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赛康的康巴站市》

2014-08-09 18:26索穷
西藏人文地理 2014年4期
关键词:康巴罗布节律

索穷

阿波节律

认识阿波节律都已经小三十年了。那次是在昆明,我作为阿波节律的临时翻译被他叫到他入住的宾馆,一家位于五华区繁华路段的星级饭店,富丽堂皇上档次自不待言。阿波节律的汉族朋友后来告诉我说不是他喜欢这样,这是他作为一个康巴巨商必须保有的“腔调”。但我印象深刻的不是他在橱柜边像小孩一样笨拙地打开法国沐浴露欲探究竟,而是一屁股坐在套间的绒毛地毯上狼吞虎咽地抓糌粑充饥,我觉得可能这才是阿波节律作为一个牧人之子的本色吧。

回到拉萨我去看望他。他正在电话中跟什么人大吼大叫的。

在那个年代,拉萨居民大院里私人拥有电话算是很有面子,一般都会把话机放在屋内最显要的位置,平时用一层显得高不可攀的薄纱欲盖弥彰地藏起,你想借用一次都不好意思开口。但我看到阿波节律却把话机非常随意在扔在火塘边的杂物堆中,他盘腿坐在卡垫上喝茶,随手抄起话筒就哇哩哇啦的开说,百无禁忌的样子。

我觉得阿波节律真是个与众不同的人,也许这就是康巴人毫不做作的性格吧。

他把我带到冲赛康市场,混入如潮的人流中,我才知道虽然我见到的阿波节律平时都是那个笑眯眯地坐着谈事的罐头状胖子,但他多半是站着做生意挣钱的。

他发迹的地方正是拉萨著名的冲赛康康巴站市。

“冲赛康”名称之见

何谓冲赛康?冲赛康是拉萨一个古建筑的名字——“观市楼”,位于老城区八廓街北侧。

藏学家甲日巴·洛朗先生向我“诉苦“:在解释拉萨地名的“四林”、“四岗”时,有人把冲赛康写成“冲赛岗”,将其列入拉萨四岗之中,现在的“冲赛康综合市场”藏文招牌就是这样处理的。

恰日巴作为老一辈学者对此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岗”在藏语里的意思是小丘、冈峦,指向非常明确。像拉萨老城东部的铁崩岗,意思是火塘灶灰堆积形成的小丘,命名非常准而且很生动。但冲赛康在藏语里的意思就是“观市楼”,“康”特指房屋类建筑。清季朵喀·丹增班觉撰著的《噶锡世家纪实》和成书于1733年的《吉祥人主颇罗鼐传·世间普喜之语》也都将这座建筑记载为“冲赛康”,而非“冲赛岗”。 据说这还是当时拉萨老城最高的建筑。在权威、信实的汉文资料中亦将其定位为“一座古建筑大院”。

只听恰日巴·洛朗先生这样回忆:当然,现在已经辟为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陈列馆的冲赛康建筑本身前后变化不小,我小时候大院门口边上有个“渣抗聪康”(意思是邮局货铺,因为这里曾设西藏地方最早的邮政机构)。西侧的部分建筑当时常住着一位叫做“珠巴罗恰”(逢年朝贡使)的不丹政府代表,东侧的建筑租给了一个卖绸缎的尼泊尔商人,他开办的店铺因门板被涂成蓝灰色叫做“果温波聪康”(蓝门商店)。

可见,冲赛康市场自古商业气息浓厚。

但是,普通康巴商人“占据”冲赛康露天市场却是晚近的事例。

西藏和平解放前,拉萨最有名的康巴巨商是邦达仓和桑多仓,他们垄断了西藏的羊毛贸易。然而,他们虽然是西藏最大的商人,在拉萨却连一间小卖部都没有,因为他们只是把大宗藏北羊毛通过大竹卡雅鲁藏布江渡口销往印度出口,又把西方工业品源源不断地发往丽江和重庆,拉萨普通市民要买邦达仓的商品反倒是痴心妄想的事情。

应该说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新一代康巴人开辟了独具特色的冲赛康露天市场,成为他们施展才华的天地。

“观市楼”这个名字恰好能表现出冲赛康独有的商业气质。

冲赛康的康巴“站市”和他们的袖筒生意

直到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康巴商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珠宝商们大摇大摆的站在冲赛康市场的马路中间做生意,人们把这种经营方式称作“康巴langcong”,意思是“康巴站市”,或者叫做“康巴路市”。这是当地人对这种经营方式的两种说法,作为“路市”理解时藏语的发音是“喇(木)聪”,意思是在马路边上做生意;作为“站市”理解时藏语的发音是“朗聪”,指站着完成交易。

这一切取决于冲赛康市场特殊的地理位置,它位于一个五岔路口,往南走是西藏商业中心八廓街,朝北延伸贯通的街道是著名的小商品市场小昭寺路,向西向北方向东北方向都有通行老城区各个商业街巷和大昭寺的小道,熙来攘往,市声鼎沸。路口上站满了来自西藏各地的康巴商人。康巴们一到这里就如鱼得水、挥洒自如,这里有他们烂熟于心的商业规则。

