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纵横

2014-08-15 00:42刘大权
戏剧之家 2014年14期
关键词:莲花落会演曲艺

刘大权

(肇源县龙江剧中心 黑龙江 肇源 166500)

二人转既是一种艺术概念,又是一种艺术范围。艺术概念:二人转是东北地方(民间)舞台表演艺术(曲艺、地方戏等)。艺术范围:包括在二人转本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种舞台表演艺术样式。无论是艺术概念,还是艺术样式,均可从狭义、广义两个角度来看。狭义的二人转,指男女演员彩妆演出的可化出化入的曲艺样式。广义的二人转,有单出头、二人转、独角戏、拉场戏、吉剧、龙江剧、龙滨戏、辽沈戏等,还包括各种二人转表演唱等等。近年来还包括以魏三为代表的“说口侃”、赵本山为代表的“说口演”(小品)。

二人转是东北土生土长的曲种、剧种,已有近350年的历史。二人转别名很多,如碰碰、蹦蹦、蹦蹦戏、地蹦子、棒棒戏、棒打蹦、双玩艺儿、双调(条)、对口唱、对口戏、转桌子戏、打脖子戏、大布衫戏、半班戏、八人班戏、旦丑戏、莲花落、小落子、小秧歌、悠喝腔、边曲、天平、合书等等。解放前一般称为蹦蹦,1953年定名为二人转。外地人把二人转叫“东北地方戏”,东北人则简称“地方戏”。现在全国范围内的人所谓“二人转”,实际是指广义上的二人转。

早在1662年开始(康熙、雍正年间),辽西就有“孙大娘”王纶生师徒在庙会上演出蹦蹦。而在1900年前后,哈尔滨市已经有了二人转。1948年11月东北全境解放后,二人转才在东北城乡遍地开花。如1950年伊始,东北各省有许多二人转名演员,如原辽宁省的筱兰芝(本名栾继承),1952年冬参加省民间艺术会演,被称为“蹦蹦皇后”。黑龙江的蔡兴林(艺名粉蝴蝶),扮相美,唱功硬,有“二人转的梅兰芳”之称。1953年参加省文艺会演,受到好评,不久调到中央广播说唱团,在北京播下了二人转种子。同年,在北京举行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东北代表团演出了《给军属拜年》、《王二姐思夫》、《西厢》等曲目。接着,东北举行了第一届戏剧音乐舞蹈观摩演出大会,黑龙江代表队的李泰、胡景岐演出的《三只鸡》受到好评。京剧艺术家马连良、梅兰芳先后看过沈阳郎艳舫表演的《摔镜架》和黑龙江李、胡合演的《三只鸡》,很欣赏东北二人转艺术。1958年北京举行第一届曲艺会演,东北三省代表团都带去了二人转。到1960年,东北三省的专业二人转剧团已经发展到一百余个,其中仅辽宁省就有34个。1965年6月,在沈阳举行了“二人转专场”演出,辽、吉、黑各有一台节目,黑龙江演出团有《柳春桃》(作者奚青汶)等5个曲目。

1971年,吉林产生了《小鹰展翅》,辽宁产生了《女队长》,黑龙江产生了《红石桥》(作者徐维志)等曲目。沈阳部队业余曲艺队还创作了二人转坐唱《处处有亲人》。“文化大革命”后期,《叱咤风云》(作者王庆斌)参加全国调演,后参加广交会演出。1986年东北三省曲协在长春举行了首届东北民间艺术节。黑龙江省的著名演员黄启山、刘劲松还参加中国曲艺节演出《猪八戒拱地》。该剧演遍大江南北,黄土高原,最后大上海爆响。近年来,辽宁省民间笑星赵本山、潘长江等人表演的戏曲小品,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1989年辽宁二人转赴日本参加世界戏剧节,受到各国民间艺术家们的好评。

1993年文化部在长春举办了首届东北二人转调演,土色土香的二人转再次受到专家的赞美。

如今,什么刘老根大舞台、中央、地方电视台,祖国的东南西北都有二人转在专场演出,可谓繁荣兴盛。

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收了河北莲花落及其他姊妹艺术而逐渐形成的。故有“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之说。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它广泛吸收了东北民歌、单鼓、东北大鼓、皮影戏、十不闲、喇叭戏、河北梆子、评剧、京剧、凤阳花鼓、四川谐剧、打连厢、霸王鞭、打花棍、数来宝、相声、民间戏法等多种艺术成分,逐渐融化而形成了具有东北独特风格的民间表演艺术。

猜你喜欢
莲花落会演曲艺
莲花落
莲花落
发掘消失的明代曲艺——《金瓶梅词话》所载明代曲艺探赜
超级秀场 会演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浅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
基于Flash技术的曲艺动画设计与实现
莲花台畔莲花落
歌剧《文成公主》获第三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特别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