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档案馆在“城市记忆展”工程中的定位原则探析

2014-08-15 00:43贾欣营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参观者郑州市郑州

贾欣营

(郑州市档案局,河南郑州450000)

当今社会同过去、未来及历史的关系,经常是通过历史或文化展览来传达和展现的。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档案部门相继开展了以抢救记录和完整保存城市历史为主要内容的“城市记忆”工程,并在此基础上将成果转化为展览固定下来,走出了一条城市记忆的再现、保存与传播的路子。城市记忆展作为档案展览的一种形式有其独特的定位原则。本文以《郑州记忆——郑州历史发展档案陈列展》(以下简称《郑州记忆展》)为例,阐述了城市记忆展的定位原则,并结合实际,探讨了在布展中如何体现这些原则。

《郑州记忆展》是由郑州市档案局(馆)举办,以档案资料为载体的反映郑州市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性展览,记录了郑州市城市形成、变迁、重大历史转折点,在记录历史、传承文明、资政育人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在《郑州记忆展》的实际布展中,突出了以下定位原则:

一、档案的真实性原则

档案部门以档案文献为载体,基于馆藏档案的原始性和真实性,通过科学提炼、精心布展可以全面、生动地展示城市的发展历史、发展成就及其厚重的文化。

1.提炼档案专业符号。第一,利用序厅,营造氛围。序厅的基本功能是使观众在走进展厅之前通过对序厅各种造型、色彩等符号的理解,感受其特有的历史、人文气息,为走进展厅营造特定的气氛,它也是现实和历史之间的一个“时空链条”,使观众一瞬间就回到了设定的历史氛围中[1]。在《郑州记忆展》的序厅的展览形象墙上,呈现的是刻有“序言”二字的竹简。档案早期载体——竹简,以古朴、厚重、大气的造型瞬间吸引了观众的视觉,体现了档案特色。第二,突出档案,彰显真实。在“改革开放”版块的“盛世腾飞”单元,一组“开放式档案柜”造型醒目,既展示出了“档案”的概念,同时也预留了二次利用档案资源组织布展内容的空间。

2.展示档案展品多样性。人类历史通过世间万物的演变而体现,档案是有关历史事实的见证和记录的文献资料,它以一种凝固的不可复制的物质形式纳入历史画卷。《郑州记忆展》以照片档案、音像档案、文书档案、实物档案等为载体,从“大处谋划、小处落笔”,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平民视角,老百姓熟悉的、亲历的身边事件与经历为切入点,努力营造一种以人为本、聚焦百姓、贴近生活的展览效果。为丰富展品,郑州市档案馆在摸清原有馆藏的基础上历时三年前往中国第一、第二历史档案馆、解放军档案馆、铁道部档案馆及波兰驻华使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单位,走访郑州籍各界名人、在郑州工作过的老领导及家属,深入郑州市各级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古玩旧货市场、淘宝网等,对保存在不同单位及散存在社会上的珍贵档案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征集和征购,收集到了大量反映郑州市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照片、音频、视频、实物等珍贵的档案资料。围绕布展,郑州市档案馆征集到照片一万多张,其中最珍贵的是从波兰驻华使馆征集到的66张1907~1909年汴洛铁路(今陇海铁路)沿线河南风土人情的老照片;还征集、征购到各种老地契、领导题词、公务礼品、匾额证杯、徽章印章、票据证件、企业产品、断代设备、断代生活用品等实物档案共计一千余件,很多是传世不多的珍品,有些甚至是举世无双的孤品。通过布展,郑州市档案馆抢救性征集并整理了一批珍贵的音视频档案。

二、郑州特色原则

《郑州市记忆展》依托各类档案载体,在梳理和归纳郑州历史的基础上,结合郑州地域特点,有重点地选择最能反映郑州历史发展或最有影响的重大活动、事件和人物,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了解郑州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