他们漫无目的地游走在人群中,每当看到一件中意的东西,就会用西藏最具特色的“袖筒生意”讨价还价,表面上不动声色、风平浪静,只有会心的笑和轻声的耳语,成千上万的交易或许已经悄然谈妥。

这种交易的便利和保密性显而易见。就像阿波节律说过的,这就是人类手指的功能,人类最早的计算器就是手指。但是,根据拉萨市政协土登甘丹老人向我介绍,西藏和平解放前冲赛康旧货市场并无此交易习俗,只是在翁堆兴喀一带叫做“达充木”的骡马市场上人们喜欢用这种方式“搓价”。

土登甘丹老人认为冲赛康的康巴站市和他们的袖筒交易方式完全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繁荣后自发产生的事物,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也可以说是精明能干的康巴商人群体自己发明创造的结果。

不知我的朋友阿波节律用这种方式完成过多少笔交易,可能连他自己都想不起来。只知默默无语的冲赛康站市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千万富翁,冲赛康综合市场无疑是康巴商人的福地。

拉萨为何如此繁华?商主罗布桑布功不可没

为何冲赛康如此繁华,是谁制定了这些经商规矩,阿波节律半开玩笑地说这应归功于西藏商人之神罗布桑布,他甚至觉得“他应该就是个康巴人!因为故事中总说他是从遥远的康定城来到西藏的。”

罗布桑布,西藏民间称作聪本罗布桑布,“聪本”为“商主 ”、“商官”之意。

在西藏的很多地方都流传着很多关于聪本罗布桑布的传说。

在山南扎囊县扎其乡葱堆村,过去有个非常著名的强巴林市场。葱堆在藏语里是集会的意思,传说当年,聪本罗布桑布路过这里,看到此处土地贫瘠、民生凋敝,就想给当地人带来点什么。他问一位正在耕地的农妇:我有心帮助你们改变生活,我现在有两个办法,一是送给你们一座永远都挖不完的金山银山,一是在你们这里开办一所商业交易市场,你是愿意要哪个呢?聪明的农妇立马想到平时此地缺衣少油的窘境,就说金山银山我也不指望了,我们就想请您给我们建造一个百物聚散的市场,我就心满意足。于是,罗布桑布在扎其这个地方建造了著名的葱堆市场,造福四方百姓。

在拉萨北部的一座寺院中至今还供奉着传说是聪本罗布桑布留下的两部弓箭,传说罗布桑布赶着骡马在西藏的崇山峻岭中艰难转运货物的时候,一头跟随他多年的老头骡体力不支,倒在路旁奄奄一息,这一场景被天上巡游的秃鹫群看到了,纷纷落下来等待分尸。罗布桑布看着于心不忍,抽出随身携带的宝箭杀死了鹫群头领,想着让老头骡少受点惊吓。但杀死秃鹫也是很大的罪过,于是他把心爱的弓箭连同香火钱捐献给路过的寺院以求超度无辜的亡灵。

普通西藏人对商主罗布桑布充满感情。拉萨的田边地头过去到处都长着一种叫“额穷”的小白菜,因为它生命力顽强,不用怎么打理,又能解决穷人的口腹之饥,人们在感念之余,开始传说这是大公无私的商主罗布桑布在路过彭波果拉时从山上边念着祷告文边把菜种扬手播撒下来,才能长得那么旺盛。

据学者廖东凡调查,过去,冲赛康门口的藏族商业文化中心拉萨八廓街上立着一座宝瓶形的白塔,佛塔名叫“噶林果西”,意为白色四门屠(塔),就是专为聪本罗布桑布修造的。

在拉萨人眼里,聪本罗布桑布是一位半人半神式的巨商。相传他率领庞大的商队,往返于藏汉区之间,把茶叶运到藏地,把马匹送到汉区。像织布机上的金梭银梭,编织着两个民族友谊的纽带。传说他是宗喀巴大师的商队总管,大师弘扬佛教、修建甘丹寺时,他提供了相当一部分资财,这也许是他名垂千古的原因之一。他死后,被尊为商人之神,许多城镇的商业中心和农牧区季节性的集市贸易场地,传说都是他亲自开辟并立有他的神庙或塑像。每次大型的贸易活动或庙会之前,照例要祭祀聪本罗布桑布,商人们诚惶诚恐地顶礼膜拜,祈求他保佑财源茂盛。据传,15世纪早些时候的帕竹王朝大臣米旺达孜,倡修了这座四门白塔,专门供奉聪本罗布桑布的头盖骨及其骨殖。在那个时候,拉萨并非西藏首府,商贩寥落,市场冷清。米旺达孜此举的目的,显然是希望提高拉萨在整个西藏地方商业活动中的地位,吸引更多的人来这里经商。

因此,白塔是商人精神的体现,也是拉萨市场形成和发展的象征。

猜你喜欢
康巴罗布节律
康巴学人
——林俊华
立足康巴,面向世界——康巴文学“走出去”的翻译话语再释
罗罗布的狂想曲
康巴雄鹰
罗罗布
罗罗布
蚬木扦插苗人工幼林生长节律
罗罗布
慢性给予GHRP-6对小鼠跑轮运动日节律的影响
模拟微重力对NIH3T3细胞近日节律基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