李 宁 王李管 等 (11.117)

基于CFD的螺旋溜槽流场及颗粒运动行为数值模拟

高淑玲 魏德洲 崔宝玉 等 (11.121)

大新锰矿西北采区虚拟现实仿真系统开发研究

韦志兴 陈庆发 莫载斌 等 (12.158)

基于AutoCAD平台的信息技术在露天矿的开发应用

陈立强 (12.163)

·安全与环保·

基于无线ZigBee的钨矿尾矿库安全监测系统

何学文 盛颖飞 曹清梅 (1.120)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尾矿库监测预警系统

雷 霆 谭卓英 (1.125)

基于CAN总线的尾矿库在线监测预警系统

黄湘俊 许同乐 杜华程 等 (1.129)

用群智能算法确定井下火灾多救护队最优路径

樊雯婧 卢才武 (1.133)

K则最优路径在矿井水害避灾中的应用研究

成韶辉 张雪英 李凤莲 等 (1.137)

救生舱抗爆炸冲击载荷数值模拟

刘 超 鲍久圣 (1.141)

饱和尾矿稳态特性研究

潘建平 刘湘平 王宇鸽 等 (1.145)

耐辐射奇球菌对水中铀(Ⅵ)的吸附试验

邓钦文 丁德馨 刘 冬 等 (1.150)

超塑化剂对微细粒料浆流动性的影响

郑娟荣 赵振波 吕杉杉 (1.154)

露天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

郑禄璟 郑禄林 常晓娜 等 (2.131)

燃煤矸石喷射混凝土界面结构分析与性能研究

赵文彬 张守勇 王金凤 等 (2.137)

隧道下伏采空区稳定性及治理方案数值模拟

姚宣成 高永涛 苏建军 等 (2.142)

尾矿库排洪系统设计及优化方法

邓书申 (2.146)

某铁矿挂帮矿开采对地表拦洪坝的影响

陈顺满 许梦国 王 平 等 (2.150)

薄基岩风氧化带附近防水煤岩柱的合理留设

刘伟韬 霍志超 潘晓凤 等 (2.154)

基于物元可拓法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赵艳玲 石娟娟 何厅厅 等 (2.159)

尾矿坝中尾砂的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杨 凯 吕淑然 张媛媛 (2.166)

矿业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常前发 (2.171)

基于Ventsim的矿井通风风阻参数优化

李孜军 陈艳丽 (3.136)

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土地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

刘伟红 王金满 白中科 等 (3.141)

基于组合权重的尾矿库重金属污染性灰靶评价

张向东 张 成 吴 野 (3.147)

声发射监测技术用于采空区地压灾害预测

李示波 李占金 张 洋 等 (3.152)

罕遇地震作用下边坡的动力响应和稳定性分析

关金龙 (4.147)

矿山隔离矿柱回采稳定性分析及开采方案研究

刘 涛 唐礼忠 郭生茂 (4.154)

综放开采下厚表土层移动规律研究

王 敏 张召千 袁 博 (4.160)

颗粒堆积型多孔介质非线性渗流的试验研究

刘 杰 徐曾和 闫虎城 等 (4.165)

基于组合预测模型的露天矿高陡边坡滑坡变形研究

肖海平 杨旺生 肖 岚 等 (4.169)

粒化复合膨润土协同表面活性剂脱除水中酸性靛蓝

莫 伟 黄 东 马少健 等 (4.172)

独头巷道掘进过程中排烟时间预测

纪洪广 曹 杨 张 舸 等 (5.142)

深部下组煤首采面带压试采奥灰突水危险性分区评价

刘 彬 朱术云 刘 军 等 (5.146)

矿井热源分析及降温技术研究和发展

柴会来 王建学 王景刚 等 (5.151)

应用于采空区失稳预报的声发射差量比指标

李 苗 张红军 欧阳治华 等 (5.155)

胶东半岛矿山地热资源利用方法

张永亮 刘耀香 陈喜山 (5.158)