1.提炼郑州符号。传播学认为,符号是一切知识和信息的载体,人们创造符号的同时,便赋予了它文化象征的含义,即“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是用来象征某种意义的具体事物”[2]。《郑州记忆展》设计造型符号是依据“郑州历史与文化”这一主题思想,提炼出郑州城市特有的黄帝故里、嵩山、火车、二七塔、老民俗形象、月季、梧桐等,作为形式设计的基本元素,将这些基本元素进行适度夸张、变化,使其更加鲜明、生动,成为形式设计的符号,再将这些符号根据不同需要设计在不同的环境中。这样不仅仅能一目了然地体现郑州,更能对整体布展进行渲染和强化,带给观众潜移默化的影响。

2.采用灯光、雕塑、多媒体等手段展示郑州特色。《郑州市记忆展》通过造型、色彩、灯光、音响效果的综合使用体现出凝重庄严、气势恢弘的郑州市城市风貌。第一,梧桐树叶。入口形象墙上展示的仿铜雕塑——郑州市地图和梧桐树叶,展现了郑州市域轮廓、行政区划、交通干线及市树——梧桐树的郑州元素。第二,月季花投影。展厅入口天花设计郑州市市花月季花主题灯饰与地面的投影互动项目,随着参观者的走入,投向地面的朵朵月季花次第怒放,寓意“欢迎参观郑州”。第三,沧桑郑州。“我们的郑州”版块的一面大型浮雕墙以文化层的造型标示出郑州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黄帝、石磨盘、双连壶、莲鹤方壶、惠济桥、火车头、黄河铁桥、老火车站、二七塔、会展中心等,充满了历史沧桑感。顶部天花安装的集音罩,在红外线捕捉到参观者信息后会自动播放郑州市歌——《郑州之歌》,以音效方式展示郑州元素,并点缀以郑州市钥匙符号,由外及内将市树、市花和市钥匙造型逐一展示。第四,古代文明。“灿烂文化享誉华夏”单元模拟了“嵩阳问道”场景,展现了司马光、范仲淹、二程等名儒在嵩阳书院讲学的场景,人物塑像栩栩如生,昭示了嵩阳书院作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在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第五,铁路交会。早期蒸汽式火车头及动力杆车轮模型,深刻提炼出20世纪初叶京汉、陇海两条铁路在郑州交会,郑州由此成为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这一主题,烘托出时代背景,使参观者身临其境。第六,二七风暴。铁轨锈迹斑斑,电线杆上路灯昏沉、压抑,这个造型画龙点睛般地揭示出大罢工前后郑州铁路工人所面临的政治压迫与白色恐怖氛围。第七,开埠设市。以老街道、老建筑为背景造型,并悬挂老郑州的商铺门匾、幌子、招牌,放置“拉洋片”,将人们带回了鲜活的旧时代。为反映民国时期郑州所呈现出的繁华市井,展览设计使用了反射动态影像结合实景模型的“幻影成像”技术,近四分钟的影片展现了老蔡记馄饨馆的伙计和客人、糖葫芦小贩、擦鞋匠、糖画艺人、卖报女童、小花猫、嬉戏的孩子、遛鸟人、抓药人、结伴同行的女学生、情侣、瑞丰祥买布的少妇、邮差、人力车夫等等,概括地呈现了老郑州德化街及火车站商铺林立、人声鼎沸、人流如潮的繁华景象。第八,郑东崛起。此版块除图文展示外,还在展墙上方设计大屏幕播放系统,参观者可通过地面郑东新区卫星图上的脚触式控制系统,选择播放新区六大功能区的视频资料,并由此将一座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生机勃勃、独具魅力的新城区展现在世人面前。第九,走向辉煌。展厅设计了180度弧幕三维动漫,演示了从市档案新馆至郑东新区的“郑州街景漫游”,极具视觉震撼和听觉冲击力,能够激发参观者对郑州这座现代商贸都会美丽景致的赞赏和对美好前景的憧憬与展望。

