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建设途径初探

2014-08-15 00:48肖望兵
关键词:示范性实力院校

肖望兵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建设途径初探

肖望兵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文化软实力建设不仅直接关系到其自身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其示范引领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因此,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应将文化软实力提升作为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学院整体发展规划,长抓不懈。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应当抓住对内:通过凝心聚力,内增实力;对外:兼收并蓄,广泛吸取其他文化精华,增强核心竞争力。

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建设;途径

G417

A

1673-9272(2014)06-0203-03

2014-11-01

2012年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文化软实力视野下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编号:12B22)。

肖望兵(1972-),女,湖南宁乡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政策与现代行政。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国的崛起,不仅是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崛起,更是文化软实力的崛起。但目前我国文化软实力总体上还比较薄弱,它妨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也妨碍了思想文化的国际交流与沟通。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必须致力于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1]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职院校中的佼佼者,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上责无旁贷。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内容既包括硬实力建设,也包括软实力建设。经过为期三年的建设,通过教育部组织的相关验收评估后,这些立项建设学校的实力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本课题组前期的调查结果显示,相比一般高职院校,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硬实力和软实力都相对较高。但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重视硬实力建设、轻视软实力建设的现象比较普遍,文化软实力建设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与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文化软实力建设,不仅直接关系到其自身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其能否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因此,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应当须抓住对内、对外两个环节,通过凝心聚力,内增实力;兼收并蓄,外加吸收,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一、对内:凝心聚力,全面提升自身文化实力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为文化软实力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文化软实力建设不是空中楼阁,要有良好的物质基础,如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教学条件、先进的实训设施等,为师生提供舒适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物质文化建设要以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打造富有自身特色的环境文化为目标。一方面,要加大教育、教学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及时引进先进的实训设备,为学生学习、实训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要打造能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物质文化,赋予校园环境以深刻的文化内涵,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使校园中的一草一木都能体现学校的特色。特色鲜明的物质文化不仅能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而且能使师生在这种文化中得到熏陶。当然,强调物质文化建设重要性的同时,也要避免走极端的现象,如盲目追求高楼大厦、亭台楼榭、求大求新等。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为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制度文化是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一种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集中体现,是统一师生行为的主要手段,它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师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制度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制度的执行。现在,几乎每所学校都制定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制度,但在实际中,部分学校的师生并不能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以致出现制度形同虚设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的执行不严格,这也是制度文化建设的大忌。因此,加强制度文化建设,首先就要加大制度执行的力度,严格按制度规定办事,真正做到用制度说话,以制度管人,以制度服人,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和严厉查处,确保制度的严肃性。其次,必须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确保制度不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实现制度的公平公正。如果这一原则不能执行到位,再完善的制度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也就成了一纸空文。

制度文化建设的重点在于制度的创新。由于高职院校诞生的时间不长等原因,无论是教学模式、校园文化还是制度建设,高职院校都普遍存在模仿本科院校的现象。因此,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就要勇于实现制度创新,敢于打破现有的模式和做法,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为高职院校量身打造一系列科学、可行的规章制度,为本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同时也为其他高职院校的制度建设提供经验,发挥其应有的示范作用。

(三)加强精神文化建设,为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核心支持

精神文化是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被全体师生员工所接受和认可的思想观念、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的集中反映,是一所学校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整体表现,是学校的灵魂,也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核心和关键。

精神文化建设的重点是提炼校训。良好的校训不仅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还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向心力。但高职院校的校训多数缺乏个性,存在大同小异、缺乏新意等问题,对核心理念提炼不够。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精神文化建设,首先要从实际出发,深入挖掘并提炼出富有自身特色的校训,使之成为全体师生的精神支柱,以引导和激励广大师生为共同的使命而努力。

精神文化建设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全体师生精神面貌的集中表现,是衡量一所学校管理水平、办学水平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校风、教风和学风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必须并驾齐驱,不能重此薄彼。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就要在师生中广泛弘扬积极向上、勇于奉献、勤奋努力的学习和工作风气,尤其是教师要为人师表,带头做爱岗敬业的表率,以良好的道德和形象去教育和感染学生,以良好的教风促进良好校风和学风的形成。

