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4-08-15 00:51陆春雷陆东生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瓶口鸡蛋创设

◆陆春雷 陆东生

(山东省昌邑市卜庄镇大陆学区小学)

一、用实验创设情境

实验是一项兴趣盎然的活动,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多样的实验方法,巧妙地安排新异有趣的实验,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创设寓教于乐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动力,主动探索。例如,教《瓶“吞”鸡蛋的秘密》时,教师先演示一个瓶“吞”鸡蛋实验,即把剥好的鸡蛋放在瓶口上,鸡蛋卡在瓶口上并没有掉下去,这时教师将点燃的纸迅速放在瓶子里,然后把鸡蛋放在瓶口上面,鸡蛋像是被谁施了魔法一样,突然掉了下去。学生被这一新奇的现象吸引住,激发了学生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达到了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联系旧知识探求新知识

巴甫洛夫说过:“任何一个新问题的解决,都要利用主题经验中已有的同类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巧设悬念,创设多种新情境,让学生把原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到新情境中,使学生尽可能多的机会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例如,在《导体、绝缘体、半导体》一课教学中,教师先出示——电路板,紧接着提问“有什么方法使小灯泡变亮?”学生答:“用一根金属接在开关两端,就能使小灯泡亮起来,这样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动手操作,通过观察小灯泡亮与不亮来证明该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三、利用游戏加深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创设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不但能增长学生的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记忆、注意和独立思考能力,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游戏活动一般有比赛、表演、角色扮演等方式。例如,在教《怎样认出它们》一课时,在学习了用摸的方法认识东西之后,设计一个摸袋子游戏,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牛皮纸袋,里面装有铅笔、橡皮、糖、小刀、硬币、花生等东西,要求学生不准看,只能用手伸进去模,比一比谁摸出的东西最多,最后把东西倒出来看,究竟摸对多少,摸对了的同学开心得不得了,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加深了对科学课的理解。

四、大胆实践,勇于探索

实践、探索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要让学生去创新,就必须放手让他们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如果教师牵着学生走,老师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做,这样必然限制学生的自主活动,束缚学生的思维,又怎么可能有创新呢?因此在教学就放手让学生分小组,结合足够数量的材料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实践、探索。并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办法进行观察实验,尽可能地多发现科学事物的各种现象和各种属性。通过充分的实践和探索,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初级的、创新的感性体验,为进一步研究和深入认识打下基础。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的不同内容等具体情况和条件灵活运用,创造出适合学生并富有感情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景交融之中愉快地探索、深刻地理解、牢固地掌握科学知识。

猜你喜欢
瓶口鸡蛋创设
神奇的瓶子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吸管钓鱼大赛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神奇的鸡蛋画
小蜗牛储物盒
从鸡蛋开始
认识鸡和鸡蛋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