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提升导向的本科高年级课程教学教法探讨
——基于《农业技术经济学》板块教学实践的问卷调查

2014-08-11 14:48李晓红熊德斌
教育文化论坛 2014年2期
关键词:板块同学课程

李晓红 熊德斌

(贵州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能力提升导向的本科高年级课程教学教法探讨
——基于《农业技术经济学》板块教学实践的问卷调查

李晓红 熊德斌

(贵州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通过对贵州大学国家特色专业农业经济管理三年级本科学生的板块教学实践及问卷调查表明:学生对板块教学认知度比较低并存在差异;认为可以将其运用高年级专业课程教学中,应根据主题板块内容确定课时长度;希望同一门课程由3-4名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以2-3名学生为一组参与到板块教学中;认为对教学团队进行总体评价更为重要;学生充分肯定笔者的板块教学实践,并希望增加一名教师、增设案例板块和实践板块改进教学效果。可见,对于教改学生有需求,愿配合;教师愿尝试,有供给,学校应当给予适当的激励鼓励教师进行教改尝试;当然,教师在尝试新的教学教法时一定要考虑课程性质。

能力提升;本科高年级;板块教学

一、能力培养:本科高年级教学理念与实践的距离

对于大学本科生的培养,前两年打基础,后两年提升能力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将能力培养理念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本科高年级教学中,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事实上,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比较严峻,以至于一进入大三下学期,学生就提前进入“工作搜寻季”或者“应考状态”,忙于搜集交流招聘、应考信息,基本无心功课,甚至以找工作为由频频请假。而考研的同学虽然坚持上课,也大多“身在曹营心在汉”——老师讲老师的,学生只管埋头攻读考研的相关科目。由于高年级的课主要是专业课,这样的情形往往导致“三败俱伤”——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素质江河日下;学生抱怨在大学里基本没有学到有用的东西;用人单位抱怨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怎么连写个基本的工作总结都写不清楚?!很显然,这种三方都不满意的情形一日不改变,就很难说能力提升这一育人理念真正得到了落实。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来,上述“三败俱伤”的现象饱受诟病,相关各方也为改变这种情形做出了大量努力。大学老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专业人士,更是责无旁贷。在笔者看来,尽管形成上述局面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在众多的原因中,授课教师在专业课讲授中,没有将课程教学与学生能力提升紧密结合起来,并让学生意识到这种能力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大有用武之地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经验观察表明:即便是在大四阶段,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依然大有人在;而即便是在大一阶段,就开始遭遇学生逃课的老师也不乏其人。因此,作为教师,在承担高年级本科专业课时,以学生能力提升为教学主旨,探索如何改进课程教学教法,像磁石一样将学生牢牢地吸引在课堂里,应该成为一种长期坚持的职业操守。因为这不仅是将能力提升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的必然路径,而且也是打破“教师不满意——学生不买帐——用人单位不买单”这一恶性循环的必经路径。

二、能力提升导向的教学教法适宜性评价:基于板块教学的定义与应用

千百年以来,教师为了有效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对于教学教法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和改进,形成了与知识特性紧密结合的众多有效教学教法。因此,在大学本科高年级阶段,要尝试能力提升导向的教学教法,首先需要对拟选择的教学教法进行适宜性评价。本文主要探讨板块教学对于本科高年级专业课程的适宜性,为此,需要首先要了解板块教学的内涵和应用领域,并对其适宜性进行评价。

(一)板块教学的定义与应用领域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教学界在三个层次上定义和运用板块教学方法。

第一个层次是对整个培养过程的板块划分,比如三年制的职业技术教育、四年制的本科教育、三年制的硕士研究生教育等,因此,这一层次主要涉及到各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比如四川省乐山卫校教务科(1999)以3年制教学为例,将课程设置分为四大板块:普通课板块、基础课板块、临床课板块和实习板块。建立起相互独立又互为支撑的板块教学体系,尝试构建融“导-学式”、“情景教学”、“分层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为一炉的教学系统[1]。

