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
——以湘南学院思政课程改革为例

2014-08-15 00:48王芝华
关键词:湘南理论课红色

张 智,王芝华

(湘南学院 思想政治教学研究部,湖南 郴州 423000)

地方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
——以湘南学院思政课程改革为例

张 智,王芝华

(湘南学院 思想政治教学研究部,湖南 郴州 423000)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特色和重要途径。湖南郴州有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湘南学院充分利用郴州本土红色资源,推进其进课堂、进教材、进实践,既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又创新了教学方式方法,还拓展了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极大地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地方红色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湘南学院;教学改革

G642

A

1673-9272(2014)06-0309-04

2014-09-11

湖南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教育的模式研究”(编号:XJK012CDY008)。

张 智(1978-),女,湖南郴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王芝华(1976-),男,湖南邵阳人,副教授,法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党史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的重要途径,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一直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都作了一系列的重要决策和部署。2004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2005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也指出:“要切实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以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因此,将红色文化特别是本土红色文化融入本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特色和重要途径,同时,“能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更具实践性和趣味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活力,同时也以灵活多变的形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丰富的教育途径”。[1]

一、本土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用的价值

红色文化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红色文化是指无产阶级在整个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狭义的红色文化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特色和重要途径。推进其进课堂、进教材、进实践,不仅有利于增强理论的说服力、感染力,还有利于构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增强其独特的育人功能。

(一)增强理论的说服力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2]理论如何做到彻底,做到说服人?一是理论本身的科学性、严谨性,必须经得起推敲;二是理论必须是为大量事实、大量实践所证明、所检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虽然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但教学效果依然欠佳,收效甚微。原因在于教材内容纯逻辑推理、结论性理论相对较多,而具有说服力的、现实感性的支撑材料相对较少,依旧存在与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相脱节的问题。因此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应因地制宜运用活生生的史实来论证所要传授的这些理论观点,从而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认可和信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将红色文化特别是本土红色文化融入教材、融入课堂、融入实践,渗透到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全过程,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增强理论说服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迹都是学生所认知的、了解的。将其引入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伟大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所创造丰功伟绩,还可以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加生动,增强学生对理论的可信度和吸引力。同时还可以让抽象的理论具体化、通俗化、大众化,通过直观的、具体的、可信的史实材料教学让学生感知这些事实形成的原因、引发的结果以及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感知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这不仅避免了理论的空对空说教,还增强了理论的说服力。

(二)增强理论的感染力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内容容量大,且理论性和逻辑思辨性强。通常情况下老师难教,学生难学。因此,难以让学生在情感上引起共鸣,也就难以将这些思想内化为他们意识的一部分,再外化为他们自觉的行为。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求知欲较强,容易接受新知识、新事物,但对抽象思辨、晦涩难懂的经典理论的学习兴趣不浓,甚至产生反感。有些学生由原来的关心热心逐渐变得灰心,甚至丧失信心,从而放弃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如何克服这一弊病,让高度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生动,让教学内容充满吸引力、感染力,让学生愿意接受并运用这些理论,缩短学生与理论的距离,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丰富多彩的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是弥足珍贵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资源,将其融入教材、融入课堂教学,不仅可以起到充实教材内容的作用,缩短学生与理论的距离,还可以增强课堂活力,增强理论的感染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

革命导师列宁说得好,“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3]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无论是阐述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的概念,还是讲述经典原理,都应使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以增强理论的感染力。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直观生动、感染力强,加之具有地域的零距离,本土的亲近感等所特有的红色文化的亲和力、感染力。将其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向学生讲授当地惊心动魄的革命事件、叱咤风云的革命人物,晦涩难懂的经典理论就会成为鲜活的历史再现,“填鸭式”的理论灌输就会变成亲和的历史认同。学生在情感上也会激起共鸣,他们就会在学习的趣味中探究历史、探索理论,他们对历史规律的认识、理论的认识也会由浅而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

