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微博问政”的现实诉求
——实事求是与微博问政的内在关系研究

2014-08-15 00:48陈小燕陈小平
关键词:党和政府问政实事求是

陈小燕,陈小平,李 晖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实事求是:“微博问政”的现实诉求
——实事求是与微博问政的内在关系研究

陈小燕,陈小平,李 晖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微博问政”是当前党和人民参政及处理政务活动的问政新方式,是党和政府实践群众路线的新载体和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方式。“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把握其实质与内涵有助于实事求是地辩证看待微博问政。微博问政的科学化、规范化推进,从根本上说就是实事求是的发展、遵循规律的发展。实事求是,是微博问政的理论与实践诉求,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入研究实事求是与微博问政的内在关系,对探索适合国情、民情和党情的微博问政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实事求是;微博问政;现实途径

D616

A

1673-9272(2014)06-0074-03

2014-10-28

湖南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陈小燕(1989-),女,湖南岳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陈小平(1974-),女,湖南双峰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医文化。

微博作为自媒体时代自由度最大的网络传播模式,其倍受青睐的原因不只是信息分享平台的日益成熟,更重要的是网民话语权的获得。当前,微博网站已经发展成一种基于公众参与的社情民意表达与沟通平台,呈现出全民参与的态势。

群众以微博为渠道参与的公共事件正成为中国公民社会崛起的重要因素,“微博问政”作为党和人民参政及处理政务活动的问政新方式,也正以其方便快捷、传播迅速、反馈及时、互动性强等优势,成为了党和政府实践群众路线的新载体和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渠道。然而,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微博问政”相对于传统的党群工作方式而言,也必将产生强有力的冲击,尤其是对于那些网络思维、网络语言严重缺失,只习惯等着坐听汇报的官员,在微博问政的情况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如何运用网络与群众进行交流,如何充分运用好时代资源,无疑是一大挑战。本文欲借“实事求是”这一重要的党建原则,汲取其理论精髓,发掘微博问政的内在缺憾,弥补其不足,探索适合国情、民情和党情的微博问政发展之路。

一、微博问政中的“实事”、“求”和“是”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深刻把握其实质与内涵有助于我们实事求是地辩证看待微博问政,并最终实现“微博”有效“问政”。

“实事求是”一词,源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河间献王传》,记载的是西汉景帝第三子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在中国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两者相结合,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作出经典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1]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这一概念的全新阐述,既体现了“实事”是“求是”的出发点这一实践第一的观点,同时体现了“求是”是“实事”的结果这一唯物辩证的认识方法。对此,邓小平做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是唯物主义”的总结。[2]胡锦涛同志则把实事求是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指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3]实事无止境,求是也无止境。实事求是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微博问政中的“实事”即事物的客观存在——微博问政的优势与缺陷;“求”即寻求微博问政的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把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结合、知与行相结合;“是”即把握微博问政的可能性、现实性和建设性。

二、实事求是地看待微博问政

微博问政是新时代中国民主政治信息化表达的一种创新,是隐藏在新媒介领域的草根政治途径,在当前我们党的建设及其发展中具有明显优势,但与此同时,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其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也显而易见。

1.微 博问政的优势

微博问政是党和政府听民意、察民心的有效渠道。微博问政的重要特点是快,可以及时公开地传递信息,披露真实情况。当今党和政府可以利用网络、借助微博问政平台最直接地听到社会各方面的反应,由此增进政民之间的沟通了解。同时,通过广泛参与网民群众组织的互动活动,培育群众对党的情感认同和政治归属,从而使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和基础不断扩大与增强。从2012年开始,北京等多地就开通了微博发布厅,政务微博逐渐成为了网络问政的一种新形式。无论是网民要办事咨询、举报投诉,还是要享受信息资讯和建言献策,都能一键搞定,让他们体会到不一样的政府服务。政务微博宛如一座“连心桥”,让政府在百姓眼中的距离不再遥远。

微博问政是党和政府汇民智、解民忧的智慧能量场。从政府公布的电子邮箱,再到今天开通的微博。政务微博的异军崛起体现出党和政府与时俱进,运用创新服务手段,推进政务公开的探索和努力,这是党和政府的要求,更是百姓的期待。政务微博增强了官员平等与民交流、热情为民服务,改变着一些党员干部“高居庙堂”的形象,培养和树立了亲民为民爱民的优良作风,是集聚民智、解民忧,共谋发展,最终反哺群众的创新之举。微博问政这趟党和政府的“民意直通车”,让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得到了突破,底层话语与官方话语得到了积极有效对接,政治话语与生活话语进行着良性互动。