第二个层次是一门课程的板块教学,主要涉及到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的板块划分和构建。如果不同的板块由不同的教师来承担,则涉及到教师资源的整合问题。应该说,目前大多数板块教学都是在这一意义上进行和展开。比如彭凌等(2000)探讨了板块式教学模式在邓小平理论的教学应用问题,他们认为根据邓小平理论体系的特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从教材实际、学生实际出发,可以将教学过程分为五大板块:情感激励教育板块、思维方式教育板块、认知教育板块、思辩教育板块和实践教育板块,这既有助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五大板块相对独立、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自成一体,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类似的探讨包括钟飞(2010)对板块教学在外贸函电教学中的应用[3]、刘德汞等(1995)对高师化学实验板块教学模式的探讨[4]、王子昌(1999)对财会教学中板块教方法的探讨等[5]。

第三个层次是一次教学任务的板块式教学。在这一层面上的板块教学,仅仅涉及到一个教师的一次教学任务的教学安排,是最为微观的板块教学设计。比较而言,中学教师更多地在该层面上运用板块教学。当然,这也并不排除高校老师在该层面上探讨板块教学,比如王涛(2005) 在探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板块式教学模式时指出,可以将每堂课的110 分钟(上下两节课 + 课间10分钟)分成两主两辅四个板块,两个主板块为道德讲坛和人在旅途,将教学大纲规定的主要内容按性质特点分配其中;两个辅助板块为信息港和音乐咖啡屋,这是对主板块教学的补充和扩展,侧重于时政教育和审美教育,强化素质教育理念与实践。这种主辅板块的设计,使得《思想道德修养》真正起到了“树人”的作用[6]。

除此之外,由于板块教学其基本含义是将不同范围的教学任务划分为可以操作的板块,因此,也有学者在更宽泛的意义上使用板块教学这一概念,比如马千里(2010)在区域教育资源整合这一更为宏观的层面使用板块教学,他以浙江省仙居县为例,认为可以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将学校划分为幼儿园、小学、初中及少量高中四大板块,按综合实力则可以划分为城区板块、中心镇板块和其他乡镇板块三个层次,由城区学校担任指导学校,中心镇学校担任中心学校,其他乡镇学校担任成员学校。按“分级管理、分类组织、分块活动”的思路,小学、初中学校分别结成四个教育共同体,普高、职高组成发展联盟[7]。

综上,不管在哪种意义上探讨和运用板块教学,都有相应的适用性和积极意义。但是,由于本文主要关注板块教学在本科高年级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因此,主要是在第二层次上探讨这一问题。

(二)板块教学对于本科高年级课程教学的适宜性

在笔者看来,板块教学对于本科高年级课程教学具有显而易见的适宜性。

首先是板块教学可以突出教学的“专”、“深”、“强”特点。高年级的本科本科教学,一方面应该引导学生在专业领域展开深入学习,另一方面也应该有益于授课教师拿出“看家本领”,将自己的强项传授给学生。板块教学讲一门课程分成若干内容板块,并分别有不同教师授课,正好可以满足“专”、“深”、“强”的教学需要。

其次是有益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一门课程由不同老师授课,本身就让学生期待,再加上各位教师会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授课,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再次有益于打造优质教学团队。不同教师共同组成一个教学团队,共同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不仅有益于相互合作,而且也有益于相互竞争提升教学质量,共同打造优质教学团队。

三、能力提升导向的教学尝试评价:基于板块教学问卷调查分析结论

正是出于以上考虑,笔者在为贵州大学国家特色专业——农业经济管理本科生三年级下学期讲授《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时,尝试采用了板块教学方法。大三下学期的农业经济管理学生,相关的经济理论、管理学理论都已经学习完毕,而《农业技术经济学》非常强调各种分析工具(主要是统计和计量分析工具)的运用,因此,在讲授该门课程时,如何让学生掌握相关分析工具的运用,形成工具使用能力就成为关键。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笔者首次尝试采用板块教学。由于是初次应用,所以无论是设计还是实践,都还有改进的很大空间。在这里,笔者拟根据这门课程板块教学的问卷调查,就板块教学在本科高年级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各位同行交流,以期有益于本科高年级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工具运用能力的培育。

