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在数学方面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2014-08-15 00:51◆孙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题型创造性新课标

◆孙 彪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数学,从题目的设置上看,都体现了一个概念——新课标。新课标的要求主要是三方面:(1)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新能力;(3)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从题目上看,高考题逐渐从单一的固定的题型考察计算能力向多方面的考察,特别是数学与实际应用之间的一个挂钩。在一些新课标较早的省份,今年高考数学成绩普遍比较高,但在我省安徽却分数相对来说较低些。归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几道解答题突出了一个创新和实际的应用。面对有所改变的“奶酪”,学生找不到自己的那份“奶酪”了,这在教学上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警惕: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突出数学与生活的一个挂钩。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方面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从我的教学中,总结了一点自己的看法,有不当之处请读者给予一定的修正。

一、要把学生当成人,而不是神

这个标题好像有点太不可思议了。历来都有一个观点“学生把老师当成神”,我们发现它是错误的,最起码一定程度上老师也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一道很难的解答题也有可能需要老师多次的探究摸索才能完成,而不是立刻给出答案。既然如此,我们又如何要求学生是神呢。通过一个题型的反复演练是否就能起到加深理解的作用呢?如解答题中的有关概率问题,通过大量题目来练习出现的各种情况,以此来加强学生的思维定式,快速列出概率分布列算出均值或方差。但往往,学生仍然会存在很多的问题。为什么呢?我认为概率分布列或均值等原理和公式学生都是会的,关键在于题目的设置的内容是无法理解或者是模糊的,如2010年和2011年的安徽高考题中的概率解答题。所以我认为教学应该回归本源,把学生当成人,师生共同去探索生活中的相关数学问题。教学上,完全可以给出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举出实例共同探究其相关的概率和期望问题,当然题目要由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思考性。相信这样,学生就会更快的掌握相关题型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从而轻易的解决问题,而无需在那判断是何题型,该用什么方法,因为联系生活就是最根本的方法。

二、合理的布置作业

现在可能有很多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在于教师的教法,更重视学生的学法。也就是教师传授基本知识点和基本的解题技能后,教师的作用就不再显现了,剩下的就是学生的事情了——大量做题,自我发现,自我总结,从做题中加强题型训练以此来达到知识点的传授。而这种结果,往往是以浪费时间为代价的,会做的题目还在做,不会的又缺乏充分的时间去寻找。老师应当布置合理的作业,针对不同的题型和问题情境有选择性的布置,不能一味地追求量而忽略学生时间的安排。如我的教学中,有时布置的作业学生完成不了,但其他老师的作业每天都批个不停,但平均分却始终是我的较好些。这引起了我的思考,难道收不齐是好事?这个结果肯定是错误的,不按时交作业肯定是不对的。仔细想想,可能是因为我从来不赞成学生牺牲其它科的作业来完成数学有关。我希望的是学生做作业的诚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在做作业时因其他原因耽搁,最后匆匆完成或抄袭交上来,我始终强调“你可以问同学或与学生一起思考,但永远不要抄,因为那会迷失你自己”。所以我的学生偶尔会出现不交作业,但通常他们会过来向我说明原因的,我也不追究,我会说“努力合理利用时间”,只有合理的作业和对于学生能力的正确评价才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当然,布置作业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我通常明确要求“处理指定的一本资料而且必须全做,关于第二本资料,我是建议买的,但不要求全做。你自己按照要求的资料发现的问题可以针对性的选择题目进行加强”。这样有助于学生用更多的时间去发现自己的缺陷和创造性总结。

三、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言

课堂上,教学的一言堂会让一节数学课变的枯燥和无味。数学通常是一种理论的学科,一种结合实际的学科。盲目的追求课堂知识点的灌输,老师会觉得累,学生也会觉得累。真理是如何发现的,进步是如何产生的?总会有人创造新事物,即使结论是大家不可理解的。课堂上,学生的创造性发言可能会对课堂内容提起挑战,会对解题方法的严谨性提出质疑,打乱了课堂的秩序,但我们不能否定的是“你在思考,所以你会进步”。这种声音是学生尊重你的表现,尊重知识的表现。一个优秀的教师总会抓住这一点开展讨论,班级整体进入共同研究阶段,当然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整体的驾驭能力。否定了学生,拒绝了学生的发言那应当是老师的无知,因为你没有和学生站在同一战线,你把自己的知识自认为超过了学生,那反而孤立了学生,扼杀了他的求知欲和创造思维,不利于师生双方的共同进步。

四、课下要多和学生面对面交流,找出学生的期望

曾经有位教育家做过实验,把学生分成三个班。一班对学生的成绩不进行任何评价,二班只进行评价而不提出任何指导,三班即进行评价又提出教师的指导期望。在第二次测验中,很明显三班的成绩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教师的期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意志和求知欲,更能促进师生感情的融合,化解学生的敌对情绪,教师的期望是伟大的。

五、推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并给予一定的指导

我校是合肥市一所具有广泛荣誉度的名校,建校十年来共培养了二十多名清华和北大的优秀学生,其中还有一位是安徽省的二零零九年理科高科状元。这不仅与学校的管理制度健全和一批优秀的教师有关,也与学校倡导的追求真理的精神有关。每年的寒暑假,学校都会把学生分为很多个不同的小组,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完成自己的总结。可能社会实践每个学校都会有安排的,但真正落到开展结题报告的并不多,最后变为综合素质评价的一种形式。我相信只要教师认真对待,学生会非常乐意参加社会实践,他们会从中找到自己的快乐。但社会实践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老师的指导,学生会变得很盲目。

总之,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能力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培养创造性能力环境的条件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而且从中有利于国家的未来建设。作为数学老师或者所有的教师都应该反思自己的方法,在教学中多引入生活中的实例,把学生的思路带入生活中来,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的。建设国家需要的是一批有正确方法论的指导者,有自己的向上的创新精神的人才和持之以恒的意志的人才,相信新课标下,中国的教育事业会更加成熟。

[1][美]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吉林出版集团.

[2]王金战.学习哪有那么难.北京大学出版社.

[3]朱永新.新教育之梦.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

[4]陶行知.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5]王如平.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与培养.光明日报出版社.

猜你喜欢
题型创造性新课标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常见数列创新题型归纳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