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居民利用社区体育设施进行锻炼情况 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4-08-13 10:58林建君
浙江体育科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体育设施浙江省体育锻炼

林建君,陈 洪

(1.宁波大学 体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2.台州学院 体育科学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

0 前 言

社区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大事,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群众体育,首先从发展社区体育开始。注重社区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积极为居民提供方便、实用的身体锻炼的场所。浙江省政府为建设体育强省目标及“十一五”规划中提到,至“十一五”规划期末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m2,体育人口到达45%左右[1]。而浙江省在总结“十一五”期间成就时得出浙江省经常锻炼的体育人口为31.1%[2],远低于预期目标,浙江省体育人口数有待激发。但高于全国的水平,全国2007年底统计的“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人数的数据为28.2%[3]。浙江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群众体育总体发展目标之一是至2015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全省总人口的35%以上[2],5年间提高近4%,这需要大力发展、发挥周边的体育场馆设施,鼓励组织体育活动和竞赛,提高社区体育设施利用率,调动社区居民坚持体育锻炼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本研究以居民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的动机归因研究出发,以揭示主要影响居民参与锻炼的问题所在,为更好发展社区体育活动,有效增加体育人口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浙江省11个地区部分城市小区室内外体育设施管理员及部分参与体育设施锻炼居民为调查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研究法。根据研究设计,通过中国知网及相关数据库网站以及体育部门颁布的相关政策性文件,为设计问卷以及研究论证提供所需。

1.2.2 问卷调查法。参阅“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调查类目以及相关文献资料,设置“关于浙江省居民参与社区体育设施的问卷调查表”,于2013年暑假期间调查500份问卷,因回收数量及回收有效问卷问题,后期再增加700份问卷,总计1 200份。问卷采用发放在小区体育设施旁锻炼者或是在场居民。回收968份,回收率80.67%。剔除无效问卷183份,另外剔除问卷选项中从来不参与体育活动的调查者53份,有效问卷为732份,有效率为75.62%。调查人群基本情况见表1-2。

表1 浙江省居民参与社区体育设施锻炼性别情况表

表2 浙江省居民参与社区体育设施锻炼年龄结构情况表

1.2.3 访谈法。利用2012-2013年宁波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开班之际,约谈部分社区体育管理骨干就所在社区体育设施利用率以及本社区居民锻炼等问题。

1.2.4 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7.0专业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因子聚类分析。对问卷设置通过Cronbach's Alpha系数验证,获得α=0.802,即表明本验证内部一致性极好。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体育设施锻炼情况

2.1.1 居民参与社区体育设施锻炼频率分析。根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中提出我国对体育人口判定标准[4],“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人群作为参考设计。由于“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标准中“中等锻炼强度”这一概念相对比较模糊,较难实际测定,本量化测试以被试认为经常参与锻炼情况来说明。对调查浙江省居民参与社区体育设施活动频率调查得知(表3),认为经常参与活动的人数达到35.1%。从有效调查问卷角度出发,浙江省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基数较高。同时进行方差分析得出,不同性别居民的参与社区体育设施的锻炼不存在差异性,而不同年龄组居民参与社区体育设施进行锻炼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特别是18周岁以下组和61周岁以上组与18~40周岁,41~60周岁组存在差异,18周岁以下组和61周岁以上组参与社区体育设施活动积极,浙江省社区居民同样呈现两头人群参与体育活动多的现象。如需增加体育人口基数主要从中青年人群参与度来挖掘。

表3 浙江省居民经常参与社区体育设施锻炼情况表

3.1.2 居民参与社区体育设施每次锻炼持续时间分析。根据统计结果显示(表4),居民参与社区体育设施锻炼时间30min以上的人群达60.9%,从该数据表明,浙江省参与社区体育活动人数非常多。从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人群比较得出,不同性别居民每次参与体育锻炼持续时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男性居民参与社区体育设施活动30min以上占据男性人群的68.1%,而女性占女性参与人群为55.6%,男性居民远多于女性锻炼人群。不同年龄组之间也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从年龄结构层次得出每次参与锻炼持续时间呈现“U”,两头高,中间低形态,即18周岁以下组参与社区体育设施每次持续时间明显高于其他三组。每次锻炼时间持续30min以上者占18周岁以下人群组的73.8%,持续锻炼时间最长,当然这与调查时间处于假期生活,导致调查数据呈现该人群数据值偏高。18~40周岁组居民每次锻炼持续时间30min以上者比例最少。

表4 浙江省居民参与社区体育设施每次锻炼持续时间情况表

3.1.3 居民参与社区体育设施每周锻炼次数分析。根据调查统计数据显示(表5),以体育人口3次以上标准为界限,则本次调查数据每周3次以上人群数量达356人次,占48.6%,显示数量非常高。不同性别组和不同年龄组每周锻炼次数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周锻炼次数越多,男性比女性居民差异越大,虽然本次调查研究中参与社区体育设施者以女性人群为多,但总体男性参与体育活动次数多于女性人群。不同年龄组间,18周岁组以下人群周多次数锻炼明显高于其他三组,显现突出。周锻炼次数3次以上人群中18~40周岁组低于其他三组。

表5 浙江省居民参与社区体育设施每周锻炼次数情况表

3.2 居民参与社区体育设施活动影响因子提取与命名

3.2.1 主因子提取。参考“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中关于“参加体育锻炼的障碍”选项设定本研究影响居民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因子14个。对因子特征值变化提取,自第4主因子后特征值逐渐趋于一条直线,故前4个公共因子对原始变量有显著作用。由此选择指定四类因子归类作变异解释提取因子的特征值,按四类得出因子的累计特征值(Cumulative)为53.027%(表6)。