(一)基本情况

笔者在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给农业经济管理本科三年级学生讲授《农业技术经济学》时,尝试使用板块教学方法,并就此对教学对象展开了问卷调查,授课班级人数33人,发放问卷33份,有效问卷33份。问卷包括13个问题,分为三大板块:对板块教学的认知、关于板块教学应用与设计、对本学期《农业技术经济学》板块教学的评价。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对板块教学的认知

本部分包括2个问题,主要获取学生对板块教学的认知信息。当被问及在上《农业技术经济学》之前,是否听说过板块教学时,33个同学中,23人没有听说过板块教学,占69.7%;10人表示知道一点,占30.3%。同时,在表示对板块教学知道一点的10个同学中,对板块教学的理解也并不一致。当被问及大学期间几门课程(不包括《农业技术经济学》)用过板块教学方式时,有1人选3门以上,3人选2门,6人选没有。很显然,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于同学对板块教学的理解不同,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同学因为选课不同而出现这样的差异——虽然从该国家特色专业的培养方案来看,这种可能性极小。

因此,从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同学对板块教学比较陌生,即使对之有所了解的同学,对其理解也并不一致。

2.关于板块教学应用与设计

本部分包括8个问题,主要对学生板块教学需求信息的搜集。

问题1:关注板块教学的适用性。如图1所示,33个同学中,有16人认为可以用于本科高年级专业课程教学,占48.5%;8人认为适合本科低年级基础理论教学,占24.2%;7人认为都适合,占21.2%;只有2人认为都不适合,占6.1%。可见,总体来看,本科生认为板块教学对于本科教学适用性较高,达到93.9%,但更适合用于本科高年级专业课程教学。

图1 板块教学的适用性

问题2:关注主题板块的课时长度。如图2所示,6.1%的同学认为6个课时合适;24.2%的同学认为4个课时长度合适,3%的同学的认为8个课时长度合适;而66.7%的同学选择了“不一定,根据课程内容确定”。可见,对于主题板块的课时长度,同学们并没有先入为主,而是明显强调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课时长度。

问题3:关注板块教学的师资团队构成。如图3所示,21.2%的同学希望不同主题板块由同一个教师承担;69.7%的同学希望不同主题板块的教学由不同的教师承担;9.1%的同学认为无所谓。可见,绝大多数的同学更喜欢不同主题板块由不同教师承担。

图2 主题板块的最佳课时长度

问题4:依旧关注板块教学的教师构成,不过侧重点在构成人数。如表1所示,24.2%的同学认为一门课程的板块教学团队最好由3名以下教师组成;39.4%的同学认为最好由4-5名教师组成;6.1%的同学认为最好由5名以上的教师组成;12.1%的同学则选择了无所谓。可见,同学更偏好由3-4名教师组成一门课程的板块教学团队。

表1 板块教学团队的教师人数

问题5:关注板块教学成员的稳定性。如表2所示,36.4%的人认为板块教学团队最好相对固定;42.4%的人认为板块教学团队成员不必固定,可以随时调整;而3%的人则认为无所谓。可见,对于板块教学成员的稳定性,学生并没有明显的偏好。

表2 板块教学成员的稳定性

问题6:关注板块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性。如表3所示,48.5%的同学希望主讲教师安排一个主题板块由学生完成;21.2%的人不希望;30.3%的同学则选择了无所谓。可见,更多的同学希望积极参与到板块教学中。

表3 板块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意向

问题7:关注学生参与板块教学的人数构成。如表4所示,当被问及如果让学生完成一个主题板块,学生的人数构成时, 3%的同学认为最好由学生独立完成;33%的同学认为最好两人一组;45%的同学认为最好3人一组;3%的同学认为最好3人以上一组;15%的同学则选择了无所谓,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可见,绝大多数的同学认为由2-3人组成一组,共同完成一个主题板块最好。

