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科云媒”系统对推进农村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探索与思考

2014-08-15 00:52陈海瑞
科技传播 2014年2期
关键词:中科科普农民

陈海瑞

山西科技传媒集团,山西太原 030006

0 引言

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建设科普资源信息交互平台”,将一切科普资源建设中的信息资源都可通过这个平台发布和交流,促进各方沟通,协调、顺畅地推进各方工作。农村由于科普经费少、人才缺乏、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已有的科普资源建设基础工作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实际需要,因此,农村地区的科普资源共建共享需求更加迫切。由山西科技传媒集团自主研发的第一个跨平台科普服务系统“中科云媒”应运而生,该系统通过将科普服务平台建设与科普内容资源建设的有效集成,为农民提供服务,对推进农村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发挥着积极作用,助力山西省科普惠农工程。

1 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相关概念

1.1 科普资源

广义的科普资源是科普社会实践和普事业发展中所涉及的一切有用物质,如人力、财力、物力、知识、信息和组织制度等。狭义的科普资源是指科普活动、科普实践中所需要的要素及组合资源,包括科普项目或活动中所涉及的媒介和科普内容,如人力资源、资金资源、载体、产品、活动、信息等。

1.2 科普资源共建共享

指科普资源拥有主体之间,通过建立各种合作、协作,利用各种技术、方法和途径,开展包括共同揭示、共同建设在内的共同利用资源的一切活动,其目的是最大限度满足科普工作者和社会公众对科普资源的需求。共建是共享的物质基础。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涉及资源、技术、人才、资金、政策法规、共享方式、共享程序、评估监督等一系列措施和环节。

1.3 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基本要素

第一是共享主体,参与科普资源共享活动的所有主体中的每一个成员拥有可供共享的资源,也就是说与共享主体中其他成员有互补性的资源;第二是共享方式,方式包括有点对点的共享,有公共服务平台共享、有交换共享、有合作共享、有免费共享、有非赢利共享等;第三是共享客体,就是科普资源,即科普能力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科普内容和科普活动;第四是共享规则,就是参与科普活动的主体依据何种条件对资源进行共享。

2 中科云媒系统对实现农村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意义

2.1 中科云媒系统概况

“中科云媒”是山西省科协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工程的主要内容,也是山西科技传媒集团自主研发的第一个跨平台科普服务系统,通过将科普服务平台建设与科普内容资源建设的有效集成,为农民提供服务,助力山西省科普惠农工程。“中科云媒”分为中科云媒科普信息终端、中科云媒KPTV、中科云媒手机客户端三个部分,集纳了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多种手段,拥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富媒体等全媒体传播方式,通过无线互联网、3G移动网络和有线电视网向用户传送科普知识,提供个性化科普服务。“中科云媒” 在科普惠农电子屏上的应用包括:专家远程互动培训、农科视频点播、数字报刊浏览阅读、供求信息发布浏览、农业气象信息即时发布、病虫害预警预报及防治方法、全省各地主要农贸市场每日最新市场行情及价格曲线、农资防伪识别及农产品溯源服务、全国优秀科普网站推荐浏览、农业新闻、专家留言咨询、惠农网购、农科110专家服务、健康365专家服务等内容。

中科云媒系统建设的目标是逐步拓展面向社区、学校、企业和媒体的功能,使系统能更好地服务于科普益民、科普强企、科普助教,而目前的主要应用是为农民提供服务,本文着重论述的也是该系统对于推进农村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内容。去年,省农业科技信息中心开始选择科普惠农服务站、党员活动室等人流量较大的地点,开展“中科云媒”试点建设,去年建成试点200个,今年将再建150个,最终在全省建立1000个试点。该系统于今年2月初正式启动运行。

2.2 中科云媒系统资源共建共享的特点

2.2.1 共享主体的多样性

中科云媒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都是以山西科技传媒集团为中心、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综合科普服务系统,是一个跨系统、跨行业、跨部门的工程,共享主体既包括农业科研院所、机构等组织性成员,也包括农业科研专家、学者、工作者等个体性成员。