(三)增强育人功能

根植于华夏大地的红色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和升华的结晶,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入挖掘其时代内涵,对于构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其独特的育人功能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当代大学生大都是90年代后出生的,成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这种成长背景使当代大学生具有他们这一代年轻人独特的优势,但他们容易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一些人理想信念动摇、人生观价值观念扭曲,个人主义严重,对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产生怀疑,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靠药方和有效途径。

充分挖掘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可以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具体言之,一是红色文化教育还可以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列宁曾经说过:“爱国主义就是人们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当代大学生只有对自己祖国的历史有着血和肉的了解,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对祖国深厚的感情。红色文化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文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革命洗礼中,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仁人志士和经典爱国事例。用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当代大学生,向他们传递爱国主义情感,能让他们在内心深处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确实来之不易,从而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二是红色文化教育可以培育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取得革命胜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保证。用这种精神教育当代大学生,不仅能使他们懂得“大人不华,君子务实”的道理 ,还可以培育他们的勤俭务实精神。用红色文化教育当代大学生,还可以帮助他们克服个人主义思想,培育集体主义观念,锻造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4]

二、郴州本土红色文化在湘南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中的应用

(一)郴州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现状

1.湖南郴州是革命老区,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

大革命时期的郴州是井冈山精神的发祥地之一。井冈山精神诞生于新民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井冈山根据地,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都辐射和包括了郴州的桂东和汝城。早在1928年,朱德、陈毅、胡少海领导的湘南起义波及到周边20多个县市,百万民众起来响应,其规模和影响可以仅次于三大起义。湖南嘉禾籍将军萧克曾经评价认为:“有了湘南起义,才有井冈山会师,才有巩固的井冈山根据地。”他们组建了3个农军师2个独立团;在宜章、郴县、资兴、永兴、耒阳等8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召开了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据《郴州地区志》:“湘南起义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建党、建军、建政结合起来,为武装斗争与农民运动相结合提供了范例。”1928年4月和8月毛泽东率红军两次来到桂东开展革命活动。第一次在桂东的沙田,正式颁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第二次在桂东的唐家大屋迎接朱德,实现了“井冈山第二次会师”。其所形成和体现的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创新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对此,胡锦涛在江西考察时曾指出:“井冈山精神是我们党在革命斗争制度艰苦岁月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其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英勇奋斗。”[5]

2.郴州这块革命热土还涌现出无数革命前辈和先烈

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革命前辈曾在此战斗,这里还走出了我党创始人之一邓中夏,革命先烈曾中生,红军名将陈光,大将黄克诚,上将肖克、邓华、朱良才、李涛,中将欧阳毅、唐天际、萧新槐等等。他们对党无限忠诚,为了革命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请你告诉大家,就是把邓中夏的骨头烧成灰,邓中夏还是共产党员。”短短数言,浓缩了邓中夏对党的无限忠诚。他还在狱中写道:“一个人不怕短命而死,只怕死得不是时候,不是地方。中国人很重视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为了个人升官发财而活,那么苟且偷生的活,也可以叫做虽生犹死,真比鸿毛还轻。一个人能为了最多数中国民众的利益,为了勤劳大众的利益而死,这是虽死有生,比泰山还重。人只有一生一死,要死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这一精辟的论述,更是道出共产党人的“生死观”,彰显人生最高境界,为我们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素材。红色文化资源包括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革命遗址、遗迹、红色文化纪念馆等是红色文化资源得以传承的物质形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在广袤的郴州大地上,处处留下了革命的遗迹、遗址。譬如:在宜章有邓中夏故居、中夏广场、湘南起义纪念馆、星火广场、湘南暴动指挥部旧址等,其中湘南暴动指挥部旧址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永兴有黄克诚故居、黄克诚公园;在郴州市区有陈家大屋、邓华故居、烈士公园;在桂东有第一军规广场、唐家大屋、红六军团西征纪念馆;在安仁有唐天际故居;在嘉禾有肖克故居等。这些都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地。

(二)郴州本土红色文化应用于湘南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对策

能不能抓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直接关系到办什么样的高等教育、怎样办高等教育的大问题,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大问题。湘南学院紧密联系大学生思想实际,将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载体,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

