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环递进”项目群的项目效用提升研究

2014-08-15 00:48张仲凤陈梓祥张继娟
关键词:三环效用导师

张仲凤,陈梓祥,张继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基于“三环递进”项目群的项目效用提升研究

张仲凤,陈梓祥,张继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三环递进”项目群,以基础研究促进应用研究,以应用研究促进开发研究,使得学-研-用-产贯穿于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始终,将理论创新转化为实践创新,从而发挥项目群的综合效用。

研究生;培养体系;三环递进;项目群;项目效用

F27

A

1673-9272(2014)06-0099-03

2014-11-2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面向培养体系创新极的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效用提升研究”(编号:2013J002)。

张仲凤(1975-),女,河南新乡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家具与室内设计研究。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教育体系作为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肩负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任。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研究生招生数量和招生规模逐年递增,致使研究生教育呈现向本科生教育回归的趋势[1]。因此,针对研究生供给与需求的脱节,改革研究生培养体系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研究生培养体系,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三环递进”项目群,改革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培养评价有关培养体系的三个方面,形成培养体系创新极,以期能够兼顾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的效用广度与深度,进而切实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效用。

一、研究生培养体系及其主要构成因素

笔者通过对当前研究生培养体系及其主要构成因素的调查与分析,将其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培养规格、培养过程以及培养评价。笔者现就这三个方面对研究生培养体系进行阐述:

1.培 养规格

研究生培养规格作为高校工作的立足点,不仅是学校各专业培养目标的细化,也是学校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组织教学、检查和评估教育质量的依据。高校按照国家政策和人才市场导向制定符合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使得各专业人才在经过规定年限的学习后,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能够达到基本要求。

2.培 养过程

研究生培养是高校工作的侧重点,其内容包括:培养方案与培养计划的制定、课程设置与课程教学的管理、科学研究以及学位论文工作的开展。在高校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中,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二者是并重的,导师指导则贯穿于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是二者的结合点。

通过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作为培养过程的终点,学位论文其质量高低则是研究生知识、能力、素质优劣的直接反映。基于此,研究生培养必须以课程学习为横向基础,以科学研究为纵向延伸,形成横向基础与纵向延伸交叉的关系。

3.培 养评价

研究生培养评价是高校建立和健全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和评价监督体系的有力措施。通过开展研究生培养评价,加强社会评价,提高教育质量,促进竞争发展,服务和谐社会。研究生培养评价必须以培养规格为引导,以培养过程为依据,围绕课程学习以及科学研究开展,引进有关激励与淘汰机制,确保赏罚分明。

综上所述,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培养评价是构成研究生培养体系的三个主要因素。改革研究生培养体系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围绕培养规格和培养评价,以培养过程为改革重点,找到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结合点,教学与科研两手抓,实现学寓于研,研寓于学。

二、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之于研究生培养体系的作用

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作为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结合点,对于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改革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学与科研是研究生培养的两大重点,而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则是联系教学与科研的纽带。如何充分发挥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在研究生培养体系中的作用是当前许多高校所面临的问题。在基于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的培养理论和培养实践方面,当前许多高校都进行过积极的探索。在培养理论方面,宋德武等(2013)探索以建设研究生培养基地为平台,以科研项目为依托,以“双导师双段式”联合培养研究生为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渠道[2];在培养实践方面,吉林师范大学对学校现有的资源进行科学划分,按照“优先配置优势资源,重点利用强势资源,深入挖掘新兴资源”的原则,设计立体型的支持项目,全力配合“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实施。由此可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作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载体,在研究生培养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然而,虽然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的效用广度已经全面涉及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各个环节,但是在效用深度上尚未形成逐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之势。基于此,笔者拟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三环递进”项目群,从基于“学和研”的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过渡阶段再到基于“用和产”的应用研究到开发研究过渡阶段,实现以“三环递进”项目群为纽带的教学与科研的有效结合,兼顾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效用广度与深度,切实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效用。

三、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不同科研性质项目介绍

1.基 础研究

基础研究是以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揭示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为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的创造性研究活动[3]。基础研究注重理论创新,作为应用研究的源泉,高校必须加强对基础研究的重视,大力发展基础研究,切实提高基础研究的水平。