微博问政是党和政府践行群众路线的良好载体。政务微博正成为党和政府信息发布、了解民意、为民服务的重要平台,各级政府利用网络深入贯彻以人为本,问计于民,问计为民。通过网络征求意见,维护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力,政务微博成为自觉接受监督的一扇窗户。“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政府部门透过微博这个平台,将群众最直接、最坦率的声音化为工作的目标和切入点,使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和公开化,是践行群众路线的良好载体。

2.微 博问政的困境

政务微博的实际影响范围有限。当前政务微博的关注度及影响力亟待提高,通过微博平台进行政务沟通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微博网民带有偏低收入、年轻化、高学历、城镇人口等特征。对于农民、工人而言,通过网络来表达自我诉求是比较陌生的,尤其是中老年农民和工人;对于使用主要群体的中青年、学生,微博中信息的繁杂性、偶然性、不确定性突出,他们所关注的内容具有局限性。此外,大量的匿名微博虽然有助于微博问政的快速发展,但是也有可能使网民缺乏责任感,网络展现的社会悲剧越来越多,多数网民对此已习以为常、甚至“麻木不仁”,部分网民也只是跟帖吐槽,没有实质性的建议与影响效果。

网络资源分散,话语权不均。在微博上的发言者,尽管普通百姓、最近两年发展很快的官员群体和网络评论员居多,但社会分层和各层次的群体占据资源的不同,导致现实资源分配不公平。名人微博更易受关注。普通民众在面对网络媒体的时候,存在对方删帖、拉黑,甚至是打击报复的现象,因而他们的大部分声音往往被掩盖,不能产生微博问政影响力,不能受到的关注、重视,次数多则严重打击他们的参与热情,而其实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数量大而活跃。然而占据主要话语权的那些意见领袖、专家博客、名人博客等则是另一番网络舆论生态景象,引领着舆论场的走向,造成了网络话语权的不均等。事实上,网络仅仅是一个“前台”,微博意见不等于网络民意,更不等于公共民意,有效回应“微博问政”的挑战,执政党及政府需完善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微博平台隔离,信息互不对称。微博问政重点在互动,网民问,政府听且有所为。然而,潮流所趋、政绩所迫、形式主义作怪等促使部分官员开微博,开通前几天场内热闹,热度三分钟,事后便束之高阁、置若罔闻,官话套话、雷语悍语、互动不足,一些政务微博也由此成了“僵尸微博”。此般“失音”、“失语”的形式主义削弱的是党和政府的公信力,造成“刻板印象”的后遗症。政务微博是一个互动平台,一方面党和政府需体悟群众疾苦与要求,另一方面也要实事求是,各级政府要防止偏听偏信、坦诚面对网民的质疑和批评、提升与网民沟通的技巧,避免各种问题和失误,积极有所作为。

网络舆论生态多元化,社会意识形态主导性极具挑战。微博问政就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改变着舆论生态,增强社会向心力,另一方面滋生网络谣言、舆论危机,促使社会的分裂。“网络传播具有主体低门槛、内容发布低门槛和传播低门槛等特征,使网络成为憎恨言论传播的天然平台。”[4]网络舆论的多样性、复杂性程度空前,“网络群体性事件”、“微博接力”、“微博集体讨伐”,政治谣言或不良言论的散布,严重偏离现实舆情,网络谣言形成了所谓的“网络舆论”。近年来,西方国家某些反华势力刻意歪曲党提出的一些新概念、新主张、新论断,通过网络渗透,特别是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已经成为他们发动政治打击主要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在经受西方政治思潮的强大冲击,这对我们党和政府牢牢把握住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坚持实事求是,有效实现微博问政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继续推进,思想理论建设成效明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重要成果,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迈出重要步伐。”。[5]其中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不仅是思想理论建设的首要内容, 而且作为规律或法则贯穿党的各项建设的全过程。实事求是的实现途径离不开人民群众这个主体、科学沟通方式、社会舆论环境等综合因素的结合。

