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区域活动的认识——以区域活动及其材料设定为中心

2014-08-15 00:51浦秋婷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弹珠区域幼儿园

◆浦秋婷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实验幼儿园)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它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自己的意愿,自主学习、探索和交往的一种活动。最近在南师大的报告厅里有幸聆听了虞永平教授的关于怎样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讲座。虞教授从《指南》的目标和结构、正确认识幼儿及其发展、正确认识追求质量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虞教授尤其强调教育质量:教师要树立以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我关注到:虞教授特别提到了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有些幼儿园的区域从开学到结束基本就是那些材料,区域里的材料没多大的变化,没有变化幼儿怎么可能有新经验。他认为材料对于幼儿园来讲尤其重要。而《指南》中也提出: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能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经验。衡量材料价值的标准是:是否能让特定年龄阶段的儿童获得新经验。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也开始反思,我们的区域活动,我们选择的内容、提供的材料是什么样的?它们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发展需要,是否能支持幼儿的持续探究,是否能促进幼儿间的交往,等等。下面结合我们幼儿园开展的区域活动,来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营造宽松、自由、开放的环境

虞教授指出:“我们要创设情境,班上要有多种多样的情境,这样才能帮助幼儿在行动中学习,动用多种感官来学习。”我们班是以蒙氏教育为主的,依据蒙台梭利教育理念:教育者应当为儿童创造一个有准备的、自由活动的环境,使儿童根据自己的内在需要从事各种活动,促使其潜在能力得以提高。我们首先将整个教室布置成一个真实又温馨的具有“家”的气氛的环境,给幼儿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区域操作。比如生活区中提供的榨汁机、打蛋器、水果刀等材料都是真实的,幼儿在平时的区域活动中也非常喜欢玩,他们可以在里面打鸡蛋、做蛋糕、榨果汁等。做许多他们在家里想做却不被允许或是不能做的事。在这样真实的环境中,幼儿自由地去探索、体验、交往和表达,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二、区域内容的选择要灵活、多样

在区域的创设上,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内容的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幼儿会感兴趣?我们选择的这些区域活动内容有没有从幼儿的已有经验出发?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吗?这些问题不时地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通过教师观察和与幼儿的谈话后,我们以幼儿的兴趣、主题和领域的兼顾性为切入点来作为区域内容选择的依据。比如,以大班数学区域中的《开火车》游戏为例,这个内容是从《人们怎样工作》这个主题中衍生而出的。从这个游戏内容的选择上来看,火车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事物,并且他们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基本都去过火车站,跟着爸爸妈妈买过车票,并有乘火车的经验。可以说,这个内容是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幼儿也非常喜欢这个游戏。并且在这个游戏里不仅有为乘客、车厢的排序和数量的加减等数学领域的内容在里面,还有人物间的对话、礼貌教育、人际交往等语言领域、社会领域的内容,可以说,这个游戏活动涵盖了区域活动的许多方面。

三、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投放

虞教授指出:我们投放的材料是要有层次的,在设计区域的时候就要把这个层次设计出来。良好的材料能引发孩子不断的探索、交往和表现。让幼儿园课程变成项目,开放的、可操作的材料要占一定的比例,要避免过多的符号化、结构化、成人化。我在自己班的区域游戏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本,以我们的数学区域为例,我们在这个区域中结合我园的特色,加入了一些以自然材料和废旧材料为主的操作材料。在游戏中,我们也发现幼儿对废旧材料制成的学具的兴趣远远高于现有的学具,而为幼儿提供的材料不同,幼儿操作方法会不同,幼儿从中所获得的数学知识经验也就不同。

(一)自然材料的合理运用

大自然里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树叶、植物种子、果核、鹅卵石等都是孩子们喜欢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自然材料,生成有效的数学教育内容。

