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散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

2014-08-09 08:48王以新
吉林中医药 2014年10期
关键词:僵蚕血府逐瘀汤气滞

赵 毅,王以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全科医学科,北京 100029)

目前冠心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多是用活血化瘀甚或破血逐瘀的方药,如活血不力,还有破气之弊。升降散乃清·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治温十五方。药仅4味,配伍精良,现代医家常以升降散随证化裁,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诸科[1]。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是行气活血的代表方剂,后世医家根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脉者,血之府也”的观点,认为凡血液流通之处,皆可通称为血府,从而使本方的临床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广泛应用于全身各个系统病证的治疗[2-4]。血府逐瘀汤对头痛、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5]。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根据冠心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虚实交错的病理特点,临床多见气滞血瘀型[6-7]。鉴于此,遵循中医经典理论“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的指导思想,用升降散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100例,疗效显著。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第二门诊部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100例,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8~69岁,平均(49.47±11.2)岁;病程6个月~10年;对照组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8~69岁,平均(49.47±11.2)岁;病程6个月~10年。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西医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及WHO临床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提出的缺血性心脏病中的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诊断标准[8]。

1.3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标准[9]。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血府逐瘀汤治疗。药用:当归、川芎、生地黄、牛膝、赤芍、桃仁、红花各12 g,柴胡、桔梗、枳壳、甘草各6 g,僵蚕、蝉蜕、姜黄、大黄各3 g。1剂/d,水煎200 mL,分2次口服,疗程1个月。对照组:口服消心痛,每次10 mg,3次/d。疗程1个月。

2.2 观察指标 安全性指标:包括一般项目检查,血、尿、大便常规检查及心、肝、肾功能检查。

3 疗效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制定的标准。显效:心绞痛等主要症状消失或达到显效指标,心电图恢复至正常或达到大致正常;有效:心绞痛等主要症状减轻或达到有效标准,心电图改善达到有效标准;无效:心绞痛等主要症状无改善,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加重:心绞痛等主要症状与心电图较实验前加重。

3.2 结果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n=50)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4 结语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多从胸痹心痛病论治,其发病由心脉挛急或闭塞引起,轻症可见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症可突然胸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10]。中医认为,该病多由心脏气血阴阳偏虚以及寒凝、痰浊、气滞、血瘀阻滞心脉,影响气血运行所致,心血瘀阻证是冠心病心绞痛最常见的证候[11]。

血府逐瘀汤为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中主治瘀血诸症的基础方剂,方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等活血祛瘀而通血脉。血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即所谓“气行则血行”。“气有一息之不行,则血有一息之不通”,诸药合用,共奏祛瘀通脉之功[12]。升降散,源自《伤寒温疫条辨》卷四。方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通过调畅气机,达到行气活血、疏通心脉的作用。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组成升降散的药物,符合西医学治疗冠心病的用药原则。僵蚕有抗凝、抗血栓、促纤溶、降脂等作用;蝉蜕有抗过敏、减慢心率等作用;姜黄,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抗心肌缺血性损伤、抗感染等作用;大黄有降血脂、改善微循环、利尿等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升降散合血府逐瘀汤对气滞血瘀型冠心病的效果优于对照组,说明升降散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疗效确切。

[1]南淑玲.升降散临床应用[J].吉林中医药,2002,22(3):61-62.

[2]刘艳.血府逐瘀汤临床治疗及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2008,27(7):569-571.

[3]邵淑娟.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2008,27(9):724-727.

[4]李延芳.血府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心绞痛30例[J].现代中医药,2008,28(2):17-18.

[5]王玉香,秦荣,李丹,等.血府逐瘀汤的现代应用和实验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6):49-51.

[6]黄学阳,王巧萍.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05,25(11):82-83.

[7]马殿信.血府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9):769-770.

[8]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72-1479.

[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68-69.

[10]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7-125.

[11]李影华,吴欣芳.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1,31(11):1076-1077.

[12]徐萍.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心得[J].吉林中医药,2011,31(3):246.

猜你喜欢
僵蚕血府逐瘀汤气滞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身痛逐瘀汤敷贴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从五禽戏论治肝郁气滞型功能性便秘
不同重量僵蚕总灰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规模化养殖中降低僵蚕灰分含量的方法
Effect of Xuebijing injection on hematopoietic homeostasis of LPS induced sepsis in mice
僵蚕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的优化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血府逐瘀汤治疗隐匿性抑郁症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