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团体动力学的大学生职业成长小组案例报告

2014-08-15 00:49邰葆清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移情团体成员

邰葆清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

一、方案

1.团体设置

本团体为封闭结构团体。2012年11月2日至12月3日,周一、周五每周活动两次,时间为下午4:30至5:30,每次60分钟,共计10次。

2.招募及访谈

职业规划师(GCDF)委托学院职业发展协会在全院招生,要求每系不超过2人参加,共招10人,主题为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成长小组。共有30名学生报名,为保证小组成员互不认识,经过职业规划师本人认真访谈,保留10名。

在进入小组工作阶段,职业规划师就成为职业团体带领者(简称带领者)。在整个活动中,要求带领者有超强的情感感受能力,做到及时发现并处理移情现象[1]。

访谈原则如下:

①收集个人信息、家庭信息。

②了解参加小组的动机。有动机想改变、有时间能参加且是自愿参加不受任何压力约束的,优先参加。

③了解成员对团体的期待。有较高期待,相信团体是他的需要而且相信会有效果的,可优先参加。

④感受成员的心理成熟度。没有明显的情绪障碍,如抑郁症、社交恐惧症、表达障碍等,优先参加。

3.团体成员

基本信息:6男4女。分别来自7个系,其中大一3人,大二7人。

家庭结构:父母离异的2人,留守家庭(父母外出打工,孩子随着爷爷奶奶长大)2人。农村家庭6人,城市家庭4人。独生子女4人,其余都有兄弟姐妹。

团体成员问题描述:团体成员对提高自我认识有较强的动机,目前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一定的问题和困惑,如不敢与老师交往、和同学产生问题不知如何处理、情绪有时失控爱冲动、时常感到付出得不到回报的失望感、感到不被人了解、常有孤独感、和异性不知如何交往、和父母关系不好等问题。

4.团体进程

小组无人退出,期间4人请假7人次。

二、基于团体动力的职业成长同盟的建立

稳固的工作联盟和积极的人际关系能为小组成员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天地[2]。

1.认同作用

带领者在学校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专业度(权威感),在学生中享有较好的声誉,未开始,就对带领者有很高的认同,加上访谈过程,其认真和负责的态度深得成员信任。职业发展协会是在本校很受学生欢迎的社团,学生对职业团体成长小组充满渴望,又经过了人员的筛选,对此次学习机会非常珍惜。权威认同是成员最重要的认同内容,这使得小组在一开始就充满了爱的联结。

2.移情体验

对职业成长团体的带领者而言,只有用一种平等尊重之心,才可以发现移情的作用。职业带领者在年龄上接近小组成员母亲的年龄,加上女性特有的母性气质,包容、温暖、照顾、倾听、鼓励的小组基础氛围,吸收了成员间的竞争、排斥、冲突、不安,自然呈现出了成员早期的家庭成员关系、原始家庭的关系。基于安全信任下的与团体重新联结的过程,让小组的工作模式和小组成员相处的模式有机会发生新的转变和完善。

3.积极的情绪体验

积极情绪使我们能够发现和建构新的技能、新的关系、新的知识和新的生存方式[3]。男生和女生在小组内可以谈自己的过去,这种开放性的谈话本身就是一种积极情绪体验。小组的倾听与真诚持续关注,让成员间爱的传递和联结更为紧密。对于缺席者的关注与讨论,对于梦的讨论,允许成员表达对小组的不满和对团体小组带领者的不满,这种在小组内表现出来的安全交流体验,促使成员有能力去关注因原生家庭中不被接纳的行为而带来的负性感受,并主动减少防御,有勇气去尝试新的行为。

通过以上方式,带领者与小组成员建立了工作同盟,引导了小组内动力向正能量方面流动。

三、小组工作初始阶段

1.职业规划师对小组的印象

在第一次小组活动中,就感受到了小组的矩阵——对抗与竞争。团体内有一种压抑感,还有来自于不被理解的孤独和没有充分被团体接纳的无助。团体其他成员,有的表现出忍耐,有的表现很安静,有的表现不安,有的表现想说而不敢说。在最初阶段,小组内的联结交流,呈现出了小组成员内心与外部世界的对抗、对情感联结的恐惧、对不可回避的开放的恐惧。

2.小组规则的建立

职业规划师带领小组,在第一次工作时就与成员讨论小组的规则:

①座位固定。一是便于相互认识,二是便于老师认识大家。

②在小组结束前,不要一起吃饭、谈论小组发生的事情。避免形成小团体和隐私泄露。结束后,可以交往,但也不要谈论成员在小组内的事情。

③如有事不能参加,要向带领者请假。

④如感觉不好,可以提出退出小组,但需要提前一次申请,在小组内讨论过后,方可离开小组。

⑤每次小组活动后,写下自己的感受,可以在下次上课时小组内交流。

四、做为整体的团体和团体工作过程

1.职业成长团体的潜意识主题

团体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潜意识主题随着小组的进程有所变化,具体如下:

最初阶段(1~2次):依赖带领者阶段,团体渴望安全感和无条件接纳。由于成员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小组,不知如何表达,由于想继续完成小组活动,积极参与的背后,有一种讨好带领者的愿望,期待权威做出结论。整个团体变得小心翼翼,害怕被过度关注、不被认同和承担风险。