三、突出社会教育原则

通过综合性的展示,激励参观者热爱祖国、热爱城市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鼓舞参观者建设家园、奉献家乡的激情,使展览成为再现历史、憧憬未来、凝聚人心的一项教育工程是展览的目的所在。参观者对《郑州记忆展》的感知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感官感受,而是参观者的感觉活动和身体运动功能相结合的产物。对记忆展的体验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提升过程,它源于场所和空间,源于参观者对展馆的印象和对每个展品不同层面的感觉和身体感知。“群众······只想通过自身经历,或者通过外界刺激引发小幅度精神震荡,并从中吸取知识”。历史意识的精神素养只可能存在于“形象化的突然爆发”中。“任何关于展会的表述形式,如果没有惊喜的冲击力,都会起到负面作用”[3]。让群众有一定的参与感,有利于触发其记忆,触动其身心。近年来,多媒体展示手段被广泛运用到了档案展览中,全方位调动参观者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激发其学习欲望和参观热情[4]。《郑州记忆展》以展览的传统手法,与声、光、电、图等多媒体技术的巧妙配合为展示手段,体现了展览的档案性、文化性、社会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艺术性,全景式、多角度、立体化地展示了郑州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公众目光和眼球,凸显了档案展览的社会教育功能。

四、突出以人为本原则

档案展览是一项面向社会、面向不同受众人群的系统工程。在展览主题的选定上,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展览陈列的内容上,充分考虑观众的兴趣,符合观众的愿望;在设计施工上,突出人性化特点,服务于不同群体的需求。《郑州记忆展》展厅从以人为本为出发点,在硬、软件配备方面汲取同类展馆的经验教训,为参观者提供了安全、方便、舒适的参观环境。

1.展线设计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郑州记忆展》在参观流线上,充分利用走廊展示空间,将参观路线和空间布局有机结合,设计了引导性、动态参观流线,有效整合了入口与出口、固定展区与专题展区、室内与室外的关系,吐纳顺畅,符合消防疏散要求。同时路线设计富有节奏感,使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不感觉乏味和疲劳。

2.打造舒适的参展环境。在严把展厅建筑材料安全环保关的基础上,《郑州记忆展》展厅配备了语音导览设备和专职现场讲解员,配备有专用的空气温湿度精密调节设备、排风换气设备、专业的消防安全设施以及各种消防安全警示标志,展厅独立配备有先进的安防视频监控系统。展览光源无紫外线,同时避免产生炫光。地面设计防滑,避免产生反光和噪声。考虑到青少年、儿童参观的安全性,展厅还特意在每个玻璃展柜上安装了塑料防撞护角,从细节处体现人文关怀。《郑州记忆展》在实践中充分体现了档案特色、郑州特色、以人为本等原则,以档案再现和连接零碎的历史瞬间,对郑州的历史、现实进行生动、真实地描摹和展现,把厚重的郑州10万年人类文明史、3600年商都遗韵、100年铁路发展史、30年改革开放辉煌成就的城市历史浓缩成极具郑州特色的展览,展现郑州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建设成就。《郑州记忆展》提供了一个社会公众认知郑州的权威性的宣传、交流的平台与窗口,有利于弘扬郑州文化、展示城市形象。

[1]夏军.辽阳博物馆设计理念、内容与形式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8,(4).

[2]李鑫.博物馆陈列中的典型象征符号及其应用[J].中国博物馆,2006,(1).

[3][德]乌韦·J·赖因哈特,[韩]菲利普·托伊费尔.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展览和陈设设计[M].韩晓旭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4]赵春丽.论多媒体技术在档案展览中的适度应用[J].北京档案,2012,(9).

猜你喜欢
参观者郑州市郑州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最美的蝌蚪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郑州市
郑州市创新推进“八大群体”入会工作
交互式展示空间设计
脑洞大开
梦启郑州
郑州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