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南宁基础教育信息化深化发展的思考

2014-08-15 00:45廖明江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4年15期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技术学校

廖明江

(南宁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广西 南宁53000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对教育领域提出了“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的具体要求。《决定》的要求和部署对进一步推动我市教育信息化深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当前我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取得的成绩

2010年以来,我市教育系统按照“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思路,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着力建设教育资源和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着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着力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和深度融合,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制定出《南宁市教育信息化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5年)》,规划了“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蓝图。

二是完成南宁教育城域网一期工程建设,建成基于教育城域网的“市级基础教育中心资源库”和教育业务信息管理与应用系统,实现我市区域性宽带教育资源共享、网上办公与管理、网上教研、网上交流和远程教育。

三是中小学信息化装备水平不断提高。近几年我市累计投入2.72亿元为中小学配备信息化设备,使我市大部分城乡中小学拥有了校园网、计算机教室、师生电子备课(阅览)室、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并通过宽带光纤接入互联网,实现了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优质资源“班班通”、多媒体堂堂用。

四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学科质量不断提高。近几年我市高中信息技术毕业会考成绩在全区名列前茅。我市选手参加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和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大赛,获奖成绩在全区名列前茅。

五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取得新进展。建立了“南宁市教师专业发展信息技术培训基地”并依托基地开展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近几年共组织举办教育信息化管理和应用培训班90期,培训教师7600多人次。近几年我市教师参加全区、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评比活动,获奖成绩在全区名列第一。

六是课题研究工作取得新突破。成功争取教育部—微软“携手助学”VCT应用实验项目等四个中外合作项目落户南宁,启动开展项目课题研究并取得显著成绩。近几年项目学校教师参加全国创新教师竞赛活动,获奖成绩在全国名列前茅,有两个获奖教师还分别被推荐代表中国到南非、巴西参加全球创新教师大赛(全国仅四名)。项目实施经验材料《以“远程协作学习项目”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广西经验在2012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获得交流。成功争取我市四中、武鸣县双桥中心校成为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成功申报三个课题获得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立项,目前,这些试点工作和课题研究进展顺利。开发建立起我市城乡学校“远程协作”网络教研平台和城乡教师网络研修社区,依托这两个平台或社区,组织开展城乡义务教育学校“远程协作教研”试点工作并于2013年4月成功举办了一次全市城乡学校远程协作教研成果展示会。

七是教育管理、科研和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突破。在南宁教育信息网整合构建了南宁教育网站群,实现“一站式”查阅我市各级各类教育网站资源。初步建立起我市电子办公和公共政务、师生信息管理、高中招生录取、无纸化阅卷评价、教师远程培训、网络教研、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基础教育、学前教育、德育、校园安全监控等信息化应用平台,实现我市教育管理、科研和公共服务信息化。

八是数字化校园建设取得新进展。成功争取我市天桃学校、二中成为中央电化教育馆“首批全国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学校”。目前我市已有171所中小学建成了数字化校园网,实现教育管理和教学信息化、网络化,为学校提高教育管理和教学水平及开展对外宣传、教学交流、资源共享、家校沟通提供了极大便利。近几年来我市中小学校园网站参加全国、全区教育网站评比,获奖成绩名列全区第一。

九是实验教学和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突破。建成开通南宁市实验装备与教学管理网,建立了我市网上理化生、数学仿真实验室,实现了实验教学和装备管理的信息化。

十是信息化宣传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开通南宁教育网络电视视频网站并通过该网站及时发布我市教育新闻资讯,为社会公众随时随地了解南宁教育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全新窗口和平台。近几年网站优秀节目参加中国中小学校园影视奖评选活动,获奖数量在全国位于前列。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平时调研走访和对每年全市教育信息化调查情况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归纳出目前我市教育信息化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一是城乡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一些农村小学(教学点)和城乡结合部的市区薄弱学校信息化教学设备仍比较缺乏,校园宽带光纤接入率不够高,信息化管理和教学应用水平仍然较低,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程度还达不到高标准的要求,适应不了当前课改和新形式发展的需要。比如一些乡镇中心小学和大部分村小未能配备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标准计算机网络教室,高水平信息技术专业教师比较缺乏,也未能实现校园宽带光纤接入互联网。

二是教育城域网公共资源库外来(购买、引进)资源多,本地(区域、校本)自主资源较少;旧的资源较多,新的适用资源偏少;教学资源多,学生自主学习资源少;不能完全满足师生教与学的需求,影响了学校师生查找使用城域网公共资源的积极性,导致城域网公共资源应用效益不够明显。同时有效促进本地资源良性发展的共建共享机制有待完善,许多优秀学校校园网的校本资源没有实现开放和共享。

三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深度不够。表现在信息化与教育改革发展的融合不够,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创新,发展学生素质、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凸显。比如,我市教育部门所办的教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网上审批项目种类还不够齐全,一些教育行政审批项目未能实现网上审批(例如学生资助、民办学校申报审批等)。再比如,我市一些学校在行政办公、教务管理、财物管理、后勤服务、教育科研、校本资源共享、教育质量监控、教师奖惩管理、家校沟通等方面未能完全实现信息化管理和数据、资源的互通共享,导致投入较大的数字校园网整体应用效益不高。

滥用抗生素的话,即使是健康的宝宝,抗生素也会造成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继发性腹泻的,所以儿童医院肺炎之类的病上抗生素的同时都要用上益生菌等药来防止继发性腹泻。我家宝宝2个月的时候过敏性的便血,最后腹泻也来了,便血没止住,越来越厉害,腹泻还越来越严重,当时的情况只能用恐怖这个词来形容,就是被滥用抗生素的结果,打那之后我才知道有抗生素破坏肠道菌群引起继发性腹泻这回事。