例如,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各类种子,鼓励他们进行分类。在分类过程中,他们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大小分;还有的按种类分,这一过程让幼儿感知了集合的概念。有的孩子在分类时,还点数了种子的数量,比较出不同种子的多少,感知了量的多少。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导幼儿按一定规律把种子进行排序,孩子们会按一定顺序排,如从小到大,从少到多排。有的会进行间隔排列,如一颗蚕豆隔一颗云豆隔两颗黄豆,再是一颗蚕豆隔一颗云豆隔两颗黄豆这样依次排列。还有的则排列出各种图案等,如排出花、蝴蝶等。孩子们在创造的过程中,感知了等量关系、量的多少及递增递减规律变化,了解了图案的对称性。

(二)废旧材料的巧妙利用

废旧材料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通常我们都把废旧材料当作无用的垃圾丢掉,其实,有些废旧材料对幼儿来说,具有我们意想不到的教育价值。它们取材方便快捷,又能节约资金,而且又具有一定的可玩性和可操作性,不失为一种非常好的区域游戏材料。巧妙地将这些废旧材料加入我们的区域活动中,可以帮助幼儿发展动手、动脑、手眼协调能力,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还能扩展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如马赛克、螺丝钉、管子、废木料;扣环、花边、袜子;各种纸盒;废布料;发夹、头花;各种塑料瓶;废纸品等都可成为有趣的数学学具。

例如,我们提供给孩子形状、大小、颜色不同的马赛克,让孩子把有颜色一面的先反在下面,根据形状或大小的不同进行分类,点数数量;然后把颜色翻过来,根据颜色进行二次分类,点数数量;在两次分类时,我们可以加入线圈,让幼儿体验到集合及交集的概念。同样,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利用马赛克颜色、形状、大小的不同进行间隔排列,也可以进行对称图案的排列。这个游戏常让孩子玩得爱不释手。

在“瓶子瓶盖配对”活动中,我们为孩子提供了几组相同的瓶盖和瓶子,我们在瓶盖与瓶身上贴上不同数量的图案,要求幼儿把相同数量图案的瓶盖与瓶子配对。在找寻、配对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拧的动作锻炼了手腕的灵活性,学会了不受图案排列方式的不同目测点数10以内的数。

当我们提供给孩子不同大小的纸张时,孩子们会把纸卷成长短不同,或粗细各异的纸筒进行排序。有的孩子还会把正反两面颜色不同的纸剪成各种形状,通过抛撒来练习数的组成,学习简单的加减运算。

(三)废弃玩具的再利用

幼儿从小到大都离不开玩具,有些玩具玩厌,丢弃了很可惜。我们就把它再利用,制作成了数学区的操作材料,这些材料都是自己制作、不是能在商场或超市能买到的玩具,通过现有的材料和废旧物品的特性结合幼儿的已有经验,设计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玩具,在制作上有更大的自由度,具有适时性、针对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幼儿在操作中,不仅重燃了兴趣,还学到了许多数学知识。

例如,孩子们非常喜欢玩恐龙,小的、大的,每位幼儿少说也有十多只。可玩过后,孩子们把恐龙丢弃一边。于是,我们设计了“恐龙排队”的活动,让幼儿准备若干只恐龙,为他们提供一叠相同数量,但排列形式不同的圆点,让幼儿把恐龙依次在每张点图上排队。通过一次一次排列,孩子们发现虽然每张图上的圆点的排列形式是不一样的,但圆点数量是一样,发展了幼儿数的守恒概念。

又如,“分弹珠”活动中,幼儿把各种弹珠进行分类,放在打有不同数量孔的塑料盒盖上,这时孩子们发现了,弹珠有不同的种类,不同种类的弹珠的数量是不同的,而且孩子们还会主动把这些弹珠按从1~10的顺序排列整齐。

以上是我们在数学区域当中的一些想法和具体的做法,当然,这当中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有待商榷。《指南》中提出要鼓励幼儿推理和解决问题。我们提供的材料能引发他们去思考,因此区域要多种多样,可以供孩子去选择。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们要谨遵“材料应主张儿童的持续探究;材料应主推儿童的创造性想象;材料应促进儿童间的交往;材料应符合并满足儿童的心灵要求”的原则,让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摇篮。

猜你喜欢
弹珠区域幼儿园
弹珠
分割区域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圆珠笔打造弹珠机
弹珠游戏
爱“上”幼儿园
区域发展篇
一颗小弹珠
区域