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海上文化传播对武术传播的启示

2014-08-15 00:50程东学程国海
武术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郑和西洋武术

程东学 程国海

(1.山东东明体育运动中心,山东 东明 274500;2.常州工学院体育教学部,江苏 常州 213002)

明朝历史上的郑和,是实行中外文化交流的和平使者。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明程度远高于周边国家。古今往来华夏一直作为文明传输者和文化传播者,更希望海外周边诸国在为华夏礼义及高度的文明所慑服后能称藩为臣,这是想用仁义感化而非武力来征服西洋诸国可见,明朝是想凭自己文化的软实力,以和平方式构建一种名誉上以它为中心的国家关系[1]。

郑和七下西洋,之所以在后世成为奇迹,是因为突然停止、长久遗忘,人们觉得遗憾、不可思议。在郑和下西洋随后六百多年漫长岁月里,远航在遗忘与追忆中,由历史变成神话。

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有三宝山、三宝井、三宝亭,吉隆坡、怡保有三宝庙,新加坡、泰国、菲律宾、文莱、柬埔寨都有三宝庙、三宝宫、三宝禅寺或三宝塔。每年阴历6月30日,当地都举行隆重的祭奠活动,马拉三宝公圣像游行,载歌载舞,到三宝公默祈拜祷,郑和成了华侨的守护神。“华侨的信仰三宝公,的确较国内吃食店之敬关公、读书人的尊孔子,尤为强烈。郑和其地位,简直可以和基督教的耶稣、回教的穆罕默德相当,几成为一个宗教主了。所以在传说中,他是法力无边,万物听命的。”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一项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独立体系和多种社会功能的运动项目。武术也是东方文化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目前,中国武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已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体育文化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已逐步形成独立的、庞大的文化体系——武术文化。事实证明,武术是最能适应人类发展趋势的,从而也容易成为世界人民热烈追求的未来体育文化。武术推向世界的先决条件已经具备,武术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已经成为发展趋势。

1 郑和下西洋的传播载体和武术传播的载体

郑和七下西洋,前后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并与海上诸国进行了多方面的物质文化的交流传播,不仅发展了中国和海外国家地区的贸易往来,架起了文化传播的桥梁,促进了中国和沿海国家、地区的文化传播。郑和是一个出色的文化传播者,对于航海、文化交流、传播学习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当今武术传播也可以郑和下西洋的成功经验中得到启示。

在当今中国文化重整势头、再次崛起的新世纪,我们在加强中国文化输出的时候,也要推进中国武术文化的输出,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武术也绝非简单的体育运动,因为它早已超越技术层面的有限意义,并且具有中国文化形象的象征意义,其价值不容小觑[2]。

2 中华民族和谐精神

郑和下西洋这一旷世之举,最为引人关注的还是贯穿始终的中华民族的“和”精神

中华民族历来是注重和谐的民族,“和”的精神始终贯穿于民族的外交、文化交流、以及对外传播方面。郑和下西洋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外交使团,但是他们所到之处,不侵略,不杀戮,尊重当地的民风习俗,宗教信仰和文化,国家不论大小,都视为友好邻邦。在共同的贸易往来中平等互利、以诚相待,因此当时的明朝政府被视为仁义之邦。比起欧洲后期的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他们所到之处尽是肮脏的交易,郑和下西洋使团是和谐的文化传播者和交流者,密切联系了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进一步沟通了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为人类的文化交流和航海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2.1 传播文化软实力

郑和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还是著名的文化传播者和对外和平使者。郑和七下西洋还有一个直接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周边各国与明朝的藩属关系,当时的明朝是世界上最强的帝国,可是明朝政府还是一直奉行和平外交政策,不侵略,把本国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传播到其他比较落后的藩属国。明朝政府希望凭借自己的文化软实力,以一种和平的方式建立和平外交关系。

2.2 物质文化传播

郑和使团下西洋,与沿海一些国家进行了物资贸易,从一定意义上讲,双方的物资都是各自国家当时的物质文化体现,那么双方所进行的物资贸易实际上是在进行物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郑和使团每次下西洋都满载丝绸、瓷器、铜、铁、麝香等几十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郑和使团用中国的丝绸瓷器等物换取西洋的胡椒、宝石、珍珠、琥珀、珊瑚、猫眼石、香药等物,还有非洲特产大象牙、犀角、羚羊角、龙涎香、乳香、没药及珍稀动物长颈鹿、狮子、斑马、鸵鸟等,因此郑和使团在海外所进行的物资贸易活动,处处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郑和把中国比较先进的文化理念传播到海外诸国。