四是一些教育部门领导、学校领导对教育信息化作用认识比较淡薄,信息素养不足,信息化领导力不强,对信息化工作重视不够。 还未能摆脱以“中高考升学率”为工作核心、一切工作围着“升学率”转的观念。比如,一些教育部门缺乏对学校教育管理、教学信息化应用有效推动和激励的督导评价体系。一些学校缺乏对学科和教师信息化应用有效推动和激励的考核评价机制。一些学校教师信息化环境下的现代教育理念还未能完全树立,应用意识淡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距离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还有较大差距。表现在目前我市相当一部分学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观念仍停留在把信息化手段作为展示工具和应付市、县区、学校各级优质赛,上级检查时才认真应用的行为上;停留在应用信息化手段增大课堂教学容量、解决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上;对如何应用信息化手段变革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开发学生潜力等方面则顾及得较少,推进效果不理想,信息技术与日常教学融合的深度还非常有限。

五是学校信息化专业技术支持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校技术支持人员能力不足,对管理和维护学校设备、网络、应用系统软件显得力不从心,对指导教师使用新技术的工作不力,导致这些学校的信息化设备完好率不高,耗资不菲购置的新技术设备的各种使用功能潜力和教学应用效能未能充分发挥。

六是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现代化学习观念还未能完全树立,信息化环境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较弱。

三、推进我市基础教育信息化深化发展的思路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为指导,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着力构建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推动我市教育信息化深化发展。

1.促进城乡中小学信息化装备均衡发展

深入推进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并将“标准化建设工作”纳入县区教育目标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努力促使我市中小学信息化装备达到国家规定的配备标准,全面促进我市城乡中小学信息化装备均衡发展。

2.促进我市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现高水平普及

以考促发展,将信息技术学科纳入中考考试科目,促进城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均衡发展。做好《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综合评价系统研究》课题的研究和系统的开发完善工作,实现我市中学信息技术学科考试的无纸化。

3.构建并不断完善我市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体系

(1)深入开展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南宁教育城域网本地资源共建共享和有效应用研究》,探索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本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城域网本地教育资源库,努力推动我市优秀学校校本资源实现全面的开放和共享。

(2)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充实和完善南宁教育城域网公用教育信息资源库,进一步满足我市学校开展信息化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4.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和教学的深度融合

(1)加强和完善教育管理、科研和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建立完善电子办公和公共政务、师生信息管理、学生资助管理、教师远程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勤工俭学服务、基础教育、学前教育、德育资源共享、高中课改、校园安全监控、考试评价与教学质量监测、督导评价管理等教育信息化应用平台,不断提高我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工作效能。

(2)通过“完善机制,科研引路,培训提升,竞赛促进”等措施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教育质量。

加强对教育信息化重要意义和应用成果的宣传推广,努力转变教育部门领导、学校领导、教师以考试成绩、“升学率”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积极争取各级教育部门领导和学校领导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积极帮助教师和学生树立现代化教学观念和学习观念,为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的管理和指导。继续组织指导我市三个中外合作项目有关学校、教育部第一批信息化试点学校做好项目实施及试点工作,组织开展《“多媒体进课堂”综合解决方案的教学实践研究》、《应用新技术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积极探索以资源网络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推动新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培养学生21世纪技能。以“远程协作”网络教研平台、教师远程培训视频会议系统、南宁教师研修网为依托,以信息化教学、理科仿真实验室和数字实验室应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为重点,深入开展城乡学校“远程协作教研”试点工作。

积极推进数字校园、“宽带网络校校通”、“网络空间人人通”建设。每年为我市10所以上中小学校新建或改建满足日常管理和服务、教育教学需要的数字化校园网。努力推动全市乡镇及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实现百兆以上光纤接入。组织开展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应用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创新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方式的有效途径。组织指导我市两所中央电化教育馆“首批全国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学校”做好项目实施研究工作。组织我市部分学校做好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数字校园”资源应用和东北师范大学“数字化校园软件支撑系统”应用的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数字校园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和深度融合的新途径。

推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以“南宁市教师专业发展信息技术培训基地”为依托,以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为指导,凝聚全市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优质资源,开展新一轮教育管理者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专业技术人员支持能力全员培训,大面积提高我市教育管理者、教师、专业技术支持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教学能力,专业技术支持能力。

以竞赛促提高。整合电教与教育科研部门力量,联手组织开展各种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评比活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深入推进信息化宣传工作。组织开展《利用本地校园、网络电视开展中小学生生命专题教育研究》、《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有效开展高中课程改革宣传策略的研究》、《利用新技术新媒体营造南宁市教育公平舆论环境的研究》等课题研究,积极探索深入推进信息化宣传工作的新途径。

5.建立完善教育信息化工作督查评估机制

积极争取“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对县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逐步建立起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促进基层教育信息化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四、结束语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为指导,以转变教育部门领导、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传统教育观念和学习观念,营造良好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生态环境,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重点,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发展。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 lfiles/moe/moe_177/201008/93785.htm l.

[2]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D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 lfiles/moe/s3342/201203/xxgk_133322.htm l.

[3]“关于印发《南宁市教育信息化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5年)》的通知”[Z].南府教[2011]57号.

[4]关于印发《甘肃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深化发展指导纲要》的通知[Z].甘教技[2010]20.

[5]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1(1):2.

[6]郭绍青,杨晓健,余学军.甘肃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深化发展的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12):26-32.

[7]周玉霞,张喜艳,杨雪庄,文献,王宗元,高林林.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研究——以陕西省汉中地区中学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0(6):54-59.

[8]周应华.区域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信息化信息技术学校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学校推介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