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呼唤守诚信的传统美德

2014-08-15 00:48陆源辉
关键词:传统美德资源配置市场经济

陆源辉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3)

市场经济呼唤守诚信的传统美德

陆源辉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3)

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诚实守信是市场秩序的基石和灵魂。发展市场经济,把握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离不开道德建设,离不开守诚信的传统美德。市场经济可以带来双重效应,出现了道德悖论。中华民族守诚信的传统美德,对于今天维持和健康发展市场经济,是一种强大的正能量。

市场经济;守诚信;传统美德

B82

A

1673-9272(2014)06-0038-03

2014-10-18

陆源辉(1959-),男,湖南长沙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中国传统文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并指出,必须“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里告诉我们,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一项重大举措。发展市场经济,把握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离不开道德建设,离不开守诚信的传统美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市场经济无德、缺乏守诚信的美德,也是断然搞不好的。如果对于市场的负面效应置之不顾,对市场经济中的道德悖论视而不见,把市场经济搞成“市场社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搞到社会生活中来,那就会走偏方向,就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了。所以,为了实现中国梦,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弘扬守诚信的传统美德,必须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让中华守诚信的传统美德转化为市场经济的正能量。

一、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

在资源配置中,市场由起基础性作用到起决定性作用,这是对市场作用的新定位,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资源基本上是通过信用渠道配置的。诚实守信是建立市场秩序的基石。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市场经济离不开诚信,经济活动中的各个环节,缺少以诚信为基石的信用是不可想象的。市场经济社会的各种交易活动,买卖的契约即合同,是建立在互利互惠互相情愿的基础上的,各方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有人言而无信,背信弃义,正常的交易活动便会被破坏。生产、运输、购销各个环节,都存在委托代理关系,都有个信用问题,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信用问题,交易链条就会中断。银行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它发展的基础就是信用。一失信,股票、债券、其他衍生工具就无法发展。没有诚信为基础的市场信用,谁敢买你的?谁敢卖给你?商品交易就搞不成。

中办《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对经济行为作出了道德要求,对市场行为作出了诚信要求,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市场经济提供正能量。指出:“确立经济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出台经济社会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做到讲社会责任、讲社会效益,讲守法经营、讲公平竞争、讲诚信守约,形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和社会环境”(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新华社北京2013年12月23日电)。这里告诉我们,要实现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良性互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市场是讲道德、讲诚信的市场,是由讲诚信讲公平正义的有良好道德的人去操作的市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离不开道德提供的正能量,离不开有良好道德、讲诚信讲公平正义的人对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合理利用诚信的规范和调节作用,将有益于市场经济机制的正常运转,将对中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1]

二、市场经济中的道德悖论

市场经济可以带来双重效应,出现了道德悖论。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的竞争观念、时间观念、效益观念、创新观念和民主法制观念得到增强,推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而且与之相适应的道德品格也得以形成,促使那些真正想把生意做好、想当好生财有道的人感到,市场经济需要道德,非讲诚信、讲互利不可,非讲守法、讲德性不可。

市场经济的自发运行,也能导致道德失范。追求利润最大化,追求利益最大化,如果失去监管,发展到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就把道德排斥在外了。老百姓深恶痛绝的信用缺乏现象简直是普遍存在。假冒伪劣商品泛滥,虚假广告遍地,坑蒙拐骗横行,企业之间的三角债、银行呆坏账、信用卡诈骗、偷漏税、走私骗汇、保险公司员工串门骗七、八十岁的老爷爷、老奶奶买三十年、四十年期限的长期保险,等等,已造成全社会的信用危机。没有诚信的环境,人人自危,对任何人都不敢相信,人们生存在这样缺德的市场环境中,真是不堪其累,不堪其苦。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使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也受到腐蚀。在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影响下,诱发他们把对共产主义的追求变为对钱财的向往,只顾自身利益,只关心“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忘记了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市场经济讲等价交换和有偿劳动,助长了一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权钱交易意识,有时把应尽的职责变成了有偿服务,使权力商品化、市场化。

发展市场经济,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必须化解市场经济自发运行的道德悖论,必须德法并举清除市场经济中的缺德现象,使我们的市场经济真正成为诚信经济、道德经济。