2.3 技术传播

郑和下西洋不仅把中国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传播到海外,而且把国外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引进中国,促进了中国和海外先进技术的交流以及经济的发展。武术是中国的国术,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武术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文化的武术、教育的武术、哲学的武术。

2.4 开辟海上丝绸之路,造福华人华侨

郑和下西洋取得了史无前例的航海成就,这些成就为日后我国人民大量移居海外创造了有利条件。首先,郑和船队在远航中开辟了多条航线,留下了宝贵的航海资料以及途经各地的记载,这些航线与记载对以后的国际移民活动大有帮助。郑和下西洋所开辟的多条国外航线,所积累的航海经验,所了解的外国知识,在客观上必然促使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人民因经济与政治原因移居国外的人数增多,这种趋势是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所阻挡不了的。其次,郑和在下西洋的过程中不但开辟了我国通往亚非诸国的多条航线,而且解决了其中一些航线的航道安全问题,使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航道畅通。这不但有利于友好往来、朝贡贸易的持续进行,而且方便我国人民移居国外,虽然在当时的海禁政策下泛海移居不易,但航道安全有了保障使私自下海移居国外的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风险,因而移居的人数比过去有所增多[3]。

3 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郑和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吸收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进步,逐步形成了现代的武术形态。它特有的健身、养生、技击、观赏等诸多的价值功能和传统文化魅力,逐步引起了世界人民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武术爱好者和研究者纷纷涌入中国来旅游学习中华武术。中国武术经过国家武术推广中心的不懈努力,现在武术已经遍布世界五大洲一百二十个国家和地区,国际间武术赛事络绎不绝。温家宝总理访问美国期间,收到美国小学生的一封信中说“温总理,你会武术吗?”貌似简单的问题深刻的反应了中国武术在国外人们心中的文化地位。[5]2006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到中国访问期间,专门要求到中国武术发源地河南嵩山少林寺参观拜膜,表明国外领导人对中国武术的尊敬和重视,也足以说明中国武术的国际化传播形成一定的规模,在传播的路途上还要继续努力。

郑和下西洋,到达30余个国家和地区,没有侵略行为,而是友好交往、文化交流、除暴安良,创立“海上丝绸之路”,使各国感到中国可以信赖,是可靠的朋友和邻邦。中国的道德观不同于西方,主张世界大同,平等待人。郑和下西洋期间始终贯彻“怀柔远人”、“和顺万邦”、“共享天下太平”的宗旨;在经济利益方面,一直坚持“厚往薄来”,向他国让利;他所代表的中华海洋文化,以和平友好,互通有无,共享人类物质文化成果为深刻内涵。因此,要肯定郑和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更要弘扬这种精神,努力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环境作出贡献。[4]

4 武术传播的文化载体

武术传播的载体——武术文化,中华武术植根于我国传统文化之中,在上千年的传承过程中,中华武术与我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几乎涵盖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各种成分,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体育运动项目,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作为一种独特的内外兼修、蕴含深刻哲理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个性和民族精神,而且通过文化的向心力将其影响力辐射到许多国家。中华武术不仅具有“天人归一”、“内外合一”、“神形兼备”的自然仿效,还具有由技击小道而知天道的武学境界和“内圣外王”的武德精神。更为重要的是,中华武术与极富于人文精神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富于谦忍之心的佛教武术文化、技击养生之道的道教武术文化、信礼之性的儒教武术文化[6]。

5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

(1)郑和下西洋所体现的睦邻政策,是今天中国政府所推行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政策的重要源泉和理论基础之一,朱元璋于1368年建立明朝,结束了元末20余年的流亡与叛乱。明初统治者雄才大略,对内巩固政权,对外实行睦邻政策,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睦邻关系。当今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中国越是发展,对世界的贡献就越大,给世界带来的机遇也越大,中国过去、现在、将来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积极力量。