新型矿井热害防治系统及其可行性分析

任 森 (5.162)

结构面影响下的岩质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探讨

王 剑 陈从新 郑 允 (6.140)

不同采空区处理方式上覆岩层活动规律研究

何 涛 刘长武 叶定阳 等 (6.145)

草原露天煤矿区不同复垦模式效果对比

郭凌俐 王金满 张 萌 等 (6.150)

基于Ventsim的扇风机并联作业数值模拟分析

朱必勇 盛建红 廖文景 (6.156)

基于压水试验的底板泥岩阻水能力研究

符家驹 姜振泉 刘近国 等 (6.160)

某铜矿地下开采侧帮可动块体稳定性分析

林国洪 何 书 (6.164)

矿用应急场坪的软基处理方案优选与试验

余光夏 苏巨诗 陈立兵 (6.167)

固定化生物活性炭技术处理模拟铅锌矿山酸性废水

陈月芳 张国华 高 琨 等 (6.171)

城郊矿深部延伸巷道围岩松动圈实测及数值模拟

高家平 张胜军 丁亚恒 (7.146)

隔离矿柱巷道围岩松动圈分布规律的测试

张海磊 刘 涛 郭生茂 等 (7.151)

深部开采巷道围岩稳定性监测及分析

任奋华 王永强 李正胜 (7.156)

基于岩体质量指标分类法的采场稳定性分级方法

任海锋 宋卫东 李 江 等 (7.160)

银山矿边坡滑坡类型分析及边坡角优化

钟春晖 (8.116)

基于FLAC3D分析的巷道“固帮顶控底鼓”支护方案

郑选荣 (8.120)

基于RG法的空区群矿柱临界破坏条件研究

郭生茂 刘 涛 程 刚 等 (8.125)

多水矿山地下采矿注浆堵水技术及案例分析

王雪峰 (8.129)

铁矿床滞留采空区充填治理效果分析

卢宏建 李佳慧 董小义 等 (8.134)

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采矿地表变形研究

王 伟 李云安 王钦刚 等 (8.139)

含有软泥入侵的多溶洞型顶板巷道稳定控制研究

李本奎 苏学贵 李浩春 等 (8.143)

小煤矿破坏区关键承载层的构建机理与应用

吴 锐 徐金海 王中亮 等 (8.148)

露天磷矿山采空区绿色复垦技术研究

李小双 李耀基 宗世荣 等 (8.153)

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煤矿底板突水量预测

程爱平 高永涛 季毛伟 等 (8.157)

某铁矿矿柱回采安全性研究

刘武团 赵 奎 胡京涛 等 (8.162)

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的通风阻力测试及围岩破坏规律研究

徐云龙 杨 栋 康志勤 (8.166)

金属矿山可控循环风利用与节能

刘晓培 宫 锐 常德强 等 (9.132)

采煤塌陷区煤矸石回填复垦技术

陈利生 李学良 (9.137)

地下突水隐患识别与风险预测的改进D-S算法

阮竹恩 李翠平 李仲学 (9.142)

尾矿规模化利用经济分析与实例

王海军 刘秋晓 徐 鹏 (9.147)

大型破碎系统高黏性有价粉尘干式回收技术

申泽星 袁梅芳 宋佳妮 (9.152)

铜尾矿的一种新型干堆技术

任壮林 刘 镇 高清寿 (9.156)

昆钢大红山铁矿土地复垦植被重建

肖 斌 范玉华 李 俊 等 (9.160)

露天边坡局部失稳特征的数值分析及监测

张拥军 杨登峰 王金涛 等 (10.142)

基于综合物探的露天矿高边坡滑坡风险评估

赵自豪 吴 兵 任玉辉 (10.148)

尾矿物理性质代表参数的研究

曹作忠 张 默 朱君星 等 (10.152)

混凝土井壁受盐害侵蚀后的强度损伤试验研究

李旭绒 纪洪广 王 军 等 (10.157)

山区地下开采地表移动相似模拟实验研究

刘 腾 王金安 高治国 等 (10.161)

