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良好的课外阅读“生态环境”的基本策略

2014-08-15 00:51朱薪羽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课外阅读读书

◆朱薪羽

(新疆乌鲁木齐八一中学义教部)

书籍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儿童认知能力的提高、情感的丰富、智慧的生成、性格的塑造、品质的打磨既有待现实生活的锻造,也需要人文与科学的启蒙与熏陶。在新世纪里,课外阅读是儿童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因此,在生态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利用生态环境条件而建立一种课外阅读的学习模式,意义重大。

一、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社会、家庭、学校是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的“生态环境”因素。形成“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是从根本上解决学课外阅读问题的重要前提。一方面,“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可以支持、激励学生阅读;另一方面,“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是提供课外阅读各种条件的保障。学校先要赢得政府及社会的资金投入,建立形形色色的图书馆、阅览室、资料室,为学生配备必读、选读、参考三个层次的阅读材料,甚至配备电视机、VCD、计算机等现代化视听设备,以利于学生获取更多的阅读信息;家庭要为学生购买图书提供资金条件,为学生收藏图书提供空间条件等。这些都是解决学生缺少课外阅读精神“食粮”和开发地方课程资源的得力举措。

定期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是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的催化剂。

1.家校联手,深入落实“读书行动计划”。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要求孩子在节假日多看有益于儿童身心发展的书籍,并写相应的读书笔记、读后感。通过“家长会”的形式交流孩子读书的方法与看法,鼓励家庭建立“亲子小书房”,让家长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家庭读书气氛。

2.通过“亲子共读”方式,营造一种热爱读书的家庭氛围,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减少学生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创造一个孩子、教师和家长沟通思想、交流情感的机会,使家长能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心灵、更好地配合学校的工作。用读书小明星、优秀阅读家庭事迹介绍、表彰等办法,营造家庭阅读“外环境”。

3.利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筹划举办校际“读书节”活动,营造校园“大环境”。围绕“读书节”,根据学生实际,分年级开展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演讲会、评选小书迷、读书笔记评比、手抄报电脑报评比、读后感评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阅读氛围,把学生的阅读成果以各种形式在校园内进行展示。组织“图书拍卖会”,让学生将自己读过的好书带到学校通过推荐的方式,转销给其他同学;同时,与新华书店联系,在校园举办“图书展销会”,将学生读书引向深入。

二、强化良好的内部环境

构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是小学生课外阅读执行的关键。在推进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教师要担负起家校沟通、推荐读物、组织指导阅读活动与评价等任务,所以,要着力提高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能力。

第一,要鼓励教师多读书,要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掌握一定的文学理论和一定的文学常识,具备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和鉴赏水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教师多方面的文化修养。要提倡教师阅读文学名著、儿童文学作品、历史、科普等各类读物,不但要了解世界范围的经典名著,也要了解现当代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要开展有关课外阅读的校本教研,让更多的老师掌握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办法和途径。

教师一方面成为学生阅读的表率,另一方面成为学生阅读时有效的引领者与指导者。

教师读书活动形式:

1.读物推荐活动。主要是教师之间互相介绍读物,供大家选择。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可以是学校领导推荐和教师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

2.读书方法交流活动。引导教师合理使用工具书;交流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四种常用的阅读方法;引导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运用“意群注视法”,提高阅读速度;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

3.交流评论活动。这是带动教师阅读的重要环节,也是兵教兵、兵学兵的重要环节。可组织教师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也可组织教师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进行专题评论或综合评论。

第二,要培养学生健康的阅读心理,提高学生的思想涵养和审美情趣,端正阅读态度,树立阅读信心,养成自觉、自主的阅读习惯。从调查现状看,学生仅把阅读作为一种消遣、娱乐和猎奇,只追求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故事书),或简单的搞笑的嬉戏(少儿节目),而不是把阅读当作积累知识、丰富情感、借鉴写作技巧的一种方式。教师、家长都有责任培养学生健康的阅读兴趣,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形成严谨治学的学习探究态度,让学生在愉悦的阅读中达到知识的积累,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升华健康的阅读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落实“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实现以语文教学为基点的“校本课程开发”。要设立课外阅读指导课,将课外阅读指导课纳入语文课程教学体系。三年级以上在语文课中可以每两周排一节自主性的课外阅读课。各位语文任课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阅读速度。

1.尝试上好四种课型的课外阅读指导课

(1)主题阅读型。阅读同一主题下的不同文题,在更大的空间中,多角度地获取信息,在同一主题的语境中进行审美教育和情感熏陶的升华。提升个人素养,培养健全人格。

(2)欣赏阅读型。在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阅读中,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写作情感,以不同角色、不同角度的品读为主要形式,体悟文辞之美,韵律之美,意蕴之美。

欣赏性阅读旨在促进学生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更好地感受课文中刻画的鲜活的人物形象和鲜明的个性特征,汲取文学素养,以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受到人文思想的熏陶。这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

2.指导学生掌握四种读书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中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代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总之,构建良好的课外阅读“生态环境”的基本策略,就是要以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的指导为基础,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核心,把构建良好的阅读“生态环境”当作一种手段,形成自觉阅读的氛围,最终使学生形成发散的、创造性的课外阅读的思维能力,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课外阅读读书
重视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