(2)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密切联系

郑和下西洋时候,明朝周边的海洋环境动荡,海盗猖獗,横行在印度洋和南海海域,海上交通十分不安,直接影响着下西洋的安全。郑和率领船队不畏艰险,通过各种手段,调解和缓和各国之间矛盾,维护海上交通安全,从而把中国的稳定与发展同周边联系起来,试图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郑和下西洋调解矛盾,平息冲突,维护了东南亚、南亚地区稳定和海上安全,提高了明朝的声望。由此看出郑和船队不是用于侵略扩张,派遣郑和下西洋,是实现和平的使命,推行和平外交,是用于实现和平的目的[7]。

6 中华武术走出中国,面向世界

在武术传播的过程中,中华文化负载的多少将成为该项目在国际传播中生命力强弱的标志。在传播的过程中,传统文化负载的越多,则越利于国际传播。因为,具有传统特征的武术项目融合了古典哲学、中医、养生、军事等内容,而这些内容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中国武术走向世界,在国际传播的过程中一定要以技击为核心基础,同时对健身、养生的内容加以重视。21世纪体育所具有的健身和娱乐功能都是传统武术所具有的,而且,传统武术包含健身、养生的方法与西方的健身方法都有很大的不同,具有浓烈的东方特色。世界医学卫生组织认为东方的太极拳不仅具有文化性,又具有技击性和健身性,世界范围内太极拳习练人口的不断增多,以及大批国外太极拳爱好者每年利用寒暑假去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武当山感受文化氛围,练习太极拳就是很好的例子。

6.1 中华武术重视和谐,发扬“和”的精神

中国武术强调人体身心合一为真,人际和谐为善,天人和谐为美,始终追求以和谐为价值取向;注重心、神、意的主导作用,动以养形,静以养心;注重武德教育,强调“身心和谐”、“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这些最基本的武术文化特征从古至今一直受到大多数人们的普遍认同和接受。

6.2 努力打造国外华人华侨的武术宣传氛围

华人华侨在国际交流中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华人移民是中华武术在海外传播的重要力量。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具有武术技艺的人才依据海外,也有越来越多的热爱中华武术的海外侨胞来中国学习武术,学成以后,在海外开设武馆,传播中华武术,成为传播中华武术的中坚力量,也为中华武术的海外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8]。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诸多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会有更多的中国人移居海外,这些人中的一部分习武者将是中国武术在海外的重要传播者,为国家的文化和武术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

6.3 设立传播武术的基地——孔子学院

武术文化能为孔子学院传播提供一种具有强大传播力的文化符号,而孔子学院则为武术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传播途径或传播方式。基于孔子学院模式的武术文化国际传播应全面地向世人展现武术较为完整的文化体系;既要介绍传统成果,又要展示当代武术文化的创新成就;努力寻求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规律,建立起科学的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系统[9]。

6.4 以郑和为例,打造武术传播代言人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代言人,他们对于一个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能的推动作用。提起航海,首推明朝郑和,郑和是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历史上的里程碑人物。武术传播是否也应该像航海一样呢,这是不言而喻的。武术作为民族的瑰宝,是民族精神和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而作为武术的代言人就必须要兼顾民族传统文化知识、武术技术功底都要全面、突出以及个人形象更要符合大众审美,饱含民族精神[10]。打造武术形象的代言人,无论从培养的辅助部分还是对其内外兼修的整体塑造和培养,都必须内重武德、修为,外倚形象和功底。将其打造成一个既能在影视界为人敬仰的绝对偶像,又能在武术界技压群雄、修为高深的大师,也能在社会上树立爱心形象的天使。

[1]胡锦涛.同舟共济共创未来[N].人民日报,2009-09-25.

[2]王 岗.中国武术:一种追求过程的文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7(4):22-24.

[3]张良君.传播学视野下整合下西洋的物质文化传播[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10):133-135.

[4]张序三.纪念“世界的郑和”,弘扬郑和精神[J].回族研究,2003(1).

[5]邱丕相.“温总理,您会武术吗?”引发的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04(4):1-2.

[6]谭润芳.中华武术文化传播的思考[J].大众体育,2011(4):142-144.

[7]王 翔.对郑和下西洋和平外交政策的探究[J].中国水运,2006(3):12-13.

[8]孟 涛.中华武术在海外的传播与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5):7-9.

[9]朴一哲,杜舒书.基于孔子学院模式的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

[10]辛治国,孙维国.打造武术传播的代言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204-206.

猜你喜欢
郑和西洋武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清宫里的西洋钟表师
紫禁城内的西洋科学家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对郑和下西洋的再认识
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