(四)加强行为文化建设,为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行为支持

行为文化是人类长期、丰富的文化行为积淀下来的社会心理、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等具有外显性文化形态的总和。[2]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而言,行为文化是师生员工在工作、学习、生活等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操守,是学校精神风貌、价值观念和办学理念等在师生行为上的具体体现。

加强行为文化建设要以规范教师和学生的日常行为为基础,使每位师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师生的自律意识,使遵章守纪的理念深入人心,人人以遵章守纪为荣。行为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加强文化管理,就是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服务学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共同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引导学生,使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3]这要求学生工作者要转变观念,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要让学生从内心认识到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目标与学生个人成才的目标是一致的,从而自觉将学校的管理制度和目标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而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管理。

二、对外:兼收并蓄,广泛吸取其他文化精华

(一)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以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文化,学校文化是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文化。两者虽然分别属于不同类型的文化,但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一线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高技能人才,与企业有着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提前了解企业和企业文化,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刚毕业的学生进入企业后,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距离”就业,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适应工作岗位需要的能力;二是融入企业文化的能力。但在这两种能力的培养上,多数学校只重视前者,而忽视了后者。从而导致一些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后不能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出现一些企业招聘员工时偏好有经验的往届生,甚至明确表示“不招应届毕业生”的现象。因此,高职院校在传承办学传统、突出办学理念的过程中,要大力加强与企业和市场的衔接,借鉴、吸收企业精神文化的实质和内涵,使高职院校更好地为企业和地方经济服务。[4]

值得指出的一点是,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并非全盘接受企业文化,高职院校必须将校园文化放在第一位,坚持校园文化的独立性,这一点是不能动摇的。

(二)将职业文化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职业文化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习惯、气质、礼仪与风气,其核心内容是对职业使命、职业荣誉、职业心理、职业规范以及职业礼仪的认同和遵从。[5]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职业文化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多数高职院校的职业文化教育基本处于缺失的状态,导致高职学生的职业文化素质现状令人担忧,如不少学生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团结协作能力不强等。

每一种职业都有其特定的职业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特定的职业文化就是这一职业的标签。虽然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文化,但是,很多职业文化素养是可以通用的,例如,每一种职业都需要爱岗敬业的精神。对在校学生进行这种普遍意义上的职业文化素质培养,可为学生胜任工作岗位的需要做好准备,也有利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应抓住课堂教学、生产实训、顶岗实习、社团活动等环节,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遵章守纪等素养,使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文化素质同时得到提升,实现职业技能与职业文化的和谐统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每一所世界知名的大学之所以声名远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都有自身独特的个性和文化魅力,如果失去这些个性和魅力,这些学校也就失去了吸引力和知名度。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职院校中的佼佼者,要保持这种优势,并发挥好其示范引领作用,就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这是增强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其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

当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全体师生员工长期的共同努力,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因此,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上,不能急于求成,而应持之以恒,长抓不懈。

[1] 陈石明,欧祝平.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价值、条件与路径[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35-38.

[2] 张惠元,桑 颖.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行为文化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11):97-99.

[3] 肖望兵.加强文化管理,搞好高职院校学生工作[J].当代教育论坛,2009,(10):122-123 .

[4] 谢 军,颜晶晶.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110-112.

[5] 王文兵,王维国.论中国现代职业文化建设[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2004,(8): 71-73.

[本文编校:李浩慧]

Ways of Cultural Soft Power Construction in National Demonstr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XIAO Wang-bing
(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 Changsha 410208, Hunan,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soft power of National Demonstrativ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not only directly related to its health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ut also related to its leading role can be brought into full play. Therefore, The National Demonstr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be the promotion of the soft power of culture a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plan into the Academy, long unremitting efforts. The research group argues that national demonstr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seize on the inside, outside two link, through human resources, increase strength;swallow anything and everything, and absorption to promote their cultural soft power and to enhance core competitiveness.

vocational colleges; cultural soft power; promotion; methods

猜你喜欢
示范性实力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名单(摘录)
实力抢镜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让“示范性”名副其实——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思考与实践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