三、让守诚信的传统美德为市场经济提供强大的正能量

要解决市场经济中的道德缺失问题,最关键的就是要紧紧把握我们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不可离开社会主义去谈市场经济,不可离开社会主义道德去谈市场经济,不可离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谈市场经济,也不可离开发挥政府作用去谈发挥市场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讲得好:当然,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仍然要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但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职能是不同的。全会决定对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全会决定对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进行了部署,强调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在维持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促进共同富裕方面,政府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道德规范建设,诚信建设,这是解决好市场秩序的基础。各种市场规范要起作用,市场交易者就必须坚持诚实守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可以德法两手并举,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一方面,运用法律手段对种种失信、欺诈行为给予打击惩罚;另一方面,运用教育手段对种种缺德、道德失范的丑恶行为进行剖析,褒扬诚信,鞭挞失信。这样,促使人们自觉地守诚信,自觉地维护市场秩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拿诚信来说,大道惟诚,无信不立,诚信是立人之本、成事之基,也是搞好市场经济之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就有守诚信的传统美德,通过对这些优秀传统的挖掘和阐发,我们就会体悟到,老祖宗这种守诚信的传统美德,对于今天维持市场秩序,健康发展市场经济,是一种强大的正能量。

舜是守诚信的典范,早在辅佐尧帝期间,尧帝问他,要治理好天下,有什么好办法没有?舜就提出了“允执厥中”的思想,他把守诚信的地位提得很高,认为这是得天下的重要条件,所谓“执一无失,行微无怠,忠信无倦,而天下自来”。在商品经济萌芽时期,舜就做过小生意,贩卖过小商品。《史记》记载:“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郑玄曰:负夏,卫地。就时犹逐时,若言乘时射利也。《尚书大傅》曰:“贩于顿丘,就时负夏”。[2]他在雷泽打鱼,不仅仅是用于自己吃,当然还要出卖一些。在河滨制造陶瓷器具,当然是为了出卖而生产。在寿丘制作什器,即百姓常用的器具,当然也是为了出卖而生产。贩卖商品,当然要“乘时射利”,要赚钱。但是,舜做生意,不像过去河滨人制陶,以次充好,拿不合格的陶器去坑害消费者,谋取不正当利益。他是以诚信为本的,“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把优质产品以优惠价格卖给老百姓,自己也赚了钱,百姓也得了实惠,互利互惠,生意越做越红火。“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这也可以解读为以诚信为本,使人气越来越旺盛,市场经济越来越繁荣。

儒家的祖师爷“至圣先师”孔子是言必称尧舜的,他继承了虞舜的诚信道德并把它发扬光大。孔子把“信”列为教育学生的“四大科目”(言、行、忠、信)和“五大规范”(恭、宽、信、敏、惠)之一,强调要“言而有信”。“亚圣先师”孟子认为“诚”是最高的道德范畴,是做人的根本道德原则。《中庸》、《大学》是儒家的经典,都把诚信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作为道德修养的主要原则。《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大学》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君子必诚其意”。中华传统文化,不局限于儒家,法家商鞅也很重视“诚信”,他重视取信于民。这方面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变法之前,为了取信于民,他下令在秦国都城南门外立一根3丈长的木头,当众许下诺言,谁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10金。人们以为是戏言,不信,不去搬。商鞅为表诚意,赏金提到50金。一位壮汉把木头扛到了北门,马上得到50金的赏钱。此事,商鞅树起了言而有信的形象,所谓“立木树信”。由于取得了人们的信任,商鞅的新法很快在秦国推广了。汉代以后,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和学者,都一直提倡和维护“诚信”。“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这是王安石作诗对商鞅“立木树信”的赞扬。“君子所以感人者,其性诚乎!”这是司马光对诚信感人发表的感慨。周敦颐说“诚”是“五常之本,百行之源”,把“诚”作为区分人的行为善恶的道德标准。

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从“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一直到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社会,我们都继承和弘扬了诚实守信的传统道德,甚至把诚信道德提到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高度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把诚实守信作为党和国家经济政治生活的重要准则,反复强调:“中国是信守自己诺言的国家”,“领导要取信于民,使党内信得过,人民信得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一切经济活动和行政司法工作,都必须实行信誉高于一切”。在民主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诚信”都提供了强大的正能量。今天,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我们要全面深化改革,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弘扬中华民族守诚信的传统美德。市场经济在呼唤这种守诚信的传统美德,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和用心领悟守诚信的传统美德,将它内化为理念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让它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正能量。

[1] 张益静.中国市场经济背景下诚信纳税的伦理问题浅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6(4): 45-47.

[2] 司马迁.史记(卷一)[M].中华书局出版,2014:32-33.

[本文编校:徐保风]

Market Economy’s Calling for the Traditional Virtues of Good Faith

LU Yuan-hui
(Hunan Provincial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Changsha 410003, Hunan, China)

The market economy is credit economy, and honesty is the foundation and soul of the market order.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the decisive role of a good grasp of the market in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cannot do without the construction of morality, traditional virtue cannot do without integrity. Market economy can bring double effects, the emergence of moral paradox. The traditional virtues of the Chinese nation to keep the integrity of today, for the maintenance an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is a strong positive energy.

market economy; integrity; traditional virtues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资源配置市场经济
让老人幸福 促社会和谐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人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做人美德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