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少林《太祖拳略》注解(三)

2014-08-14 09:34郑昆明
少林与太极 2014年2期
关键词:太祖丹田形容

郑昆明

(二十四)

【原谱】

双肩锁定,腰胛扎力。

落地生根,龙盘虎踞。

【注解】

①锁定:控制,固定。

双肩锁定:拳家要求双肩除了下沉持卸肩状外,也要控制、固定好,不得无端乱晃倾斜。

②扎力:驻扎力量。

腰胛扎力:拳家要求腰胁、双肩胛等部位要积蓄驻扎力量,持蓄势,随时可以进行攻防。

③落地生根:身体姿势端正,动作要领正确,桩式就会十分稳定,就像一棵大树一样,根系深深地扎于地下。

④龙盘虎踞:原形容地形雄壮险要,拳家引来形容太祖拳的桩式稳定如山,就像龙盘虎踞的地形那样雄壮险要。

(二十五)

【原谱】

形不破体,体不柴势。

拳打千遍,身法自然。

【注解】

①破体:旧称不合正体的俗字为破体,泉州人引申凡不合规矩的事物都称破体。

形不破体:拳家指太祖拳在身体姿势方面绝对要符合规矩。

②柴势:泉州人称呆板、笨拙为柴势,即形容像木头一样没有灵活性。

体不柴势:拳家指太祖拳在身法方面一定要灵敏多变,不能呆板、笨拙,否则是木头一根。

③拳打千遍,身法自然:拳家指明,对于身体各部的姿势要求已经明了掌握,那么对于具体的技术动作,只有反复多次地进行练习,才能通过拳法的娴熟,使动作上下协调,连贯自然,劲力顺达,才能充分体现太祖拳的风格特点,身法的灵活也就自然地体现在各招各式之中了。

(二十六)

【原谱】

应接之际,身无定势。

起身要横,落身要顺。

【注解】

①应接:原指接待宾客,应酬。如《晋书·桓石秀传》:“常独处一室,简于应接。”

应接之际:拳家指临阵应敌接招的时候。

②定势:固定姿势。

身无定势:拳家指应敌之时,除了身躯各部的姿势要合乎规矩之外,其他的具体技术动作没有固定的程式。意指应该随机应变。

③横:泉州话是凶、蛮横的意思,引申为干脆利落,不迟疑不决。

顺:泉州话是细顺的略称。细顺是小心谨慎的意思。

起身要横,落身要顺:太祖拳家要求起身攻击的时候要勇猛干脆,不得犹豫不决,而落身驻扎或防守之时要小心谨慎,不可轻敌。

另有拳家认为,“起横落顺”是一种防守反击的方法,是横劲和顺劲的配合运用。即起手(身)用横劲防格,落手(身)用顺劲进击。

今二说一并录存,以供参考。

(二十七)

【原谱】

进步应低,退步须高。

收如伏猫,纵如放虎。

【注解】

①进步应低,退步须高:太祖拳要求,向前进攻时,身体姿势要取低。姿势低,重心下降,加强自身的稳沉,打好进攻发力的基础。同时,也使自身技手紧凑,利于应付对方的防中反击。而退步之时,身体姿势要取高。姿势高,提高了重心,步法较为灵活,有利于快速躲闪和变换步法。

②收如伏猫:拳家形容与人相搏,持蓄势之时,就像灵猫一样伏于一旁,时刻窥视目标,寻找进攻的有利时机。

③纵如放虎:拳家形容与人相搏,进攻之时,要勇猛向前,就像把久困于笼的饿虎放出来一样,威风凛凛,势不可挡。

(二十八)

【原谱】

消闪得机,过解及时。

腰则为轴,其转如蓬。

【注解】

①消:消除,解除。《易·泰》:“小人道消。”

闪:侧身急避。如《水浒》第十一回:“林冲赶将去,那里赶得上!那汉子闪过山坡去了。”

机:时机,机会。《史记·苏秦列传》:“不出十日,而战胜之机决矣。”

消闪得机:拳家指应招接敌想解除对方的封缠,回避对方的攻击,都要看准机会而行。

②过:转移。

解:消除,消脱。

过解及时:拳家指接敌应招之时,要想有效地抵御对方进攻,就不能延误战机,只有及时处理,才能奏效。

③轴:中心或枢纽。如鲍照《芜城赋》:“舵以槽渠,轴以昆岗。”

腰则为轴:拳家认为腰部是人体的中心枢纽,应该注意腰部姿势的正确,以协调四肢的运动。

④蓬:泉州话意思是帆。

其转如蓬:拳家认为人体的腰犹如船帆,可以随风而转。意指拳家可以利用腰部的转动灵活地应付四面来敌。

(二十九)

【原谱】

脚手连腰,如备五弓。

引而待发,动不失中。

【注解】

①五弓:拳家要求一身备五弓。五弓指身弓,(左右)臂弓,(左右)腿弓。五弓中以身弓为主,臂弓和腿弓为辅。五弓合一,形成全身统一协调的整体劲力。

②引而待发:拳家认为劲力的蓄发,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一身备五弓,持蓄势,犹如扣弦在手,瞄准目标,准备放箭。

③动不失中:拳家依然强调不管怎样运动都要注意防守中宫,不让中门露虚,给对方以攻击的机会。技手的运动也要认准子午中路,这样劲力集中,加大攻击力,也有利于及时消除对方的防后攻击。拳家反复强调“子午归中”、“四正归中”、“动不失中”,可见中门的重要性。

(三十)

【原谱】

丹田鼓荡,任督贲张。

提肠吊肚,腰脊聚力。

【注解】

①丹田:气功术语,指内丹术锻炼人体精、气、神以成“丹”的处所。一般分为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多将下丹田通称为丹田。

鼓荡:腹式呼吸锻炼的做法。在锻炼时,随着动作的变换和呼吸的交替,膈肌上下鼓动,让意气下行获得丹田气感。时起时伏,时聚时离,小腹部随之出现起伏的鼓荡之状。

②任督:经脉名,任脉和督脉的合称。一行于身前,一行于身后,二者首尾相接。任脉总任一身之阴经,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为周天功河车运转的通道。

贲:气势旺盛。如《礼记·乐记》:“粗厉猛起奋末广贲之音作。”

张:舒张。

贲张:拳家指任督二脉气势旺盛,畅通无阻。

③提肠吊肚:太祖拳练气要诀之一。

提肠:指运气之时,必须收缩肛门括约肌,以加大胯部的约束力,增强自身的稳定性。

吊肚:指提丹田之气,以增强腹壁之强度。

④腰脊聚力:太祖拳认为力由腰发,腰动乃生,行于手指。于是要求注意腰背力量的蓄聚。(待续)

猜你喜欢
太祖丹田形容
八月十五月儿明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婆婆纳
别无长物
一干二净
唤醒丹田方法之我见
废寝忘食
曹植聪慧
探究意守丹田基本原则的阶段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