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下的农村小学寄宿制学生管理

2014-08-15 00:51杨丽东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学生宿舍寄宿制指导老师

◆杨丽东

(云南省洱源县炼铁中心完小)

一、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般而言,在家里,小学生的日常生活都有父母照顾和料理,而到学校后,一切都必须由自己动手,包括穿衣、吃饭、打扫等。此外,还要尽快适应集体化的学习和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自理能力、卫生意识以及协作意识都较差,在学习和生活上也缺乏良好的习惯。因此,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寄宿制学习管理下,学校的首要任务便是应该加强对学生自理能力以及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在每学期开学时,学校都应该开展养成教育训练,包括叠被子、洗衣服、打扫卫生等一些日常生活的技能,然后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生活和学习计划,按照学校的规定准时吃饭、准时休息等。学校还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活动方法,在有效激发学生自理积极性的同时,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寄宿制生活。此外,学校也应该将对学生的生活管理教育渗透到学校事务的方方面面。固定地每周为学生开展一堂生活课,并根据目标对学生展开实际的教学活动。

二、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

首先,对于寄宿制学生来说,他们大都年龄较小,自理能力较差,因此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寄宿制生活,学校应该配备专门的指导老师,为学生的生活提供及时、必要的帮助,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对指导老师的培训,使指导老师全面、深入地掌握必备的教育方法以及管理知识。对于指导老师来说,其主要负责的是学生宿舍内的安全工作以及卫生保洁工作,通过指导老师的管理,在消除各种潜在危险的同时,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以及财产安全。

其次,作为学生的生活指导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接触范围十分之广且较为复杂,这就对指导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开展工作时,指导老师应该对学生实行精细化的管理。第一,就“吃”而言,指导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有秩序地打饭、正确地吃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文明用餐以及卫生习惯。第二,就“穿”而言,指导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全面的监督,要时刻关注学生,若发现学生没有及时更换衣服、鞋子,要及时给予温馨的提醒。在洗涤衣物方面,指导老师应该引导或帮助学生学会换洗自己的衣物,以保证学生的衣物干净以及整洁,保持个人卫生。第三,就“住”而言,对于学生宿舍管理,指导老师应该针对宿舍设施进行每日一查,以确保学生的安全。此外,也要每天坚持为宿舍开窗透气。每天晚上都要对学生的就寝情况进行巡查,并提醒学生盖好被子等。针对学生宿舍的物品摆放,指导老师要给予充分的帮助和指导,以保证宿舍的整洁和美观。第四,就“心”而言,指导老师要为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帮忙学生排解心里的不良情绪。

再次,指导老师与学生长期生活在一起,对于学生来说,指导老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他们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指导老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以提高老师综合素质。在加大对指导老师培训以及学习力度的基础上,通过确定目标以及追踪管理的方法,促进指导老师的道德水准以及责任心的提高,并能积极地投身于学生宿舍的管理和监督中。

三、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

想要完善对寄宿制学生的管理,学校就应该对相关的制度和规定进行逐渐健全。通过实行不同层次的负责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学校可以将学生的管理工作细分为若干个部分,如学习辅导、寝室管理等,针对不同的部分,安排不同的老师进行负责,从而实现定人定岗。在寄宿制工作长期探索实践中,学校逐步地建立和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这不仅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还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寄宿制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制可依、有章可循。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上,学校应该坚持学生出入学校的严格审批和登记以及课余时间对学生的安全巡视。在晚上休息的时段内,学校也应该安排专人值班、负责。此外,学校的安全管理也不容忽视,不管是火、盗,还是灾、疫等,学校都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并制定必要的应急处理方案。

四、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第一,寄宿制学校应该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和观念,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对学校生活环境的建设,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家的温暖,从而更快更好的适应学校的寄宿制生活。

第二,在生活上,老师应该和学生做朋友,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和照顾,通过沟通、交流,尽量减少学生“想家”情绪的出现次数。在学习上,老师应该有意识以平等的态度和学生进行交流,努力创建和谐、民主的良好师生关系。

第三,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父母都存在很强的依赖性,加上年龄小就离家住校难免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以及情绪不佳,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对于不同的学生出现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疏导及排解,在缓解学生不良情绪的同时,对学生的心理障碍进行及时排除。

第四,学校应该通过多样化课外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以及空间,在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农村小学实行寄宿制学生管理,可以从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以及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这四个方面出发,通过对相关资源的优化利用,学校在创新管理思想以及完善管理制度的前提下,不断探索新的管理经验,在加强对学生寄宿制管理的同时,促进农村办学水平的提高。

[1]王义宝.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功能完善之探析[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2,(06).

[2]汪淳玉,潘璐.“文字上移”之后——基于三地农村小学寄宿生学习生活现状的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2,(04).

[3]董世华.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趋势及特征的实证分析——基于五省部分县(市)的调查数据[J].现代教育管理,2013,(03).

[4]余期洪.农村小学寄宿制背景分析与影响研究[J].老区建设,2009,(02).

猜你喜欢
学生宿舍寄宿制指导老师
莫里永学生宿舍
——贯穿建筑的连续上升走廊
基于信息化视角的宿舍管理系统化品牌研究
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
寄宿制小学推广花样跳绳的有效策略
学生宿舍远程智能管理系统设计
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
吉田寮:亚洲最破的学生宿舍
就差半分
农村寄宿制初中实施特色音乐教育的实践研究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