2.应 用研究

应用研究是以实际应用为目的,为获取新知识所进行的创造性研究活动[4]。应用研究注重实践创新,在大力发展基础研究的前提下,高校必须发挥基础研究对应用研究的促进作用,把理论创新转化为实践创新。

3.开 发研究

开发研究是以实际生产为目的,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所进行的创造性研究活动[5]。开发研究以应用研究为先导,在理论创新转化为实践创新的基础上,高校必须推进开发研究对应用研究的深化作用,将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为开发研究成果。

由此可知,对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开发研究三者而言,开发研究以应用研究为先导,应用研究以基础研究为先导,构建“三环递进”项目群旨在集成三种不同科研性质项目效用,以三者之间的内部分力形成项目群外部合力,从而发挥项目群综合效用。

四、“三环递进”项目群

1.“ 三环递进”项目群涵义

“三环递进”项目群是基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开发研究三种不同科研性质项目的集成,它们之间不是单向的线性关系,而是双向的环状关系。基础研究促进应用研究的发展,反过来,应用研究同样也促进基础研究的发展,由此类推,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开发研究,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三环递进”项目群。在面向培养体系创新极的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效用提升研究的过程中,笔者主要针对研究生培养过程,围绕教学与科研,从构成“三环递进”项目群的三种不同科研性质项目之间的单向关系,即从基于“学和研”的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过渡阶段再到基于“用和产”的应用研究到开发研究过渡阶段加以阐述,实现学研用产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开发研究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使得三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2.“ 三环递进”项目群之于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实现机制

(1)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过渡阶段

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过渡阶段必须注重“学和研”,也即是理论创新到实践创新的转化。因此,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成为这个阶段改革的必经之路。就项目而言,项目能否顺利实施依赖于研究生对其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程度,课程学习是专业知识积累的先决条件,而课程设置在某种程度上则决定课程学习的质量。因此,优化课程设置要求,其一,高校的课程设置要体现广度和深度;这意味着,研究生在项目实施阶段,拥有可供选择的综合性课程。有时候,项目的顺利实施并不仅仅取决于整个项目团队的知识深度,还取决于其知识广度。因此,高校应重视综合性课程的设置,增强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与综合,使得研究生的知识层面能够得以扩宽,知识结构能够得以优化[6]。其二,高校的课程设置要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这意味着,研究生在项目实施阶段,拥有可供选择的研究型课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不仅仅依赖于专业知识的掌握,还依赖于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对实际问题加以分析,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研究型课程旨在激发研究生科研创新意识,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这对于项目的顺利实施是至关重要的。课程设置的优化必将引起教学方法的改进,对于研究型课程,高校应采取启发式、案例式以及研讨式教学,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研究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综合性课程,高校应采取自学式、讲授式教学,实现交叉授课,展开学科对话,注重扩宽研究生的知识层面以及优化研究生的知识结构[7]。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是跟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息息相关的。导师身兼教学和科研两大重任,在推进课程设置的优化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两个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要求,其一,就导师而言,其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门知识,还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从而在项目实施阶段,有效指导研究生,使其把握专业领域最新研究发展动态;其二,就高校而言,首先,需提高导师素质,鼓励导师申报和承担科研项目,推进导师与国内外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其次,需建设导师梯队,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以老教师为辅,通过导师组来解决老教师知识结构相对老化,青年教师知识结构相对薄弱的问题,从而在项目实施阶段,全面指导研究生,使其完善专业与专业相关领域的知识结构体系[8]。