基于SURPAC-FLAC3D露天矿边坡设计及稳定性分析

陈银萍 金爱兵 王 凯 等 (10.166)

大倾角综放面尘源特性与抑尘引射除尘系统研究

姚锡文 鹿广利 许开立 等 (10.171)

膨胀充填体在控制地表沉降量中的作用

胡 磊 任高峰 钱兆明 等 (11.127)

深井受限空间职业危害程度辨析方法

熊立新 罗周全 吴 超 等 (11.132)

基于莫尔-库伦强度理论的岩石冲击危险性判据

张月征 纪洪广 侯昭飞 (11.138)

尾矿坝风险评估中指标相关性权重的确定

史冬梅 杨风暴 王肖霞 (11.143)

井下铁矿巷道掘进工作面超前预警探测

刘殿军 贾三石 王恩德 等 (11.147)

基于D-InSAR技术的煤矿区沉陷监测

姚丹丹 吴 侃 何 强 (11.151)

唐山市南湖采煤沉陷区蓄水安全分析与评估

高怀军 (11.156)

充填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数值模拟分析

杨宝贵 彭杨皓 李 杨 等 (12.169)

未确知测度理论在采空区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吴和平 周 旭 (12.175)

空区三维激光探测技术及稳定性分析

李 群 李占金 李 力 (12.181)

基于折线滑动的岩质边坡非概率可靠性分析

王雨波 杨永生 (12.185)

尾矿坝溃坝对下游淹没和撞击的研究

陈 星 朱远乐 肖 雄 等 (12.188)

尾矿库溃坝滑坡体滑移距离的研究

郭天勇 武伟伟 段蔚平 等 (12.193)

尾矿库溃坝预警体系及预警方法研究

吴宗之 梅国栋 (12.198)

高海拔矿山掘进面长压短抽式通风粉尘分布数值模拟

龚 剑 胡乃联 林荣汉 等 (12.203)

用Fenton试剂处理福建某铜锌选矿废水

周吉奎 喻连香 胡 洁 (12.209)

·综合利用·

(期·页)

齐大山铁尾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李 瑾 倪 文 范敦城 等 (1.158)

云南某铜冶炼渣浮铜试验

王祖旭 (1.163)

内蒙古某煤矸石制备沸石试验

陈莉荣 张 娜 杜明展 等 (1.167)

蒸压养护制度对某铁尾矿加气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李德忠 倪 文 (1.172)

国内铁尾矿制备陶瓷玻化砖的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

隋延力 王继全 杨 芳 等 (1.177)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膏体充填环管试验

张保良 刘 音 张浩强 等 (2.176)

铜尾渣深度还原回收铁工艺研究

王 爽 倪 文 王长龙 等 (3.156)

含富铟铁酸锌锌浸渣中铟的微波强化酸浸

张琳叶 黎铉海 孙 勇 等 (3.161)

硫化铟氧化酸浸与常规酸浸的动力学比较

韦岩松 黎铉海 马 宸 (3.165)

赤泥-煤矸石基胶凝材料水化过程XPS分析

张 娜 刘晓明 孙恒虎 (3.171)

铁尾矿路面基层材料力学性能与耐久性能研究

易龙生 万 磊 汪 洲 等 (3.177)

4种磁性絮凝剂的制备及性能考察

骆艳华 潘 峰 魏运洋 (4.177)

攀钢钒渣钙化焙烧酸浸液沉钒试验

何文艺 (5.166)

某石墨尾矿再选试验

李 凤 宋永胜 李文娟 等 (5.171)

某铅锌尾矿粒度与其作水泥混合材性能的灰色关联

耿碧瑶 倪 文 王佳佳 等 (5.176)

某高岭土矿石中黄铁矿的分选试验

曹学鹏 喻连香 周吉奎 等 (6.177)

包钢尾矿配加瓦斯灰微波磁化焙烧—磁选试验

韩腾飞 李 解 李保卫 等 (7.164)