表4 学生参与板块教学的人数构成意向

问题8:关注对板块教学的评价。在被问及怎样对板块教学的任课教师进行评价时,18.9%的同学认为应该对每一个老师进行评价;60.6%的同学认为对教学团队进行总体评价;18.9%的同学认为都要进行评价;3%的人则认为都不需要评价。可见,总体来看,同学更重视对教学团队进行总体评价,但是同时也很关注对每一位任课教师的个体评价。

3.对本学期《农业技术经济学》板块教学的评价及建议

本部分包括3个问题,主要关注学生对笔者《农业技术经济学》板块教学实施效果的评价及建议。

问题1:对课程教学的总体评价。33%的同学认为本学期《农业技术经济学》的板块教学效果非常好;48.5%的同学选择了“好”;18%的同学认为一般;没有同学选择“不好”。可见,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板块教学效果评价是充分肯定的。

问题2:关注《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板块的设置。这是一个多选题,因此各选项的百分比加总不等于1。统计结果表明,54.5%的同学认为应该设理论板块;45.5%的同学认为应该设工具板块;78.5%的同学认为应该设案例板块;72.7%的同学认为应该设实践板块;18.2%的同学认为应该设学生板块;18.2%的同学认为应该设习题板块。根据选择人数排序,依次为案例板块、实践板块、理论板块、工具板块、学生板块和习题板块,其中,前三个板块的选择人数都超过半数,而且排位第一、二的案例和实践板块选择人数占明显优势,这表明高年级本科生在学习专业时,更重视理解应用和实际操作。

问题3:关注《农业技术经济学》板块教学的改进建议。这也是一个多选题。统计表明,18.2%的同学希望增加一名教师,这与前面希望板块教学团队由3-4名教师担任调查结果吻合;42.4%的同学希望通过增加案例板块,39.4%的同学希望增加上机操作板块,这两个结果也与前面的板块内容选择排序吻合;27.3%的同学希望增加学生板块的课时。

(三)一个补充:任课教师对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估

对于本次在《农业技术经济学》板块教学效果,除了学生根据问卷给出的客观评价以外,两位任课教师也就此进行了交流。在综合考虑相关因素以后,两位任课教师本次板块教学尝试效果较好。一是从上课的出勤率来看,整个学期没有学生无故缺课,因事请假人数仅为5人次;二是从给学生布置的实践板块完成效果来看,大多数同学都能采用学过的统计和计量工具分析问题;三是从考试情况来看,学生掌握较好,尤其是对于给定问题的指标体系构建测试,绝大多数同学掌握了基本要领;四是从激发学生兴趣来看,不少同学在课后、甚至在课程结束以后仍然在就相关问题与任课教师保持沟通,而且提出了一些有相当难度的专业性问题。因此,从任课教师的主观感受和综合评价来看,本门课程的板块教学尝试是成功的。

综上所述,通过对笔者授课班级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表明:贵州大学国家特色专业农业经济管理三年级本科学生对板块教学认知度比较低,对板块教学的理解存在差异;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可以将板块教学应用到本科教学中,尤其是本科高年级的专业课程教学中;认为应该根据主题板块内容确定课时长度;绝大多数的同学希望同一门课程由3-4名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分别承担不同主题板块的教学任务;对于同一门课程板块教学成员的稳定性,学生没有明显偏好;大多数同学希望以2-3人为一组积极参与到板块教学中;同学认为对教学团队进行总体评价更为重要,但是也很关注对每一位任课教师的个体评价;学生充分肯定笔者讲授《农业技术经济学》这门课程时尝试板块教学方法,并希望增加一名教师、增设案例板块和实践板块改进教学效果。

四、结论与思考

基于上述分析,对于能力提升导向的本科高年级课程教学教法改革,有以下结论与思考:

第一,学生有需求,愿配合。学生的好奇心和能力提升诉求是形成需求的天然土壤,只要在第一次课让学生形成良好预期,后续的教学改革实践就能够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和配合。从笔者的教学尝试来看,只要让学生感受到能够从这门课程真正学到东西,他们就一定会不会无故逃离课堂,而且,只要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学生提交的课程论文类开放性作业往往会令教师眼前一亮。