2.2.2 共享方式的公益性

无论是针对个别站点特有问题的点对点共享,还是针对所有站点的公共服务平台共享,这些科普资源的共享都是免费的、非赢利的,是具有公益性质的资源共享。

2.2.3 共享客体的丰富性

即科普资源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专家培训、农科视频、数字报刊、供求信息、农业气象信息、病虫害预警及防治、市场行情、农业新闻等内容,资源传播方式涵盖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富媒体等各种形态。

2.3 中科云媒系统对推进农村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意义

2.3.1 农村科普资源共建共享需求更加迫切

农民是《科学素质纲要》中科普工作开展的四大类重点人群之一,然而农村科普资源建设非常薄弱。农村科普经费少、人才缺乏、基础设施落后、渠道单一、内容形式滞后、工作力度不够等已经成为农村科普事业发展的普遍问题,已有的科普资源建设基础工作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实际需要,因此,农村地区的科普资源共建共享需求更加迫切。

与此同时,很多农民市场抗风险能力普遍较弱,已普遍意识到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习和运用专业技术的自主意识普遍增强,渴望更权威的信息、更专业的指导。而在农民能接触到的挂图、广播、电视、网络、培训、电话咨询、专家指导等形式中,各种形式都有其适用性,适合解决农业生产生活中的不同问题,分别受到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情境、不同问题的受众的欢迎,均为知识和技能传播的有效方式。

因此,建立和完善农村的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促进农村科普资源建设,不断提高对农村、农民的科普服务能力势在必行。

2.3.2 农业新技术、新产品需要共建共享平台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由于沟通渠道和沟通平台的不畅,农业科学的新技术、新产品并不能第一时间被农民了解、掌握和推广,也就无法第一时间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而搭建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平台则能很好的解决渠道和平台的问题,既使农民受益,也使农业科学研究工作最新成果得以及时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为农业科研机构、研究人员与农村、农民之间及时有效的沟通疏通了渠道。

2.3.3 中科云媒系统对于实现农村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有独特优势

中科云媒系统对推进农村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意义就在于提高了科普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成本,提升了科普资源服务科普惠农工程的水平、范围和影响力,以更少的人力、物力、财力为更多的农民提供更丰富、更高水平的科普服务,提高科普资源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中科云媒系统实现农村科普资源资源共建共享的经验

3.1 建好平台是实现农村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保障

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都需要载体和平台,只有创建好的载体,搭建好的平台,工作才能实现运转顺畅。中科云媒系统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针对科普工作的应用尚属首家。系统支持目前各种形式的科普资源,能提供包括视频点播、数字报刊浏览阅读、供求信息发布浏览、农业气象信息即时发布、病虫害预警预报及防治方法、农资防伪识别及农产品溯源服务、农业政策解读、全省各地主要农贸市场每日最新市场行情及价格曲线等多项服务。能够推送的科普资源包括科普网站、科普高清视频、科普挂图、科普音频、科普动漫、科普报刊、科普游戏等。系统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低成本、培训范围广如同面对面授课一样的互动培训效果。系统具有先进的自动推送功能,可以把最新的科普资源定时推送到终端设备的存储设备上。设备的运行模式和用户操作都由控制中心控制,控制中心可以查看每个设备的运行情况,可以随时捕捉设备运行状态。同一时间各终端个性化精准信息服务,即不同的终端在同一时间显示的内容不同。系统先进的数据传播形式和操控模式是实现农村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和保证。

3.2 形成合力是实现农村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途径

“中科云媒”系统浩大,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必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利用各方的资源优势,共同参与,相互合作,形成社会合力,才能达到资源共建共享的目的。在首届山西省文博会上,“中科云媒”项目签约1亿元,融资6000万元,为项目提供了资金的支持。为了向农民提供更专业、权威的服务,中科云媒系统以农科110电话咨询服务中心收集的最新的农业生产问题为切入点,依托全省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及所有农科110专家为专业知识技术支持,向农民提供视频培训和技术咨询服务。在信息终端,系统立足于山西科普惠农服务站完善的网络体系,充分利用农村活动室、文化活动站、党员活动室等场地,最大限度地实现科普设施、科普阵地的多途利用和综合利用,初步形成了多家联手、多种渠道、互利互惠的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格局。