粉煤灰-赤泥复合絮凝剂PAFC的除磷性能

刘 曦 李 晔 赵建博 (7.168)

烧结制度对钒尾矿陶粒性能及结构的影响

陈 佳 陈铁军 张一敏 (7.172)

攀钢钢渣细粉对水泥胶凝性能的影响

石 岩 王 佳 陈海焱 等 (7.177)

从某石墨尾矿中回收绢云母的选矿试验

李 凤 宋永胜 李文娟 等 (8.170)

用山东某电厂脱硫石膏制备α-半水石膏

姚 娟 叶德韦 赵 琳 等 (8.175)

利用铅冶炼烟尘制备超细氧化铅粉末

杨 勰 李宏煦 李 超 等 (9.165)

七宝山铁尾矿还原焙烧—弱磁选回收铁试验

刘红召 王 威 王守敬 等 (9.172)

钢渣粉掺入对高强尾矿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崔孝炜 倪 文 (9.177)

河南某库存钼尾矿回收钨钼选矿试验

邵伟华 赵 平 郭珍旭 等 (10.176)

某赤铁矿尾矿再选试验

李兴平 王永田 代志伟 等 (11.161)

内蒙古某湿法炼锌渣选银试验

王 宇 曹 静 (11.164)

某铜钼尾矿中金红石的浮选回收试验

王允火 (11.167)

无熟料钢渣矿渣水泥在热养护条件下的强度发展

仇夏杰 倪 文 王思静 (11.171)

铝冶炼硅钙渣基生态混凝土的性能研究

赵亚钊 刘晓明 李宏煦 等 (11.175)

我国资源化利用瘠性尾矿生产建筑材料的进展

李明东 张志峰 朱丽萍 等(12.213)

·技术讨论·

(期·页)

对“已探明工业储量”概念之我见

王喜兵 刘利民 (5.180)

·附录·

(期·页)

《金属矿山》2014年总目录

(12.218)

ProgressontheUtilizationofInertTailingstoProduceBuildingMaterialsinChina

Li Mingdong1,2Zhang Zhifeng3Zhu Liping1Wan Feng4Tian Anguo1

(1.HuaihaiInstituteofTechnology,Lianyungang222005,China;2.JiangsuMarineResourcesDevelopmentResearchInstitute,Lianyungang222000,China;3.LianyungangUrban-ruralConstructionBureau,Lianyungang222000,China;4.LianyungangOfficeofWallMaterialsInnovation,Lianyungang222000,China)

A large amount of tailings has been produced in mining industry,which occupy lands and pollute environment,and also induce hazard sometimes.Building materials demand is huge in China,meanwhile the natural resources has been in shortage.The utilization of tailings to produce building materials can solve the two problems mentioned above simultaneously.Cases of using active tailings to produce building materials are successful,but there are more difficulty in using inert tailings to produce building materials,and less successful cases.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inert tailings in sintered brick,autoclaved brick,concrete aggregate and aerated concrete are introduced,and progress on the utilization of inert tailings to produce building materials are reviewed and summarized.Inert tailings can be sintered or autoclaved to produce bricks of MU7.5-MU20.It can be as additive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bricks,as well as fine aggregate in the production of concrete of C100.It can be autoclaved to produce aerated concrete with the highest strength 3~6 MPa.To promote the utilization of tailings,the misconception that products made from the waste are not good,should be converted.And more co-operation and coordination of different departments are needed.The resear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utilization of inert tailing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mine,and tailings management to avoid hazards.

Tailings,Resource utilization,Building material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Security Management

2014-09-04

李明东(1981—),男,副教授,博士。

TD926.4

A

1001-1250(2014)-12-213-05

猜你喜欢
尾矿试验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基于视觉识别的浮选尾矿在线测灰仪的应用
《固体矿产尾矿分类》等3项行业标准于2021年6月1日起实施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某金矿重选尾矿回收金、铜的工艺研究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铁尾矿资源的研究与应用
CS95
C-NCAP 2016年第八号试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