表6 完全变量解释

3.2.2 主因子命名。对样本进行旋转方法(Rotation)的方差最大旋转法(Varimax)的选择,对初始因子进行正交旋转,得出正交旋转后的排序载荷矩阵(表7)。对旋转后的影响因子根据单个因子的内涵的相似性,提取得出四类动机因素的命名,分别是场地设施与组织、锻炼意志与兴趣、身体健康与指导和锻炼时间因素(表8)。

3.3 居民参与社区体育活动影响因子分析

3.3.1 影响居民参与社区体育活动主因子分析。根据调查表设计的五点梯度量表付值,“1”表示“非常同意”,“2”表示“同意”,“3”表示“一般”,“4”表示“不同意”,“5”表示“非常不同意”。从四类因素的平均数及标准差的结果看,平均数越高,则反应的影响因素程度越低。从表8的计算可以得出,影响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体育设施活动的最大因素是自身的锻炼时间问题,认为的工作忙,压力大,没有时间进行锻炼,确实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同程度上挤占了居民的闲暇时间。其次是社区场地设施与组织,这是现阶段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体育场地设施无法满足居民参与体育多样化锻炼的需求。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03m2,浙江全省人均场地面积为0.98m2[5],低于全国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服务于社区体育的场馆设施数量极少[6]。虽然浙江省在建设社区时出台新建小区必须配备相应的文体设施才能达到验收标准,特别是近几年建的小区,配备有健身会所、游泳池、网球场等场地的很多,但基于浙江省人口基数,人均面积有待提高。从十二五规划中提到将于2015年达到人均面积1.5m2,与国家体育场馆实施发展标准接轨。其次依次是锻炼的意志和兴趣,自身的健康和体育指导。从单项影响因素来看,前三甲的分别是“工作忙没时间”、 “缺乏体育锻炼场地”和“没有锻炼意识”。这研究结果与邵雪梅[7]、李彬[8]等调查的制约居民主要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为“余暇时间不足”和“缺乏场地设施”相吻合。这两个主客观因素严重影响浙江省体育人口基数的提升。

表7 因子载荷矩阵

3.3.2 不同居民群体参与社区体育活动影响主因子分析。

3.3.2.1 不同性别人群参与社区体育活动影响因子分析。根据统计因子方差分析得出(表9),浙江省不同性别社区居民在最主要影响因子锻炼时间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4<0.01,男性参与调查的居民认为锻炼时间更多的阻碍其参与体育锻炼,男性的社交活动相应广泛,更缺乏固定时间参与体育锻炼。在锻炼意志和兴趣爱好方面,男女存在显著性差异,P2<0.05.不同性别人群对场地设施与组织活动、身体健康与健身指导方面不存在差异性。

表8 因子命名结成表

表9 不同性别人群参与社区体育活动影响因素表

注:“**”表示非常显著性差异,“*”表示显著性差异;表10同

表10 不同年龄人群参与社区体育活动影响因子表

3.3.2.2 不同年龄人群参与社区体育活动影响因子分析。调查统计得出(表10),浙江省居民参与社区体育活动在锻炼时间和锻炼意志与兴趣爱好方面个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2<0.01,P4<0.01),其他两组主因子不同年龄人群不存在差异性。其中18~40周岁组调查人群认为锻炼意志和兴趣爱好对其锻炼影响非常大,在锻炼时间方面18~40周岁与41~60周岁组人群都认为锻炼缺少时间,这是这两组人群为壮劳力人群,工作的繁忙,工作之余的各种社交生活占去了较多的闲暇时间。相反18周岁以下组人群认为锻炼时间缺少不是最主要的,是社区的体育场地缺少以及多样化的社区体育活动是影响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4 结束语

浙江省居民经常参与社区体育设施活动人群为35.1%,每次锻炼持续时间在30min以上人群达到60.9%,参与数较多。每周锻炼次数达到3次(含3次)以上的调查居民占48.6%,不同性别与不同年龄组居民参与社区体育设施活动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影响浙江省居民参与社区体育设施的主要影响因子依次为锻炼时间,场地设施与组织,锻炼意志与兴趣,身体健康与指导。没时间参与体育锻炼和缺少场馆设施与社区多样化体育组织活动是影响进行锻炼的主客观因素。社区体育设施配套量有待增加,社区组织开展的体育健身活动丰富与否也严重影响居民的参与度。虽然我国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从政策、财政、体育组织等多方位投入,但提高健身意识,普及健身活动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为促进居民就近参与体育锻炼,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与丰富体育活动显得更为重要。另外为确立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需要持续地多层次多渠道地宣讲体育健身观,养成锻炼习惯。

[1] 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体育强省建设与“十一五”体育发展规划纲要[Z].浙政发[2006]54号,2006-09-11.

[2]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Z].浙发改规划[2011]1332号,2011-10-19.

[3] 国家体育总局.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R].北京:国家体育总局,2008-12-17.

[4] 中国群众体育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5] 国家体育总局.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R].国家体育总局,2005-01-11.

[6] 褚波,李刚,刘海鹏.《城市社区体育设施技术要求》标准介绍[J].中国标准化,2007(4):55-57.

[7] 邵雪梅.我国(部分)城市不同社会阶层居民参与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6):745-748.

[8] 李彬,唐迅,黄苹苹.四川省城市社区居民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127-132.

猜你喜欢
体育设施浙江省体育锻炼
全民健身视域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策略的探讨
《初心》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比亚迪集团扶贫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中原经济区农村体育设施专项资金的审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