3.3 各方受益是推进农村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持续动力

“中科云媒”系统的应用,搭建起了科研高校、院所、专家和农村、农民直接沟通的桥梁,把科研高校、院所的最新研究成果更快捷、更便利地传达给农民,可以让专家不用深入田间地头就可以指导农民种植什么、怎样栽培、怎样防病虫害,可以帮助农民把专家请到身边,实现了专家“一对多”和随时咨询的便利。截至今年9月底,“中科云媒”系统共发布供求信息1500余条,病虫害预报350条,农业政策解读388条,市场行情2800余条,利用远程培训功能邀请了20 位专家对农民进行了蔬果种植方面的培训,可以让各种农业种植、养殖中的问题得到及时诊断和及时指导,服务方式方便、快捷、高效,惠及2万余农民,有效地指导了农业生产,是农民增收的又一可靠保证。

4 做好中科云媒共建共享工程的创新思考

4.1 持续开展针对农村地区的科普资源需求调查

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应围绕三个“需求”来进行,即国家的需求、科技工作者的需求、服务对象的需求,这是一切科普工作的方向指针。要做好农村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就要了解农村和农民对科技信息需求的方面和内容,根据我省农村地区农民对科普资源的实际需求和变化情况,有针对性地通过中科云媒系统发布资讯,开展培训,指导生产。

4.2 加强农村科普资源建设工作

中科云媒系统的各种科普资源开发要形成系统,统一包装、统一宣传、树立品牌、树立权威、培育需求。具体来说,就是要实现选题共享,提倡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介根据需求共同开发,重点开发与长远建设相结合,根据不同农时、不同地区的不同问题策划主题活动,以自主开发为主并结合对优秀资源的引进。在注重开发科普资源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二次创作,就是对已开发的、反响较好、有普遍推广意义的科普资源加工组合,进行二次开发利用和推广。总之,在农村科普资源建设的方向上,坚持精品、权威、实用、全面的原则,突出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特点,内容要正确、逻辑严谨,层次清楚、分类合理,突出特征,要有利于提高农民的实际生产生活技能。

4.3 建立农村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联合机制

一是动员机制。在各共享主体之间加强动员机制建设,包括发挥资金导向作用,以有效调动社会力量投入农村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二是协作机制。探索并逐步建立完善的农村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和实施办法,打破资源分散、封闭的状况,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三是服务机制。积极整合优化集成已有资源,降低资源开发成本,将海量的科普资源信息归集和整理后呈现给农民,提高科普资源使用效率和科普公共服务水平。四是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教育、传媒等社会各界和广大农业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参与农村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热情,对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激励,树立典型、扩散影响。

4.4 探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点

作为一个科普平台,中科云媒服务系统以服务为宗旨,以公益为准则,科普资源服务最大化是其资源的共享原则。然而与此同时,农村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还应该探索融资的多种途径,利用社会科普优势开发科普产业,通过探索农村科普传媒及科普产品的研究开发、科普作品的创作与发行等,引进民间资金,利用社会资源,普及科学知识,寻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点,为农村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程提供更好的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

综上所述,中科云媒系统作为一个集合科普服务平台与科普内容资源,集纳全媒体传播方式的为农民提供服务的系统,虽然投入运行时间尚不足一年,但已显示出与生俱来的优势与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应用前景。本文虽做了初步探讨,然而只有经过更久的经验总结和更深入的探索思考,才能更好地发挥中科云媒系统对于推进农村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作用。

[1] 周孟璞,松鹰主编.科普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

[2] 任福君.关于科普资源研究的思考[A].中国科普研究室编.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C].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8.

[3] 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EB/OL].http://scitech.people.com.cn,2006.

[4] 中国科协.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方案(2008-2010[EB/OL].http://www.cast.org.cn,2008.06.24.

[5] 李成芳,我国科普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3.

[6] 胡祥明,要重视开发学会科普资源[J].科协论坛,2008(5).

猜你喜欢
中科科普农民
中科网安
中科网安
中科荣耀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科普达人养成记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微科普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