1.创新教学方法

毛泽东曾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能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6]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方法。为此,湘南学院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郴州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应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是讨论式教学。学院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合本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指导学生收集、整理大量相应的本土红色文化资料,设计好讨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或辩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邓中夏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湘南起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第一军规广场”与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等等。这不仅把单一的理论灌输变为生动活泼的师生互动,而且让学生由被动地听课接受变为主动地探究和思考。二是多媒体影像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就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将与当地红色文化相关的经典歌谣、影视片段、历史照片等,生动、直观、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有一种视觉上的感染力、听觉上的冲击力。这不仅能引发学生深思革命先辈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在情感体验中加深对革命理论的认知和理解,还能让学生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信心。三是专题式教学。开展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专题研究式教学,是湘南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式又一创新。湘南学院整合郴州本土红色文化,形成不同的专题向学生讲授,授课人可以是本校的教师,也可以是当地的老红军、老战士,或请有名的相关专家、学者。他们对本土红色文化有较深地认识或研究,他们的讲述更加有说服力、感染力、渗透力。

2.丰富教学内容

国家统编的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设计是从整个国家的角度出发的,很难突出地方特色。红色文化资源是具有普遍意义的鲜活教材,更是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鲜活教材。因此,为充分发挥郴州本土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育人功能,湘南学院从2010年开始推行了红色文化“三进”工作(进课堂、进教材、进实践)。同时,学院把这些地方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并挂牌,每年定期在这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把“看、听、思、悟、行”融为一体,透过大量真实翔实的本土革命历史人物、史料和文献,引导他们亲身去感受、主动去思考,使他们更深刻、更全面、更感性地认识到革命先烈在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军队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创造性建设成果和经验,进一步增强他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这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发挥了本土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有的价值。

3.拓展教学载体

湘南学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有效运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不断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载体,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一是有效运用实践教学载体。譬如组织学生参观本地革命旧址、遗迹、纪念馆等地,让学生直接体验历史、感悟历史, 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对历史的认知;再譬如结合重大革命事件纪念日、开展感染力强、主题鲜明、有针对性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中增强建设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积极探索网络教学载体。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对当代当代大学生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建设红色文化网络阵地,把网络作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载体,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新途径。对此,湘南学院建立具有思想性、时代性和服务性的校园BBS论坛、校园微博、云图书馆、红色门户网站,并开设了形式多样的红色专题、专版和专栏。这不仅抵制了各种封建腐朽的落后文化,还有效抵制了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同时还弘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是积极探索专题研究载体。开展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专题研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的深化。湘南学院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以红色湘南人为专题,把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分成桂东、宜章、永兴、嘉禾等研究小组,在思想政治理论老师的带领下,指导他们对湘南各地红色人物进行深入探究。参与调查研究的学生对此非常踊跃,纷纷利用课余周末时间深入实地或相关部门进行调研,积极搜集相关资料。有的学生不仅撰写了专题调研报告,甚至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在这种专题研究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以史育人的效果,还开发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1] 范 彦,曾 鑫.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4):99-101.

[2]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9.

[3] 列 宁.列宁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8: 255.

[4] 蔡红梅,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06,(10):79-80.

[5] 胡锦涛.继承发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 加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N].人民日报,2003-09-03.

[6]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9.

[本文编校:李浩慧]

Application of Local Red Culture in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Tak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Reform in XiangN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ZHANG Zhi, WANG Zhi-hu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research department, XiangNan University, Chenzhou 423000, Hunan China)

The red culture is the precious spiritual wealth of our Party.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by Developing red cultural education in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The red culture resources be richly endowed by nature in Chenzhou Hunan. XiangNan University,make full use of Chenzhou local red resources, to promot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materials, in practice. So it not only enrich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lass teaching content,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but also to expand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local red culture resources, and greatly enhance the pertinence and the actual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local Red Culture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XiangNan University; reform in education

猜你喜欢
湘南理论课红色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湘南学联绽放永不凋谢的初心之花
湘南起义朱德“智取宜章”是否赴宴考辨
追忆红色浪漫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谢湘南的诗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