(2)应用研究到开发研究过渡阶段

应用研究到开发研究过渡阶段必须注重“用和产”,也即是应用研究成果到开发研究成果的转化。因此,构建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实施“双导师双段式”联合培养模式、健全激励、淘汰联合培养评价机制成为这个阶段改革的必经之路。项目运行至这个阶段,其研究成果应是以市场投放为导向的,如何使应用研究成果投入实际生产,最终转化为开发研究成果是这个阶段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那么,为解决这个关键问题,项目团队则需跟生产实际接轨,这就要求,首先,需构建校企联合培养基地,使得研究生可通过现场调研,发现工程实际问题,了解工程技术难点,进而提出解决思路[9]。从而强化研究生的工程实践意识,积累研究生的工程实践经验;其次,需实施“双导师双段式”联合培养模式,即校内学术导师负责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过渡阶段,而企业实践导师则负责应用研究到开发研究过渡阶段[10]。为解决工程技术难点,研究生可在提出解决思路后,在企业实践导师的指导下,对实验方案反复论证,收集数据处理分析,并对实验方案反复修改,直至切实可行。在这个过程中,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得以提高,创新能力也得以培养;最后,需健全激励、淘汰联合培养评价机制,项目运行至这个阶段正是攻坚的关键时期,加大这个时期奖惩的力度可有效提高项目团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可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给定某个具体的攻关期限,在攻关期限以内,可给予项目团队以奖励,而在攻关期限以外,则需给予项目团队以惩罚。当然,奖惩的力度可根据项目的规模以及项目实施的难易程度加以确定。

综上所述,本文作者根据项目运行的不同过渡阶段,抓住每个阶段的主要特征,从以“学和研”注重的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过渡阶段到以“用和产”注重的应用研究到开发研究过渡阶段,有针对性地改革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有关三个方面。

五、“三环递进”项目群之于研究生培养体系的作用

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重点在于培养过程改革,而培养过程改革重点在于教学与科研改革。本文针对研究生这个主体,通过分析研究生培养过程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三环递进”项目群,以项目群为纽带联系教学与科研,把研究生培养从基础研究对应学术型研究生,应用研究对应应用型研究生这种“一对一”的关系中解放出来。从项目效用深度出发,通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三者的集成推动项目群各个要素之间形成合力作用于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培养体系形成培养体系创新极。

六、结语

“三环递进”项目群实现研究生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开发研究的转换,完成研究生从理论知识学习到实践经验积累再到实践经验对理论知识反馈的过渡,使学研用产贯穿于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始终,充分发挥三种不同科研性质项目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通过三者的集成推进研究生培养规格、培养过程以及培养评价的改革,兼顾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效用广度与深度,使得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效用得以提升。

[1] 张乐天.当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问题及思考[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05):90-94.

[2] 宋德武,戚英喜,李 赫,等.校企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的探索与实践——以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为例[J].现代交际,2013,(01):236-237.

[3] 成素梅,孙林叶.如何理解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22(04):50-56.

[4] 邓子纲.地方社科院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辨析[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1,(02):99-105.

[5] 雷晓云.加强社会科学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的思考[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1):76-80.

[6] 郑 刚,刘 军,赵桂荣,等.新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构建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4):212-214.

[7] 邱兆坤,姜卫东.当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析解[J].文教资料,2007, (09):8-9.

[8] 陈 娟,陈 敏.五位一体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J].中国电力教育,2008,(18):46-47.

[9] 郭玉琴,徐美玲.以科研项目为平台的工科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思路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06):274-275.

[10] 葛学彬.构建“三位一体”培养体系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J].高教论坛,2012,(07):109-112.

[11] 曹受金,徐庆军,朱玉林,等.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比较研究及启示[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03):84-87.

[12] 邓 松.关于研究生招生规模、学科结构和质量的辩证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3(01):134-136.

[13] 黎 军,陈冬梅.影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学校内部因素[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4):166-169.

[本文编校:徐保风]

A Study of Utility Upgrading of Projects Based on the Program with Three Items Formed One by One

ZHANG Zhong-feng, CHEN Zi-xiang, ZHANG Ji-juan
(College of Furniture and Art Design,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Hunan, China)

This paper built a program from three items known as basic research, appli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which are formed one by one to make cooperation in terms of study,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be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graduate foster process through promotion from basic research to applied research and then to development research, converting theoretical innovation into practice innovation to take comprehensive effect on program as a result.

postgraduate; training system; three items formed one by one; program; effectiveness of program

猜你喜欢
三环效用导师
银三环(千里达)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烟台三环锁业集团有限公司
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低效用地潜力分析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用观察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高等院校对我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发展的效用研究
V eraW an g
小时候最无聊的12件傻事,你干过多少?
小时候最无聊的12件傻事,你干过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