中间阶段(3~7次):内心矛盾、试图摆脱对带领者的依赖阶段。从第3次开始,就有成员说这个小组没有想象的好,每次来谈的内容都是零散的,没意思,想退出,而且不认同有些成员的话题和说法。但是成员间不再像最初那样紧绷,自由回应较以前多了。前5次,让成员经历了由期待到失望、再由失望到接受的过程。不仅是对小组失望,包括对带领者。在对带领者的依赖与失望并存的情绪中,小组的动力稳定性在增强,接纳性也在增加。

后期阶段(8~10次):分离前的亲密期。小组承受了成员的冲突与攻击,也吸收了成员对带领者、对小组的失望,由此,在此阶段表现出了对小组更多的信任与自我暴露。小组矩阵此时演绎成彼此的信任与支持。在这样的安全氛围中,团体获得了改变和成长的动力。

小组由前期对缺席同学的愤怒、到后期对缺席同学的理解,以及对每次小组全勤人数的完美追求,让带领者感到了成员对小组深深的爱。团体间爱的流动,让小组的团体凝聚力日渐增强,小组的接纳能力越来越强,改变的勇气也越来越大。如果职业成长小组成员间的探索更多的是放在未来的改变和当下如何去做的方向上,那么小组成长的动力会越来越强。

2.团体典型的防御机制

(1)理想化

团体在一开始,就对带领者充满了理想化,也对团体充满了理想化。潜意识中将带领者神化,满足了成员对权威的向往,同时,也激发了成员重新面对自己的失望感。这里面也有面对自己的失望。

(2)压抑

小组成员在最初阶段和中间阶段,都用压抑的方式表达对团体的反应。沉默、迟到、缺席、攻击等,是一种抑制情感的表达方式。这种方式让成员感受到无助与孤独,有的还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

(3)移情

移情,很真实地再现了成员的现实人际关系和原生家庭关系。对被关注成员的嫉妒、对某种行为的看不惯、对某个话题的不耐烦、对强有力的态度的认同等,都会在团体进程中,让成员之间联结,并产生关系的动力,包括对带领者的移情。

(4)升华

在团体后期,成员积极投入到小组活动中。在第9次的时候,成员一起畅想未来,制定自己的行动目标,表示要对自己的未来真正负责。

五、团体进展过程中移情与反移情的相互作用

1.团体矩阵的理解

团体小组里的移情与反移情的发生,基于小组的最初矩阵,即小组成员渴望改变自我,期待与他人联结,重新体验温暖安全的人际关系。矩阵,不仅孕育了小组,赋予小组发展的动力,还将小组成员的社会网络和家庭网络关系再现出来。这是团队所有情感发生的土壤。

对抗、竞争、压抑、愤怒、沉默、支持、共情等情感,由小组成员贡献,又同时被小组成员吸收。

2.移情与反移情的发生与相互作用

团体动力的魅力就在于带领者的存在就是成长的开始。当带领者成为团队的一部分的时候,团体小组就成为一个安全的移情对象。权威的认同、友好的信任、知识的崇拜、交流的渴望,从团队网络上的每个点发出,又汇到团队的场中。带领者不是独立存在的,她的空间位置与精神世界成为团体场中强有力的联结点。小组成员投射给她的愤怒、期待、爱、不满、信任、支持等情感,带领者都存储在团体的情感库中。移情的发生,不仅帮助小组成员理解了小组,也促使治疗师更敏锐地觉察到自己的反移情。

六、结果

1.团体的结束

在进行了第8、第9、第10次的分离阶段的讨论后,大家更多地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未来的发展和自我的完善方面。结束后,大家会想如何开一个聚会、以后在生活中如何相互支持,同学们对团队恋恋不舍。

2.团体成员和治疗师对团体的感受

成员感觉团体像一块巨大的海棉,可以吸收很多东西,也可以挤出很多东西。成员在团体中感受到了安全、接纳、信任、等待等积极情感,也感受到了伤心、压抑、愤怒、恐惧等过往情感。

带领者此次带团体感觉很轻松,思路很清楚,可能是学员给了她足够多的正向移情而导致的一种对带团体的自信和力量。这也是一次重要的承担,给了带领者一次重大挑战。

3.团体达到的目标

团体达到了呈现人际交往的问题、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整的目标。

4.团体的遗憾

①由于治疗师本身经验欠缺,在过程中感觉有些话不知如何问才更有扰动性,感觉有些时刻没有把握住成员与小组的联结。

②团体对某三位同学的关注较少,深层问题没有机会碰触到。团体成员背景一致,对团体认同度高,团体内冲突不大,配合度较好,这使得有些问题的讨论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下去。

[1]张凯,杨立强.国内外关于移情的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07(5-6):673.

[2]粱佳,饶夏微.对心理治疗中移情与反移情的一些认识[J].法制与社会,2007(8):39 -40.

[3][美]巴巴拉·佛雷德里克森.积极情绪的力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3.

猜你喜欢
移情团体成员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浅析诗歌翻译中的移情——以《再别康桥》韩译本为例
主体的突围
——论移情行为中两种现象的区分
移情于物,借物遣怀(外一则)
心理咨询中如何识别和应对反移情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