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测图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与研究

2014-08-08 04:01于玉杰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年10期

于玉杰

摘要:数字测图实现了对信息的有效采集和处理,提高了测量的效率及准确性,减轻了内业劳动强度。通过对数字测图数据的输入,数据处理,以满足现代测绘设备和计算机应用软件为主体的测图技术的使用要求,对同类数字测图技术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数字测图;手薄;碎部测量

中图分类号:P204 文献标识码:A

概述

借助数字化仪器将野外采集的数据通过数据线与计算机相连,将采集数据输送到计算机内分析、编辑、处理、应用,提高了测量效率。由于受条件限制,在应用数字测图技术上还存在各种问题急需解决。作业模式主要根据不同的内外业作业方法、接口方式和流程划分,主要分为数据测记模式、电子平板模式、内业数字化模式(原图数字化模式)。数据测记模式又分为编码作业模式和无码作业模式。

1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数字测图前必须掌握测图需提前准备的要点,以保证工作顺利进展。野外数据采集是数字测图中一个重要环节,测量人员根据测图要求需要进行图跟控制和对地形特征点进行采集。数字测图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除利用已知的各级控制点外,如已知点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可根据需要增设测站点。特别一些地形较复杂地段,通常需增设测站点,但实际不能用增设的测站点作大面积的测图使用。

在数据采集前,测量人员首先检查所需的仪器是否齐全、满足使用要求。在数据采集前,测量人员应提前将测图所需的已知点输入到测量仪器(全站仪或GPS)的内存中,以方便调用。根据测图实际需要配足相应的人员数量,并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做好目标明确,责任到人。

2 碎部测量

数据采集是作为测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测量前,应按碎步测量的原则“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步”、“由高级道低级”进行测量。首先确定测站点位置,且保证测站点具有较广阔的可视范围。在实际测量中,通常将测站点设置在位置较高的地方,保证测量作业效率。

架设仪器时,为保证仪器稳定性,可将三脚架的架腿间距调大一些。当角度过大时全站仪就较低,影响观测;角度较小时,全站仪放置不稳,容易发生仪器损害。观测前要对仪器校验,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数据采集时可进行无码作业,虽然这种方法对数据采集速度较快,但对采集的数据不能有效进行分类,增加了内业人员的工作量,需对这些采集数据进行整理、处理。为保证测图的进行可通过绘制草图的办法,以加快测图的进度,对特殊部位进行加密测绘。

3 内业整理

3.1数据传输

野外数据采集完成后,要对数据处理计算。首先用数据连接线将手薄和计算机相连,但连接前必须将连接软件安装在所要连接的电脑上。野外采集结束应立即将数据传到电脑上进行保存。数据传输结束后需要将DAT格式转化为TXT文本形式打开,并检查其点号是否与野外测量点号一致,避免传输错误。

3.2绘制草图

根据测量数据认真核对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对所测范围的特殊地物地貌加以标记。碎步测量测量方法较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测量方法,其中以极坐标法在实际应用最多,在采集一些碎步坐标点后,需在计算机上进行交会、距离交会法计算其他所需的坐标点,在辅以软件中的偏移、延伸等功能,勾画出草图。每次野外数据采集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传输并绘出草图,避免手绘草图丢失影响后续工作。

3.3内业资料整理

内业成图可利用南方CASS7.1软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内业人员的负担,有更加形象直观的特点,在成图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一些参数进行修改,例如对比例尺的更改等,使绘图技术更加具有实用性。在绘制图形时,地貌与实地应相符,地物位置精确,对于不能按比例描绘的地物,可按照规定的非比例符号进行表示。

展点是绘图中一个基本环节,首先将野外采集的数据通过数据线,将手薄与计算机相连,打开手薄,调出野外采集的数据文件夹,然后选择复制,将数据复制到计算机中进行处理,需要格式转化的进行转化,然后打开绘图软件,在菜单栏中找“展点”将所需的高程点在软件上显示出来,对图形进行编辑,并设置绘图的比例,一般设置为1:500,在实际应用中对坎高可不加考虑。

内业人员可在绘图软件的等高线目录下进行增减三角形的操作等命令,绘图人员可根据提示相应修改。在等高线的目录下选择“勾绘等高线”后,然后将等高距的数值直接输入,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取2m,然后选择“张力样条拟合”。根据实际需要,对不需要的三角网可进行删除操作,对不正确的等高线进行删除,并沿直线进行注记等高线。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查询图框的长宽等相关参数可在绘图的处理目录下选择加“任意图幅”,然后将绘图人员的姓名及图性等有关信息,拾取图的左下角的坐标,完成对内业地图的绘制。

4 测图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

测图是工程规划设计中重要的地形资料,尤其在规划设计阶段,首先选择所需的地形图,然后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总平面布置,还需在地形图上进行计算相关参数,以达到最优的规划和设计。全站仪数字化及全球定位系统的普及,大大提高了测量工作的效率,实现了数字测图结果处理自动化、信息化。

在野外采集数据点时,需测量记录所测点的三维坐标位置及绘图时所需的其他相关参数信息。在导入数据后,需将测站参数、距离、水平角和竖直角的碎部点的位置信息进行核对,确保无误后,把采集的编码、点号及连接点和连接线型等信息进行录入,并在采集碎部点时绘制草图。

在实际测量中更加详细的记录所建区域的地形和环境条件等资料,使高程、平面布置及其他量算更加符合工程的实际情况。

在对GPS收集的数据处理时,据不同类型的软件选择与之相对应的参数,否则,软件将无法使用。随着我国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北斗卫星系统以逐步建立完善,其将对我国运用数字测量技术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在应用GPS观测值时,均应加入对流层延迟修正,对流层延迟修正模型中的气象元素采用标准气象元素模型。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测图技术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结果,在许多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形测量技术的进一步提高。测量成果技能在图纸上绘制出来,也可在计算机上进行处理、电子信息传输、多方共享的数字地形图。

参考文献

[1]范国雄.数字化测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