第二,教师愿尝试,有供给。虽然不是教学单位组织的教改项目,但是,大多数同行与笔者一样,都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改进教学效果。比如,笔者授课班级的《农业经济学》课程,任课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通过获取相关乡镇政府的支持,带领学生实地调研,不少来自农村的学生回来以后说:虽然自己放假就生活在农村,但是这种由老师带队的调研和自己的观察,收获真的完全不同。同样,笔者进行的板块教学尝试,并非教学单位的硬性规定,而是本文作者李晓红教授综合考虑课程性质、授课学期、授课对象等因素后做出的决定;而本文作者熊德斌教授与李晓红教授根本不是一个学院的教师,从工作意义上讲,完全无需对该门课程负责。但是,在李教授发出邀请之后,熊教授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了,而且完全不计报酬。由是观之,改进教学教法已然成为不少高校教师的职业素养。

第三,适当的激励很重要。如上所说,对于高年级本科教学教法的改革探索,既有学生需求,又有教师供给,应该“供需两旺”才对,但是为什么我们感受到的远远不是这样呢?很显然,是激励不足所致。一是对结果激励不力,既没有鼓励教师将自己的教改成果整理出来与同行交流;二是对过程激励不够,不管是多大规模的教学改革,都需要主持人精心设计过程并组织实施,如果没有相应的项目和经费支持,完全靠一己之力完成,对于不少教师来讲是难度较大的工作。因此,要推动大学课程的教学教法改革,需要适当的激励。

第四,尝试新的教学教法一定要考虑课程性质。比如本文探讨的板块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交叉学科课程,而对于连贯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则适用性较低。因此,在尝试新的教学教法时,一定要基础课程性质而定。

[1] 四川省乐山卫校教务科.关于板块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施[J].中等医学教育.1999(8).

[2] 彭凌,关一宁. 邓小平理论课板块式教学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0(8).

[3] 钟飞. 浅谈板块化教学在“外贸函电”课程中的应用[J]. 科教文汇,2010.12(上旬刊).

[4] 刘德汞等. 高师化学实验板块教学模式探究[J].化学教育.1995(8).

[5] 王子昌. 财会教学中的“板块教学法”[J]. 现代技能开发,1999(6).

[6] 王涛.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板块式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5(6).

[7] 马千里. 区域教育板块教学合作的实践操作[J].上海教育科研.2010(6).

(责任编辑 周感芬)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Method for Raising students’ Ability——A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of segment teaching of Agritechnical Economics

LI Xiao-hong XIONG De-bin

(Guizhou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25)

Through experiment of segment teaching to junior students majoring in Agricultural Economic Management, a national characterized specialty, and through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it is found that students’ perception of segment teaching is low and there is difference in their perception. It is held that the segment method can be used in senior specialty teaching and the content of a segment will decide the length of a teaching hour, with a hope of having three or four teachers organizing a course and two or three students forming a study group in the segment teaching. It is also held that the more important thing in segment teaching is the overall evaluation of the teaching team. Students fully affirm the practice of segment teaching while hoping that one more teacher should added to the teaching team, case analysis should added to the teaching and more practice should be given so as to increase teaching proficiency. Therefore, to the teaching innovation, there should be students’ need and cooperation, teachers’ willingness to try and provide service, and the university should appropriately encourage teachers to do teaching innovation. Of course, when trying some new teaching method, teachers should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of the character of a course.

ability raising; senior undergraduate; model teaching

2014-03-16

贵州大学文科重点学科及特色学科重大科研项目 (项目编号:GDZT2010003)成果之一。

李晓红(1970- ),贵州务川人,经济学博士,贵州大学中国西部发展能力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贵州大学管理学院、经济学院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经济管理学等。 熊德斌(1971-),贵州遵义人,贵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G642

A

1674-7615(2014)02-0054-06

猜你喜欢
板块同学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板块无常 法有常——板块模型中的临界问题
板块拼拼乐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
木卫二或拥有板块构造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