1.坚 持以人为本,发扬主体性精神,将微博问政打造为党和政府依靠群众的新平台

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其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6]在马克思看来,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许多宝贵经验都是人民群众首先在实践当中创造出来的。微博提供了一个党和政府有效了解群众所思、所喜、所忧、所怨、所盼的物化平台,我们要充分用好这一平台,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同党的群众路线统一起来,发挥群众在发展中的创造精神,激发和调动人民群众的创造潜力,为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开辟广阔空间。

2.坚 持调查研究,正确把握客观性,为微博问政寻找最直接和最内在的实践基础

党的理论的丰富、完善和发展,需要从群众的实践中取得现实资源。1930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反对本本主义》这一著名的关于调查研究的文章,提出了“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7]的调查研究的基本原理,作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7]的著名论断,阐明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没有实践,理论也是难以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应该从人的实践活动发展中去阐释理论的实质,坚持深入浅出地开展调查研究,为微博问政寻找最直接和最内在的实践基础。

3.坚 持从“实事”中求“是”,有效实现微博问政

首先,积极关注,加强互动。关注就是力量,要积极重视微博问政,充分利用好微博这个能量场。党政机关应继续加强打通传统舆论场和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兴网络舆论场,促进两个舆论场顺畅沟通和良性对话。通过政务微博与网民在线互动交流,有效发挥“拜民众为师”、问政于民的功能,积极关注公共政策、公共服务、热点问题,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及时发布、积极处理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第二,正确引导,分清辨浊。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主体与“实事”之间沟通的广度、深度和精度。庞大的微博平台,海量的信息,政府微博在及时关注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加强网络微博舆情的引导。建议政府整合群众诉求,通过微行动、微话题、微直播,主动设置议题供网友讨论,引领舆论。一方面可以了解清楚民间舆论场的方位,把握舆论走向,另一方面即可与网民坦诚交流,形成交集,与网民群众文明共成长。此外,党和政府“要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善于从政治上认识问题、处理问题,在事关方向、事关原则的问题上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8]要加强网络言行监控,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彻查一切以假乱真、搬弄是非者。用事实说话,破除网络谣言,让群众了解到真相。

第三,加深研究,规范管理。“自由决不是想怎样说就怎样说,想怎样干就怎样干,而是指根据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来进行言行活动,来变革事物。”[9]政务微博的管理已经成为互联网管理的重要内容,我们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明确两点。一是通力配合。各政府主管部门需要做到完善相关条款及规定,切实落实职责,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形成监管合力。二是管理现代化。做到从消极行政到积极行政,重视舆情、掌握舆情、回应舆情;从管理行政到服务行政,发现民意、积极引导、同频共振;从刚性管理到刚柔相济且以柔性管理方式为主,科学分析、准确研判、公开透明,使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总之,实事求是不仅仅是思想路线,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体化以及“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现实要求[10]。微博问政是当今网络时代加强党政建设的公开平台和有力推手,通过把现实要求和平台推手有机统一,我们党的建设事业和理论研究必将更加完善,并将深入民心。

[1]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9.

[2] 邓小平文选(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7.

[3] 江泽民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R]. 2006-08-15.

[4] 龙 飘,李 伦.憎恨言论的网络传播及其规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1-84.

[5]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人民日报,2012-11-8(12).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0.

[7]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1951:110.109.

[8] 王均伟.《党建方略》[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115.

[9] 沧 南.范湘涛.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6.

[10] 岳海峰.实事求是的哲学内涵及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J].实事求是,2010,(5):39-41.

[本文编校:徐保风]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Realistic Demands of “Micro-Blogging Politics”——Research the Internal Relations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and Microblog Politics

CHEN Xiao-yan, CHEN Xiao-ping, LI Hui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410208, Hunan)

“Micro-blog politics” is the new way of using the Internet platform of micro-blog and the network technology in politics to handle administrative activities, and it’s a new carrier for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practice of the mass line.“Seek truth from facts” is the party’s ideological line, grasp its essence and connotation helps matter-of-factly dialectical view of Micro-blog politics. The scientific and normalized advancement of Micro-blog politics that is fundamentally pragmatic development also is following the law of the development.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is theoretical quality and practical demands of Micro-blogging politic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further research the internal relations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and the view of Micro-blog politics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 i cance to explore the suitable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road of Micro-blog politics.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Micro-blogging politics; the realistic way

猜你喜欢
党和政府问政实事求是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依托新媒体平台探索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新途径
走近内心走向爱
“实事求是”定乾坤
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探讨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十八大以来反腐制度化研究
『广场问政』应『去戏剧化』
人大代表电视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