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国际比较研究
——兼论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发展方向

2014-08-15 00:48戴日新
关键词:职业院校办学校企

戴日新,刘 露

(1.四川大学 经济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2.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素质教育部, 湖南 岳阳 414000)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国际比较研究
——兼论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发展方向

戴日新1,2,刘 露2

(1.四川大学 经济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2.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素质教育部, 湖南 岳阳 414000)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主要有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和以学校为主导、企业支持两种合作模式。我国则多为学校主导下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由于我国从事职业教育事业的绝大部分主办者和实践者都不是直接在职业教育体系中成长起来的,导致最终培养出的学生在能力上难以达到企业实际工作的要求。文章用比较研究法,提出了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通过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努力,形成“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政府部门重视”,“校企双方互惠互利、相互支持”的合作办学模式。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国际比较;职业院校;政府;企业

G647

A

1673-9272(2014)06-0236-03

2014-11-24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专项资助课题:“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国际比较研究”(编号:XJK012QZJ001)。

戴日新(1976-),男,湖南平江人,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翻译研究。

校企合作是指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服务部门等机构间开展的各种合作,其目标是将职业院校的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很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形式仅停留在初级阶段,如在企业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并分派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等。这种低级别的校企合作方式无法使企业和学校在理论教育和企业职业训练方面形成分工明确、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1]因此,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成功实践经验,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探索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机制,对于推动我国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促进职业院校培养合格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中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形式概述

(一)国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基本模式

由于世界各国在职业教育起步时间、教育水平上的差异,致使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呈现出不同的侧重点,各具特色,本文主要关注西方发达国家的校企合作模式,大量资料证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主要有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和以学校为主导、企业支持两种合作模式,其中,德国的双元培训制、英国的工读交替式培训和日本的产学合作等都是以企业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典型代表,“订单”式培养、校企联办式等是这种合作模式经常采用的实现方式,“订单式”培养是指学生从入学就与相关企业签订协议,然后学校基于企业的实际需要来制定学生学习和考试内容,同时企业还会直接参与学校学生培养实施工作。总之,以企业为主体、学校为辅的校企合作形式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其一,便于职业院校与企业双方建立互惠互利、相互支持的长期合作目标,进而形成学校与企业双方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其二,职业院校直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来配备教师资源、制定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内容,使其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都能直接适应企业实际的工作需求。其三,企业直接参与职业院校的教学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职业院校办学经费与办学资源不足的压力。[2]而在以学校为主、企业支持的校企合作模式中,学校主要负责传授职业基础知识,为学生将来在企业实习奠定理论基础,其典型代表有英国的“三明治”教育、美国合作教育计划等,这种合作形式中,职业院校可以更加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发挥出学校设施设备和专业师资的优势,帮助企业解决相关科研难题,同时学校还可以考虑企业要求,定期安排一些学生到企业进行待岗实训工作,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未来工作内容结合起来,这也是企业训练职工和选择新职工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主要形式

相对国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而言,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起步时间较晚,暂时还缺乏科学、有效的体制和法律法规体系来保障其顺利开展,现阶段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形式都仅停留在初级阶段,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也不高。当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主要有如下两种形式:一是由职业院校与企业有关领导、专家和教授等人员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综合考虑各方意见,帮助职业院校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实践内容等。二是学校与企业双方直接进行合作办学,学校负责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企业则为学校提供对口的专业实习基地,同时学生毕业后还得到优先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机会。

(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特点

以能力为中心,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是国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基本特色。在这一基本理念的引导下,其办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始终都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同时学校还给学生提供全方位实践机会,强调学生自学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开发。学生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将理论知识、实践锻炼和综合素质培养等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课程内容和考核评价机制的核心。[3]另外,职业教育各项教学内容都是紧扣企业当前实际需求,如企业出现的新政策、新理论,也能及时跟进并融入到学生实训课程中,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避免学生学到的知识与企业将来的实际需求脱节,最终帮助学生轻松的适应企业工作要求。[4]

(四)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形式的现实瓶颈

在我国,由于职业教育发展经验不足和体制等原因,目前从事职业教育事业的绝大部分主办者和实践者都不是直接在职业教育体系中成长起来的,其在学科教育体系中形成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很难适应当今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因为,职业教育的定位和目标与高等教育不同,职业教育主办者和实践者主观观念上的偏差已经严重影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导致我国职业教育存在过于重视书本知识教育、轻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等问题,最终培养出的学生在能力上难以达到企业实际工作的要求。

二、发达国家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要经验

(一)立法完善

完善的法律是保障校企合作各方利益不受侵害的基础条件,也是引导校企合作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关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还缺乏一整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导致学校和企业双方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相关事项不能做到有法可依,双方的权益也无法明确规定,进而影响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而在一些发达国家,为了规范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以及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在很早就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如美国的《职业教育法》、法国的《高教指导法案》、德国的《职业教育法》和《高职教育促进法》,这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指出了各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从根本上保障了各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

