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水稻营养钵育苗及抛栽技术

2014-08-08 19:35于迎会
现代农业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水层补水苗期

于迎会

1育苗技术

1.1品种选择

选择熟期适当,高产优质,抗病耐肥,分蘖力较强和矮杆叶直立的品种。

1.2种子处理

选用纯度和净度在98 %以上,芽率85 %以上的优质水稻品种。浸种前筛选种并晒种1~2 d,再用盐水或黄泥水进行比重法选种。水温在15 ℃~16 ℃时浸种消毒5~7 d。浸泡好的种子在25 ℃~30 ℃的条件下催芽。当芽长1~2 mm时晾芽 6 h即可播种。

1.3播种

当温度6 ℃时可作为安全播种的气象指标。我省各地均可在4月播种。第一、第二积温带4月10~25日,第三、第四积温带4月15~25日。苗床应浇足底水后播种。为准确掌握播量,人工撒播应按床定量播种,按每床面积一床一床地称量。为下种均匀,做到不留空地,不重叠,把每个苗床的种子分两次播种。第一次播70 %,第二次用剩下的30 %找匀。播种时最好选择晴天。

1.4育秧温度和水温管理

一叶一心期温度控制在25 ℃~30 ℃之间,若超过 30 ℃,打开农膜通风口降温炼苗。炼苗时还要看天气,按温度变化进行;二叶一心时,床内温度保持在20 ℃~25 ℃之间;三叶期,床内温度控制在20 ℃左右。秧苗出齐后,就应该注意适时适量供水。尤其秧苗出齐后,一般应补一次水,但要考虑当时土壤墒情,确定是否补水的原则是:看床面土壤是否发白,如果发白表示缺水,就要补水。补水的时间以上午10点前或下午3点以后,最好用晒水池的水,把水温提高到14 ℃~15 ℃。

1.5苗床管理

出苗前密封保温,出齐苗后开始通风练苗,1.5叶期喷一次克枯星防治立枯病。2叶期以后控制床内温度不超过 25 ℃,缺水时补水,一次浇透。

1.6通风炼苗

苗长的好坏、徒不徒长,通风是—个关键环节。一叶一心前要求温度在30 ℃~35 ℃,一般不用通风。如遇特别高温天气时,可从棚两头通风降温,温度降到30 ℃以下时,马上封口。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时,要求温度在25 ℃~30 ℃,好天一般都需要通风降温。二叶一心至三叶一心时,要求温度在 23 ℃左右,当气温稳定在13 ℃以上时,可选择晴天上午把膜完全揭掉。通风时应注意:风口要从棚的两头,背风面开始。风口也要从小至大,通风时间尽量早一点,以免温差过大造成青枯和蒸苗。另外,如遇高温大风天气时,通风可能造成水稻生理性病害,可通过灌水的方法来降温。

1.7浇水追肥

三叶前以旱长为主,三叶期后,若营养不良,易诱发立枯病。二叶一心期,施用断奶肥,亩用45 %配方肥或尿素 3~5 kg,浇小水一次;三叶一心时,施用促蘖肥,亩施尿素10 kg或配方肥12~15 kg,浇小水一次,促使秧苗分蘖。以后,只要床面不返碱或秧苗叶片不打卷,应尽量减少浇水次数,使秧苗旱长,促根系发育,提高秧苗素质。对返碱的苗床,秧苗生长会受到严重影响,要以水洗床,以水浇碱,上午灌足水,下午排净水,洗碱后再浇水追肥。平时要注意天气预报,遇到大风降温天气,注意灌水防低温寒害。秧苗 35~40 d要停水练苗,使秧苗组织老健,叶片上冲,提高抗逆能力。

1.8苗期病害防治

水稻苗期主要有烂种、烂芽、立枯、蒸苗等病害。发病原因除种子质量、床土肥力、通透性、病菌、种子和土壤消毒不彻底,以及苗长的瘦弱或徒长等外,主要是因长期低温和水分过大造成的。一般健壮的秧苗不会发病,因浸染秧苗的病菌多数都是弱侵染性的。因此,水稻苗期病害的防治应把培育壮苗和药剂防治结合在一起。按上面育苗技术做好了,一般不会发病。如播种后遇低温、多雨漫水时,应及时挖沟排水降湿增温。尽量减少发病机会。在秧苗发病时可施用壮苗宝、敌克松等药剂进行防治。

2 抛秧及本田管理

2.1抛秧方法

采用湿播湿育的必须排干田间渍水,使畦面干爽,旱育秧应提前半天淋水,然后起秧,起秧时先松动秧盘,再把秧盘抓起,摇动秧盘使秧苗落入于筐箩内,或者直接把秧盘运至田头,然后抛秧。抛秧时,用手抓起一把秧,用力向空中抛出3~4 m的高度,使秧苗均匀散落到田中。为使秧苗分布均匀,可分2~3次抛,第一次抛70 %~80 %。剩下的秧补均匀。抛秧后,于田间划幅留出工作行,把工作行中的秧苗拾起补到稀疏的地方。抛秧密度,一般每亩抛1.5~1.6万株,瘦田密些,肥田疏些。

2.2抛秧到扎根立苗期的灌水技术

抛秧后到秧苗扎根立苗期,田面应保持湿润或花达水,以促进发根、立苗。如果抛秧后泥浆松软,稻田保水力强,抛秧后不要马上灌水,应让秧苗充分扎根,直立泥面有裂纹时复水,保持花达水。稻田透水性强,抛秧后泥浆变硬时,要稳灌浅水。对于早抛秧的地块,遇有霜冻,可建立水层,水层为苗高的2/3。在气温较高的情况下,4~5 d秧苗都能发根立苗,此时可建立浅水层。但在抛秧后气温低时,秧苗扎根不牢,灌水急和水层深都易冲动秧苗,尤其水层深又遇风天,最易漂苗。所以,此期要稳灌浅水,保持田面湿润即可。

2.3本田管理

管理的原则是早促早控,防止发过头苗,第一次追肥在抛秧后5~7 d秧苗起立时结合施除草剂进行追肥。抛秧的水稻特点是早生快发,够苗早,够苗至幼穗分化有较长时间,一般可比插秧延长7~8 d,因此,前期追肥不宜—次重施,而应分次施用壮蘖长粗肥。要提早控苗练苗,在达到计划穗数的80 %苗数时进行控苗,防止高峰苗数过多。幼穗分化前叶色必须褪淡,创造条件施用促花肥。本田管理期间要加强对稻瘟病、潜叶蝇和负泥虫的防治。■

endprint

猜你喜欢
水层补水苗期
黄渤海不同水层中浮游植物对灰霾添加的响应
大葱苗期耐低磷品种的筛选
蔬菜苗期发生猝倒病怎么办
《肥皂》等
茄子苗期怎样蹲苗,需要注意什么?
玉米苗期注重管 丰收高产有基础
爱运动更要会补水
高压电缆大截面分割导体焊接后的机械性能及缓冲阻水层设计
灌溉水层对直播稻发芽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