(二)政府支持

政府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政府部门的重视和积极支持可以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顺利进行。调查发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得到国外许多发达国家政府的认同,他们也积极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创造条件,如设置专门机构来主动协调和管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相关事项,通过制定专门的措施来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有时甚至还会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

(三)企业重视

企业作为校企合作的一方,甚至可以说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尤其是企业的态度,企业如果对校企合作不重视,那么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根本无从谈起。几乎无一例外的是,国外发达国家的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其支持职业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如直接向职业院校提供资金、基地等资助,或者与职业院校直接进行人才交流和培养,甚至直接参与到职业学校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等教学管理工作中。

(四)人才保障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需要一支专业化很强的人才队伍,他们必须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还要具备某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比较熟悉。为了给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发达国家建立了完备的人才培养和评价机制,如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教育评价标准等。但是在我国职业教育专业化人才的大量缺口已经成为了阻碍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发展方向

(一)转变观念,将校企合作作为未来职业教育发展之根本

我国职业教育的定位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与普通学科教育相比,其更加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因为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办学理念、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就要求职业教育的主办者和实践者都要转变观念,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的特点,树立开放的办学思路,而不是简单地沿袭传统学科教育的办学方式和教学理念。[5]文章认为如何解决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国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实践经验表明:校企合作可以在真正意义上地将职业教育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并能解决好职业院校理论知识教育、实践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的问题,所以我国职业教育未来能否快速发展,关键在于决策者和实践者是否牢固树立好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的观念,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变革现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将学生能力培养与企业实际工作要求紧密结合起来。

(二)不断完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相关法律体系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保证职业校企合作双方权益得到保障的基本条件。从国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看,完善的法律体系是职业教育得以顺利发展的基本前提,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以确保校企合作各项工作都有法可依,进而保障校企合作双方的利益不受非法侵害,同时还能引导校企合作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针对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的问题,政府部门必须依据我国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职业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明确规定校企合作过程中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校企合作中遇到的绝大部分问题都能做到有法可依,同时还需清晰地指出我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方向,以引导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转变教育方式,确立政府部门的引导地位,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企业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由于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实际工作需求不相符,这样就导致在校企合作中,往往是学校自身兴趣较浓,但企业的积极性并不高,造成学校和企业双方难以顺利展开合作。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职业院校要改革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将企业的实际需求作为实施教学工作的依据,根据企业的需要及时调整学校专业设置、课程教学内容,使最终培养的人才能够真正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需要,同时学校还要积极与企业沟通,寻求好的校企合作切入点和合作模式,以真正实现校企双方的互惠互利、相互支持;[6]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制定并实施相关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事业中来,如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或政策优惠,这也是国外发达国家政府支持职业教育常采取的措施,甚至政府部门还可以鼓励一些有条件的企业直接兴办职业教育院校来为自身培养相关人才。

(四)加大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所以如何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职业院校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是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那么实现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就变成了一句空话。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是职业院校教育目标的载体,也是校企合作顺利进行的保障因素,所以如何培养一批具备职业教育背景、能够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特点的专业化人才队伍是我国职业教育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基本办法是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评价和鉴定职业教育人才质量的依据,同时职业院校毕业生也可以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自身实际能力的凭证,企业在招聘工作中便可将是否具备某种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录取条件之一。所以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落实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府部门必须全面落实,加强执行力度。

总之,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需要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努力,形成 “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政府部门重视”,“校企双方互惠互利、相互支持”的合作办学模式,这样才能确保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1] 林 英.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及构建机制的调研[J].中国大学教学,2011,(7):85-88.

[2] 唐智彬,石伟平.比较视野中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J].职教论坛,2012,(19):86-90.

[3] 陈银霞,纪献兵. 国内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比较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14):6-8.

[4] 杨善江.国际视野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政府角色[J].教育与职业,2013,(14):11-14.

[5] 彭齐林.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探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7(6):202-204.

[6] 谭金飞.“三螺旋”理论指导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8(5):176-178.

[本文编校:徐保风]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DAI Ri-xin1,2, LIU Lu2
(1.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5, Sichuan, China; 2.Yuey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Yueyang 414000, Hunan, China)

In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 and enterprise mainly runs as two kinds of models, the enterprise plays a major role, and the college has an assistant effect, or the college dominates in the cooperation, and the enterprise is supportive. However, in China, the college dominates in the cooperation. Most of the sponsors and practitioner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don’t develop from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which results in that many students cannot meet the practical requirements of enterprises. By the comparative study,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model of mutual benef i t, mutual support between the college and the enterprise. In the model, the government, the college and the enterprise make joint efforts,and develop a perfect system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vocational education;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 and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government;enterprise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办学校企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